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 017-1996(条文说明)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
《JTJ 017-1996(条文说明)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J 017-1996(条文说明)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9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附件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 条文说明编制说明根据交通部公路管理司(91)工技字290号关于下达编制公路软土路基设计、施工暂行规定)(1993年底改名为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植拟的要求,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与相应的规范的条文说明编制完毕。近十余年来,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起步和迅速发展,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设计和施工遇到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沿海与内陆等地进行了广泛的科研和工程实践,积累了不少资料和经验。本规范编制组在收集和总结我国京津塘、沪宁、杭南、广佛、莘松等高速公路,以及其它沿海与内陆软土地区已建和正在修筑的高等级道
2、路与试验工程的科研成果及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国内外软基工程规范、标准等可借鉴的内容,首次为我国软土地区的公路勘察、设计与施工编制了本规范。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称规范勺编制共包括以下八章内容z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软土鉴别、分类与术语、符号;第三章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第四章路堤的稳定与沉降F第五章软土地基处治设计;第六章软土地基处治施工;第七章路堤施工与观测;第八章软土地基试验工程。同时,按要求编制了相应主要条款的条文说明。本规范主编单位为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以下称部一公院勺,参加单位为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下称部重科所)、上海市公路管理处(以下称沪公路处勺
3、、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以下称浙江院)及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以下称广东公司勺。79 本规范的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一公院编写;第二章部重科所与第一公院合编F第三章部一公院编写;第四章第一公院与部重科所合写F第五章部-公院与部重科所合写p第六章沪公路处编写;第七章浙、江院与广东公司合写F第八章浙江院编写。统稿与审稿均由部一公院承担。相应规范条款的条文说明由编制承担单位编写。本规范的编制严格遵照建设部(91)建标技字第32号印发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编写暂行办法及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编写细则),并坚持严格按程序进行,分阶段请有关专家审查,编写组不断修改与完善以控制编写质量。1992年上半年进行编制工作的组
4、织协调与技术准备;1992年9月在浙江富阳组织了编制大纲审查会;1993年7月在西安市召开了初稿编制工作会;1994年5月在广州市进行了征求意见稿研究讨论会;1995年4月在上海市召开了规范送审稿审定会。主编单位根据以上几次会议中专家所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做了详细地研究与分类,并以纪要形式书面分发各编制单位,编制组多次进行了认真地修改与完善。编制组在总结我国沿海及内陆软土地区公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并广泛吸取国内外软基工程规范等可借鉴的内容编制了本规范,其特点如下:1.首次为我国软土地区公路勘察、设计、施工编写的这一专业规班内容全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公路软基设计、施工的先进技术水平,填补了路基设计、施
5、工规范方面的这空白。2.规范提出的技术标准、稳定验算及沉降计算方法和选用参数,以及处治方案、施工方法、施工监控和质量检测等内容集中了近年来我国已建和在建高等级公路的经验,具有实践依据和科学性、适用性。3.规范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软土地基公路路堤特点,坚持80 室内与现场试验相应证,理论计算与实际工程相检验,多方研究反复论证,力求规范采用的设计及施工方法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规范的颁布施行将对软土地基公路路堤的勘察、设计、施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使软土地区公路建设质量得到可靠保证。本规范的编制,是以近十余年来我国已建和正在建设的高等级公路的成功经验和积累的资料,及相应地科学与生产实验(包括试验工程
6、资料)技术成果为依据,现在仍然在不断发展中,因此规范也将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勘察、设计与施工,但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各交通系统勘察、设计、施工专业单位的技术水平,设备能力也有差别,因此,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提高才能达到本规范的标准和要求。本规范注意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飞但其在我国的广泛适用性方面,还有定的问题。如软规对软土的定名,参照了国外的分类,但其中一部分,目前我国高等级道路地区尚未遇到,如泥炭型、腐殖质型及部分较高有机质含量的软土。存在着定名、分类与实际应用不完全协调问题。软规与已有相关专业规范的内容有交叉。目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正在编制,(公路路基设计
7、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已出版。软规作为其中的专业规范之一,若写的过于简单,专业规范相对独立的实用性降低;所以编写的内容难免与勘察、设计、施工有关规范重复。软规编制工作有五个单位参加,虽经主编单位统稿与各级审核,限于时间与水平,难免有谬误或问题存在。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西安市友谊西路87号,邮编710068)。81 1总则1. 0.1 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设计与施工,国内没有行业规范可依。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统一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设计原则和处治方法,以保证路
8、堤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特编制本规范。设计原则是指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设计与施工,首先是进行详细周密的地质调查、现场试验,选出有代表性的地质资料(参见参考文献1),根据地质资料,结合水文、气象资料、工期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沉降设计和稳定验算。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选出最佳的设计施工方案。地基处理所用的材料和路基填筑材料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以就地取材为原则;设计上必须采取综合处治原则,以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对工期短、工后沉降量过大、稳定性很差的路段,以及交通量在初期增长较慢的工程,也可以分期修建,第一期作路堤和简易路面,第二期再作次高级或高级路面。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地质条
9、件及路基高度划分计算段落,根据路堤荷载,采用圆弧条分法,对地基和路堤整体强度进行稳定性验算。沉降计算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根据地基的变形特征,将总沉降分为瞬时沉降、主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z其二是经验系数校正法,用主固结沉降乘以沉降系数来计算总沉降。施工处治方案是采取不同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实现各种处治设计。目前软基处治方法中对地面以下有z换填、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挤密砂桩、粉喷桩等;对地面以上有z砂垫层、土工织物、反压护道、轻质路堤、加筋路堤、加载预压等。1. O. 2.本规范适用于软土地基上各级公路路堤的设计和施工,但沉降标准只适用于铺筑次高级路面和高级路面的公路。82 1. O. 3
10、国家总的技术经济政策为实用、可靠、投资少、效益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作好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另外高速公路占地多,在不降低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设计施工必须考虑农民利益,少占农田。技术经济政策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1.0.4 投资环境指的是资金来源和运用。软土地基上路堤设计定要符合总工期的安排,施工方案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设计的施工期。1. O. 5 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设计与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要取得代表性很好的地质资料(参见参考文献1、2),就要求认真钻探,并用十字板、静力触探仪进行现场测试,同时钻探取样要采用薄壁取土器,室内试验尽可能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试验手段
11、。地质资料一般不得用单孔资料,应该是把同层的同指标用数理统计法进行统计整理,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地层资料。1. O. 6 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处治设计是通过对室内土工试验与现场测试的软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反复计算,结合试验与已建工程的成果,运用各种具体措施使路堤的沉降和稳定符合要求。1. O. 7 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主要是指自动化程度高,减轻劳动强度又能保证质量的措施。动态施工是指施工过程中根据观测资料调整填筑速率或依靠观测资料的推算结果重新确定路槽底面标高。施工中应建立、健全自检体系,要制定保证质量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制定安全措施。1. O. 8 对于高等级公路路堤,必须进行稳定观测和沉降观测(
12、参见参考文献3、4、5、6)。稳定观测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对超过极限高度的路堤进行侧向位移观测,侧向位移的观测点一般设在路堤坡脚和坡脚外一定距离的地方;沉降观测是指在铺筑路面以前的施工过程中对路堤的垂直变形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点一般设在路堤中心,有必要时还要在路肩设置。路堤设计末期的沉降量可以根据实际观测资料用双曲线、星野曲线或指数曲线进行拟合推算,推算出来的沉降量能够反映地基的真实沉降规律,并能根据沉降速83 率决定铺筑路面的时间。1. O. 9 对于软土地基上的高等级公路路堤,在开工前约一年时间先铺筑一段试验路堤。该试验路堤应包括该条路上的各种设计方案(参见参考文献3),也可有针对性地对某一种
13、或两种设计方案进行试验,其目的是解决设计施工中的具体问题(参见参考文献3)。试验工程必须有目的、有计划,通过分析、比较、总结,提出结论,为修改设计、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1. O. 10 使用本规范时应与现行的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程(JTJ 064-8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日、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JTJ 005-96)、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6-93)、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一8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待颁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等互相协调对应。84 2 术语、符号、代号2. 1术语2.1.1-2.1.4 对软士的定义特征与成因类型,不同的专业技术部门的解释大同小异。如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桥梁地基和基础中,对软土解释为软土是指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弱粘性土。对软土的主要特征描述为天然含水量高(接近或大于掖限),孔隙比大(一般大于1. 0),压缩性高1-25(kPa)-I,或1_310(kPa)-IJ,强度低(快剪的内摩擦角
15、1u川。当天然孔隙比e大于1.5时,称为淤泥;天然孔隙比e小于1.5而大于1.0时,称为搬泥质土。当土的烧灼量大于5%时,称有机质土;大于60%时,称泥炭。对软士按沉秧环境分为下列类型:(1)滨海沉积一-滨海相、泻湖相、溺谷相及三角洲相;(2)湖泊沉积一-湖相、85 三角洲相;(3)河滩沉积一一河漫滩相、牛辄湖相;(4)沼泽沉积-一沼泽相。港口工程技术规范)(JTJ219-87)中定义,塑性指数大于3的土称为粘土,其中:第四纪晚更新世也及其以前形成的帖性土称为老粘土;第四纪全新世Q4形成的粘土称为一般粘土;近代水下沉积形成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0而小于1.5的亚粘土、粘土分别
16、称为淤泥质亚粘土、搬泥质粘土;近代水下沉积形成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的亚粘土、粘土都称为世泥。以往港工、建工部门则把上述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粘性土统称为软土或软粘土(参见参考文献的。在部颁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87)中定义软土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对淤泥的解释是,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拉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当天然孔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时称为淤泥质土。对于泥炭的解释是,喜水植物遗体在缺氧条件下,经缓慢分解而形成的泥沼覆盖层
17、。其特点是持水性大,密度较小。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规定:天然孔隙比大子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应判定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土等,其压缩系数大于O.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国内还有对以上的土类对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压缩系数、剪切力、摩擦角的界限指标以及分布于塑性图中的位置作出规定的资料,如:软土:天然含水量切注WL孔隙比e二三1.0,压缩系数二三0.5MPa一1,抗剪强度T。泥炭:天然含水量一般大于300%,孔隙比一般大于5,快剪内摩擦角般小于120,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或以上。腐殖质土:天然含水量般大于200%,孔隙比一般大于4,快86 剪内摩
18、擦角一般小于50,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或以上。有机质土常分为淤泥和淤泥质土两类。搬泥:天然含水量一般大于60%,孔隙比一般大于1.5,快剪内摩擦角一般小于50,但含有未分解的有机质时则可高达100,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或以上。淤泥质土:天然含水量切注WL孔隙比e为1.01.5,快剪内摩擦角一般小于150,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或以上。可见国内铁路、港口、建筑部门对软土的定义都不尽相同,其实国内外对软土均无统一定义。有的把软土视为软粘土的简称,有的把软土视为整个软弱土质(高压缩性的有机土、可液化的砂土、软粘土等)的简称(参见参考文献10),有的则把软土视为软弱土基的简称。无论软士还是软土地基,它的软硬都
19、是相对的,软硬不但对土质而且对工程而言也是相对的。软硬应与土质、工程性质两者相关。设计者不要拘泥于它们的定义,只要路堤或其它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过大的变形与强度不足的问题,都应认真进行沉降、稳定验算。凡不满足设计控制指标时,均应进行处治设计,决不能只凭土名来确定是否需要处治。本条中的细粒土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的规定指粒径小于0.074mm的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50%者。编制本规范有关术语时,在保持与国标、部颁标准相一致的前提下,参照了铁路、建筑等部门的规定,结合公路部门土的分类以及生产实践中调查与勘察积累的资料,作了一些补充与调整,提出了如规范所列的内容。2.
20、1. 52. 1. 9 部颁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2-87)对路基砂垫层解释为:为防止地下水的毛细上升和排除路基的水分,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在路堤底部铺设砂层。对预压法的解释为: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构造物建成后的沉降量,预先在拟建的构造物的地基上施加一定静荷载,使地基土压密后再将荷载卸除。对砂井的解释为z为加速地基排水团结,在软弱地基中钻孔,灌入中、粗砂而成的排水体。87 本规范对砂垫层材料及保证填土路堤荷载均匀地传递至软土地基上的作用,作了补充及强调。对预压法的卸载问题,基于是用路堤预压,不再将荷载全部卸除,对此处作了修改。对于砂井的阐述,本规范将砂井与塑料排水板综合叙述
21、,按竖向排水体的统一提法加以阐明。2.2 符号、代号涉及到软土地基处治有关方面的符号、代号是很多的,不便于一一罗列。在本规范中按从筒的原则,将符号、代号予以编列z首先按土性与土类,扼要列出有关细粒土的符号、代号p着重结合公路工程列出了对软土地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与地基处治设计、计算的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指标以及公路软基设计、计算公式等经常要采用的技术指标的符号、代号;对于非主要的或在本规范中出现次数较少以及施工技术中用的符号、代号,则未予列出。88 3 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3.1 -般规定3. 1. 1 主要概括提出对不同环境所沉积的软土地基,通过多种勘察手段,查明并评价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
22、形及其稳定性。多种勘察手段包括开挖试坑、钻孔描述与取样试验、现场原位测试以及调查与观测。3.1.2 国内外各行业对软土鉴别的具体指标也各不相同。日本道路公团1987年提出的软土地基的标准(参见参考文献12)如下表:表3.1. 2-1 软土地基的标准(1987年日本道路公团)地层泥炭质地基及粘土质地基砂质地基层厚10m N(标准贯人击数)l;压缩模量Es40 1.20 0.5 95 30 0.95 0.3 95 300kPa的硬粘性土,在曲线B段(拐点段),a值显著偏小。如不加区别地用alOO-200比较判断土的压缩性显然是不合适的。参考文献16的观点是正确的,不应仅用aJOO-200来比较判断
23、土的压缩性。公路土工出验规程)(JTJ051-85)软土划分表中规定快剪内摩擦角要小于50。考虑到某些有机质土型软土或腐殖型软土中握有一定数量的砂颗粒、贝壳等,内摩擦角则高于50,但它们的压缩性仍高,修路堤后地基可能出现大的沉降,这种俗称的淤泥棍砂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很广(参见参考文献17)。据以往曾记载的资料,部分泥炭的值可高达150;在云南某些地方发现有含水量高达386.0%的泥炭质型软土,其快剪指标的值为14024。因此本规范将软土划分表中的软土强度指标一一快剪内摩擦角小于5。一项取消,改为了天然抗剪强度。作为一个强度指标,显然用总强度比用单一的内摩擦角更为合理和全面。据资料及参考文献18
24、、19摘出的软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表3. 1. 2-3和表3.1. 2-4。据以上的沿海及平原地区的软土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为5kPa29kPa (按qu!2,或Cu计)。但云南的一种软土有机质含量为46.1%,天然含水量高达300.0%,空隙比为5.51,而快剪的c值可高达35.3kPa。考虑到山区软土的特点,对软土十字板剪切强度乱的鉴别指标规定为35kPa。相当于软土地基的不排水剪切强度Cu为30kPa,相应的路堤极限高度约为9m,一般在软土地区路堤高超过9m。的不太多,日本软土地基的鉴别标准(见表3.1. 2-1)按qu的一半折算为不排水剪则应为30kPa 50kPa。作为软土的鉴别特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TJ 017 1996 条文 说明 公路 土地 路堤 设计 施工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