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D40-2002(条文说明)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术规范.pdf
《JTG D40-2002(条文说明)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G D40-2002(条文说明)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术规范.pdf(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附件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22)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HITJ012-94)(以下简称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方面积累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取得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度、路面结构排水等研究成果,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此,对原规范进行修订,以提高水泥路面的工程质量,适应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1.0.3 修订后的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接缝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材料组成要求及
2、性质参数、加铺层结构设计等。与原规范比,主要增加了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设计方法,充实了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计算方法,细化了路面结构组合和材料组成及性质参数要求,修改了旧混凝土路面调查和评定方法,补充了交通分析方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当地材料、技术和经济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路面设计应紧密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实践经验,选择经济、技术合理的设计方案。由于路面是公路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公路的路基、排水等密切相关,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根据国家标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的规定,本规范以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取代原规范的定值
3、设计法,即在度量路面结构可靠性上由经验方法转变为运用统计数学的方法,从而使路面结构更为符合实际情况。1.0. 4本规范涉及的标准规范较多。除在规范条文中列出的如:公路排水设计规范HJ01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014)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ITJ归3.1)等外,在条文中还引用但未列出的有: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汀J3)、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T 50283)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材料(T203)等。-57一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ITG剧。-2002)2 术语、符号2.1 术语本节对本规范中出现的主要名词术语作了规定。其他有关公路工程专业性名词术语,可参阅
4、国家标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的规定。2.2 符号本节所列符号为本规范中的主要符号。为便于查阅,符号按作用及作用效应、设计参数和设计系数、几何参数及材料性能和混凝土板抗力等分类列出,并依先拉丁字母、后希腊字母的顺序排列。-58一条文说明3 设计依据3.0.1 公路工程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系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规定的公路工程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为三个等级,路面工程的安全等级仅考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路面,相应的安全等级要求规定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本规范适用于各
5、等级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为使本规范适用范围内的路面都能应用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本规范对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作了调整:除了维持原规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路面相应符合三个设计安全等级的要求外,为三级和四级公路路面增加一个设计安全等级一一四级,并规定了相应的设计基准期为20年;而设计安全等级为四级的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度,系按前三级的数值级差递降得到的。目标可靠度是所设计路面结构应具有的可靠度水平。它的选取是一个工程经济问题:目标可靠度定得较高,则所设计的路面结构较厚,初期修建费用较高,但使用期间的养护费用和车辆运行费用较低;目标可靠度定得较低,初期修建费
6、用可降低,但养护费用和车辆运行费用需提高。通常采用校准法来确定目标可靠度。校准法是对按现行设计规范或设计方法设计的已有路面进行隐含可靠度的分析,参照隐含可靠度制定目标可靠度,则所设计的路面结构接纳了以往的工程设计和使用经验,包含了与原有设计方法相等的可接受性和经济合理性。本规范的目标可靠度,是在分析了30余条已建混凝土路面的隐含可靠度,并结合国外的分析数据和沥青路面的隐含可靠度后制定的。表3.0.1所列的材料性能和结构尺寸参数的变异水平等级为建议采用的,也可按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要求达到和可能达到的具体水平,选用其他等级。降低选用的变异水平等级,须增加混凝土面层的设计厚度要求;而提高选
7、用的变异水平等级,则可降低混凝土面层的设计厚度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要求。可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予以确定。但对于高速公路的路面,为保证优良的行驶质量,不宜降低变异水平等级。3.0.2材料性能和结构尺寸参数的变异水平等级,按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分为低、中、高三级。由滑模或轨道式施工机械施工,并进行认真、严格的-59一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例巳M2脱)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工程,可选用低变异水平等级。由滑模或轨道式施工机械施工,但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较弱的工程,或者采用小型机具施工,而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得到认真、严格的执行的工程,可选用中低变异水平等级。采用小型机具施工,施工质量控制
8、和管理水平较弱的工程,可选用高变异水平等级。各变异水平等级主要设计参数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系依据20世纪90年代在广东、浙江、安徽、河北和黑龙江等省的新建和已建混凝土路面150个代表性路段上采集的实际数据,经统计分析整理后提出的。这些路段的技术等级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施工方法包括机械化和小型机具,因而,所提出的变化范围可大体上代表我国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已有(可达到)水平。选定了变异等级,施工时就应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保证主要设计参数的变异系数控制在表3.0.2中相应等级的规定范围内。3.0.3路面结构可靠度可定义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路
9、面使用性能满足预定水平要求的概率。本规范选定的水泥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仅考虑满足路面的结构性能要求,并以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标准。因而,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度也可定义为,在规定的设计基准期内,在规定的交通和环境条件下,行车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梯度疲劳应力的总和不超过混凝土弯拉强度的概率。据此,列出了式(3.0.3)所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可靠度系数是目标可靠度及设计参数变异水平等级和相应的变异系数的函数。表3.0.3所示的可靠度系数是按各变异水平等级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表3.0.2),应用可靠度计算式推算得到的。设计时,可依据各设计参数变异系数值在各变异水平等级变化范
10、围内的情况选择可靠度系数。3.0.4轴载换算公式是以等效疲劳断裂损坏原则导出的。对于同一路面结构,轴载Pi和标准轴载PS产生相同疲劳损耗时,相应的作用次数矶和N_,间的关系为:Ni iqi i Ns -Ps J 、,/11 /SE飞式中:Pi、Ps一一相应为轴载Pi和标准轴载PS在同一路面结构中产生的荷载应力;一一与混凝土性质有关的指数,见附录B.1.4条。-60一条文说明对于混凝土板临界荷位(纵缝边缘中部)而言,双轴,双轮组驶过出现了二次应力峰值,即二次双轴作用。三轴-双轮组驶过则出现三次应力峰值,即二次双轴作用和一次三轴同时作用在一块板上。将荷载应力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见条文说明附录B.1.
11、3条)代人式(1) ,得到不同轴-轮型和轴载的当量换算公式为:式中:Ns =iNi(P&/1) 16 (2- 1) 8i = 1. 45 x 1(f r一1.90PJ0.43(2-2)8i = 1. 02 X 1O-5r-0.23 PiO.22 (2-3) 8i = 1. 70 X 1O-8r-0.23 PiO.22 + 3.33 X 1O-9r-l.84 PiO.24 (2-4) i一一轴-轮型系数8i,单轴-双轮组时,i= 1;单轴-单轮时,按式(2-2)计算;双轴-双轮组时,按式(2-3)计算;三轴双轮组时,按式(2-4)计算。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相对刚度半径一般变化在o.7 O. 9m
12、范围内。为避免设计时的多次试算,近似地取用r的平均值0.8m代人上式,整理得到式(3.0.4-2 3.0.4-4)。3.0.6在可靠度设计方法中,各项设计参数通常都应选用均值作为标准值。考虑到海凝土强度值在工程中的应用习惯,本规范的强度标准值按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85%分位值取值。这一取值标准所产生的影响,己考虑在可靠度系数的推演中。3.0.7 中湿路基是指下路床下部受地下水毛细润湿影响的路基,路床土的平均湿度变动于士的塑限上下。潮湿路基是指上路床受地下水毛细润湿影响的路基,路床土的平均湿度较多地超过了土的塑限。-61一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贝巳040(2002)4 结构组合设计4.1 路
13、基4.1. 1 通过混凝土路面结构传到路床顶面的荷载应力很小,因而,对路基承载能力的要求并不高。但路基出现不均匀变形时,混凝土面层与下卧层之间会出现局部脱空,面层应力会由此增加,从而导致面层板的断裂。因此,对路基的基本要求是提供均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变形路基不均匀变形主要在下述情况下出现:(1)软弱地基的不均匀沉降;(2)填挖交替或新老填土交替;(3)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不均匀冻胀;(4)填土因压实不足而引起的压密变形,受湿度变化影响而产生的膨胀收缩变形。为控制路基的不均匀变形,须在地基、填料、压实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4. 1.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013)规定,路堤
14、上路床及手填和路重路床的CBR值不得低于8%(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6%(其他等级公路);路堤下路床不得低于5%(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4%(其他等级公路)。根据这一要求以及各类土的CBR经验值,提出了各级公路路床填料选择的最低要求。膨胀率的定义为,在CBR试验中,试件浸水4d后的高度与未浸水前的高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按膨胀率的大小,土可分为不膨胀的(膨胀率不大于2%,土的塑性指数约小于10)、中等膨胀的(膨胀率为2%-4%,土的塑性指数约为10 -20)和高膨胀的(膨胀率大于4%,土的塑性指数约大于20)三级。条文说明4.1.3路堤标高应尽可能超过中湿状态路基的临界高度,使路床处于中湿或干
15、燥状态。受标高限制不能达到时,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填料的水稳定性或降低地下水位。4.1.4路基土的湿度变化与周围环境的影响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多雨潮湿地区,此平衡状态的湿度接近于土的塑限。高液限土及塑性指数大于16或膨胀率大于3%的低液限粘士的塑限,接近于轻型压实标准时士的最佳含水量。这些土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时,其最佳含水量远低于土的塑限。因而,压实土在随后与环境的动态平衡过程中会吸收水分而产生较大的膨胀变形。这一方面抵消了施工时所技人的压实功,另一方面反而增加了路基的不均匀变形量。为此,条文规定了对于这类土宜采用轻型压实标准。4.2 垫层4.2.1 垫层主要设置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路段
16、上,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4.3基层前者出现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结构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设置防冻垫层可以使路面结构免除或减轻冻胀和翻浆病害。在路床土湿度较大的挖方路段上,设置排水垫层可以疏干路床土,改善路面结构的支承条件。软弱地基上的路基或者填挖交替或新老填土交替的路基,在按4.1节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后,预计仍有部分余量会影响到路面结构使面层产生断裂时,可以设置由水泥、石灰或粉煤灰稳定粒料或土组成的半刚性垫层,以其刚度来缓解路基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对面层的不利影响。4.3.1 对水泥混凝土面层下基层的首要要求是抗冲刷能力。不耐冲刷的基层表面,在渗入水和
17、荷载的共同作用下,会产生卿泥、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导致行车的不舒适,并加速和加剧板的断裂。提高基层的刚度,有利于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然而,其作用只能是在基层未受冲刷的前提下才能得到保证,同时,其效果不如在接缝内设置传力杆。4.3.2交通繁重程度影响到基层受冲刷的程度以及明泥和错台出现的可能性和程度。各种基层具有不同的抗冲刷能力,它取决于基层材料中结合料的性质和含量以及细料的含量。依据上述首要要求,按交通等级和基层的抗冲刷能力,提出了各交通等级宜选用的基层类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贝巳剧。一2脱)4.3.3通过接缝或裂缝渗入混凝土路面内的水量相当大。在混凝土路面结构内设置排水基层和纵向
18、边缘排水系统以排出渗入水,可减少渗入水对基层的冲刷作用,从而降低喇泥、错台和板低脱空等病害出现的可能性和程度。4.3.5 提高基层的强度或刚度,对于降低面层的应力或者减薄面层的厚度,影响很小。因而,混凝土面层下的基层不必很厚。条文建议的各类基层的厚度范围,是依据形成结构层、方便施工(单层摊铺碾压)或排水要求等因素制定的。在所建议的范围内,按设计轴载数的多少和路床的强弱程度选择基层的厚度。4.3.6碾压混凝土和强度较高的贫混凝土基层会产生收缩裂缝,导致混凝土面层出现反射裂缝。因而,对这两种基层规定了设置接缝的要求。4.3.7 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时,通常选用刚度较大的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水泥稳定粒
19、4.4 面层料、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稳定碎石做基层。这时,上路床如由细粒土、粘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组成,则基层与路床之间的刚度差过大,会由此引起基层的开裂。因而,须在基层与路床间设置底基层。4.4.1 耐久性主要指混凝土的抗冻性。4.4.2 由于表面平整度难以做好和接缝处难以设置传力杆,碾压混凝土不宜用做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或者承受特重或重交通的二级公路的面层。选用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可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适用于高速公路。复合式面层的水泥混凝土下面层,如选用不设传力杆的普通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则为了减缓反射裂缝的出现,须采用较厚的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如l00mm以上)。选用这种方案,还不如选用连
20、续配筋混凝土或设传力杆的普通混凝土经济。因为,后种方案降低了反射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可采用较薄的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如25 80mm) ,因上面层厚度减薄而减少的费用,足以抵消因配筋而增加的费用。4.4.3在横缝不设传力杆的中等和轻交通路面上,横缝也可设置成与纵缝斜交,使车轴两侧的车轮不同时作用在横缝的一侧,从而减少轴载对横缝的影响,但横缝-64一条文说明的斜率不应使板的锐角小于75004.4.5 在普通?昆凝土面层的建议范围内,所选横缝间距可随面层厚度增加而增大。4.4.6表4.4.6所建议的面层厚度参考范围,是在对标准的路面结构和设定的条件进行计算分析后归纳而成的。标准路面结构是按4.1、4.
21、2和4.3节对路床、垫层和基层的有关要求拟定的。设定的条件包括:设计安全等级和设计基准期、各安全等级的目标可靠度和变异水平分级、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以及不同目标可靠度和变异水平等级的可靠度系数。依据这些设定条件,可归纳为4种交通等级和7种公路等级和变异水平等级情况。对于特重交通等级,所提出的厚度参考值是依据各项有利的参数值计算得到的下限。对于轻交通等级,所提出的厚度参考范围的高限,是依据各项不利的参数值计算得到的上限,其低限则为面层最小厚度的限值。所提出的表4.4.6可供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初拟面层厚度时参考。在所建议的各级面层厚度参考范围内,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多、变异系数大、最大温度梯度大或者基、垫
22、层厚度或模量值低时,取高值。4.4.8依据国外的经验,40mm厚的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约可减少10mm厚的下面层。4.4.9普通水泥混凝土、碾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或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都按相同的设计表达式式(3.0.3)J和应力分析方法(附录B和C)进行厚度计算。4.5路肩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由于裂缝间距的随意性,在应力分析时难以确定板块的尺寸,厚度计算可近似地按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各项设计参数和规定进行。碾压混凝土和贫混凝土基层的刚度接近于混凝土面层,而与下卧的底基层或垫层和路床的刚度差别较大。将这两种基层与下卧结构层组合在一起,按它们的综合模量计算面层厚度,一方面会得到偏保守的计算
23、结果,另一方面会忽视基层底面因弯拉应力超过其强度而出现开裂的可能性。按分离式双层板进行计算,可以凸现这两种基层的特性,并通过调节上、下层的厚度,使上、下层板的板底应力和强度处于协调或平衡状态。4.5.1 观测资料表明,在主车道上行驶的车辆中,有6%-9%的车辆的右侧车轮越出车道线行驶在路肩上。因此,路肩铺面结构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可承受主车道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的6%-9%的轴次的作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例剧。-2阳)路肩铺面结构设计还应考虑渗入行车道混凝土路面结构内的水分的横向排流问题,在结构层组合和材料选用方面为行车道路面提供排水通道。4.6 路面排水4.6.2 排水系统的具体设
24、计要求,请参阅公路排水设计规范(汀1018)。4.6.6 -66一条文说明5 接缝设计5.1 纵向接缝5.1.1 纵向接缝,无论是施工缝或缩缝,均应在缝内设置拉杆,以保证接缝缝隙不张开。纵向缩缝的槽口深度应大于纵向施工缝,以保证混凝土在干缩或温缩时能在槽口下位置处开裂。否则,会由于缩缝处截面的强度大于缩缝区外元拉杆的混凝土强度,导致缩缝区外的混凝土板出现纵向断裂。5. 1. 2 在路面宽度变化的路段内,不可使纵缝的横向位置随路面宽度一起变化。其等宽部分必须保持与路面等宽路段相同的纵缝设置位置和形式,而把加宽部分作为向外接出的路面进行纵缝布置。此外,变宽段起点处的加宽板的宽度应由零增加到1m以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TG D40 2002 条文 说明 公路 水泥 混凝土 路面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