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75-2000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pdf
《GB 5175-2000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175-2000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5175-2000 前言本标准是等效采用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第四版即FCCN (1996年)氮氧化销对GB5175 1985食品添加剂氢氧化纳进行修订的,与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2在测定方法上,碑含量的测定美国FCCN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本标准采用呻斑法。铅含量美国FCCN采用双硫踪比色法,本标准采用双硫踪比色法与原子吸收法并列,原子吸收法为仲裁法。本标准与原国家标准相比取消了氯化纳、三氧化工铁两项指标;增加了铅、不溶物和有机杂质、录含量指标;液体氢氧化销指标参数的表示方法以折算成固体氢氧化俐的方法表示。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5175-1985, 本标
2、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广州吴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善高化学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时洁、苏培基、陈事亨、余金炎、张月蝉。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本标准委托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负责解释。3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175 2000 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铀代替GB5175 1985 Food additive-Sodium hydroxide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氢氧化纳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3、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本标准适用于苛化法、单纯隔膜电解法及离子膜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氢氧化纳,在食品工业上用作酸度调节剂。分子式:NaOH相对分子质量:40. 00(按199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 51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190 19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01 1988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一1988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ne
4、qISO 6353/1: 1982) GB/T 603-1988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neqISO 6353/1: 1982) GB/T 6678-1986 化工产品采祥总则GB/T 6682 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eqvISO 3696: 1987) GB/T 8450-1987 食品添加剂中畔的测定方法GB/T 8451 1987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方法GB/T 11198. 10 1989工业硫酸柔含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 要求3. 1 外观食品添加剂固体氢氧化纳为白色或近乎白色。食品添加剂液体氢氧化纳是清亮的或略有混浊,无色或微带颜色
5、的液体。3. 2 食品添加剂固体氢氧化销应符合表1要求z表1项目指标总碱量(以NaOHi竹,% 95. 01 co. 5 碳酸俐(Na,CO,)含量,%运3.0 呻(A,)含量% 0 000 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616批准2000-12 01实施365 GB 5175 2000 表1(完)Jill 自指标重金属(以Pb计)含量,%运二0.002 铅(Pb含量,%0 001 不溶物旦有机杂质通过试验隶(HgJ含量,%运主0 oco 01 注当重金属含量的实测结果小于0.011 %时,可不测定铅含量。3. 3食品添加剂液体氢氧化销应符合表2要求。表2% 项日指标总碱最(以NaOH计)
6、(按氢氧化纳的标示值折算)97 0103. 0 碳酸销(Na,CO,)吉量(按氢氧化俐的标示值折算运二3 0 呻(As)含量(以干基计)s二0 000 3 重金属(以Pb计)吉量(以干基汁)运0 C12 铅(Pb)含量(以干基计 、o. c 11 乖(Hg)含量(以干基计俨、0. 000 1 注:当重金属含量的实测结果小于o.001 %时,可不测定铅含量。4 试验方法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 602、GB/T603之规定制备。安全
7、提示:本产品是强碱,同试验中所用的强酸一样,具有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如l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4. 1 鉴别试验4. 1. 1 本品的水溶液能离解出OH,呈强碱性反应。4. 1. 2 纳离子的鉴别4.1.2.1 仪器、设备顶端烧制有铅丝的玻璃棒。4. 1.2.2操作步骤用洁净的铅丝以盐酸润湿后,在火焰上燃烧至无色: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呈鲜黄色。4.2 总碱量和碳酸纳含量的测定IJ 4. 2. 1 方法提要总碱量:试样溶液以甲基橙为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根据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采用说明:l美国FCCN取一次样,先以酣歌为指示液,再用甲基橙为指示液,用硫酸标准
8、滴定溶液滴定试验溶穰以测定总366 碱度和碳酸纳吉量。本标准取二次样,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以甲基橙为指示液测定且碱量g再用氯化锁沉淀碳酸纳,以酣歌为指示液测定氢氧化锅吉量用总碱量减去氢氧化纳含量,得到碳酸纳含量。GB 5175-2000 消耗量确定总碱量。碳酸纳含量于试样溶液中加入氯化锁,则碳酸纳转化为碳酸锁沉淀,溶液中的氢氧化纳以盼歌为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氢氧化纳的含量。用总碱最减去氢氧化纳含量,则可得碳酸饷的含量。4.2.2 试剂和材料4.2. 2. 1 氯化领溶液:100 g/Lo 使用前以盼歌为指示液,用氮氧化纳溶液调至粉红色。4.2.2. 2 盐酸标准滴定溶
9、液:c(HCl)约为lmol/L, 4. 2. 2. 3 盼欧指示液:10 g/L。4.2.2.4 甲基橙指示液:lg/L。4.2. 3 分析步骤4.2.3.1 试验溶液的制备用已知质量的称量瓶,迅速称取固体氢氧化纳(38士l)g或液体氢氧化纳(50土1)g,精确至0.01 g 放入400ml,烧杯中,用水溶解,冷却到室温后,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为试验溶液A,4.2. 3.2测定用移液管移取50mL试验溶液A,注入250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23滴甲基橙指示液,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密闭滴定至溶液呈橙色为终点。用移液管另移取50mL试验溶液A,注
10、入250mL具塞兰角瓶中,加入20时,氯化领溶液,再加入23滴盼敢指示液,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密闭i商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为终点。4. 2.4 分析结果的表述4.2.4. 1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总碱量(以NaOH计)(X,)按式(1)计算:v . . c 0. 040 00 80. 00 v, . c X,%l = 10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50 ( 1 ) m 飞, , 1 000 4. 2.4.2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氢氧化锅中的碳酸销(Na2CO,)含量(X,)按式(2)计算:CV, V) c 0. 052 99 105. 98 (V1 - V) c X,%l二50100=
11、 m ( 2 ) m p飞一一一, , 1 000 式中:c一一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斗V一一以盼歌为指示液,滴定试验溶液A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r,v,一一以甲基橙为指示液,滴定试验溶液A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m一一固体试料的质量,g;0. 040 00一与1.00 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 1. 000 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氢氧化纳的质量;0. 052 99 与1.00 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l=l.000 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碳酸纳的质量。4. 2.4. 3 以相对于标示值的百分数表示的液体氮氧化纳的总碱量(以NaO
12、H计)CX,)按式(3)计算x x .( 3 ) 3 b 4. 2.4.4 以相对于标示值的百分数表示的液体氢氧化锅中碳酸销(Na2CO,l含量(X,)按式(4)计算2式中:b一一液体氢氧化纳浓度的标示值。4. 2. 5 允许差X,号. ( 4 ) 367 GB 5175 2000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氢氧化销(NaOH),o. 10%; 碳酸纳(Na,C03),o. 05%。4. 3 碑含量的测定l称取固体氢氧化销试样(5.00士o.。1)g或相当于固体氢氧化纳试样(5.00士o.01) g(以实测的液体氢氧化纳的百分含量折算)的液体试样,加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175 2000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