GB 20599-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一次接触.pdf
《GB 20599-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一次接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20599-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一次接触.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ICS 13.300 A 80 国家标准国春日主t-、民中华人GB 20599-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te 飞 一次接触安全规范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Safety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 , precautionary labelling and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of chemicals一Specific target organ systemic toxicity-Single exposure 2008-01-01实施2006-10-24发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GB 20599-2006 目。昌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与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以GH凹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内容与GHS中一致,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jT1. 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ACjTC25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王利兵、尚为、高卫平、刘绍从、吕刚、曹力静、吕伯钦。本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实施,自2008年12月31日起在流通领域实施,20
3、08年1月1日12月31日为标准实施过渡期。GB 20599-2006 化学晶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1 范围和警示标签、类别和标签要素的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引调制度的化学品危险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盼的修改单(不包括接触GB 20601 联合国联合国联合国3. 1 术语和定特异性靶器由一次3.2. 1 分类是窑健康的效应。该物3.2.2 分类取决于现有物化学或血液学的严重变化据来源。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用文件,其随后所有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标准。系统毒性反复exposurc 意义的毒理学变化,或生据是这种危害类别的首选证3.2.3评估应不仅考虑一
4、个器官或生苟崇阳幢普咽f百且也应涉及几个器官不太严重的一般变化。可以通过与人类相关的任何接触途径产生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即主要经口、经皮肤或吸入。3.2.4 反复染毒接触的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见GB20601-2006固其他特异性的毒性影响,如急性致死性/毒性、眼睛严重损伤/剌激和皮肤腐蚀性/刺激、皮肤和呼吸的致敬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和生殖毒性都分别加以评估,因此不包括在这里。4 分类4. 1 物质的分类4. 1. 1 物质根据全部现有证据的权衡,包括使用推荐的指导值(见4.1.9),通过专家判断,分别地将物G 20599-2006 J员分为产生急性或迟发效应。然后依据观察到的效应的性质和严
5、重程度将物质分为以下向个类别,见表J0 表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的类别类别一次接触对人体造成明显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的物质.或根据实验动物研究的证据惟定可能对人体造成明显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的物质.将物质分人类别1的根据是t人类的病例报告或流行病学研究的可靠和高质茸的证据;X 实验动物研究的观察资料.其中在一倍低浓度接触时产生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明显和/或严重的特异性靶锦官系统毒性效应。下面提供的指导剂量/浓度值(见4.J.9可用于证据权衡评价.类别2根据实验动物研究的证据可以推定一次接触可能对人体的健联产生危害的物质e根据实验动物研究的观察资料将物质分类干类IJ2.其中在般中等接触浓度时
6、即会产生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明显的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为了有助于分类.下而提供丁指导剂量/浓度值(见4.1.9)。在特别情况下,人类的证据也能用于将物质分为类别2(见4.J. 6)。注2对于特异性靶器官系统的两个类别的鉴定易受已被分类物质的影响.或可将物质确定为一般的军统毒物。应设法确定毒性的主要靶器官并为此分类例如肝脏毒物和神经毒物。JY.认真评估数据,在可能容许的场合下不考虑次要效应.例如肝脏毒物能够产生神经系统或自肠军统的次要效应p4. 1. 2 应确定分类物质产生损害的有关接触途径。4. 1. 3 应根据现有所有证据的权衡,包括下面提供的指导,通过专家判断来进行分类。4. 1. 4 全部
7、现有数据的证据权衡可用于证实应该分类的特异性器官系统毒性的效应.包括人的事故、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动物的研究。1. 5 评估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所需的信息来自对人体的一次接触(例如,在家、工作场所和环境中的接触)或实验动物研究。以小鼠或大鼠的标准动物研究是急性毒性研究,它能提供临床观察和详细的肉眼和显微镜检查以确定对组织-靶器官的毒性效应。对其他种动物进行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也可提供相关的信息。4. 1. 6 在例外情况下根据专家判断.用人类的靶组织或系统毒性的证据可将物质分类于类别2;a)当人类的证据的权衡没有足够说服力,不足以分类为类别,和/或b)根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但可不考虑对人的剂量
8、/浓度水平.任何现有动物研究的证据应符合类别2。也就是说.如果该化学品也有可利用的动物数据支持分类至类别,则可将该化学品分类为类别J0 4. 1. 7 考虑支持分类的效应4. 1. 7. 1 一次接触该物质后出现一致和可辨认的毒性效应的可靠证据可以支持分类。4. 1. 7. 2 己公认的,、类经验/事故的证据通常限于有害健康影响的报告,接触状况常有不确定性且不能提供进行优良的实验动物研究的科学数据。4. 1. 7.3 合适的实验动物研究证据能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包括临床观察和肉眼与显微镜检查的病理学结果,而这常能发现可不危及生命而能指出功能损害的危害的资料。因而,全部现有对人类健康相关的证据,必
9、须在分类程序中加以考虑,下面提供了与人相关的和/或动物的毒性效应的例子有:a) 一次接触所款发病率;b) 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或其他组织系统中的明显功能变化,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的症状和对特异性感觉(例如,视觉、昕觉和嗅觉)的效应:c) 在临床生物化学、血液学和尿分析参数方面任何一致的有意义的有害变化;d) 尸体剖检和/或随后显微镜检查可见或确认的有意义的器官损害.e) 平t有再生能力的重要器官中发生的多灶或弥漫性坏死、纤维化或肉芽肿形成,? GB 20599-2006 。可迫性形态学变化,可提供明显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确实证据;g) 在重要的不能再生的器官中出现可观的细胞死亡(细胞变形
10、和细胞数的减少)的证据。4. 1. 8 (认为不支持分类的效应已公认的一些不能用于判断分类的效应.下面提供了一些对人类和/或动物产生效应的例子.a) 临床观察体重、食物消耗或饮水量的微小的变化具有某些毒理学价值,但这些本身不能说明二自意义.毒性表现;b) rli床生物化学、血液学和尿分析指标的轻度变化和/或短暂性影响,当这些变化或影响的毒理学意义是可疑的或很小的;c) 器官重量变化而无器官功能障碍的证据:d) 认为是不与毒理学相关的适应性反应:e) 物质诱发的种属特异性毒性机制,合理地显示与人类健康无关的变化.不应将这种物质进行分类zf) 仅在接触途径的受试部位产生局限性效应.特别是其他主要途
11、径的合适试验不出现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4. 1. 9 有助于根据实验动物研究结果分类的指导值4. 1. 9. 1 为了帮助判定某物质是否应该分类.以及应分类为何种类别(类别l和类别2).剂量/浓度指导值是已证实会产生明显健康影响的剂量/浓度而提供的。建议此指导值的主要理由是所有的化学品在高剂量时都有可能产生毒性效应,因而必须设置合理的剂量/浓度。超过此剂量/浓度的毒性效应程度是知道的。4. 1. 9. 2 如果在动物研究中观察到明显的毒性效应时.就可以说明分类,应考虑可见毒性效应的剂量/浓度.这关系到建议的指导值.也有助于评估分类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因为毒性效应既是物质危害性质的后果.也是剂量
12、/浓度的结果)。4. 1.9.3 可产生明显的非致死毒性效应的-次接触剂量建议的指导值范围适用于急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范围,如表2所示。表2一次接触剂量的指导值范围指导值范围接触途径单位类别l类IJ2 经口(大鼠)mg/kg C300 2 OOO三C300经皮肤(大鼠或兔)mg/kg C!(l 000 1 OOO:;:C 1 000 吸人(大鼠)町气体mL汀,C2. ;) 53兰C2.5吸人(大鼠).蒸气mg/L C王1010C10 吸人大鼠).粉尘/烟/雾mg/C一.4 h) C,;1. 0 5. OC 1.。表2中的指导值与范围的目的只是指导.即使用权衡证据的)部分和帮助判定分类。它们的目的不
13、是作为严格的界限值。4. 1. 9. 4 在低于指导值经口剂量,直口小于2000mg/kg时见到特殊类毒性是可行的.然而,其毒理效应的性质不便作出分类的评定。相反.大子或等于2000mg/kg剂量的动物研究中也见到特殊类毒性,并有其他辅助性来源信息.即一次接触剂量研究或人的病例经验,通过证据权衡,可慎重地分类。4. 1. 10 其他考虑4. 1. 10.1 当化学品仅通过动物数据说明其毒性特点(典型的新化学品.但许多现有化学品均是如此), 分类过程应参考剂量/浓度指导值作为证据权衡的重要因素之一。3 GB 20599-2006 4. 1. 10. 2 当有很好的人类数据,即归因于一次接触所致特
14、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效应时,该物质应该进行分类。人类的阳性数据,不管剂量多少,都优于动物的数据。因此,如果化学品因为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效应不与人类相关或对人类是无意义而未被分类.如果随后得到人的事故资料表明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效应,则应该对该物质分类。4. 1. 10. 3 对于没有进行过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试验的某化学品,在某些情况下,可依据以前已经分类的结构类似物的有效结构活性关系的数据和根据其外推的专家判断,与其他重要因萦(如形成相同的代谢物等)对该化学品进行分类。4. 1. 10.4 已被公认的是,某些法规系统使用饱和蒸气浓度作为一个附加要素,以提供特别的健康和安全保护。4.2 混合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0599 2006 化学品 分类 警示 标签 说明 安全 规范 特异性 器官 系统 毒性 一次 接触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20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