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 5229-199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pdf
《YS 5229-199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S 5229-199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pdf(7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UDC P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WlVS 5229-96 岩土王程监测规范Code for monitoring of geotechnica! engmeermg 1996-11-20发布1997-05-01实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岩土工程监测规范Code for monitoring ot geote chnical engineering YS 5229-96 主编单位,申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院批准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北京申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 6229-96 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院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
2、出版发行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U:京北方印刷厂印刷8创皿mXHmrn1/32 3. 5t:IJ)k ll十字1997年8月第-版1997年8月第一次印刷印数rJ-l阜00册统书号.1580058. 362 定价. 2.51)元关于发布岩土工程监测规范的通知中色投宇(1996)0701号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院主编的岩土工程监测规范),已通过审查。现批准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 5229-96为强制性行业标准,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各单位在执行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联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6年11月20
3、日目次1总则. . . ( 1 ,. 2 主要符号与术语. . .,. . ( 2 ,. 3 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监测.( 4 ,. 3.1 -殷规定. . .( 4 ) 3.2 水平位移监测网. ( 5 ) 3.3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6 ) 3.4水平位移监测3.5霉直位移监测网.3.6 垂直位移监测点的布设.,.( 14 ) 3.7 垂直位移监测.,.,.( 15 -3.8 裂缝与挠度监测.( 11 )-4岩土体变形监测.4.1 一般规定.( 19 ) 4.2水平位移监测网川.( 21 ) 4.3 垂直位移监测网.4.4 井下来矿区地表和建筑场地的监测. ( 24 ) 4.5 边坡和滑坡
4、的监测. ( 29 ). 4.6 坝体监测. 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监测.(33 ) 5.1 土压力监测.-5.2孔隙水压力监测.( 35 ) 6 数据处理. . (mm) l 1 S-I:l ;1 ;3 0/70000 6 式中d一-监测物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值(mm)I L1h一一基础两端点的差异沉降值(mm), D一一基础两端点间的水平距离时EH一一监测物的高度时。2)倾斜率应按本规范式(3.4.2-2)计算。S.4.8 采用地面摄影测量方法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z。在摄影方向成正交的位置上,设立2个摄影站,问摄影站至监测点下标志的距离测量相对中误差,1/2000, 不应大于。摄影时每站拍
5、摄2-4片,象片比例尺不宜小于1I 1000,当11 采用倾斜摄影时象片比例尺不宜小于11 500, d)摄影和摄影处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摄影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e)像片量测应采用精度不低于0.01mm的量测设备,量测时先进行内定向,再照准上、下标志各2次,每次2次读数,读数较差不应大于0.015mm,采用同样的步骤再进行1次,两次观测值较差不应大于0.02mm,。水平位移值计算。位移分量观测值应按下式计算zL X上JX下D(3. 式中L-一位移分量观测值(mm)J X上、X下一一上、下标志量测的像片坐标(mm), f一一摄影仪器焦距(mm), D-一摄影站至下标志的水平距离(mm)J
6、 2)水平位移值、倾斜率和倾斜方位角,应分别按本规范式(3.4.2-1)、式(3.4.2-2)和式(3.4.2-3)计算。:3 .4.9 当采用切线测角法、前方交会法和极坐标法观测监测点上标志的相对位移时,其下标志可只作首次观测,必要时可作适当的检核。:3 .4.10 当需要观测监测物的绝对位移时,应在监测网点上设站,采用前方交会法或极坐标法进行观测。:3 .4.11 水平位移观测周期宜符合下列要求za)施工期间,可参照垂直位移观测周期的要求确定Fb)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宜每隔2-3个月观测1次,c)当监测物附近有大量堆载或卸载、基坑开挖4桩基施工和场:地积水等情况导至位移速度加快时,应增加观测
7、次数zd)观测周期亦可接委托方的要求进行。12 3.5 垂直位移监湖罔3.5.1 垂直位移监测网,应布设成闭合环形一次布阳gJ 1监测网申至少应有3个基准点。3.5.2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5.2的规定。霎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表3.5.全相邻点每差站离申往返较差检测巴等级离差中或(闭m环合m线差) 预IJ高差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误(mm差) 误差较(mm差) (mm) DS05视术5m型距要,仪差求参籍s施g照,测h国视z家m线一.长槐等度距水累准臼积测血差量, 二等士。.3士0.070.15./n o.?./n 前后;1. 的技-三等士0.5士0.130.30./n 。.b
8、./nDS1国型家仪标器准,视线长度;25m,参-照等现行术工程测量规范一等水准测量的技要求,双摆站观测四等士1.0士。.30。.60/tI0.8.1t1 DS1国型家仪标器准,视线长度;40m,参等照现行术工程测量规范二照c等=水准测量的技要求施测注ItI为测段的测站数.3.5.3 监测网点选点时,应避开交通要道、地下管线、水源井、河岸以及有机械振动等地段。3.5.4 监测网点的埋设宜符合下列要求za)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岩或微风化岩层,b)基准点埋设在原状土土层中时,深度应太于压缩土层,主宝冻地区应在冻土线下O.5mJ。在变形区附近,可埋设深层金属管基准点,d)工作基点的埋设深度不宜小于o.5
9、mJ e)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标石类型和埋设规格,宜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有关规定,。标石埋设后,原状土层中标石宜稳固30d以上,岩石上标有宜稳固5-8d。13. 3.5.5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亦可自定高程系统。3.5.6 垂直位移监测网观测时,除应符合国家一等水准和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zo设站位置应避开机械振动和车辆、行人流量大的地段Eb)迁站时,仪器应直立搬运,测伞不可离开仪器,。水准尺应有支撑,并应在气抱居中稳定后方可读数。3.6 垂直位移监测点的布设3.6.1 垂直位移监测点布设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仆的筑物的规模、型式、结构特征、地
10、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3.6.2 .监测点的点位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za)布设在建筑物的拐角处,直线部位宜每隔2-3根柱基或润隔10-15m布设Eb)布设在结构沉降缝、伸缩缝、高低层和新旧建筑物交界处的两侧,。布设在基础埋深相差较大、填土与原状土接壤处和建筑结构变化分界处的两侧,的圆形建构筑物沿用边或基础轴线对称部位布设,e)每个建掬筑物的监测点,不得少于4个。:a .6.3 监测点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Ea)埋设应稳固、易于保存和不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sb)埋设的位置适宜,标志的高度适中,便于观测。监测点标志的类型和规格,可按本规范附录D的有关规定执行。3.6.4 垂直位移监测点埋设后,应绘
11、制监测点分布图和观测路线圈。14 3.7 垂直位移监测:3 .7.1 垂直位移监测点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法,亦可采用静力水准等测量方法。3.7.2 监测点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7.2的规定。点中草40酬酣误阳级等监测点观测技术要求往返校差附合或环形闭合差(mm) 表3.7.2观视j方法二等| 士0儿.5川I;0儿.三骂等l日严:t1.() 1;0ed . ./n F 囚等l 士2.0I ;1.4.,/百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3.7.3 首次观测前,宜选择出固定的设站和水准只位置。
12、:3 .7.4 首次观测应在荷载较小的情况下开始。:3 .7.5 垂直位移监测点观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za)民用建筑每增加1-3层宜观测一次,b)工业建筑在基坑回填、立柱和屋架安装、砖墙砌筑、设备安装、设备运转等不同荷载阶段,宜分别进行观测,c)施工期间不宜少于4次,施工暂停和重新开工时宜各观测1次,停工期间每隔2.3个月宜观测1次pd)建构筑物竣工后的观测次数,宜符合下列要求so第一年观测3.4次,2)第二年观测2.3次F。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根据沉降速率进行调整,当沉降速率小于O.Olmmjd时,可停止经常性观测。:3 .7.8 基坑回弹观测,宜采用水准仪配辅助抨或挂尺方法。并应符
13、合下列要求z15 的基坑回弹监测点,宜在基坑中央和沿基坑纵、棋线上长、宽各1/4她对称布点,标志应埋入基坑底面.塞坑开挖前,应在选定的位置用钻机成孔,钻孔应垂直,将监测点标志埋入预定深度。基坑开挖前、开挖结束和基础浇灌前应各观测1次。当基坑开挖和浇灌的时间较长时,应酌情增加观测次数。d)观测数据应进行辅助杆的温度、钢尺尺长和拉力等改正。的回弹监测点离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土1.0mm。3.1.7 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的根据地基地质剖面图或委托方的要求,确定监测点标志埋设探度和数量,b)监测点宜布设在基础中心部位的2m范围内,最洗的标志应设置在基础底面下不小于50cm处,。基坑开挖结
14、束后,应采用钻机成孔,将套管式观测标志分层;埋设.当埋设时间大于7d后方可进行观测,d)监测点观测标志的类型和规格宜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有关规定,e)观测方法、作业技术要求和观测周期,应按本规范第3.7.2:条和第3.7.5条的有关规定执行,。测标杆应进行温度改正。3.7.8 建筑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的变形观测,应符合下b列要求z时监测点布设范围线至基坑边缘的距离,宜大于基坑设计开挖探度的2倍,b)建构筑物面向基坑一侧的监测点,应按本规范第3.6.7条的要求布设,其背面可适当减少布点的数量F。监w!点标志的类型和规格宜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有关规定,d)观测方法和作业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3.7.
15、2条的有关规二定执行p16 e)对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管道亦应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其观测方法、作业技术主要求和观测周期应按本规范第3.4节的有关规定执行。3.7.9 当建构筑物进行基础加固或纠偏施工时,变形监测应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半年内进行。3.8 ,裂缝与挠度监测:3.8.1 裂缝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za)在裂缝的首末端和最宽处应各布设一对监测点Fb)各对监测点两点的连线应垂直于裂缝,。监测点标志的类型和规格,宜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有关规定。,3.8.2 裂缝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E。当直接量测标志间宽度时,可采用比例尺、棋形尺和游标卡尺等进行量测,读数应读至0.2mm,两次读数较差不应大
16、于。.5mm,b)采用摄影测量观测裂缝应符合下列要求E1)采用单片摄影,摄影主光轴应垂直于被摄影的平面,2)摄影象片比例尺不宜小于1t 200, 。摄影作业和像片量测,应按本规范第3.4.8条的有关规定执行。.3.8.3 裂缝观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za)开始时宜逐日观测,b)稳定后,每隔10.15d宜观测1次,。观测周期亦可按委托方要求进行观测。3.8.4 挠度观测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z的对于基础、悬梁、横梁和行车轨道等,应布设在两端和中1胃部位,b)对于建构筑物的主体,应布设在上、下和中间部位,。中间部位至少应布设1个。17 3.8.5 挠度观测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za)基础、悬捷.民梁
17、和行车轨道等挠度的观测方法和作业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3.7.2条的有关规定执行,亦可采用挂尺水准、静力水准测量和地面摄影等方法进行观测,b)建构筑物主体挠度的现自由!方法和作业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3.4节的有关规定执行Fc)量取监测点之间的距离,距离测量的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1000, 3.8.6 挠1:1值计算可参照图3.8.6并应按下式进行zD fc=LB-LC) -nln (LA-LB) (3.8.6) B -, D1 + Dl 式中fc-一挠度值(m)J LA、LB、Lc一一分别为A、B、C位移(沉降观测值(m). B D,一-B、C间水平距离(m)斗D一-A、C间水平距离(m)
18、J c DJ Lc D2 图3.8.6饶度计算示意图A L A. 3.8.7 观测周期宜每隔2.3个月观测1次,或按委托方的要求进行。当荷载有较大变化时,应增加观测次数。18 4 岩土体变形监测4.1 -般规定-4 .1.1 本章适用于井下来矿区的地表、建筑场地,边坡、滑坡,土石结构的尾矿坝体和中小型水库的坝体等岩土体的变形监涮。.4 .1.2 监测网和监测点的技术设计,应根据委托书及其技术要求,并搜集与变形监测有关的测绘、地质、设计、气象等资料进行。4.1.3 水平位移监测网和监测点的精度要求,应符合表4.1.3的规定。水平位事监测网和监测点的精魔要求寝4.1.3l监测网|监测点等级!相邻点
19、点位1)点位中误差中误差| (mlD) I (mm) 适用范围JiZJ|fi|:2 王者结梅的尾矿预和中小蜜泳库坝体,建筑场地等边坡、滑坡.井下*矿区的地表等4.1.4 垂直位移监测网和监测点的精度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垂草位移监测网和监测点的精度要求装4.1.4监测网| 监测点4 程差。误寓中。差离兹)点误m邻申hv相级等适用范围四等l士1士4I土石结构的尾矿坝和中小型水库坝体,建筑场地等土8I边坡、滑坡,井下采矿区的地表等五等|土219 -4 .1.5 当监测的岩土体变形区域较大时,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建立监测网,其监测网点的精度应符合本规范表4.1.3和表4.1.4的有关规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YS 5229 1996 岩土 工程 监测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