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
《GB T 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UDC 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T 50363 - 2006 节水草溉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nginering 2006 -04 -07 发布2006 -09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家质量蓝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厘家标准节水灌摄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百atesavingirrigation engmeenng GB/T 50363 - 2006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I水利董事批准部门z中华人民共秘密建设部施行
2、吕期:2 0 0 6年9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到06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匡建i支部公告第429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莲的公告现批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为!fil家标准,编号为GB/T50363 2号。6,自2006年月1日起实施e- 1T. 本主呈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医计划出版社出版发中华人民共和留建设部二00六年回月七日前言主F建本规范是依据建设部建标20号3102号“关于印发二00二二00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自水利部主管,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组织制定的。本规范总结了水利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CSL207 咚,以下简称原规范3实施5年来的经验,
3、重点开展了“防渗率与水的利用系数的关系”、“旱作物和水稻的田间工程与医问水利用系数的关系”、“井渠结合灌区水的重复科用率与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的关系飞“主要作物水分生产率”、“节水灌溉管理”和“农业园困化及农业现代化建设与节水灌溉的关系”等6项专题研究,并广泛征求了各级水利部门及有关专家、教授的意见。本规范的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制度和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及措施、效益、灌溉管理、节水灌溉峦积等10章和1个附录。与原娩范格比,增加了灌溉制度和灌溉管理等内容s按有关标准,局部调整TJJi“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一章的有关内容乎同时,将原规范附录的“名词靠辛辛手”进行
4、局部修改,改列为正文第2章“术语”。本规范出建设苦苦负麦管理,水利部负责吕常管理工作,水利部农村水利毒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J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北京市宣武区自广路2条2号,部政编码,100053人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I 参编单位:水利部农泪灌溉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分部(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该究生部)辽宁省水利厅陕西省水利厅浙江省水利厅!lJ东省水利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起草人额宇平黄修桥窦以松沈秀英王晓玲童基竟成李英能李远华吴玉芹王幼涛
5、蒋屏晓伟李龙吕李新建 2 目次1总提4. . . . . . . . . . . . . . . . . . . ( I ) 2术语.”.(2 ) 3 工程规划.( 4 ) 是灌溉水源. . . . . . . ( 5 ) 5 灌溉制度和灌溉用水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6 灌溉水的利用系数.”(7 ) 7 工程及措施. . . . . . . . . . .,.-. ( 8 ) 8效益. . . . . . . . . . . . . . . . . . . .
6、 9灌溉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I 2 ) 10节水灌溉面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3 ) 照录A有关参数灼测定计算方法. ( I 4 ) 本规范用词说瞬,.(18) 挥专条文说明.口创1草、周1. 0. 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促进节水灌溉事业和经济社会王军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1.串.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农、林、牧业,城市绿地,生态环境等节水灌溉工程的媲划、设
7、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1. o. 3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做到困地ftiil宜、保证皇室量、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管理措施相结合,有利于实现水资源优化夜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1.0. 4 承担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必须持有极应的设tt、施工资康证书。l串.5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il!i机构检撼合格的材料及设备e1. 0. 6 节水灌溉工程应现眼产权并建立健全管理组织辛苦规章制度e1.0. 7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然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回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主是定3 1 2术语2. 0. 1 节水藻溉water-saving盯i
8、gation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善事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绕效益的综合措施。2.0.2 灌溉回归水irrigation return flow 由EB间、渠道捧出或渗入地下并汇集到沟、渠当河道和地下含水层中的灌溉水,是一种可再利用约水源。2.0.3 微咸水sli电htsaline water 矿化度为25军L的水32.0.4 作物水分生产率water productivity 在一定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单位水量所获得前产量,其值等于作物产量与作物净耗水量或蒸发蒸腾窒之比。2.0.S 关键水most efficient irrigation
9、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缺水最敏感对期的灌水。2.0.6 非充分灌溉deficient irrigation 为了获得最佳总体效益丽采取的不充分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灌溉模式。2. 0. 7 渠道水利用系数wa乞erefficiency of canal 渠道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2.0.8 渠系水利用系数water efficiency of canal system 末级固定渠道输出流量水量之和与干渠首引人流量水量的比值也为各级固定渠道水利用系数量乘积。2.怠回同水利用系数water efficiency of application 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末级固定渠道放出水量约比值。 z
10、2.0.10 灌溉水利用系数water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灌入汩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渠首引进前总水量的比值。2.0. 11 大型灌区large sized irrigation scheme 设计灌溉囡积为20000m及以上的灌区e2.0.12 中型灌区middle-sized irrig缸ionscheme 设计灌溉面积为66720000旷的灌区。2.0. 13小型灌区small sized盯iga乞ionscheme 设计灌溉理积在667hm2以下的灌区。2.0.14井灌区groundwater盯igationregion 以井水作为灌溉水源的灌区。2.
11、0. 15并渠结合灌区irrigation district w让hconjunctive use of surface wat臼andgroundwater 灌溉水源既有地下水,又有地表水,并联合运用水井和渠道进行灌溉的灌区。2.0.16 人中型灌区青于工程main works of larg号andmiddle 白zedirrigation scheme 流量大于等于Im/s的固定渠(沟道工程及将应的建筑物的统称。2.0.17 渠道防渗率percentage of canal lining 固定渠道防渗商积与最大过水表画积的比佳,以百分数汁。2.0. 18 注水灌(含坐水种partial
12、irrigation with injection 利用专门设备将一定量的水这人土中,改善土壤精惰,满足矜子发芽和保苗需水的一矜局部灌水方法。3 3工程规划3. 0. 1 进行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与发展规越等方茵的基本资料。3.0.2 节水灌溉工程规范j应符合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水利及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居民点的建设以及土地整理娩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3. 0. 3 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节水灌溉工程的规模和类
13、型M.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环撞保护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3.0.4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概算书及工程布置图。灌溉面积在333时含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键在1/50001/10000的地形窗上,画积小于333d前宜绘锁在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4 4灌溉水源4.0.1 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发挥灌溉水资源的最大效益。4.0.2节水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井灌区应防止地下水超采z渠灌区应收集利用灌溉回归水乡井渠结合灌区应通过地洒水与地下水刽联合源度运用,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率已4.0.3 用数咸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宜采用咸、淡水混
14、灌或幸在灌。4.串.4用工业或生活污废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4.0.5 以集蓄雨水作为节水灌溉水源对,水源工程褒摸必须经过论证。集蓄工程的集流能力应与蓄水容量相致,并应满足节水灌溉水量要求。 5 5 灌溉制度和灌溉用水量5. 0. 1 灌溉制度应依据当地高效节水条件下去专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缺少资料地区可参黑条件格近地区试验资料或按水量平衡原理拟定S.0.2 设计灌溉制度应有利于提高降永利用率、降低滚滚定载。5.串.3灌溉用水量应f聋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率高的灌溉制度确定。作物水分生产率应按本规范附录A公式(A.O.l)计算。5.0.4水资源紧缺地区灌溉用水量宜
15、毅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缺水的敏感性采用灌关键水,.:JI充分灌溉等方式确定e 6 6 灌溉水的利犀系数6. 0. l 渠系水草;用系数应按本草草范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进行测定s岳也2渠系水利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2大主主灌区不应低于0.55号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5;f、型灌区不应低于0.75;全部实行并渠综合的灌区可在上述范围内降低在10,部分实行井渠结合的灌区可按井渠结合灌溉面积占全灌区室主积的比例降低;井灌区采用渠道防渗不应低于0.9口,采用管道缝水不应低于0,弱。岳,告.3 Bl I司水东j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2水草苔灌区不宜低于自.95;导作物灌区不宜低于0.90。田间水1号
16、用系数应按本主革范附录A公式(A.O.3-1)或公式(A.0. 3-2)汁算。6.0.4 灌溉水利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z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争中型灌区不应低于自.60事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并灌区不应低于0.80;喽灌区不应低于0.80微电要灌区不应低于台85;满灌区不应低于台.90。6.位5芬渠结合灌区去号灌溉水J用系数可根据井、渠黑水量主在权平均按本规范附录A公式A.0.4l计算确定。 7 7 工程及措施7.0. 1 渠道防渗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21 防渗渠道断画尺寸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流量lm/s以上的宣采用弧形坡掬或弧形底梯形断面,lm3/s以下的宣采用U形断蛮。2地下水位高于渠
17、底的副性材料防渗渠道和埋铺式膜科防渗渠道,应按有关统定在渠基设重排水设施,并保证排水出口畅通。3 目中性材斜渠道防渗结构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应依据渠道新屈、护西厚度及有关标准、规定确定。4标准冻深大于lOcm部地区,衬砌渠道的地基冻胀量大于允许位移对,宜采用防冻Jlj(技术措施。s 渠道防渗率z大型灌区不应低于4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5白%;!、主主灌区不应低于70%多井渠结合灌区在上述范窗内可烽低15%20%;井灌区固定渠道应全部纺渗。渠道防渗率应按本主翠范附录A公式CA.0.5-1)毛公式(A.o. 5 2)或公式(A.0.53)计算。岳大中型灌区宣优先对骨干渠道进行防渗a7. 0.
18、 2 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z1 囡i海固定管道长度室为9号150m/hm气2 支管走向宣平行于作物种植行,支管部距宣采用5号150阻,单向浇地对取较小值,双向浇地对取较大值。3 出水口给栓间距不应大于100扭,旦应用软管与之连接进行灌溉。每个出水口控制灌溉面织宜为0.250.60hm2,单向浇地时取小筐,双向浇地时取大值。 8 4 应设有安全保护装置。寒冷地区应布设排水、法空及防冻害装置c5 x才规划中将要实施喷灌剖输水管道系统,应符合喷灌工程的技术要求。7.告.3喷灌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咳灌应满足设计风速条件下的喷洒水来i用系委主、喷灌强度、喷灌均匀系数和喷灌雾化指标要求
19、,不得漏楼,不得产生地表径流。2 号雪灌系统应有控制、量泌、排水设备和安全保护装置s3 中心支输式、孚移式和绞盘式喷薄机组应保证运行安全、可靠。4 轻型和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民控制墨写积宜按0.667h旷(10亩)kW为宜。7.0.4数灌工程应符合T:V1J要求z1 微灌用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并没过滤装置。2 5豆安装控制、董事慧、排水设备和安全保护装置。3 微灌应满足均匀度要求,不得产生地表径流。7.11. 5 地面灌溉的田间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z1 旱作物灌区ll.平整土地,唾灌回恶被度室为1/8001/30白,水平蛙灌田面坡度不室大于1/3000,乎每灌田室主坡度宜为1/500 1/2000
20、 2 白流灌区蛙B长度不宣超过75血,提水灌区和并灌区眩田长度不宜超过50m,旺E宽度不立大于3m,并应与农机具作主主要求相适应。3 2每灌灌水沟长度不宜超过IOOm,提水灌区和芬灌区灌水沟长度不宜超过50m,草草水沟民主主应与作物行lie相协涡。4 J主稻灌区应格由化,旦不得串灌。格5规格为z乎原区议长60120m、宽2040m为宜,在吉积不大于0.3且m; llJ丘区可毅掘地形做适当满整。土主主平整应以格Bl为基本单元,格E田主运高 9 差应小于3cm,7.0.6 注水灌含坐水矜)应符合下列i要求:1 应有可靠水源和取水、运水设备注水灌设备和供水量应满足作物在最佳射期内播种和苗骂骂灌水的要
21、求,豆灌水均匀。2 水源的控制面积应按每次用水量不少于75m/hm计算。3 水源至汩闵豹运水距离为z采用畜力运水时,不宜大于200m;采用机械运水时,不宜太于500mo7.0. 7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用于灌溉应符合下列要求z1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包括集流、输水、沉淀、拦污、蓄存、节水灌溉设施,旦配套合理。2专用集流面应采用集流效率离的防渗材料铺设,蓄水窑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3微灌时蓄水工程规模宜按每次灌水量不小子150m3/hm 毒草定。4对于南方灌溉因块零星分散的过l怪,可利用雨水集蓄,修建地头水枢(水塘等水草草工程。7. 0. 8 地商移动软管灌溉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有可靠水源,筑、泵、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363 2006 节水 灌溉 工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