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4278-2009 摩托车手防护服装.pdf
《GB T 24278-2009 摩托车手防护服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4278-2009 摩托车手防护服装.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1020Y 76 a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4278-2009摩托车手防护服装Protective clothing for professional motorcycle riders2009-06-1 1发布 2010-0101实施丰瞀徽鬻瓣訾麟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功能水平与分区原则5要求6合身性与人体工效学7护具移动限制8反光材料的应用9设计与分区10使用说明与信息11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2 图示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录C(规范性附录)附录D(规范性附录)附录E(规范性附录)目 次风
2、险类别分区的确定防冲击护具限制性的测定抗冲击磨损的测试方法合身性与人体工效学的测定冲撞护具的要求及其测试方法GBT 24278-2009V11122333344458957刖 吾GBT 24278-2009本标准修改采用欧洲标准EN 135951:2002摩托车手防护服装茄克衫、裤子、连体或分体装第1部分:一般要求。本标准与EN 135951:2002的主要技术性差异为:删除了EN 135951的55和56有关爆破强度和冲击切割的技术要求;删除了EN 13595一I的71服装限制方面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可视性材料的技术要求;采用了EN 135952有关抗冲击磨损的测试方法,作为本标准的附录C;采
3、用了EN 16211:1997针对机械冲撞的摩托车手防护服一冲撞护具的要求及其测试方法,作为本标准的附录E。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泰安东升服装有限公司、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宏、许鉴、高尚恩、朱晓东、赵波、聂雅渊、施琴。GBT 24278-2009引 言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唯一能够为摩托车手提供伤害防护的是车手穿着的衣物,因此,摩托车手防护服装应该区别于一般功能性服装,能够对周围的风、水、寒冷等环境提供防护,而且摩
4、托车手防护服装在具备这些特点的同时也为在事故中避免车手受到伤害提供一定的防护。另外,穿着摩托车手防护服装时不应妨碍车手正常驾驶摩托车。本标准主要涉及事故中穿着摩托车手防护服装能够提供的防护作用。摩托车手面临的危险是随其周围的环境而变化的,例如公路或山路的路况、气候环境、交通环境、摩托车的行驶速度及驾驶员的技术。即使集合服装的所有功能也不能期望它可以应付每一种存在的危险。因此,本标准包含的是服装某一部分的单一特性要求或简单的复合要求。摩托车手防护服装GBT 24278-200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手茄克衫、裤子、连体或分体装的术语和定义、功能水平与分区原则、要求、试验方法、合身与人体工效学、
5、冲击防护限制、设计与分区、标记等技术特征。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材料、皮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摩托车手防护服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50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T 571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GBT 16160服装用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GBT 20097 2006防护服一
6、般要求GB 20653 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FZT 750081995涂层织物缝孔撕破强度试验方法FzT 80002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QBT 2711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撕裂力的测定:双边撕裂QBT 2724-2005皮革化学试验pH值的测定QBT 381261999 皮革撕裂力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高腰裤(包括背带裤)hi曲troaseis(including salopettes)裤腰缝线高于穿着者腰围线100 mm及以上的裤子。32长茄克衫long jackets衣下摆线低于穿着者腰围线100 mm及以上的茄克衫。33护具protectors用于
7、防冲击的装置。34摩托车手professional rider受雇佣或履行协议,提供需通过骑摩托车的服务获取回报的人。35结构强力层 structural strong layer服装产品中,在意外事故发生时防止服装损坏、提供保护、赋予机械性能的材料层。皮革材料中采1GBT 24278-2009用强力缝纫线缝制的双层或单层结构,纺织材料中采用的单层或多层结构,提供保护功能。其中,服装的最外层也可作为结构强力层。36反光材料reflecting material具有逆反射性功能的能提高穿着的夜间或视线不良环境中被可视性的材料,包括以下种类:a)反光牙(直径不小于3 ram);b) 反光条(最窄处
8、宽度不小于5 mm);c)反光布、反光革、反光标志(单位面积均不小于3 000 mm2)。4功能水平与分区原则41功能水平对于防止与道路表面碰撞而提供防护的服装分为两个功能防护水平:水平1:在能够提供一定防护的同时,使重量尽可能最轻,使用最经济,性价比最高;水平2:能够提供适度的高于水平1的防护水平,但对重量等方面会有较高要求。42分区原则应符合附录A中Ai的规定。5要求51一般要求511功能水平应标注在服装上,生产商给消费者提供的信息应该是按照54进行测试而得到的最低功能水平。5I2可水洗服装应该在按照生产商推荐的洗涤方式经过至少5次水洗之后完全符合52和54中提出的要求。注:对于只进行了简
9、单的表面清洁而确认没有影响服装的推荐功能,例如用湿海棉进行擦拭,则没有必要进行重复测试。服装材料洗涤5次后,尺寸变化率不超过士3,并符合GBT 20097-2006中54的规定。52撕破强度皮革的最小撕破强度为100 N,测试按QBT 381261999执行。非皮革材料(含弹性与针织材料)的最小撕裂强度为70 N,测试按FZT 75008-1995执行。53冲击力吸收护具应放置在I类区,这些护具的固定要符合第7章的要求,评估方法按附录B中的B2执行。54抗冲击磨损服装不同区域的整体的抗冲击磨损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测试方法按附录C执行。表1抗冲击磨损性能最低要求耐磨性的要求s区 域水平1 水平
10、2I类和类 4o 7o类 18 25类 10 15注:可移动护具应从口袋中取出。GBT 24278-200955色牢度服装制作时不应采用那些遇水变湿时很容易发生色移的材料,当根据GBT 5713进行测试时,任何混纺面料的颜色变化等级不低于GBT 250规定的3级。56皮革的pH值皮革的pH值应介于35到95之间。如果pH值小于4,那么差异指数应该小于07,测试方法按QBT 2724 2005执行。6合身性与人体工效学服装应依据量体制衣,当根据附录D中的方法进行测试时,试衣者穿着服装时应该能够执行在所有指定条件下的各种动作,针对表D1中的提问,试衣者的所有回答都应是正确的。7护具移动限制护具移动
11、应不超过20。测试方法按附录B执行。8反光材料的应用81反光材料的级别反光材料的级别为2级或3级,测试方法按GB 20653 2006执行。82反光材料应用部位与尺寸要求821上衣8211后背:上衣后片装领线最低点垂直向下40 cm以上的部位。反光牙或反光条总长度应不低于40 cm,单条长度应不低于20 CITi。反光布(反光革、反光标)应不低于一处。8212前身:上衣前片装领线最低点垂直向下40 cm以上的部位。反光牙或反光条总长度应不低于35 cm,单条长度应不低于15 cm。反光布(反光革、反光标)应不低于一个。8213袖子:上衣袖山线垂直向下20 cm(插肩袖35 cm),袖中线前后各
12、10 cm的范围内。反光牙或反光条一侧袖上用的总长度应不低于20 cm(插肩袖不低于35 cm),单条长度应不低于15 cm(插肩袖不低于25 cm)。反光布(反光革、反光标志)每只袖应不低于一处。8214一件上衣至少要在后背处按要求应用反光材料。822裤子裤侧缝处裤中裆线(对应人体膝盖位置)上下各15 cm(最小值)处。反光牙或反光条总长度应不低于30 cm,单条长度不低于20 cm。反光布(反光革、反光标)不少于一处。9设计与分区当根据附录A中描述的原理进行检查时,服装应该符合下列设计标准要求:a)符合附录E的用来吸收撞击的护具应该在I类区。b) I类、类、类区域内所有缝制结构的接缝,至少
13、应该有一条缝线,该缝线应由至少一层基础面料提供防护,即必须有暗合缝,必要时通过横切开接缝进行检查。其他接缝应符合54中要求的冲击磨损测试要求。c)如果有滑动扣件,则应该在服装表面材料下被装配,而且在其后应该有一层皮革料或面料。当提交某部位的测试样品时,应确保与服装上对应位置具有相同结构。d)位于类区域的用来提供弹性或通风功能的全部材料和结构,如果仅能满足类区域的指标要求,其面积不应超过30 cm2,在整件茄克衫或裤子上总面积不应超过50 cm2,在套装上不应超过100 cm2。e) 服装外表面的突出物饰件的自由端的长度应小于5 cm。3GBT 24278-200910使用说明与信息101一般要
14、求本标准102和103中的说明信息应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汉字来提供。102使用说明产品使用说明按GB 52964的规定执行,并对所提供的防护水平进行简单介绍,需要时提供相关的警示语。103穿着使用指南下列信息可以吊牌、小册子等形式提供。如在一个小册子上附着服装的有关项目。a)制造商或代理商的名称和详细地址;b)产品名称、款式或其他识别手段;c) 如何选择合适尺码的信息;d)可用的各种不同的功能水平,以及怎样挑选一件最适合的防护水平的服装的解释说明;e) 防护功能中包含的特定风险的信息;f) 防护功能不能规避的特殊风险的警示;g)服装后整理信息和维护标签的图形符号,包括禁止等符号。有关任何污染和错
15、用都有可能严重减弱服装所应有的防护功能;h)储藏和运输的详细资料;i) 标识的意义,例如在服装上的图示;j) 何种类型的摩托手不适合穿着该类服装;k)产品责任声明,如果服装上有可拆卸或可替换的护具,则用于替换的护具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11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成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按FZT 80002执行。12图示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的服装应在耐久性标签上标注其防护水平,见图1。图1 图示抗冲击磨损水平CBT 24278-2009附录A(规范性附录)风险类别分区的确定注:本方法根据摩托车事故可能对在人体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程度伤害的风险来划分服装上的区域。A1分区原则通过检查在事故中受损的摩
16、托车服装表面损伤情况,能够全面研究摩托冲撞与磨损的风险。由此发展出一个把服装表面区分成4类风险类别的系统。I类区域是冲撞高风险区,I类区域与类区域是磨损高风险区,类区域是中度磨损风险区,类区域是磨损伤害低风险区。服装需要的性能与这些区域有关。特定服装上类区域包括的范围是通过基于服装尺寸的测算确定的。I类区域的范围是依据附录E来确定。模板与尺码被用来检查服装结构与上述区域之间的符合程度。图A1显示了近似的区域位置与尺寸。A2检验装置及工具A21一片薄的、柔软有弹性且不切变或磨损的近似05 m05 m的材料,例如纸。A22能够绘制出图A2给出的形状的绘图仪具,例如尺子和圆规。A23从A21材料上切
17、出的A22形状的模板。A24能测量弧形表面距离,长度为1111,精度达5mm的工具,例如卷尺。A25能在衣服外表面上作不易擦掉标记线(宽度小于5 ram)的工具,例如记号笔。A3测试样本至少一件能代表需求的有效范围的衣服,或者尺码样,一件尺寸适合用于附录D中测试项目的衣服,或专为规范尺寸的穿着者制作的衣服。A4程序A41模板的准备模板可以通过测量衣服的尺寸来准备,冲撞护具的尺寸应该符合附录E的相关要求。如果准备测量衣服,应用A24中的装置仪具测量衣物的外表面,并根据表A1中的每一个服装对应尺寸,按最近5 mm进行检查。根据表A1中给出的用法说明,计算出每个n、r。和z值。表A1 从服装尺寸计算
18、类区域模板尺寸模板 模板尺寸 服装对应尺寸肘部围度03肘部 从袖口到肘部距离四分之一处的袖子围度030Z 袖口到肘部距离055袖窿弧长02肩部 7l01f臀部 沿着从腰带到裤腿脚的侧缝的距离01;但向上延伸限于腰线GBT 24278-2009表A1(续)模板 模板尺寸 服装对应尺寸膝部围度o5膝部(高靴) 从膝盖到裤腿脚距离四分之一处的裤腿围度o2Z 膝盖点到裤腿脚距离o4膝部围度o25膝部(矮靴) 从膝部到裤腿距离四分之三处的裤腿围度02Z 膝盖点到裤腿脚距离06按图A2所示,在材料(A21)上画上模板的形状,使每个模板与每套计算的尺寸相符。切出如A23规定的模板,使n、r。和f的模板尺寸在
19、计算值的土2mm之内。A42类区域每个类区域的模板与相关的冲撞护具保护中心一致(成一线),注意模板下区域的服装结构。注意由以下线界定的区域内的服装结构:从腰部向着连接臀部的I类区域并延伸直到裆部。继续向下,从裤子侧缝到膝盖,向侧缝前不少于75 mm,向后不少于50 mm。A43类区域注意在下列区域内的服装结构。该区域应显示出其包括能够提供最低的防护水平,指定的百分比或可变的数量。a) 躯干:在服装前身,距前中缝不超过躯干围度的35,离肩部类区域模板的距离超过30 mm的区域。b)颈部:从领上口起距离为100mm以内的区域。c)臂:距袖底缝不超过围度的15,距袖口的距离超过50mm,距袖窿缝线超
20、过75mm的区域。d)腹部:位于腹部,距前中缝不超过35,高于大腿围线,距离臀部类区域不少于20 mm,距膝部类区域不小于30 mm,距裤子侧缝不超过130 mm的区域。e)小腿:膝盖到裤脚之间,从裤脚底部向上35的前后区域;膝部后部,胫骨以上,宽度不超过其围度25的区域;膝部后部,宽与高都不超过膝部围度35的区域。A44类区域类区域位于类和类区域之间。注意这些区域的服装结构。A5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a)注明依据本附录的测试方法;b)测试报告的描述,包括A41中的尺寸;c)表A1中列出的每一个I类和类区域的n、r:和z的计算值或名义值;d)对I、每个区域内服装结构的描述。符号说明:
21、1前身2后身GBT 24278-2009囫I类区域困共区域日类区域口类区域图A1 在套装上各类区域位置的图解(简明的平坦放置的套装图)图A2模板形状(较窄的一端为末端)7GBT 24278-2009附录B(规范性附录)防冲击护具限制性的测定注:本方法用于测定在摩托车事故中防冲击护具在穿着者身体上移动的可能性。这种移动可能会暴露身体的相关部位,加大潜在伤害的风险。B1装置B11 两个夹具,能够牢固地夹紧防冲击护具的边缘和服装的外用材料以保证当20 N的力施加向它们时不会移动。B12向夹具施加20 N2 N力的方法。B2过程在一个防冲击护具的边缘20 mm以内的服装的结构强力层部位固定上一个夹具,
22、同时在防冲击护具的相对位置的边上也固定上一个夹具,使两个夹具相对穿过的线迹近似于穿过冲撞护具的中心。注:当服装中的内口袋用来安放护具时,也应包括在内。向两个夹具分别施力20Nil N,如果护具发生移动,沿力的方向测定护具的直径,同时测定护具相对于衣服上结构强力层的夹具的已经滑动的距离。计算移动值作为护具直径的一个比率。对每个冲撞护具相互近似45。角作4次测试。记录下每个护具的四个测试结果。B3测试报告8测试报告应该包括下列信息:a)注明依据本附录的测试方法;b)测试服装的描述,包括特定穿着者的尺寸范围;c)对于安置的防冲击护具,每个施加的力;1)冲撞护具的位置;2)力的方向;3)依据B2计算的
23、护具的任何移动的百分比。d) 与指定的测试过程存在的任何偏差。附录C(规范性附录)抗冲击磨损的测试方法GBT 24278-2009c1范围针对摩托车手在碎石路面骑行的情况,本附录提供了一个测试穿着的摩托车服能对车手提供的防护作用的具体方法。C2规范性引用文件在本测试方法中,规范性引用的文件同本标准正文。c3术语和定义在本测试方法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同本标准正文。C4确定抗冲击磨损C41原则测试样从特定高度落到以固定速度运动的磨损传送带的硬水平面上。测试样完全磨损的时间通过及时测定两根金属丝断开的时间差来确定。这两根金属丝一根穿过测试样的外表面,一根穿过检测样的内表面。C42测试装置C421测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4278 2009 摩托 车手 防护 服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