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pdf
《GB 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pdf(4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7.040 A 76 道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Regulations for c1assification on agriculture land 2012-06-29发布20 2- 0-0 i实施g!,勾.3 可喂,可飞锁店、s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8405-2012 目次前言.E引言.凹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4. 1 原则.2 4.2 工作内容.2 4.3 技术步骤.24.4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34.5 成果.34. 6 相关技术应用.35
2、准备工作.5. 1 编写任务书.5.2 准备表格5. 3 收集资料5.4 资料核实与初步整理.4 6 确定定级指数.4 6. 1 修正法.4 6.2 因素法66.3 样地法7 级别划分与校验.12 7.1 初步划分级别.7.2 校验127.3 级别调整与确定128 成果编绘u8.1 图件编绘.13 8.2 面积量算与统计.8.3 编制成果报告及基础资料汇编.14 9 成果验收与更新应用.14 9. 1 成果验收.14 9.2 成果更新 . . . . . . . . . . . 15 9.3 成果归档与应用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用地定级工作附表.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量化
3、、无量纲化方法. . . 21 GB/T 28405-20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农用地定级野外调查导则.25 附录D(规范性附录)农用地级别划分方法.28 附录E(规范性附录)农用地级别图图式.30参考文献E GB/T 28405-2012 目。吕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CA/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胡存智、那文聚、吴海洋、廖永林、邱维理、张凤荣、医画、范树印、关文荣、
4、陈原、胡江、苗利梅、马仁会、安萍莉、李保莲、徐保根、刘彦、杨丽平、程锋、王洪波。阳皿GB/T 28405-2012 引为全面掌握我国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等级状况,科学评价和管理农用地,促进我国农用地的合理利用,统一农用地定级程序和方法,做到定级结果客观、公正、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本标准。N 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定级工作的总则、准备工作、确定定级指数、级别划分与校验、成果编绘、成果验收和应用等。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
5、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8407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3 术语和定义GB/T 19231-2003、GB/T21010一2007、GB/T284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农用地agriculture land 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3.2 农用地级agriculture land c1
6、ass 在行政区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根据一定的农用地定级目的,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定量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级别。3.3 修正法revise method 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定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3.4 因素法factor method 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3.5
7、 样地法standard farmland method 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定级因素计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定级单元因素分值,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1 GB/T 28405-2012 4 总贝。4. 1 原则4. 1. 1 综合分析原则农用地质量等级是各种自然属性、社会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农用地定级是以造成土地质量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4. 1. 2 主导因素原则农用地定级是根据影响农用地级别的因素因子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农用地质量及土地利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定级结果的作用。4. 1. 3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农用地定级要能反映土地
8、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土地生产力水平及土地收益水平的影响。4. 1. 4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农用地定级是把定性的、经验的分析进行量化,以定量计算为主。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将定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量化,并运用于农用地定级成果的确定中,提高农用地定级成果的精度。4.2 工作内容农用地定级的主要内容如下:a) 工作准备,编写任务书;b) 收集资料与外业调查;c) 整理资料及定量化处理;d) 计算定级指数及评定级别ze) 校核级别与落实边界Ef) 编制图件、统计与量算面积、编写成果报告4g) 成果验收;h) 成果归档与更
9、新应用。4.3 技术步骤农用地定级的技术步骤如下za) 确定定级方法;b) 确定定级因素;c) 计算定级因素分值;d) 编制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e) 划分定级单元Ff) 计算定级单元各定级因素分值;g) 计算定级指数,初步划分土地级别;h) 校验和调整初步定级成果;2 GB/T 28405-2012 i) 统计和量算面积;j) 编制图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4.4 工作底固的比例尺工作底图采用1: 10 000至1: 50 000的比例尺,原则上要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精度一致。4.5 成果成果包括纸质成果与电子成果,具体为:文字报告、数据表格、图件、基础资料汇编及数据库等。成果编绘按第8章的要求
10、。4.6 相关技术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展农用地定级工作。5 准备工作5. 1 编写任务书任务书内容包括:a) 定级区域和范围;b) 工作程序及方法;c) 技术资料和基础图件;d) 组织领导;e) 工作人员、时间安排和经费预算;f) 成果要求。5.2 准备表格根据具体区域农用地定级的工作需要准备工作表格,表格样式见附录A。5.3 收集资料5.3. 1 农用地自然属性资料农用地自然属性资料包括:a) 气候:平均温度、积温、降水量、蒸发量、元霜期和灾害气候等因素;b) 水文:水源类型(地表水、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等;c) 土壤z土壤类型、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
11、地、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盐碱状况、剖面构型、障碍层特征、土壤侵蚀状况、土壤污染状况、土壤保水供水状况、土壤中砾石含量和地表岩石露头度等;d) 地形地貌: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坡型和地形部位等。5.3.2 农用地利用资料主要农用地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料、样点土地利用条件、农业生产实测资料、农用地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利用集约度、利用现状、利用方式和农业技术实验资料等。5.3.3 农用地社会经济资料灌溉条件(水源保证率、灌概保证率)、排水条件、人均耕地、单位面积资金投入、单位面积纯收益、农GB/T 28405-2012 民人均收入、林网化程度、田间供电、农村道路网分布、道路级别标
12、准、距区域经济中心距离、耕作距离、耕作装备、回块大小、田块形状和田块分散程度等资料。5.3.4 农用地区位资料中心城市影响度、农贸市场影响度、道路通达度和对外交通便利度等资料。5.3.5 圈件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5.3.6 其他资料农业区划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农业统计资料、当地市场价格资料、农用地承租价格资料(承包与转包价格资料)、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价格资料等。5.3.7 农用地分等资料已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的,收集农用地分等基础资料汇编、中间成果及最终成果资料。5.4 资料核实与初
13、步整理5.4. 1 资料核实数据资料真实可靠、计量单位统一,对不符合实际的数据和个别异常值要校正或剔除。5.4.2 初步整理对现有资料数据统一分类、编码;对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的资料做好记录,以便进行外业补充调查。6 确定定级指数定级指数是划分农用地级别的基本依据,确定方法有修正法、因素法和样地法三种。6. 1 修正法6. 1. 1 确定修正基础明确本次定级是以自然质量分(C/.i)、自然质量等指数(R;)、利用等指数(Y;)、经济等指数(G;)或其他分等数据中的哪种数据作为修正基础。6.1.2 确定修正因素6. 1. 2. 1 修正因素选择范围修正因素指在分等因素之外对农用地级别有显著影响
14、的因素。备选修正因素包括:a) 土地区位条件:包括中心城市影响度、农贸中心影响度和交通状况等;b) 耕作便利条件:包括耕作距离、田间道路和田块形状等;c) 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利用方式、经营效益、利用集约度等;d) 其他因素。4 GB/T 28405-2012 6. 1. 2. 2 确定修正因素确定修正因素要求如下za) 用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备选修正因素进行筛选和补充,初步选择修正因素,重点考虑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对级别的影响;b) 在全面开展工作之前,选择。2)个乡进行试评,根据试评结果确定修正因素。6. 1.3 资料整理与量化6. 1.3. 1 现有资料
15、初步整理主要整理定级区域农用地分等资料,包括分等时收集的各种基础资料、分等中间成果及最终成果等。主要内容为:a) 根据定级需要,对分等资料进行复核、分类和分析论证;b) 对不能满足定级工作要求的资料做好记录,以便进行补充调查。6.1.3.2 修正因素资料整理与量化农用地定级修正因素资料的整理与量化方法见6.1.4a 6. 1. 4 外业调查外业调查宜结合分等工作进行;外业调查可根据定级指数的计算需要,侧重农用地区位条件、耕作便利程度等修正因素资料。6. 1.5 编制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编制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的要求如下za) 采用与农用地定级单元图同比例尺的素图为工作底图;b) 将定级修正因素分值
16、标注在工作底图上;c) 标注图名、图例、图号等其他制图要素;d) 可先编制出定级因子分值图,再综合成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e) 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可用计算机系统生成。6. 1. 6 划分定级单元可在农用地分等单元图的基础上划分,也可按照6.1.7的规定划分。6.1.7 计算单元修正因素质量分将定级单元图叠置在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上,采用6.1.8规定的方法对单元内定级因素分值进行取值和计算。6. 1.8 计算修正系数(kji)修正系数反映了修正因素在定级范围内相对变化程度,计算公式见式(1): 式中:j 一一第j个修正因素;=Kji Kj ( 1 ) 5 GB/T 28405-2012 kj;一第
17、t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修正系数;Kp一一第t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分值;Kj一一区域内第j个修正因素平均分值F第i个定级单元。6. 1.9 编制修正系数圄将修正系数计算成果标注在定级单元图上,编制修正系数图。6. 1. 10 计算定级指数计算方法有两种za) 连乘修正法,以农用地经济等指数(G;)为例,见式(2): H; =G; IIwjk;j 式中zH;一一第i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G;一一第i个单元所对应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Wj 第j个修正因素的权重;k;j一一第i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修正系数。b) 加权修正法,以农用地经济等指数(G;)为例,见式(3): H;=G; 工;wjk式中:H;一
18、一第i个单元的定级指数;G;一第i个单元所对应的分等指数;Wj 第j个修正因素的权重;k;j一一第t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修正系数。6.2 因素法6.2. 1 确定定级因素体系及极重 ( 2 ) . ( 3 ) 定级因素指对农用地质量差异有显著影响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某些因素可分解为多个因子,构成因素体系。权重反映定级因素因子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程度。6.2. 1. 1 选择定级因素的原则选择定级因素的原则如下za) 主导因素原则:选取本地区对土地级别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定级结果的作用;b) 差异性原则:定级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要有较大的差异,因素因子指标值有较大的
19、变化范围;c) 相对稳定性原则z所选取的因素要有相对稳定性,避免选取易变因素;d) 可行性原则:农用地定级工作的深度要与当地现有资料和技术水平相协调,可从现有资料中选取定级因素,必要时进行野外补测。6.2. 1. 2 确定方法选用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确定因素及权重。开展农用地6 GB/T 28405-2012 定级的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筛选或补充表A.l给出的定级因素。6.2.2 编制定级因素质量分关系表根据各定级因素对农用地质量影响程度,对指标值进行分级,并给出相应的质量分,要求如下za) 因素质量分与土地质量的优劣呈正相关,即土地质量越好,质量分越高
20、,反之,质量分越低;b) 质量分体系采用百分制;c) 质量分只与因素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6.2.3 检验在全面开展定级工作之前,选择12个乡镇进行试评,对初步确定的因素体系及权重、定级因素质量分关系表进行检验。如果试评结果与实际不符,则需重新调整。6.2.4 定级资料整理与量化6.2.4. 1 定级因素资料整理农用地定级因素资料整理包括以下内容:a) 整理核实定级因素资料,资料不足时,需要进行外业补充调查,方法见6.2.5;b) 将定级因素资料标注在工作底图上。6.2.4.2 定级因素因子指标量化根据定级因素对农用地级别的影响方式确定量化方法。确定量化方法如下za) 面状因素:指定级因素指标
21、的优劣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如土壤质地),面状因素是非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最大最小值法或均值度法;b) 线状因素: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农用地产生影响(如交通条件),线状因素是平行扩散性因素,随着距离的增加,其影响强度按一定规律衰减,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或指数衰减法;c) 点状因素: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其周围农用地产生影响(如农贸中心),点状因素是同心圆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或指数衰减法;d) 对于有交叉影响的因素因子(如各级农贸中心、道路等),需要进行功能分割或衰减迭加处理。量化方法参见
22、附录B。6.2.5 外业调查6.2.5.1 工作内睿农用地定级外业调查的工作内容如下:a) 根据定级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调查内容;b) 对无法从相关业务部门直接获取的因素因子资料,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c) 对现势性较差的资料进行校核修正;d) 收集当地农民或熟悉情况的农技人员对农用地质量的经验评价结果,用于样点的辅助选取和定级成果的校验。6.2.5.2 工作要求农用地定级外业调查的工作要求如下:a) 重点调查正常年景最近3年的农产品产量、价格、成本等经济数据;7 GB/T 28405-2012 b) 重点调查对农用地质量发生决定性影响的现状区位条件和近期规划数据;c) 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地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8405 2012 农用 定级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