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3394-2009 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pdf
《GB 23394-2009 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23394-2009 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34030F 79 a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33942009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2009-03-3 1发布Self-contained closed-circuit breathing apparatusof compressed oxygen200912-01实施宰瞀徽鬻瓣訾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促19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分类和标记5技术要求6试验方法7检验规则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目 次GB 23394-200911l228坫刖 昌GB 233942009本标准510、511、519、523、524、525为强制性条款。本标准修
2、改采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EN 145:1997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或氧一氮混合气呼吸器规范,主要差别如下:重新规定了2 h氧气呼吸器的质量;一一取消了对负压氧气呼吸器的技术要求;将呼吸气混合室细分为呼吸气囊和呼吸舱,并分别规定了呼吸气囊和呼吸舱的容积;重新规定了定量供氧量;取消了附录A表面电阻的测试方法。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虹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防化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小银、余进、李新年、金守祥、李新文、杨东星。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GB 2339420091范围本
3、标准规定了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和压缩氧一氮混合气呼吸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分类、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正压供气方式使用的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和压缩氧一氮混合气呼吸器(以下简称氧气呼吸器)。本标准不适用于负压式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潜水呼吸器、逃生用氧气呼吸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226一般压力表G
4、BT 241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eqv ASTM D1003:1977)GBT 28911995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性能试验方法GB 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eqv IEC 600790:1998)GB 3836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eqv IEC 6007911:1999)GB 5099钢质无缝气瓶(neq ISO 4705:1983)GB 8982医用氧气DOT CFFC Standard铝内胆碳纤维复合气瓶3术语和定义31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或压缩氧一氮混合气呼吸器self-contained cl
5、ose-circuit compressed oxygen or compressed oxygen-nitrogen breathing apparatus一种呼吸器,利用面罩使佩带人员的呼吸器官与外界有害环境空气隔离,依靠呼吸器本身携带的压缩氧气或压缩氧一氮混合气作为呼吸气源,将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补充氧气后再供人员呼吸,形成一个完整的呼吸循环。32正压氯气呼吸器positive pressure self-contained close-circuit compressed oxygen or oxygen-nitro-gen breathing apparatus在任一呼吸循
6、环过程,低压系统内压力均不低于环境压力的一种氧气呼吸器。33高压系统high pressure system指包括高压氧气瓶、气瓶开关、减压器、手动补给阀、压力指示器和警报器等承载高压氧气的部件及其连接件所形成的高压气路。34中压系统medium pressure system指包括定量供氧阀、自动补给阀等承载中压氧气的部件及其连接件所形成的中压气路。1GB 23394200935低压系统low pressure system指包括面罩、呼吸气阀、呼吸软管、二氧化碳吸收装置、降温器、排气阀和呼吸气囊或呼吸舱等承载低压氧气的部件及其连接件所形成的低压气路。4分类和标记41分类411按额定使用时间
7、分类:a)一小时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标记代号:1;b)二小时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标记代号:2;c)三小时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标记代号:3;d) 四小时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标记代号:4。412按气瓶内气体种类分类:a)氧气呼吸器,标记代号:0z;b)氧一氮混合气呼吸器,标记代号:02Nz。42标记产品标记由名称、本标准编号、氧气呼吸器类别、额定使用时间和气瓶类别等五部分组成。氧气呼吸器的类别标记代号和额定使用时间标记代号见41。字母F、G、L分别代表碳纤维复合气瓶、钢质气瓶和铝质气瓶。示例1:四小时正压式氧气呼吸器,采用碳纤维复合气瓶,其标记为:正压式氧气呼吸器GB 23394一Q一4一F标记中各要素的
8、含义如下:02氧气呼吸器;4表示额定使用时间为4 hlF表示复合气瓶。示例2:两小时正压式氧一氮混合气呼吸器,采用钢质气瓶,其标记为:氧一氮混合气呼吸器GB 23394-02Nz一2一G标记中各要素的含义如下:OzNz氧一氮混合气呼吸器;2表示额定使用时间为2 h;G钢质气瓶。5技术要求51 总则511在所有的试验中,所有的受试氧气呼吸器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512若无其他规定,当引用某一条款时,其所有的子条款应同时被引用。52工效学要求本标准的技术要求考虑了佩带者、氧气呼吸器及其可能使用的作业场所之间的相互影响。53设计要求531 氧气呼吸器应由面罩、气瓶、清净罐、冷却罐、呼吸气囊或呼吸舱、壳
9、体、背具、呼吸软管、减压器、压力指示器、压力警报器等组成。532氧气呼吸器结构应简单、紧凑,并便于根据制造商提供的信息进行检查。533氧气呼吸器应结实可靠,能承受使用中可能遇到的、与其类别相适应的粗暴使用。534氧气呼吸器应无突出零部件,佩带者通过狭窄的通道时突出部位应不被攀挂。2GB 23394-2009535氧气呼吸器的壳体应无妨碍使用的外凸部分和尖角,与佩带者可能接触的零件表面应无锐边和毛刺;壳体应有足够的强度,下壳体背板应符合人体背部生理曲线;用于固定上、下壳体的搭扣应松紧适度、开扣灵活,能防止被意外挂开。536氧气呼吸器上需要佩带者操作的部件应触手可及,并可通过用手触摸加以识别,所有
10、可调节的部件和控制阀在使用中应不出现意外变动。气瓶阀的安装位置应能使佩带者在佩带状态下自行开关气瓶。537氧气呼吸器处于任何方向时应能保持其防护功能。在从背负状态卸除而仍戴着面罩时,佩带者应能继续从氧气呼吸器上进行呼吸。538氧气呼吸器中所用的化学品及产生的口水和冷凝水应不影响氧气呼吸器的正常功能,或伤害使用者。539氧气呼吸器在下列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a) 大气压力:70 kPa125 kPa;b)相对湿度:0100;c)环境温度:-20+60。5310训练用氧气呼吸器的零部件应不能与作业用氧气呼吸器的零部件互换,应明显地加以标识,且不能装配到作业用氧气呼吸器上。54材料要求541氧气呼吸器
11、采用的所有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抗疲劳、耐腐蚀和抗老化能力。542氧气呼吸器上除面罩和呼吸软管以外的其他裸露部件的表面电阻应不大于l109 n。543氧气呼吸器上裸露的零件不得使用铝、镁、钛及其合金。544氧气呼吸器上与使用者皮肤和呼吸气体直接接触的材料应对健康无害。545气瓶内充填的氧气应符合GB 8982的规定,充填的氧-氮混合气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法规的要求。546二氧化碳吸收剂应符合下列要求:a) 二氧化碳吸收率不小于30;b)水分含量在1620之间;c)粉尘率不大于3;d)二氧化碳含量不大于25。55清洁与消毒氧气呼吸器所用的材料应能耐受制造商推荐的防雾剂、清洁剂和消毒剂,在防雾、
12、清洗和消毒后无明显损伤。56质量带面罩并充满气待用的氧气呼吸器的整机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氧气呼吸器的质量氧气呼吸器的类别 质量kg1 102 123 144 1657连接571一般要求5711氧气呼吸器的各部件应易于拆卸,便于清洗、检查和试验。5712所有可拆卸的部件应易于连接,并牢固可靠,应允许采用手工连接。GB 2339420095713在正常维护过程中卸开接头和连接件时,所使用的密封件应不会脱落或移位。572连接件连接件应能防止气源的意外中断和气路堵塞。呼吸软管在任何扭曲状况下,应不影响连接件的连接和氧气呼吸器的性能。573呼吸软管结合强度供气系统接头与呼吸软管的连接强度应能承受2
13、50 N的轴向拉力10 s。574供气系统和面罩的连接呼吸软管与面罩的连接可采用固定接头、特殊接头或螺纹接头等方式。58面罩581面罩应至少遮盖佩戴者的眼睛、鼻子和嘴。582面罩密合框应与人面部轮廓紧密贴合,长时间佩戴时无明显压痛感;面罩的漏气系数应不大于0005。583面罩的固定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弹性,并能根据佩戴者的需要调节。584面罩应视野开阔,视物真实无畸变。总视野保留率不小于70,双目视野保留率不小于55。585面罩镜片的透光率应不小于85。586面罩应具有良好的耐气侯性能,在湿热环境中能正常使用,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中应具有良好的防雾保明性能,有效保明时间应不小于氧气呼吸器的额定工
14、作时间。587面罩应具有足够的气密性。在面罩内压力为(47士05)kPa时,1 min内压力下降不大于40 Pa;或采用水下气密检查法时,面罩各结合部位应无气泡逸出。588面罩与呼吸软管的结合强度应不小于250 N。59背具591背具应能使佩带者在无人协助下快速、方便地穿戴和卸除氧气呼吸器,背具的调节带应可调节,且不应无意滑动或移位。592佩带氧气呼吸器时应无不适感和紧张感;在蹲伏姿态或在空间受限的环境中作业时,氧气呼吸器应尽可能少地妨碍佩带者的活动。510吸气阀和呼气阀5101 阀门组件应易于维护,且应不会被装错。5102吸气阀和呼气阀组件、部件和零件允许设计成相同结构和尺寸,但应明确标记以
15、便于正确装配。5103吸气阀和呼气阀的逆向漏气量应不大于03 Lrain。5104吸气阀和呼气阀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30 Pa。511排气阀5111一般要求51 111 氧气呼吸器的呼吸气路中应配备有依靠压力自动操作的排气阀。排气阀处于任意方向时应能正常工作,并应能防止灰尘进入和机械损伤。51112在呼吸气路中,若排气阀设置在二氧化碳吸收罐之前开启,则在任何情况下排气阀和呼吸气囊进气口之间的压差应不大于排气阀的开启压力。5112开启压力在10 Lmin的稳定气流时,排气阀处于任何方向时,开启压力应不大于1 kPa。5113逆向气密性排气阀在承受开启方向反方向1 kPa的压力时,1 min内压力下
16、降应不大于100 Pa。512呼吸气囊或呼吸舱5121呼吸气囊51211 呼吸气囊应用结实的柔软材料制作,并应能防止外力的挤压。4GB 23394-200951212呼吸气囊应可靠地连接到连接件上。吸气一侧的接头型式应确保接头的开启不会被呼吸气囊本身所关闭。5122气密性在1 kPa的压力下,1 min内应不漏气。5123容积51231 呼吸气囊的有效容积应不小于5 L。51232呼吸舱的有效容积应不小于4 L。513实用性能5131 氧气呼吸器应进行模拟真实条件下的实用试验。这些实用试验用于检查试验室试验所不能确定的氧气呼吸器缺陷。5132若在任一活动中,受试者由于氧气呼吸器不适合其所设定的
17、用途,而未能完成指定的活动,或吸入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体积分数)小于21,二氧化碳浓度(体积分数)大于3,则判定该氧气呼吸器不合格。5133在完成所有活动之后,受试者应回答下列问题:a)穿戴和脱除的便捷性;b)头带的戴脱快捷性、可调节性、锁紧性和舒适性;c)面罩的舒适性;d)视野大小;e)通话清晰情况;f)通过面罩眼窗观察的视线清晰情况,包括保明情况;g)与皮肤的相容性;h)壳体和壳体带的舒适性;i)穿戴的舒适性和平衡性;j)带扣和连接件的锁紧性;k)控制阀和压力表的伸手可及性;1)警报器的操作性和有效性;m)呼吸软管的可操作性;n)呼吸软管对头部自由活动的影响情况;o) 呼吸的舒适性(例如温度
18、、压力和气量);p)关于结构及其所用材料的其他意见;q)受试者报告的其他意见。用上述这些回答,来判断受试氧气呼吸器是否能通过试验。514温度、火焰、热辐射和冲击适应性5141温度适应性氧气呼吸器在一1545之间应无故障地工作。5142火焰适应性面罩及其头带、呼吸软管及其接头、背带应具有阻燃性,续燃时间不大于5 s。5143热辐射适应性面罩及其接头、呼吸软管应进行20 min的热辐射适应试验,允许在试验后出现变形,但仍能维持正常工作,部件能保持气密。5144冲击适应性带包装的氧气呼吸器经冲击试验后,应符合523和524的要求。5GB 233942009515高压和中压部件的强度5151金属高压部
19、件经15倍气瓶额定工作压力保压1 rain,应无明显变形和泄漏。5152非金属高压部件经2倍气瓶额定工作压力保压5 rain,应无明显变形和泄漏。5153中压部件经2倍最大工作压力保压15 rain,应无明显变形和泄漏。516高压、中压和低压连接件的互换性高压、中压和低压连接件应不能互换。517气瓶5171钢质气瓶应符合GB 5099的规定。5172碳纤维复合气瓶应符合DOT CFFC标准或国家相关标准规定。518气瓶阀5181气瓶阀手轮在正常操作时,阀芯应不能完全从阀体上旋下;气瓶阀的开启方向为逆时针;从关闭到完全开启状态手轮的转动圈数应不少于2圈。5182气瓶阀在开启后应不会被无意关闭。5
20、183气瓶阀应设置爆破膜片,其爆破压力应为气瓶额定工作压力的(1215)倍。519减压器5191减压器上可调节的零部件应牢固地锁紧,并能够观察出非法调节。5192在气瓶额定工作压力至2 MPa范围内,减压器的输出压力偏差应在设计压力的士10范围之内。5193减压器上应设置安全阀;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为最大输出压力的(112o)倍;输出流量应不小于100 Lmin。520压力指示器5201在气瓶阀打开时,应能读出气瓶中的压力。5202压力表安装位置应使佩带者能方便地读出压力值。5203压力表连接管线应结实牢靠,外壳应安装橡胶防护套。5204压力表应防尘和防水,能承受24 h水下1 m的浸泡。试验后
21、压力表内不应有水。5205压力表上的压力值在光照不良的条件下应明显易读。5206当压力表连接管线脱断时,在20 MPa的压力下泄露气流量应不大于25 Lrain。5207压力表视窗应采用在破裂时不产生碎片的材料制成。5208机械压力表应符合GBT1226规定,其量程的最低值为0,量程最大值应比气瓶额定工作压力多5 MPa以上,精度应不低于25级,最小分格值应不大于1 MPa。5209 电子压力表的防爆性能应符合GB 383612000中Ex ia IIC T4级的规定;矿山开采业用氧气呼吸器的电子压力表,其防爆性能应符合GB 383642000中Ex ia I级的规定。521压力警报器5211
22、打开气瓶或关闭气瓶阀时,应发出提示报警声响。5212氧气瓶压力下降至(55士05)MPa时,警报器应发出连续声响或间歇声响报警,且声响声级应不低于80 dB(A),报警时间在(3060)s范围内。5213电子警报器的防爆性能应符合GB 383612000中Ex ia IIC T4级;矿山开采业用氧气呼吸器的电子警报器,其防爆性能应符合GB 383642000中Ex ia I级的规定。522呼吸软管5221呼吸软管应柔软、无扭曲。5222呼吸软管应不影响头部活动,应不产生通气障碍。5223呼吸软管的永久变形应不大于lo。523气体供给量5231定量供氧量气瓶压力为额定工作压力至2 MPa时,定量
23、供氧量应不小于14 Lmin。6GB 2339420095232自动补给供氯量当呼吸气囊或呼吸舱内压力为10 Pa245 Pa时,自动补给阀应开启;气瓶压力为额定工作压力至5 MPa时,自动补给供氧量应不小于80 Lmin。5233手动补给供氯量气瓶压力为额定工作压力至5 MPa时,手动补给供氧量应不小于80 Lmin;当气瓶压力不大于5 MPa时,供氧量应不小于16P Lmin(此处P为以MPa表示的气瓶压力值)。524气密性5241高、中压系统气密性高、中压系统在气密性试验中,在2 min内应不漏气。5242低压系统气密性当排气阀被封闭后,在750 Pa的正压下,1 rain内的压力变化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3394 2009 自给 闭路 压缩 氧气 呼吸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