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9601-2013 不锈钢器皿.pdf
《GB T 29601-2013 不锈钢器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9601-2013 不锈钢器皿.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7.040.60 Y 73 -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9601-2013 不锈钢器皿Stainless steel ware 2013-07-19发布2014-02-01实施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夜总局也tJ生今iLe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叩,、阳气/GB/T 29601-2013 目次前言.E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产品分类-5 要求.6 试验方法.7 检验规则.8 标志、标签和使用说明书9 包装、运输和贮存.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锈钢器皿的结构型式附录B(规范性附录不锈钢器皿锅类手柄疲劳强度试验附录C(规范性附录)不锈钢
2、器皿锅类手柄抗扭强度试验.20附录D(规范性附录)不锈钢器皿锅类手柄阻燃性试验.I GB/T 29601-2013 前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金属餐饮及烹饪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0)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z广东顺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z国家日用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斯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创生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浙江华亚杯业有限公司、珠海双喜电器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谢俊雄、刘纲、毕智涛、蔡长寿、陈荣昌、陈合林、杨延生、程建华、牛贵升、张雪凌
3、。阳皿GB/T 29601-2013 不锈钢器皿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器皿(以下简称器皿)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及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不锈钢板或不锈钢复合板加工成型的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器皿。本标准不适用于不锈钢压力锅、不锈钢水壶、不锈钢真空杯以及其他真空保温容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23.5 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还原型硅铝酸盐分
4、光光度法GB/T 223.11 钢铁及合金锚含量的测定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GB/T 223.1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代硫酸铀分离-腆量法测定铜量GB/T 223.1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新亚铜灵-三氯甲烧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GB/T 223.23钢铁及合金镰含量的测定了二酣后分光光度法GB/T 223.25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丁二嗣后重量法测定镰量GB/T 223.2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r安息香后重量法测定铝量GB/T 223.3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蒸榴分离-蘸酣蓝光度法测定氨量GB/T 223.59 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铿磷铝蓝分光光度法和锦磷铝蓝分光光度法GB/T
5、 223.6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腆酸铀(饵)光度法测定锺量GB/T 223.85 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 223.86 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z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 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 4803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T 5009. 81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
6、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T 6544 瓦楞纸板GB 968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GB/T 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QB/T 3832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 G/T 29601-2013 3. 1 不锈钢器皿stainless steel ware 以不锈钢板或不锈钢复合板加工成型的,用于与食品接触的器皿。包括锅类、杯类、盘类、盆类、盒类、桶类等。3.2 3.3 3.4 3.5 3.6 3.7 主体加dy器皿中接触食品的不锈钢部分。内径inside diaEDeter 器皿主体口部内沿径向长度(参见附录A)。外径outsi
7、de diaEDeter 器皿主体外沿的最大径向长度(参见附录A)。容积volUEDe 器皿容水的最大体积。额定容积nominal volume 产品设计的容棋。复合底layer bonding bottom 在器皿底部复合一层或多层金属板恒4 产品分类4. 1 晶种器皿按使用功能分为z锅类、杯类、盘类、盆类、盒类、桶类等参见附录A)。4.2 规格4.2. 1 锅类的规格以内径和容积表示z杯类、盒类、桶类的规格以内径或容积表示F盘类、盆类的规格以外径表示g方型及异型的规格采用横向及纵向最大尺寸表示。4.2.2 规格以内径或外径表示时,单位为厘米(cm)取整数,并优先采用偶数系列。4.2.3 规
8、格以容积表示时,单位为升(L),数值取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容fR小于lL的可用毫升(mL)为单位。5 要求5. 1 通用要求5. 1. 1 卫生要求5. 1. 1. 1 器皿的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添加剂应符合GB9684的相关规定。5. 1. 1. 2 与食品接触部分的其他材料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规定。5. 1.2 外观5. 1.2. 1 产品标志应端正,字迹清晰、完整,并符合8.1.1的要求。5. 1. 2. 2 手可接触的部位应光滑、元毛剌、不伤手。5. 1. 2. 3 在正常情况下,所有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应易清洗。5. 1.3 窑积器皿实际容积应不小于额定容积的95%,按6.2.3
9、试验应符合要求。5. 1.4 耐腐蚀性器皿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材料接6.2.4试验后,耐腐蚀等级应不低于8级。5.1.5 潜水按6.2.5试验后,器皿不应有渗水现象。5. 1.6 底部按6.2.6试验后,器皿底部不应外凸。5.2 锅类5.2. 1 锅盖与锅身配合GB/T 29601-2013 5.2. 1. 1 锅盖与锅身配合应吻合,开合灵活,按6.2.7a)试验后,盖的径向移动距离应不大于3mm。5.2. 1.2 按6.2.7b)试验后,锅身应稳定,盖子不应翻跌。5.2.2 锅身按附录B试验后,锅口不应产生永久性变形。5.2.3 手柄5.2.3. 1 手柄位置手柄应安装在锅身装满水时的重心平面
10、以上。浅型锅的手柄中心下沿位置到锅身底部的距离应不小于30mm.如果是双短柄锅具,应从使用时抓取部位的最低点测量见图1)。单位为毫米叫l 尸才圄1手柄位置示意圈3 GB/T 29601-2013 5.2.3.2 手柄结构按6.2.8.1试验,手柄结构应保证操作者使用时,手不应碰到手柄上的紧固螺钉。5.2.3.3 手柄擅劳强度手柄连接应牢固,按6.2.8.2试验后,安装部位应不松动,无永久性变形,手柄元裂纹等异常现象。5.2.3.4 手柄(含盖耳)温升按6.2.8.3试验时,下列材料其最高温度不得超过zu 金属55 c b) 塑料70 c c) 木材89 c d) 陶瓷、玻璃、石材66 c 5.
11、2.3.5 手柄牢固性按6.2.8.4试验,于柄及手柄紧回件应不松动、不变形,手柄无裂纹,连接处元渗水。5.2.3.6 孚柄耐热性按6.2.8.5试验,手柄主体配件不应有裂缝、起泡。注z装饰性的部分不在本要求范围之内,例如热塑性镶嵌件或包边。5.2.3.7 手柄抗扭强度接6.2.8.6试验,手柄的扭曲变形角度不应超过100,手柄紧固件应元松动。5.2.3.8 孚柄阻燃性按6.2.8.7试验,手柄不应软化或有熔物滴落。如燃烧,移去火源后,燃烧应在15s内自动熄灭,一经熄灭,手柄材料不应自燃。5.2.4 复合底5.2.4. 1 单层复底金属应采用GB/T3190中的工业纯铝板材或其他导热性良好的金
12、属板材。复合层(不含锅身材料)厚度按6.2.9.1试验后,应不小于1.2mm。5.2.4.2 多层复底金属板材的里层应采用与单复合底相同的材料,外层应采用有防护的金属板。复合层(不含锅身材料)厚度接6.2.9.1试验后,应不小于2mmo 5.2.4.3 按6.2.9.2试验后,复合底内凹量应不超过底部直径的0.6%。5.2.4.4 按6.2.9.3试验后,复合底应牢固,不开裂,底部不外凸。5.3 杯类5.3. 1 杯柄垂直度按6.2.10.1试验后,杯柄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2mm。5.3.2 杯柄牢固度按6.2.10.2试验后,杯柄应元脱焊、脱焊痕迹或渗水、分离等缺陷。4 GB/T 29601
13、-2013 5.3.3 杯盖与杯身配合杯盖与杯身配合应吻合,按6.2.10.3试验,开合灵活。5.4 盘类盘底平面内凹量按6.2.11试验后,应不大于长轴长度的1%。5.5 盆类5.5. 1 盆口圆度按6.2.12.1试验后,盆口圆度不大于外径的1.5%。5.5.2 盆口永久性变形按6.2.12.2试验后,盆内口部不应产生永久性变形。5.6 盒类5.6. 1 盒与盒盖配合盒与盒盖配合应灵活,按6.2.13.1试验后,最大间隙应不大于2mm,盖边口高度应不小于5mm。5.6.2 盒底平面内凹量按6.2.13.2试验后,测量其值应不大于长轴长度的1%。5.6.3 盒扣柄按6.2.13.3测试后,扣
14、柄连接部位不应有脱焊、脱焊痕迹或渗水、分离等缺陷。5. 7 桶提环牢固度按6.2.14试验后,提环连接部位不应脱落、变形,桶口部位不应产生永久性变形。6 试验方法6. 1 试验条件6. 1. 1 试验设备包括za) 测厚仪一台,精度为0.02mm; b) 平台一块Fc) 恒温箱一台,精度为士2c ; d) 塞尺一套pe) 盐雾试验机一台;f) 手柄疲劳强度试验机一台zg) 手柄阻燃性试验装置一台gu 功率2kW电炉具一台zi) 手柄抗扭强度试验机一台z5 GB/T 29601-2013 j) 厚度为5mm、邵氏A硬度为50土10的橡胶板一块Fk) 热电偶温度计,精度为O.1 C; 1) 衡器一
15、台,精度等级为E级,最小感量为5g; m)天平一只,精度为0.2g; n) 游标卡尺、直尺、硅码、钳工工具、秒表、专用工具若干。注z试验用仪器设备不拘型号,能达到试验要求即可。6. 1.2 试验在常温下进行。6.2试验项目6.2. 1 卫生要求器皿主体材料的不锈钢化学成分按GB/T223中相关部分或其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方法进行试验。仲裁时采用GB/T223. 5, GB/T 223. 11、GB/T223. 18、GB/T223. 19、GB/T223.23、GB/T 223. 25、GB/T223. 28、GB/T223.37、GB/T223. 59、GB/T223.63、GB/T22
16、3. 85、GB/T223.86的方法。6.2. 1. 1 器皿感宫要求采用手感、目测进行检验。6.2. 1. 2 器皿主体理化指标按GB/T5009.8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6.2. 1.3 添加剂按相应国家标准进行检验。6.2. 1. 4 与食品接触部分的其他材料按相应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6.2.2 外观器皿外观应在正常光线下,采用手感、目测或通用量具进行检验。6.2.3 睿积测定步骤如下za) 把空的器皿放在衡器上称质量为G1b) 将器皿平放,向内注满水,称其带水质量为G2。c) 容积按式(1)计算z式中zV一一-容积,单位为升(L); G1一一器皿质量,单位为千克(kg); V
17、一(G2-G1 ) 一一p G2一一器皿带水质量,单位为千克(kg);p一一水的密度,取1kg/L. 6.2.4 耐腐铀性试验-(1) 器皿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材料按GB/T10125的中性盐雾试验(NSS)法,连续喷雾6h。试验后,按QB/T3832评价。6.2.5 渗水试验在室温下,将器皿放在水平台面上,装满常温水,放置30min.观察器皿。6 . GB/T 29601-2013 6.2.6 底部试验在室温下,将器皿放到平台上,目测和手感器皿与平台接触情况。6.2.7 锅盖与锅身配合试验步骤如下za) 圆形锅具加盖后,旋转锅盖并左右移动锅盖,锅盖不卡阻,并用钢直尺测量锅口平面,盖的径向移动距
18、离。b) 锅具加盖放置在5。的斜面上,观察锅盖是否滑离锅口或翻跌。6.2.8 手柄试验6.2.8. 1 手柄结构试验手柄结构试验按图2的方法进行,测试探头在任何方位接近手柄上的紧固螺钉时,指示灯不亮。说明21一一手柄F2一一紧固螺钉53一一测试探头.6.2.8.2 手柄症劳强度试验按附录B试验。6.2.8.3 手柄(含盖耳温升试验步骤如下za) 在锅内加人2/3容职的水F圄2手柄结构测试示意圄b) 将测温仪的探头安装在于柄下侧中央处或盖耳上端中央处Fc) 将加盖锅放在功率2kW、直径略小于锅底的电炉具上加热zd) 当锅内水温度达到沸点温度,把火调小,保持微沸状态;e) 30 min后,记录图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9601 2013 不锈钢 器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