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5104-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pdf
《DL T 5104-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T 5104-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pdf(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P13 DL 备案号:J14-2000p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104 -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Technical rule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 of fossil fuel power plant 2000一02-24发布2000-07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p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104 -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Technical rule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 of fossil fuel powe
2、r plant 主编部门z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文号z国经贸电力2000164号T 咆jJ去i候“1999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DL/T 5104 1999 9峙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哩河路6号100044 http: /www. ccpp. com. en) :M实验小学印刷f印刷l晤2000年6月第版2000年6月北京第一次印刷850毫米x1168毫米32开本J. 375印张34于宇rp数。0011000朋扫号55083.157 i立价8.00 ;l; 版权专有翻印必究(本15如11.p装质l
3、1l: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退换)DL/T 5104-1999 前L口本标准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规技(1996)21号文的要求,对原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规定(SDGJ65 84)进行修订而戚。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在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中统一标准、明确要求、确保质量,更好地为岩土工程勘测服务。本标准共分6章,对原规定进行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主要内容有:1.对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进行了规定。2.增加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方面的内容,删去了部分工程地质手册中可查阅的内容。本标准发布实施后,SDGJ65-84即行废止。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井归口管理。本标准
4、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金中、范仲全。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DL/T 5104 1999 目次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2 3 基本规定.34 准备工作75 野外工作.8 5. l 野外准备工作的内容.8 5. 2 地貌的工程地质测绘85. 3 地层岩性的工程地质测绘105.4 地质构造的E程地质测绘115. 5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测绘.15 5. 6 岩溶的工程地质测绘175. 7 特殊土及风化岩石的工程地质测绘.17 5.8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工程地质测绘.206 资料整理.21 条文说明.23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工程地
5、质测绘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50MW600MW级新建、扩建、改建发电厂!址、场地的工程地质测绘,其他机组容量的发电及变电站(所)口J参照本规定执行。2 51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50021-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L/T 507 4 1997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093一1999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SDGJ 67 84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工程描述技术规定2 3基本规定3.0. 1 工程
6、地质测绘与调查宜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初步设计勘测阶段进行,在施工图设计勘测阶段,可对某些专门地质问题进行补充测绘与调查。3.0.2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查明与研究建筑场地及其相邻有关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地表水与地下水情况、当地的建筑经验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为合理确定与布置勘探和测试工作提供依据。3.0.3 对复杂的建筑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对中等复杂的建筑场地可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对简单或已有地质资料的建筑场地可进行工程地质调查。3.0.4 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
7、和深度应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必须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准确可靠。3.0.s 工程地质测绘应按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和资料整理的程序进行。3.0.6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包括:1 拟建厂址的所有建(构)筑物场地。2 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范围及其生成发育地段。3 因工程建设引起的工程地质现象可能影响的范围。4 对查明测区工程地质条件有重要意义的场地邻近地段。5 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时,应适当扩大范围。3.0.7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可按表3.o. 7确定。3.0.s 工程地质测绘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E程地质测绘使用的地形图,必须是符合精度要求的同等3 或大于地质测绘比例尺的地
8、形图。当采用大于地质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图时,必须在图上注明实际的地质测绘精度。表3.0.1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I IX:、灰均1坝址、取水泵房I : 5000 I : 10000 I : 1000 I : 5000 可f:以场I : SOOO I : 50000 I : 2000 l : 5000 水管线、灰管线I : 5000 l : 50000 I : 2000 1 : 10000 2 对工程建设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单元体均应绘制,必要时可扩大比例尺表示。3 建筑地段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段,其图上误差不应超过3mm,其他地段不应超过5mm。3.0.9 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
9、求:1 每个地质单元体均应有观测点。2 地质观测点布置在地质界线和地质现象上。3 观测点的距离以控制在图上距离2cm5cm为宜,也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并结合对工程的影响适当加密或放宽。4 地质观测点应尽量利用天然露头点,必要时可布置适量的钻探、物探或坑、槽探工作。3.0. 10 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要求:l 测绘比例尺为l: 5000和小于1: 5000时,一般地质点的定位,叮用目测和罗盘交会法,其高程可根据地形图或气压计估算,对工程有特殊意义的点(如地下水露头、构造线、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等),宜用仪器定点。2 测绘比例尺为1: 2000和大于1: 2000时,对工程有特殊
10、意义的点应采用仪器定点,一般观测点中采用仪器定点不少于50%,且分布均匀。3. 0.11 地质观测点的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地质观测点均应按路线观测的先后次序统一编号,不得重4 号。当利用勘探点时,应在观濒tl点编号的后面注上勘探点号。2 地质观测点的描述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同时宜注意测点之间的沿途观察记录,反映点间的变化情况。当前后观测点的描述有相同之处时,后面的可省略,但必须注明与某点的某款相同。3 野外描述必须与填绘的地质图相符合,凡图上表示出来的地质现象,必须有记录可查。4 地质点的描述记录,必须用专门的记录本或卡片,用铅笔书写,文字要清晰,不得涂抹和重抄。当必须复制时,应将原稿
11、附上,严禁撕毁。5 地质观测点的记录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填写点号、日期、地点、天气及工作者。2)定位和句绘草图。3)观测、描述各种地质现象。4)绘制素描图、示意图及拍摄照片等。5)采样。6 产状采用方位角表示。如35。45。,表明倾向为35。,倾角为45。3.0. 12 地质草图必须在野外实地句绘,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当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填国组工作时,应及时交流和统一外业资料,接图部分的外业资料必须一致。3.0. 13 素描图、示意图的绘制和照片的拍摄应符合下列规定:1 注明素描图、示意图的位置、名称、比例尺、方向,地质现象的详细描述。2 拍摄照片时应记录编号、拍摄方向及地质现象的详细描述。3
12、.0. 14 采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集的标本应有系统性和代表性。2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进行编录整理。3.0. 15 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5 1 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 10000 时,用横穿越法。当地层相变较大、构造复杂或需要查清A些重要地质问题时.h_if_:进行必要的界线追索。2 比例尺为1: 2000 1 : 5000时,用横穿越与界线边索相结合的方法。在覆盖地段当涉及重要地质问题时应布置一定数单的人E露头点。3 比例尺大lJ : :woo JJ,j ff采用余而夜郎urt。在覆盖或界线不明园地段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人仁露头点,以保证测绘精度和查明主要地质问题。3.o. 16 采用遥感因
13、像资料进行I二程地质测绘时,应符合下列规王:1 航片的比例尺宜采用1: 5000 1 : 20000,卫片的比例尺宜为1: 25000 1 : 50000。2 工程遥感应以航片图像解译为主、卫片为辅,进行多片解译。3 遥感图像解译资料应进行野外实地检验,检验点数量应为工程地质测绘点的30%50%,对重要建筑物地段或特殊地质现象地段,检验点不应少于2点。包括如下检验内容:l )检验解译标志;2)检验解译成果;3)检验外推成果;4)获取野外新资料,充实室内解译内容。3.0. 17 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过程中,应经常校对、整理原始资料,请绘有关图件。必要时,宜进行阶段性总结,以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4、,指导下阶段工作。6 4准备工作4.0. I 准备作的内容为:研究任务,收集资料,野外踏勘及编写测绘大纲等。4.0.2 研究任务时,尚应了解与勘测有关的设计内容、工程范围、1:科特点反对1;程地质测绘的特殊要求等。4.0.3 收集并研究下列资料:1 测区及其附近的地形图。2 测区及其附近的航片和卫片遥感影像判译资料。3 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构造地质、矿产地质、地震地质)资料。4 当地的建筑经验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他资料。4.0.4 野外踏勘前应着重研究判译航片、卫片。有条件时,应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后进行解译鉴定,并作镶嵌草图。1 初步解译:一般在比例尺1: 50000、1: 2500
15、0的航片、卫片上进行,对调查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榴皱、断裂构造进行初步研究。z 详细解译:一般在航片上进行,重点是研究各种正式、非正式填图单位的分布、岩性、岩相及厚度横向变化情况,榴皱形态及演化特点,断裂性质、规模及相对时序等。3 当条件具备时,宜在研究区域地质资料,航片、卫片解译成果的基础上,勾绘测区的地质草图。4.0.s 进行野外踏勘时,路线可垂直于地质构造线、地层岩性分界线、地貌单元的方向,校核在收集资料中发现的、可能存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地段。4.0.6 测绘大纲的内容包括:任务来游与特点,地质与地理概况,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要求、工作量、范围大小、比例尺、工作
16、方法、人员组织、设备配置、工作进度、安全措施、应提交的资料及财务预算等。7 5野外工程s. 1 野外准备工作的内容s. 1. 1 野外准备工作的内容为:实测地层岩性剖面,选择标志层,编制地层柱状图及确定填图单位。s. 1.2 实测地层岩性剖面应符合下列要求:1 比例尺宜为测绘比例尺的25倍,对工程有重大意义的夹层,可扩大比例尺或用符号表示。2 宜穿越测区内全部(或主要的)地层,剖面线方向宜和岩层走向垂直。3 剖面线宜选择在露头良好、地层出露完全、构造简单的地段,当露头不连续或地层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时,可在不同的地段测量剖面,但应保证剖面连接得正确。必要时可在测区外选择能代表测区内地层的地段测量剖
17、面。4 实测剖面的允许图面误差为3mm5mm。测量时在实地沿线用油漆标注编号。5 当测区已有地层柱状图时,应进行野外核对。s. 1.3 编制地层柱状图时,应注意“标志层”的选择和填图单位的划分。对各类岩层除进行一般描述外,还应着重岩土工程地质特性描述。s.2 地貌的工程地质测绘s. 2. 1 地貌的测绘内容1 测区及其附近所处的地貌单元(如平原、丘陵、山区及盆地等)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2 厂址内重点研究微地貌的形态特征、分布情况和成因类型;划分微地貌单元(如河谷阶地、古河床、峡谷和分水岭、黄土源、却等),分析其相互关系。8 3 地貌与第四纪地层、岩性、构造、地表水、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关系
18、。s.2.2 河谷地貌的测绘内容1 河谷(河床、河漫滩、谷坡等)的形态特征及变化情况。2 河床、河漫滩、牛辄湖堆积特征(组成物质、岩性、厚度及成因)。3 阶地的类型、级数、形态特征及地层结构(组成物质、岩性、厚度及成因)。s.2.3 冲沟(干谷)的测绘内容1 冲沟的密度、延伸方向、排列形式、规模及形态特征。2 沟壁岩性、风化程度,有无产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条件。当对建(构)筑物及其稳定性有直接影响时,则应列入专门工程地质问题着重研究。3 了解冲沟的汇水条件,分析是否有产生泥石流的条件。4 沟内和沟口堆积物特征、分布及其组合情况。s.2.4 丘陵的测绘内容1 丘陵的形态特征、相对高程、起
19、伏变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剥蚀切割程度。2 出露的地层岩性、产状及构造与丘陵形态的关系。3 谷底相对高程、宽度、堆积物成因类型及厚度。4 丘顶裸露或风化程度,残(坡)积物的厚度及特征。s. 2.s 斜坡的测绘内容1 斜坡形态、发育阶段、演变过程和微地貌特征。2 岩土性质、时代、分布、风化程度。岩体结构类型和软弱结构面。应着重对缓倾角软弱面与斜坡组合的关系进行研究。3 了解地表水、地下水对斜坡的影响(水流形式、侵蚀作用、渗透作用等)及河水冲刷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4 调查植被的发育程度。5 了解斜坡上危岩滚石、崩塌及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地段,应着重调查、分析隐伏的滑坡和古滑坡,圈定崩塌堆积物的9
20、 分布范围,分析斜坡的稳定性。6 自然斜坡的分类可按表5,2. 5确定。按fl!.三结构表s.2.s自然斜坡分类分类名称粘性L类斜坡(含粉1:)碎ti类斜坡黄卡类斜坡岩石类斜坡I J单层结构斜坡以状纺构斜坡| 以“结构斜坡 多M结构斜坡块状结构斜坡网状结构斜坡顺l斜坡反阶l斜坡切j(ii斜坡亘古:斜桩事j蚀斜坡堆积斜坡侵蚀斜坡滑塌斜披人工斜坡分类标准按组成斜坡的岩tt按ff层倾向与圾向的关系按斜坡成因5,3 地层岩性的工程地质测绘5,3, 1 地层岩性的测绘内容l 确定地层时代、岩层产状和填图单位。2 各层的分布范围、厚度、正常层序、接触关系及其变化规律3 描述各层岩性。5,3.2 地层时代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104 1999 火力发电厂 工程地质 测绘 技术 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