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8588-201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pdf
《GB T 28588-201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8588-201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pdf(3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7.040 A 76 中华人民主t、道昌和国国家标准GB/T 28588-201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using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2012-06-29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10-01实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罔技术规范GB!T 28588-2012 每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
2、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2.5字数51千字2012年12月第一版2013年2月第二次印刷* 书号:155066. 1-45713定价36.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GB/T 28588-2012 目次前言.m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缩略语.25 基准站网组成5. 1 基准站
3、网.5.2 连续运行基准站5. 3 数据中心.3 5.4 数据通信网络.36 分类与布设原则.3 6. 1 分类6.2 布设原则.4 7 基准站47.1 技术设计.47.2 选址7.3 基建7.4 设备组成.77.5 区域及专业站升级为国家站的要求.10 8 数据中心8. 1 一般原则.8.2 数据管理系统8. 3 数据处理分析系统8.4 产品服务系统8. 5 数据中心机房8. 6 计算机与网络.13 9 数据通信网络.149.1 定义.14 9.2 一般要求.14 10 基准站网测试.14 口基准站网维护附录A(规范性附录)基准站点之记.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准站观测墩.18 附录c(资料性
4、附录)测试数据结果分析.23 附录D(资料性附录)观测室.24 GB/T 28588-2012 附录E(资料性附录)测量标志保管书.附录F(资料性附录)基准站GNSS接收机登记表26附录G(资料性附录)基准站GNSS天线登记表27附录H(资料性附录)基准站气象设备登记表.28附录1(资料性附录)基准站电源设备登记表29附录J(资料性附录基准站通信设备登记表附录K(资料性附录)基准站雷电防护登记表.32 附录L(资料性附录)基准站计算机与软件登记表nE GB/T 28588一-2012前言本标准依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
5、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测绘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张鹏、武军、孙占义、陈明、刘晖、张志全。E 1 范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G/T 28588-2012 本标准规定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数据中心及数据通信网络等建设、运行及服务的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区域基准站网建设、运行及服务。专业应用站网的建设、运行及服务可参考本标准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6、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482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GB/T 12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7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46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CH 8016 全球定位系统C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采用全球导航卫星无线电导航技术确定时间和目标空间位置的
7、系统。目前主要包括GPS、GLONASS、GALILEO、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3.2 精密星历precise ephemeris 利用全球或区域导航卫星基准站网确定的导航卫星精密轨道信息。3.3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提供的,基于多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得到的一组全球基准站坐标和速度场,是国际地球参考系统的具体实现和维持。它具有明确的定向基准、原点基准、尺度基准和参考框架时间演变基准。1 GB/T 28588-2012 3.4 3.5 地心坐标系geocentric coordinate system
8、 以地球质心或几何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national geocentric coordinate reference frame 是国家地心坐标系统在我国领土及领海内的具体体现,主要依靠多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实现。3.6 3. 7 3.8 3.9 3. 10 3. 11 3.12 3. 13 3. 14 区域地心坐标参考框架regional geocentric crdinate reference frame 是国家地心坐标系统在我国某一区域内的具体体现。实时服务real-time service 时间延迟在6s以内的数据服务。快速服务rapid service 时间延迟
9、在12h以内的数据服务。事后服务post-service 时间延迟在12h以上的数据服务。卫星钟差satellite clock bias 相对于某参考钟的卫星钟时间偏差。误码率error-code rate 错误的码元数占传输总码元数的比率。数据可用率data availability rate 有效历元数据占总观测历元的比率。多路径影晌multi-path impact 多路径效应对基准站观测值带来的影响。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 原点在地心的右手地固直角坐标系。Z轴为国际地球自转与参考系统服务组织(IERS)定义的参
10、考极方向,X轴为IERS定义的参考子午面与垂直于Z轴的赤道面的交线,Y轴与Z轴和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其地球正常椭球长半径为6378137 m,地心引力常数为3.986 004 418 X 1014 m3 2 ,扁率为1/298.257222 101,地球自转角速度为7.292115 X 10-5 rad S-I。4 缩略i吾2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PS全球定位系统(美国)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俄罗斯)Global Naviga
11、tion Satellite System GB/T 28588-2012 GALILEO 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欧洲)Galileo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ERS 国际地球自转与参考系统服务Intem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ITRF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IGS 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LAN局域网Local Area N etwork PPS 每秒脉冲数
12、Pulses Per Second 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SB通用串口总线U niversal Serial Bus TCP/IP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lnternet Protocol CGCS2000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 GSM 全球移动通讯技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GPRS 通用无线分组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13、 Service CDMA 码分多址技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5 基准站间组成5. 1 基准站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以下简称基准站网勺是由若干连续运行基准站(以下简称基准站勺、数据中心及数据通信网络组成的,提供数据、定位、定时及其他服务的系统。5.2 连续运行基准站由GNSS设备、气象设备、电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等设备以及观测墩、观测室、工作室等基础设施构成,具备长期连续跟踪观测和记录卫星信号的能力,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定时或实时将观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5.3 数据中心由计算机、网络设备、专业软件系统以及机房等构成,具备数据管
14、理、数据处理分析及产品服务等功能,用于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分发基准站数据,形成产品和开展服务。5.4 数据通信网络由公用或专用的通信网络构成,用于实现基准站与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与用户间数据交换,完成数据传输、数据产品分发等任务。6 分类与布设原则6. 1 分类依据管理形式、任务要求和应用范围,基准站网可划分为:一一一国家基准站网p一一-区域基准站网;一一专业应用站网。国家基准站网是国家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基础设施,主要用于维持和更新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开展全国范围内高精度定位、导航、工程建设、地震监测、气象预报等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3 GB/T 28588-2012 究服务。区域
15、基准站网是省、市、自治区等区域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基础设施,用于维持和更新区域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开展区域内位置服务和相关信息服务。区域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应与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保持一致。专业应用站网是由专业部门或机构根据专业需求建立的基准站网,用于开展专业信息服务。专业应用站网基准站宜与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建立联系。6.2 布设原则6.2. 1 国家基准站网国家基准站网应覆盖我国领土及领海,全国范围内均匀分布、站间距100km200 km,满足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建设和维持的需要,并兼顾社会发展、经济建设、自然条件和定位服务需求等因素。国家基准站网在每个省、自治区内应至少有3个分布均匀、观测墩建造
16、埋设于基岩上的基准站,直辖市内应至少有1个2个观测墩埋设于基岩上的基准站。6.2.2 区域基准站罔区域基准站网应满足区域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建设的需要,均匀覆盖省、自治区、直辖市等行政辖区,并兼顾地方经济发展现状、自然条件和定位服务需求等因素。区域基准站网的布设应顾及相邻区域基准站网的站点分布,实现有效覆盖。不同区域基准站网的重叠覆盖范围内,定位服务应保证一致。区域基准站网提供实时定位服务时,基准站间平均距离宜按表1规定执行。表1实时定位精度要求实时定位精度要求厘米级分米级m LA JJF 离一距一均-m平一,毛间一站一准-基70 6.2.3 专业应用站罔专业应用站网的布设应根据专业服务目标进行设
17、计,按照专业需求确定基准站分布。提供实时定位服务时,基准站间平均距离可参考表1执行。7 基准站7. 1 技术设计基准站技术设计前应收集基准站所在地区地形图、交通图、地质构造图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已建站点、冻土及地下水、气象等信息),在图上拟选基准站站址,标注站址地形、地质、交通等信息,确定基准站位置、名称及编号。在基准站站址勘选完成后,进行建筑、结构、电气(防雷)、室外工程等内容的施工设计以及基准站设备集成、供电系统、数据传输等内容的设计。技术设计完成后,应提交基准站技术设计方案以及基准站点位设计图、站点位置信息表、基准站施工设计图等设计资料。4 GB/T 28588-2012 7.2 选址7.
18、2.1 观测环境观测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a) 距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如高大建筑、树木、水体、海滩和易积水地带等)的距离应大于200 m; b) 应有10。以上地平高度角的卫星通视条件;困难环境条件下,高度角可放宽至250,遮挡物水平投影范围应低于600; c) 距微波站和微波通道、无线电发射台、高压线穿越地带等电磁干扰区距离应大于200m; d) 避开采矿区、铁路、公路等易产生振动的地带;巳)应顾及未来的规划和建设,选择周围环境变化较小的区域进行建设;f) 应进行连续24h以上的实地环境测试,对于国家基准站和区域基准站,数据可用率应大于85% ,多路径影响应小于0.5ffi;对于专业应用站
19、网基准站,可按实际情况执行。7.2.2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a) 国家基准站应建立在稳定地质构造条件的块体上,避开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区(如断裂带、易发生滑坡与沉陷等局部变形地区和易受水淹或地不水位变化较大的地区;b) 区域基准站网的基准站按国家基准站网要求或依据需求建立在稳定地质构造条件的块体上或结构稳定的屋顶上;c) 专业应用站网的基准站依据专业需求选择建站环境。7.2.3 侬托保障依托保障要求如下za) 便于接入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络pb) 具有稳定、安全可靠的电源pc) 交通便利,便于人员往来和车辆运输;d) 具有良好的土建施工条件;e) 具有建设用地及基本基础设施保障;f) 具有
20、良好的安全保障环境,便于人员维护和站点的长期保存。7.2.4 实施步骤实施步骤应包括:a) 落实土地使用以及供电、通信、供水、站址安全保护等基础设施支撑条件,制定勘选工作计划,准备好仪器设备和资料:b) 勘选人员根据设计进行踏勘时应包括专业测量人员和专业地质人员;c) 确认基岩、土壤类型、建筑物结构及其承重能力等,在实地按要求选定点位zd) 实地进行观测环境测试;e) 实地拍摄基准站远景(东、南、西、北方向)和近景照片;f) 实地绘制点之记,格式见附录A;g) 实地绘制概略地图,供基准站设计使用ph) 落实建站用地方式(租用、征用); 5 G/T 28588-2012 i) 撰写勘选报告。7.
21、2.5 提交成果提交成果应包括:a) 勘选报告;b) 站点照片;c) 土地使用意向书或其他用地文件pd) 地质勘察证明或建筑物结构证明pe) 选址点之记;f) 实地测试数据和结果分析,格式参见附录C;g) 收集的其他资料(所属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地震地质概况、交通、通信、物质、水电、治安等情况)。7.3 基建7.3.1 观测墩观测墩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依据基准站建站地理、地质环境,观测墩可分为基岩观测墩、土层观测墩和屋顶观测墩,观测墩的建造要求如下za) 根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观测墩设计标准规格按附录B执行。b) 国家基准站应选用基岩或土层观测墩形式建造F区域基准站和专业基准站应视建设
22、条件和用途选用基岩、土层或屋顶观测墩形式建造。c) 观测墩应在顶端浇注安装强制对中标志,并严格整平,规格按附录B执行。d) 观测墩基础部分应埋设4个水准标志,便于水准观测,规格按附录B执行。e) 国家基准站的观测墩应建设在观测室内,观测墩应高出地面不少于3m,一般不超过5m,并且观测墩顶端宜高出观测室屋顶面不少于0.8m,确保卫星通视条件良好;观测墩的室外部分应加装防护层,防止风雨与日照辐射对观测墩的影响。区域基准站和专业基准站可根据实际情况执行。f) 室内观测墩应与观测室的主结构分离,以免影响观测墩的稳定性,观测墩与地面接合四周应做宽度不少于5cm与观测室地基同深的隔振槽,内填粗沙,避免振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8588 2012 全球 导航 卫星 系统 连续 运行 基准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