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6970-1986 粮食干燥机试验方法.pdf
《GB T 6970-1986 粮食干燥机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6970-1986 粮食干燥机试验方法.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697086 本标准适用于以气体为干燥介质的粮食干燥机(以下简称干燥机)的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 本标准规定的试验项目,根据机型特点和试验目的不同,允许有所增减。 1 试验条件和准备 1.1 试验样机应按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试验期间工作要保持稳定。 1.2 试验用粮食含杂率应不大于3;粮食含水率不均匀度不得大于3;不允许用发芽,霉变或人工增湿的粮食进行试验。 1.3 根据GB 21379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测出试验用煤的低位发热量,记入表1。 1.4 试验用仪器,仪表见附录A(参考件),试验前应校验合格。 2 性能试验 2.1 性能试验目的 考核干燥机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
2、求。 2.2 性能试验要求 性能试验不得少于三次。连续式干燥机,每次性能试验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 2.3 性能试验内容和方法 2.3.1 处理量的测定 处理量是指在某一降水幅度内,经过一次干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进机粮食的重量。按下式计算。测定值及计算结果记入表2。 2.3.2 干燥周期的测定 P G1/Tch(1)或 P G3(100 w3)/ Tch(100 w1)(2)式中: P处理量,t/h;G1进机粮食重量,t;Tch处理量测定时间,h;G3出机粮食重量,t;w1进机粮食含水率,;w3出机粮食含水率,。页码,1/22GB 6970862006-3-29file:/C:Inet
3、pubwwwrootdatagbdD697000R.htm 连续式干燥机的干燥周期指粮食流经干燥机的时间,根据测得的处理量值按下式计算,结果记入表2。 分批式干燥机的干燥周期指一批粮食在干燥机内进行预热、烘干、缓苏和冷却的全部时间。测定结果记入表3,计算结果记入表2。 2.3.3 燃料消耗量的测定 连续式干燥机按班次记录燃料消耗量(包括点火用燃料);分批式干燥机按烘干批次记录燃料消耗量(包括点火用燃料)。计算小时燃料消耗量,并折算成小时标准煤消耗量(标准煤低位发热量为29.3MJ/kg)。测定结果记入表1。 2.3.4 耗电量的测定 用电度表或功率表测定一个班次或一个批次的耗电量(包括热风机、
4、冷风机、废气回收风机、排粮机构、提升机等),并计算小时耗电量,记入表4。 2.3.5 干燥不均匀度的测定 粮食经过一次干燥过程后,在排粮口横断面的不同位置上(不少于5点),同时接取出机粮食样品,分别测定含水率。最大含水率与最小含水率之差值,即为干燥不均匀度。测定结果记入表5。 2.3.6 粮食品质的检验 2.3.6.1 取样 连续式干燥机采用跟踪取样,即在粮食进机处接取进机样品(半小时内接取次数不得少于15次),待粮食经过一个干燥周期后,在粮食出机处用同样方法,接取出机样品;分批式干燥机分别在粮食进机和出机的全过程中均匀取样(平床式干燥机可在粮食进床后,摊平,根据平床面积用8点取样法,检取进机
5、和出机样品)。样品数量不得少于2kg。烘后样品需放到密封容器内冷却至常温,待冷凝水全部被粮食吸收后,才可进行分样。 2.3.6.2 分样 将样品充分混合后,用分样器或对角线分样法,将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填写附录B(参考件)样品卡片,分别装入密封容器。一份作为品质测定样品送检,另一份备用。备用样品对粮食品质检验有同等效力。 2.3.6.3 品质检验 以下检验项目,各取两份检验样品,按下列方法测定,结果记入表6。 a. 含水率的测定。按GB 135078稻谷;GB 135178小麦;GB 135378玉米中规定的105标准烘干箱法进行。 T V r/P(3)式中: T干燥周期,h;V干燥机有效粮食容
6、积,m3;r机内粮食容重,t/m3。页码,2/22GB 6970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697000R.htm b. 稻谷爆腰率的测定。每份样品取100粒(完整子粒),在正常温度下,剥去外壳,用爆腰检测箱检查。凡有裂纹的糙米均属爆腰粒。两份样品爆腰粒数的平均值与100之比值,为样品爆腰率。 c. 小麦面筋率的测定。按GB 135578小麦粉检验方法测定。 d. 玉米粘度的测定。按附录C(补充件)的规定测定。 e. 破损率的测定。每份样品取100g,从中检出破损子粒(包括破壳、脱壳、破碎)称重。两份样品破损粒重量的平均值与100之比值,为
7、样品破损率。 f. 种籽发芽势、发芽率的测定。按GB 526285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g. 焦糊粒、爆花粒的检查。观查出机粮食中有无焦糊粒和爆花粒。 h. 污染的测定。按卫生部门和粮食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方法,分别检测进机和出机粮食中的3.4苯并篦含量(ppb)。 2.3.7 粉尘浓度的测定 按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测定,结果记入表7。 2.3.8 噪声的测定 分别在空载和负载情况下,用声级计在样机四周距机器表面1m、距地面1.5m的几个不同位置测不少于4点的噪声,结果记入表8。 2.3.9 风量、风压的测定 参照GB 123676通风机性能试验方法,测定干燥机实际工
8、况下的风量和风压,测定结果记入表9。 2.3.10 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定 以下各项,在每次性能试验中,等间隔地测定三次,结果记入表10。 a. 工作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b. 进机、烘后和出机粮食温度。 c. 烘干段干燥介质温度。 d. 回收气体温度和相对湿度。 e. 各段排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性能试验数据汇总后,记入表11。 2.4 干燥机性能指标计算 各项计算结果记入表12。 页码,3/22GB 6970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697000R.htm2.4.1 干燥能力 在一小时内,经一次干燥过程,按降低1水分计算,干燥机
9、对原粮的处理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E干燥能力,t/h。 2.4.2 小时水分蒸发量 连续式干燥机的小时水分蒸发量按下式计算: 分批式干燥机的小时水分蒸发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G1进机粮食重量,t。2.4.3 供热器热效率 供热器输出热量占燃料总发热量的百分率,按下式计算: E P( W1 W2)(4)W11000 p( w1 w2)/(100 w2)(5)W2(1000 p W1)( w2 w3)/(100 w3)(6)W W1+W21000 P( w1 w3)/(100 w3)(7)式中: w1粮食在烘干段的小时水分蒸发量,kg/h;w2粮食在冷却段的小时水分蒸发量,kg/h;w 在一
10、次干燥过程中粮食总小时水分蒸发量,kg/h;w2烘干段与冷却段之间粮食的含水率,。W1000 G1( w1 w3)/(100 w3) T(8)(9)式中: r供热器热效率,;t1干燥介质(热风)温度,;t0大气温度,;Br小时燃料消耗量,kg/h;燃料低位发热量,MJ/kg;L1热风重量风量,kg/h;C 干燥介质(热风)定压重量比热;页码,4/22GB 6970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697000R.htm 取 C0.001MJ/kg。 2.4.4 单位耗热量 从粮食中蒸发一公斤水所消耗的热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qr单位耗热量,M
11、J/kg。2.4.5 单位耗能量 从粮食中蒸发一公斤水所消耗的电能和热能的总和,按下式计算: 2.4.6 单位耗气量 从粮食中蒸发一公斤水所消耗的热风和冷风的重量风量,按下式计算: 2.4.7 特性风速 排气角状管排出废气的平均速度。按下式计算: (10)(11)式中: qn单位耗能量,MJ/kg;D 小时耗电量,kWh。l1 L1/W1(12)l2 L2/W2(13)式中: l1烘干段单位耗气量,kg/kg;l2冷却段单位耗气量,kg/kg;L2冷风重量风量,kg/kg。U L/3600F.rt(14)式中: U干燥机特性风速,m/s;L 干燥机总重量风量,kg/h;F塔式干燥机指排气角状管
12、排气端面积的总和;流化干燥机指孔板纲面积,m2;页码,5/22GB 6970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697000R.htm2.4.8 干燥强度 干燥机烘干段单位容积或面积的小时水分蒸发量,称干燥强度。 塔式、柱式、回转圆筒干燥机采用容积干燥强度,按下式计算: 流化床,平床干燥机采用面积干燥强度,按下式计算: 3 生产试验 3.1 生产试验的目的 考核干燥机的使用可靠性、经济性、性能稳定性、主要零部件的耐用性和使用、维修、保养的方便性。 3.2 生产试验的要求 3.2.1 连续式干燥机生产试验时间不得少于40个班次;分批式干燥机生产试验时
13、间不得少于10个批次。 3.2.2 在生产试验期间,应等间隔进行不少于三次的性能查定,测定项目和内容按本标准第二章规定。 3.2.3 指定专人做好生产试验日记,记入表13。 3.3 生产试验的内容 a. 测量进机(或出机)粮食重量。 b. 测定进机和出机粮食含水率。 c. 记录燃料消耗量。 d. 记录电能消耗量。 rt塔式干燥机指排出废气温度下的气体重度;流化干燥机指热风温度下的气体重度,kg/m3。Av W1/V(15)式中: Av容积干燥强度,kg/m3h;V烘干段(包括角状管,抄板等)的容积,m3。Af W1/F(16)式中: Af面积干燥强度,kg/m2.h;F孔板面积,m2。页码,6
14、/22GB 6970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697000R.htm e. 记录劳动工时数。 f. 记录零部件损坏,磨损情况,记入表14。 g. 生产试验时间分类: 3.4 生产试验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计算结果记入表15。 3.4.1 时间利用率 按下式计算: 3.4.2 使用可靠性系数 按下式计算: 3.4.3 平均干燥能力 按下式计算: 式中: Ep生产试验期间的平均干燥能力,t/h。(17)式中: p干燥机平均时间利用率,;Tz干燥作业时间,h;Tb班次时间,h。(18)式中: K使用可靠性系数,;Tg每班故障及排除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6970 1986 粮食 干燥机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