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pdf
《GB 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pdf(4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5创一元37一,、,-oot-0 7口-a1日-1门口亏一价1峙r一定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me P GB 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of urhan rail transit 2009- 02-23 发布2009 -10 - 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of urban rail transit GB 50490 - 2009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
2、行日期:2 0 0 9 年10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of urban rail transit GB 50490 - 2009 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850X 1168毫米1/32 印张:2)1 字数:72千字2009年7月第一版2009年7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3.00元统一书号:15112. 17635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 网上
3、书店:http:/www.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主hI=t 第250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90一2009,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2月23日3 前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一二00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J85号)和原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同意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一一城市轨道交通篇调整为城市轨
4、道交通技术规范的函)(建标标函2007J39号)的要求编制的。本规范是以功能和性能要求为基础的全文强制标准,条款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为主线,统筹考虑了卫生、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规范并未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提出全面、具体的要求。本规范共分8章,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运营、车辆、限界、土建工程和机电设备。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
5、9号建设部北配楼;邮政编码:100037; E-mail: )。4 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所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总公司上海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院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
6、人:秦国栋沈景炎申大川俞加康周建李国庆陈韶章徐明杰毛励良沈洪王旭东倪昌马丽兰靳玉广牛英明陆绪华王曰凡薛克仲蔡顺利张素燕赵明花于波周勇朱宏刘扬委咏梅汪松滋周新六马安泉于松伟林镇鉴李昌义郑生全主要审查人:焦桐善高毓才朱军沈纹杨家齐全永柴丁树奎禧敬止李耀宗卡长望宋键陈凤敏莫庭斌陈穗九冯伯欣孔繁达郭建国秦长利金淮5 目次1 总则-2 术语.2 3 基本规定.3 4运营.5 4.1 行车管理.5 4.2 客运服务.6 4.3 维修.6 4.4 车辆基地.7 5 车辆.8 5. 1 般要求.8 5.2 车体.8 5.3 牵引和制动.9 5.4 车载设备和设施.10 6 限界.0.12 7 土建工程147.
7、 1 线路工程. 14 7.2 轨道与路基工程.147. 3建筑.15 7.4 结构工程. 19 8 机电设备.21 8.1 供电系统. 21 8.2 通信系统. 22 8.3 信号系统. 24 8.4 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 25 8. 5 给水、排水与消防系统. 28 6 8.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9 8. 7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31 8.8 自动售检票系统.32 8.9 自动扶梯、电梯.33 8. 10 站台屏蔽门.34 附:条文说明.35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 . 3
8、 4 Operation . 5 4.1 Train Operating Management 5 4.2 Passenger Transport Service 6 4. 3 Maintenance . 6 4. 4 Rolling Stock Depots 7 5 Rolling Stock . 8 5.1 General Requirement 8 5.2 Car Body 8 5.3 Traction and Brake 9 5.4 Vehicle Equipment 10 6 Gauge . 12 7 Civil Engineering . 14 7.1 Route Engineer
9、ing 14 7.2 Rack and Subgrade 14 7. 3 Architecture 15 7. 4 Structure Engineering 19 8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s . 21 8. 1 Power Supply System 21 8. 2 Communication System 22 8. 3 Signal System 24 8.4 Ventilation, Air-condition and Heating Systems 25 8. 5 Water Supply, Drainage and Firefigh
10、ting Systems 28 8 8. 6 Fire Alarm System 29 8. 7 Building Automatic Systems 31 8. 8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 32 8. 9 Escalator and Lift 33 8.10 Platform Screen Door 34 Explanation of W ording in This Code . 35 9 1总贝。1. 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1. O.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
11、建设和运营。本规范不适用于高速磁浮系统的建设和运营。1. O. 3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应满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并应做到以人为本、技术成熟、经济适用。1. O. 4 城市轨道交通应经验收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1. O. 5 本规范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基本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尚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术语3基本规定2.0.1 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2 3.0.1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12、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3.0.2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发展模式和不同规划期的发展目标,提出网络规划布局以及线路和设施等用地的规划控制要求。3. O. 3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应以乘客需求为目标,应做到资源共享和方便乘客使用。3.0.4 城市轨道交通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应确保正常使用时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的要求。3.0.5 城市轨道交通应采用质量合格并符合要求的材料与设备。3.0.6 城市轨道交通应具有消防安全性能,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应具备乘客和相关人员安全疏散及方便救援的条件。3.0.7 城市轨道交通应采取有效
13、的防淹、防雪、防滑、防风雨、防雷等防止自然灾害侵害的措施。3.0.8 车辆和机电设备应满足电磁兼容要求,投入使用前,应经过电磁兼容测试并验收合格。3. O. 9 供乘客自行操作的设备,应易于识别,并应设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当乘客使用或操作不当时,不应导致危及乘客安全和设备正常工作的事件发生。3.0.10 车辆、车站及相应设施,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通行与使用要求。3.0.11 全封闭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设置公共厕所。3.0.12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应确保相邻建(构)筑物的安全,必要时应进行拆迁或采取安全保护措施。3.0.13 城市轨道交通应明示禁人区域,并应设置阻挡外
14、界人、3 2.0.2 建设construction 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验收和试运行,包括车辆和机电设备的采购、制造。2. O. 3运营operation 为实现安全有效运送乘客而有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物进入禁人区域的防范设施。3.0.14 车站附近应配套建设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设施。配套衔接设施的项目、规模应与需求相适应,并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统一规划、同期建设。3.0.15 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工程应兼顾人防要求。3.0.16 城市轨道交通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3.0.17 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应与
15、城市轨道交通同步设计、同期施工、同时技人使用。运营单位应保障环境保护设施的持续有效使用。3.0.18 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行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技施运行情况和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环保补救措施。3.0.19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应满足文物保护的要求。3.0.20 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后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可投入载客运营:1 不载客试运行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2 运营单位具备安全运营的规章制度,人员到位、持证上岗。3 符合本规范要求并验收合格。3.0.21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状态应包括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运营应在能够保证乘客和所有使用该系
16、统的人员以及设施、设备安全的情况下实施。3.0.22 城市轨道交通的设施及设备应进行有效的维修,确保其处于安全、可靠和正常的状态。3.0.23 在发生故障、事故或灾难的情况下,运营单位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或依据应急预案进行处置。3.0.24 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遭遇重大灾害后,当需要继续使用时,应进行技术鉴定,并应根据技术鉴定结论进行处理。4 4运营4.1行车管理4. 1. 1 列车运行应统一调度指挥。4. 1. 2 除有轨电车外的城市轨道交通应采用技术手段实现列车安全运行防护;有轨电车允许通过司机睛望保证行车安全。4. 1. 3在运营期间,线路上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7、:1 不应大于设计允许的最高速度。2 有轨电车在道路上与其他交通方式海合运行时,不应超过道路交通法规规定的最高行驶速度。3 在站台计算长度范围内,当不设站台屏蔽门时,越站列车实际运行速度不应大于40km/h。4. 1. 4 列车在营运时段正常运行时,最大运行间隔不应大于10mino4. 1. 5站后折返运行的列车,应在折返站清客后才能进入折返线。4. 1. 6 当列车在运行中发生不能保障安全运行的故障时,在故障列车退出运营前,应首先选择在车站清空乘客。4. 1. 7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应确认列车在车站停止时,才能开启车门;列车启动前,应通过目视或技术手段确认车门关闭。4. 1. 8 当采用元人
18、驾驶运行模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应能根据运营需求实现车辆基地元人驾驶区域、车辆出人线、正线和折返线的元人驾驶运行。2 客室内应设置乘客与控制中心或控制室的通信联络装置,实现值守人员与乘客的双向语音通信,值守人员与乘客通话应具有最高优先权。5 3 车站应设站台屏蔽门;并应能通过电视监视各站台屏蔽门区域。4.2害运服务4.2.1 城市轨道交通应具备不同运营状态下的客运管理模式,并应设置相应的服务设施。4.2.2运营单位应以安全、准时、便捷、文明为目标,为乘客提供持续改进的服务。4.2.3城市轨道交通应设置完善的服务标志、乘客信息系统,为乘客提供规范、有效、及时的信息。4.2.4 运营单位应向残
19、障乘客提供必要的服务。4.2.5运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4.2.6 运营单位应向乘客明示其服务的内容、责任、义务、服务质量和乘车安全要求、乘车常识。4.3维修4.3.1 维修应满足下列要求:1 土建设施、车辆和机电设备的维修应包含维护、检查和检修,应包括可能对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的所有部件或设施。2 维修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3 应根据运行特点、设施和设备的条件,制定相应的维修规程,并应遵循安全、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逐步优化维修规程。4.3.2 维修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维修管理与配置的维修设施应符合产品维修手册和设计要求。2 维修时间间隔、维修
20、内容及相关的变更,应经相关程序审定。3 维修应有记录,维修记录与有关文件应一并存档备案。6 4 维护记录应保存至下一次维修开始或至少3年时间;检查及检修记录应保存至土建设施或运营设备的使用期限终止。4.4车辆基地4.4.1 车辆基地的设置应满足行车、维修和应急抢修需要。4.4.2 车辆基地应有完善的运输和消防道路,并应有不少于2个与外界道路相连通的出人口;总平面布置、房屋建筑和材料、设备的选用等应满足消防要求。4.4.3 车辆基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并应满足防洪、防淹要求。4.4.4 车辆基地中的危险品应有单独隔离的存放区域,与其他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应满足安全要求。7 5车辆5.1一般要求5.
21、 1. 1 在车辆寿命周期内,车辆应满足正常运行时的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要求,同时应具备故障、事故和灾难情况下方便救援的条件。5. 1. 2 车辆及其内部设施应采用不燃材料或低烟、元卤的阻燃材料。5. 1. 3 车辆应采取减振防噪措施,减小车辆噪声和对环境的有害影响。5. 1. 4新设计的车辆或经过重大技术改造的首列(辆)车应进行型式试验。5.2车体5.2.1 在车辆寿命周期内,车体应能够承受各种静态、动态荷载而不产生永久变形、断裂和疲劳失效;车体应有足够的刚度,应满足维修和复轨的要求。新设计的车辆或车辆经过改造对车体强度有影响时,应进行车体静强度试验。5.2.2 车门有效净高度不应低于1.8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490 2009 城市 轨道交通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