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0311-2006 建筑构件和建筑单元.热阻和传热系数.计算方法.pdf
《GB T 20311-2006 建筑构件和建筑单元.热阻和传热系数.计算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0311-2006 建筑构件和建筑单元.热阻和传热系数.计算方法.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120.10 Q 25 中华人民每国共和国国家标准G/T 20311-2006/180 6946: 1996 建筑构件和建筑单元热阻和传热系数计算方法uilding components and building elements-Thermal resistance and thermal transmiUance-Calculation method CISO 6946: 1996 , IDT) 2006-07-19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12-01实施发布GB/T 20311-2006/ISO 6946: 1996 目次前
2、言.1 ISO前言.II 引言.皿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定义、符号和单位. 4 原理5 热阻26 总热阻7 传热系数.附录A(规范性附录)表面换热阻附录B(规范性附录)不通风空间的热阻.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带模形层的构件的热阻计算附录D(规范性附录)传热系数的修正附录E(资料性附录)关于空气隙修正的范例. 参考文献.20GB/T 20311-2006/1S0 6946: 1996 目。自本标准等同采用ISO6946 :1996(E)及ISO6946: 1996/ Amd. 1: 2003(E)。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请注意
3、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1)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佳庆、陈尚、王玉梅、王熙艳。本标准委托国家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解释。本标准为首次发布。I GB/T 20311-2006/ISO 6946: 1996 ISO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l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l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
4、会的工作。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l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国际标准ISO6946是按照ISO与CEN间的技术合作协议(维也纳协议),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与ISO/TC163/SC 2共同制定。H 第一个版替代ISO6946-1: 1986 0 ISO 6946-2: 1986已于1995年被撤消。附录A、B、C和D是本国际标准的完整组成部分。附录E仅作为资料。引本标准适用于热流穿过建筑
5、单元的传热系数的计算。对于大多数用途,热流可以按下列温度进行计算:一一内部:干球有效温度;一-外部:空气温度。GB/T 20311-2006/ISO 6946: 1996 因G/T 20311-2006/ISO 6946: 1996 建筑构件和建筑单元热阻和传热系数计算方法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建筑构件和建筑单元的热阻和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但不包括门、窗和其他有玻璃的部件,以及将热传递至地面的构件和设计用于空气渗透的构件。本计算方法以所包含的材料和制品的适当的设计导热系数或设计热阻为计算基础。标准适用于由热均质层(包括空气层)构成的建筑构件和单元。本标准也给出了用于非热均质层构件的近似计算方法,
6、但不适用于有金属热桥的绝热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ISO 7345: 1987绝热材料物理量和定义ISO 10456 绝热材料建筑材料和产品申报值和设计值的确定3 术语、定义、符号和单位3. 1 术语和定义ISO 7345:1987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 建筑单元building element 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如
7、墙、地板或屋顶。3.1.2 建筑构件building component 建筑单元或建筑单元的一部分。注:在本标准中,构件可以用来指单元和构件。3. 1.3 设计热值design thermal value 设计导热系数或设计热阻。注:对于个给定产品,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有不同的设计值。3.1.4 设计导热系数.design thermal conductivity 在特定的室外条件和室内条件下建筑材料或产品的导热系数的值,它可以被看作是这些材料或产品被组装成建筑构件时的典型的性能。3. 1. 5 设计热阻design thermal resistance 在特定的室外条件
8、和室内条件下建筑产品的热阻值,它可以被看作是这些产品被组装成建筑构件时的典型的性能。GB/T 20311一2006/ISO6946: 1996 3. 1. 6 热均质层thermally homogeneous layer 厚度不变的、具有均匀的或可视为均匀的热性质的层。3. 2 符号和单位(见表1)符号A |面积R |设计热阻Rg 1空间层热阻R掣Rsi RT R R/ R, U d h 表1符号和单位物理量单位m 4 原理m . K / W m . K / W m . K / W m . K / W m . K / W m . K / W m . K / W m . K / W 盯lm K
9、 ) ( m . K) 计算方法的原a) 获得构件b) 将每个单单独部分热阻在5.2中给出了风速以及非平整表面本标准中可以将空值。附录B规定了其他各层热阻值按下列规大的空气层的热阻传热系数。,按7的规定获得传热系数。c) 对于含有一个模形层的构件,考虑到绝热材料中的空气隙、穿过绝热按附录D的规定在适用时对传热系数进行修正。传热系数是运用了与构件相连的两边的环境来计算的,例如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内部隔离物两边的室内环境、室内环境和一个非采暖空间。5.4中给出了将非采暖空间看作是热阻时的简化的计算步骤。(和/或)总热阻。置屋面上的降水等对传热系数的影响,5 热阻5.1 热均质层的热阻给出设计导热系
10、数或设计热阻就相当于给出了设计热值。如果给出了导热系数,则热均质层的热2 GB/T 20311-2006/ISO 6946: 1996 阻值R按下式计算:d-A 一一R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d 构件中材料层的厚度;一-材料的设计导热系数,可按IS010456: 1999的规定进行计算或从列表中获得。注:这里的厚度d不同于公称厚度(例如:当一个可压缩产品安装在压缩工况下时的d比公称厚度要小)。必要时,d也应考虑厚度公差(例如公差为负数时)。热阻值在计算过程
11、中应保留到小数点后第3位。单位为m.K/W 表面换热阻向下Rsi 0.17 R 0.04 注:表中为设计数值。5.3 空气层热阻下列各子条毒一一受垂直一热流方4注:构件中如位来计算热流(见5.3. 1 不通凤的空不通风的空气层中的值适用于热流方向军7J7 o. l3 单位为m.K/ W 向下0.00 0.11 0.13 O. 13 0.15 0.15 O. 17 0.17 O. 18 O. 19 O. 18 O. 21 3 空气层厚度/口1口1。5 10 0.15 15 O. 16 25 0.16 50 O. 16 GB/T 20311-2006/1806946: 1996 表3C续)单位为m
12、2.K/W空气层厚度/热流方向口1口1向上水平向下100 0.16 O. 18 0.22 300 O. 16 O. 18 0.23 注:中间值可通过线性内插法获得。空气层与室外环境间没有绝热层,但有一些与室外环境相连的小开口也应被视为不通风的空气层,只要这些小开口的布置不容许空气流通过该空气层,且不超过:一一500mm2/m,相对于垂直空气层的长度;一500mm2/m2,相对于水平空气层的面积。1)注:空心砖墙外表面垂直设立的排水口(泄水孔)不应当作通风口。5.3.2 微弱通凤的空气层微弱通风的空气层是指容许有限的空气流由室外环境从开口通过的空气层,通道应不超过以下范围:一一大于500mm2/
13、m,但小于等于1500 mm2/m,相对于垂直空气层的长度;一一一大于500mm2 /m2,但小于等于1500 mm2 /m2,相对于水平空气层的面积。1)通风微弱的空气层设计热阻值是表3中相应值的1/2,如果空气层与室外环境之间的热阻大于o. 15 m2 K/W,则按0.15m2 K/W计算。5.3.3 通凤的空气层通风的空气层是指在空气层与外界环境之间有超过以下范围的通道:一一大于1500 mm2/m,相对于垂直空气层的长度;一一-大于1500 mm2 1m2,相对于水平空气层的面积。1)包含了通风空气层的建筑构件,其热阻值计算时应忽略空气层热阻以及空气层与室外环境之间的其他所有的层的热阻
14、值,也包括一个相当于静止空气的外表面换热阻(等于构件的内表面换热阻)。5.4 非采暖空间热阻当非采暖空间的外围护没有绝热时,则可将这个非采暖空间视为一个热阻,那么下列简化的步骤可适用。注:当需要一个更准确的结果时,从建筑物通过非采暖空间到室外环境的热传导的计算步骤应按ISO13789: 1999 中的规定进行。对于架空地板下的狭小空间槽参照ISO13370: 1998。5.4.1 屋顶空间对于由平整的绝热天花板和坡屋面构成的屋顶结构,此屋顶空间可以被视为是一个热均质层,其热阻见表4。4 表4屋顶空间的热阻屋顶特征R,/ (m K/W) 1 没有毡、屋面板或其他类似物体的瓦屋顶0.06 2 在瓦
15、下带有毡、屋面板或类似物体的板状或瓦屋顶O. 2 3 同2,但在屋顶底面有铝销或其他低辐射率的表面O. 3 4 带屋面板和毡的屋顶O. 3 注:表中的热阻值包括了通风空间热阻和屋顶结构(坡屋面)热阻,不包括外表面换热阻(R,)。1) 对于垂直空气层,这个范围被表示为每米长度的通道面积,对于水平空气层,这个范围被表示为每平方米面积的通道面积。GB/T 20311-2006/ISO 6946: 1996 5.4.2 其他空间当一个小的非采暖空间依附在建筑物时,在计算室内、外环境之间的传热系数时,可将非采暖空间连同它的外部结构构件视为一个附加的热均质层,其热阻值Ru按(2)式计算:Ru=0 09+0
16、4 3: 式中:Ai室内环境与非采暖空间之间的所有构件的总面积;Au-一非采暖空间与室外环境之间所有构件的总面积。但Ru应不大于0.5m2 K/W。注1:小非采暖空间的例子包括车库、储藏室和温室。注2:如果室内环境和非采暖空间之间有一个以上的构件,在计算每个构件的传热系数时都应包括凡。6 总热阻如果总热阻作为最终结果表示时,应修约至小数点后第2位。6. 1 由热均质层组成的构件总热阻与热流方向垂直的热均质层构成的建筑构件,其总热阻RT按式(3)进行计算:R-r = Ri +Rl +R2十Rn+R,e 式中:Ri 内表面换热阻;R1、Rz凡一每个层的设计热阻值;R何外表面换热阻。 ( 2 ) .
17、 ( 3 ) 在计算内部建筑构件(隔墙等)热阻或室内环境与非采暖空间之间的构件的热阻时,Rsi均适用。注:当计算构件两表面之间的热阻时,(3)式中的表面换热阻可忽略不计。6.2 由热均质层和非热均质层组成的构件总热阻本条各款给出了计算由热均质层和非热均质层组成的建筑构件的热阻的简化方法,但不适用于有金属热桥的绝热层。注1:要获得更精确的计算结果,采用符合IS010211中的第1部分:一般计算方法,或第2部分:线性热桥计算方法的数值法。注2:在6.2中规定的方法不适用于评估结露风险的表面温度的计算。6.2.1 构件的总热阻由平行于表面的热均质层和非热均质层组成的构件总热阻RT用热阻上限和热阻下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0311 2006 建筑 构件 单元 传热系数 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