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3977-1992 1 5000、1 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pdf
《GB T 13977-1992 1 5000、1 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3977-1992 1 5000、1 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pdf(3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辄准1 : 5 000、1: 1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皿metrictield work 1 : 5 000 , 1 : 10 000 topograpbic map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GB/T 13977-92 本标准规定了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 5 000、I: 10 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外业作业的基本哽求。本标准i重用于1: 5 000、1: 10 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作业。按本标准捆j制的地形图主要供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勘察、规划、设计和科研等使用,以及可作为编制型小比
2、例尺地形图或专题地图的基础资料。2 引用标准GB5791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B!T 13989 罔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ZBA76 003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ZB 175 001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ZB 175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ZB CH 102 1: 5 000、1: 10 000比例尺地形图航摄像片室内外综合判调法作业规程3 总则3. 1 地形圆的规格3- 1. 1 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 : 5 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了分带。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采;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 1. 2 地形图的
3、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13989执行回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帽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可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破圈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同用逗号分开。3. 1. 3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L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2-17批准1993-07-01实施1的GB/T 13977-92 表1地形类别地面倾斜角高差,m () 1 ; 5000 1 10000 平地25 300 500 3. 1. 4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规定见表L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
4、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线不能显示地银特证时,应加测间曲线,必要时可再加浏HlJJ曲线。表2口】基丰等高距地形类别1 5000 1 10000 平地1. () 1.0 丘陵地2. 5 2. 5 山地5. 0 5.0 高山地5.0 10. 0 3. 1. 5 高程注记密度高稳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lOOcm内,平地、丘陵地l)20 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cmz内13个。3. 1. 6 地形图的符号及注记地形图的符号和注记规格按GB5791执行u3. 2 地形图的精度3. 2. 1 图上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
5、,平地、丘陵地不超过士白.50mm;山地、高山地不超过士。75mm.3.2.2 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理中误差,不得大于表3的规定。表3m 图比例尺1 , 5000 1 10000 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三旦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高高稽注记点0.35 1. 2 2. 5 3. 0 O. 35 1.2 2. 5 1. 0 程巾3.() 4.0 3.0 6. 0 iJ1 等高线O. 5 1.5 地形(地形O. 5 1. 5 (地形(地?在差变换点)变换点变接点变换1:)地图山地、高山地的等离线在实地不能直接找到衡量莫高程精度的相应位置肘,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可战式(1)计算,当计算
6、值小于表3规定时,则按表3规定。m士(a+h tga) ( 1 ) GB/T 13977-92 式中:m n 等高线高程中误差.mI a 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m;b 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m 检查点附近的地面倾斜角.C)。3. 2. 3 特殊困难地区(大面积的森林、沙漠、戈壁、沼泽等)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按3.2. 1条放宽Q. 5倍,高程中误差按表3相应放宽0.5倍。3- 2. 4 高级地形控制点对于附近国家等级三角点的平商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士0.05mm。像片平面和平高控制点对于附近国家等级三角点或高级地形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士O.lmmQ高级地形控制点、像片高程控
7、制点对于附近水准点或兰角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丘陵地、山地均不屈过卡分之一基本等高距(高山地接山地要求)。3- 2. 5 本规范取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3. 3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执行国家测绘总局1980年制定的(1, 5000、1, 10000、1, 25000、1, 50000、1 100000比例尺地形罔航常摄影规范儿3. 4 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在满足本规范成图精度的前提下,可采用本规范未列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应在项目设计书中明确规定。3. 5 技术设计执行ZBA75 001的有关规定。4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4. 1 像片控制点的分类和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位置条件要求4. 1. 1 像片控
8、制点的分类像片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简称平顶点)、高程控制点(简称高程点)、平高控制点(简称平高点)三类。平面点仅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高程点仅测定该点的高程,平高点须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插图中以0表示平面点,表示平高点.表示高程点,口表示像主点。4. 1- 2 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位置条件要求a 选用的像片控制点点位目标影像应清晰,易于判刺和立体量测。当目标与其他像片条件发生矛盾时,应着重考虑、目标条件;b 像片控制点距离像片上各类标志应大于lmm,距像片边缘不得小于lcm(l8cm X 18cm像幅)或1.5cm(23cm X 23cm像幅hc 像片控制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
9、线的距离大于3cm(18cm X 180m像幅)或4. 5cm (23cm X 230rr.像幅。当旁向重叠过大时,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2cm(l8cm X 18cm像幅)或3cm(230m X 23cm像幅)。否则应分别布点。因旁向重叠较小,需分别布点时,控制范围所裂开的垂直距离不得大f20m , 4.2 区域网布点4. 2. 1 区域网的划分网的划分-般按图廓线整齐;t1J分,亦可根据航摄分区、地形条件等情况tJ分,力求网的图形呈方形或矩形。区域网的大小和像片控制点间的跨度主要依据成图精度、航摄资料条件以及对系统误差的处理等因素确定。I fiH GB!T 13977-92 4.2.2 平
10、高控制点的布设4.2.2.1 区域网平高点按周边6点法、周边8点法、或周边多点法布设,如图1、图2、图3、图40回1图2图3图44.2.2.2 当采用一张中心像片覆盖一幅图的方法作业时,区域网范围在16幅图以内采用周边6点法;在16幅图以上(含16幅),48幅图以内,采用周边8点法乎在48幅图以上(含48.酌,采用周边多点法布设平高点。旁向控制点间的跨度z平地、丘陵地不大子2条航线,山地、高山地不大于3条航线,航向两相邻控制点间的跨度参考附录G中航线网精度估算公式(Gll进行估算。4.2.2.3 当一幅图有2条以上航线覆盖时,平地、丘陵地以4幅图为一个区域,采用周边6点法布设平高点,区域网在4
11、幅图以上的采用周边8点法布设平离点$山地、高山地以6幅图为一个区域的,采用周忠6点法布设平高点,区域网在6幅图以上的,采用周边8点法布设平高点。旁向控制点阔的跨度,平地、丘陵地不大于3条航线,山地、高山地不大于4条航线,航向相邻控制点间的跨度参考附录G中航线网精度估算公式(G1)进行估算。4.2.3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4.2.3.1 高程点采用网状布点,在4.2.2条布设平高点的基础上,于区域网中垂直航向布设3排、4排、最多不超过5排高程控制点,如图5、图6、图70航线两端上下应有一对高程点,航向方相邻两排高附控制点l司的跨度参考附录G中航线网精度估算公式(G2)估算,169 GB/T 1397
12、7- 92 一一一一.因5图6 一一一一二一噜 份一寸 (事 4 L暨 图74.2.3.2 依据平高控制点确定区域网的大小后,按公式(G2)估算高程控制点的排数,当估值大于3排而不足4排时.叮按3排布设高程控制点,并在网的上下边相邻两排高程控制点中部附近加布高程点如IE 8.当估值大于4排而不足5排时,可按4排布设高程点,并在网的上下边相邻两排高程控制点中部加布高程点。当相邻两排高程点间的跨度估值小子4条基线时,按4条基线布设排高程点,并在网的上下边加布高程点.如图90b t富 i 吧图8图94.2.3.3 高山地、特殊困难地区,每航线两端上下应有一对高程点,网的中部可采用均匀布设高程点,航线
13、相邻两高程点间的跨度应不大于按(G2)式估算值。4.2. 3- 4 不规则区域网布点,般在凸转折处布设平高点,凹转折处一条基线时布高程点,二条以上基线时布平高点,如图100补飞航线应在航线三度重叠处布设平高控制点,如图11。17门一一一一一GB/T 13977-92 6 哩 图10图114.2. 3- 5 区域网布点时,点位除应满足4.1. 2条像片条件要求外,还应满足3a. 区域网四周控制点要能控制测绘面积,自由图边,应布设在图廓线以外,b 航线两端的控制点左右偏离不大于1条基线08cmX18cm像幅)或半条基线C23cmX 23cm像幅)0 4. 3 全野外布点4. 3- 1 供纠正仪像片
14、纠正作业时,在高效面积的四个角上各布个平面点,因12是隔片纠正,图13是片片纠正。若需要进行分带纠.tE时,因12、图13中的平面点均改为千高点。口口口口口口。罔12图134.3.2 视差测图仪测阁,在每个像对测绘面积四个角隔处布设四个平高点和一个高程点,如罔1,1,Tdill-lL一l |口口L? 口 图14图154. 3- 3 lE射投影作业和全能法测图,每个立体像对测绘面积的四个角上各布一个平高点,如图1504.3.4 高程全野外布点把4.3.2条、1.3.3条中的平高点改为高程点。内业控制加密求解高程点的平面坐标所耍的平高控制点,执行4.2. 2条规定a4.3.5 全野外布点像片条件除
15、满足4.1. 2条和4.2.3.5条要求外还应满足.a. 用于立体测图的四个定向点点位偏离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不大flcm.最大不 GB/T 13977-92 得大于1.5cm,构成的图形尽量成矩形;b 视差测囱仪测阁的高程点,应位于两定向点中部,距离两个定向点和方位线要大于. 5c口1,肉两定向点连线以外不大于lcm;c 当采用一张中心像片覆盖一幅图的方法作业时,像片控制点距离图廓点、图廓线不大于lcm.最大不得大j-. 25cm (图板上不大f5cm) , 4. 4 if.航线布点4. 4. 1 每条航线按六点法或五点法布设平高点如图16、图17,? 一寸 网16罔17一牵4.4
16、.2 控制点间的跨度按附录G中航线网精度估算公式CG1)、(G2)汁势后乘以.;2j占百。4.5 特殊情况布点当遇到像斗三点、标准点位落水、海湾岛屿地区.航摄漏洞等特殊情况,不能按正常情况布设像)jfiz制岛、时.视具体情况以满足内业控制加密和立体测图要求为原则布设控制点,点位在像片上的条件可店、可放宽。5 高级地形控制测量除了国家等级点外,还可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合理地布设测角中i提及为7的小A角点和电磁波测RP导线点,以及施测等外水准、经纬仪三角高程路线和电磁波测Hfi高稽导线,作为像H控制测结的基础。5. 1 5级乎面控制测量5. 1. 1 电磁波测距导线电磁波测距导线是以国家
17、等级点为基础,布设成单一附合导线或有结点的导线网仪器应采)jJ每公里测距中误差(标称精度)不大l10mm的E级电磁波测距仪。5.1.1.1 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不大于表4的规定。表4成因导线边数导线全长方位角测角水平角测阳数吁1程全i毛相对闭合司合差中误差恻22 比例尺km 条差( I! ) ( 11 ) DJ2 DJ6 测!司也1 5 000 9 U民20 1114 000 10 -1 5 3 6 ., )10000 45 30 1/12000 t.表中为转折角个数。5.1.1.2 结点导线结点至起闭点之间的长度和边数可为表4中的0.7倍$结点与结点之间的长度和边数可为表斗中的O
18、.5倍。5.1.1.3 电磁波视距导线的布设要求a. 阵I合导线或有结点的导线网,在等级点间、等级点与结点间、结点与结点问.应尽量布设l遣军J!l在伸形式.其转折角与180。之差一般不大于4500l72 GB!T 13977-92 b. 导线边两端点的高差应符合按式(2)计算的值。h三三250.S (2) 式中:l:一一号线边两端高差,m;S 导线边长,kmC.导线边长一般为5002oOOmo 5.1. 1.4 电磁波测fi导线的测距要求a. 作业前院对所使用的电磁波测距仪进行检验;b 测Mti丁,作应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条件F进行,在测距过程中如遇到大气揣流影响严重时,也停止观测;C. 导
19、线边民单程测定二测回,照准一次读四次数为一测凹。同一测阅读数间较差应小r10mm. 洲|门110较差1也小f15mm; d. 每边测定一次气象数据,温度读至0.5C ,气压读至133.322Pa(mmHg)。5. ,. 2 小气角测量小三角测量是在国家等级点基础上加密小二角点,通常采用线形锁、插网、插点等方法进行布测。5.2. 小三角点的测量精度及规格不大于表5的规定。表5测角中误差起始边的边长最弱边的边长水平角测回数( 11 ) 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DJ2 。J5 1/40000 1/20 000 3 6 5.2.2 线形锁线形锁宜近f直伸.锁内各二二角形力求等边。求距角一般不小于40,困难
20、时不应小于30.锁的图形强度系数总和成不大于85(线形双锁不大于100)。在有条件时,线形锁须加测检查角。线形锁的一角形个数、边长及全长应不超过表6的规定。表6成因比例尺二角形个数:角形边长线形锁全1(:km km 1 I 5 000 9 2-5 14 110000 日3-8 25 两端或一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要求与线形锁同,但不须加测检查角。5 .2.3插网插网力求布置均匀,各三角形内角一般不小子30飞在闷的中部个别内角可不小于2()O。插网的三角形各边应对向观测,困难地区个别边可单向观测。5.2.4 插点插点的交角应不小于30,交会边长1; 5000测图不超过他m;l;10000测图不超过1
21、2km.插哎勺国家等级点或两插点间的距离短于平均边民肘,应尽量组成联测图形。f雨点的二角形各边应对向观测,困难地区个别边可单向观测。5. 1. 3 应点和l理石a. i圭点王作应在充分调查祖l区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根据任务要求相已知成果资料及测区白然地理特点等情况.拟定最合理的布设方案。选定的点位应保证通视良好,便于观测和扩展;GB/T 13977-92 b 在测区内,凡导线、锁网所经过的同幅,若无国家等级点时,高级地形控制点应进行埋石(每幅图个)。点位说明记于图历簿中:c 高级地形控制点标石规格及埋设要求见附录E;d. 点名般采用附近地理名称。5. 1.4 水平角观测5. 1.4. 1 水平
22、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7个以k方向时,应分组观测,并采用同一零方向。观测3个方向时可不归零。各测因度盘位置变换度数值为180除以规定的!tl目数。5.4.2 当测站点或照准点的偏心距大于测站至最近观测点的距离的八万分之时,应进行归心改丁巨。5.1.4.3 水平角观测l限差应不超过表7的规定。表7项目DJZC ) DJ6( ) 半测回归零差12 24 2c :9.羔18 36 各测回同一方向较差12 24 一角形闭合差15 15 5.1.4.4 观测结果出现超限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量测:3. 2c互差或测回差超限,允许重测超限方向。重测时应联测同一起始方向;b.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所测方向数
23、的二分之一时,该测回应重测。归苓差或起始方向的2(Tj差超限时,该测回也应重测:c 因超限而重测的完整测回称重测测囚。一个测站上重测测回数超过总测回的三分之一或冈闭台差超限而重测时.该测站应全部重测。5. 1. 5 对外业观测资料应进行下列限差的检验:a. 小三角测量的测角中误差m,依式(3)计算m=士jWWJ/3n. . . . ( 3 ) 式中,W一一芝角形闭合差,(fI);n 古角形个数。h 导线测鼓的测角中误差叫依式(4)计算:卢布(f,;,). 式中f,j附合导线或闭合环的方位角闭合差gN 计算f,时的测站数;N 附合导线或闭合环的个数。c 方位角条件闭合差W方和极条件闭合羞W顿的限
24、差依式(5)、(6)计算2W方三三10/n . . ( 5 ) 7.) GB/T 13977-92 W後lOT/汀再丁. . . . . . (们式中28求距角正弦对数秒差(以对数第6位为单位hn 传i单方位角个数。5.1.6 平面坐标计算a. !J、三角测量的平差计算,采用简化的平差方法在高斯平面上进行,方向改化值大于1时w1韭行厅向改化$h 线形锁(网)和寸之角锁的平差可不包括坐标条件,但应包括极条件和圆周条件,在两端奋起始边的王角锁中应包括边条件; 插网平差尽量采用严密平差,在急需坐标时.可分区或分割成线形锁进行计算,重合点的坐标较差不大F内L. lmm , d 插点可采用各种典型图形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3977 1992 5000 10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