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4271-2007 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pdf
《GB T 4271-2007 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4271-2007 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pdf(4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160F 12 囝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2712007代替GBT 42712000,GBT 18974-2003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Test methods for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solar collectors2007-1 1-08发布 2008-06-0 1实施宰瞀嬲鬻瓣訾矬赞翼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仪19目 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符号与单位5集热器的安装及场所6仪器与测量7试验台架8室外效率试验9室内稳态效率试验10集热器有效热容和时间常数的测定儿集热器人射角修正系数-12集热器两端压降的测定
2、一13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检测报告附录A(规范性附录) 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计算方法附录B(规范性附录)符号和单位附录c(规范性附录)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检测报告格式附录D(规范性附录)集热器特性-附录E(规范性附录) 水的热物性参数附录F(规范性附录)有效热容测定附录G(规范性附录)室外动态效率试验附录H(资料性附录)室内稳态效率试验参考文献”图1传热工质进口和出口温度传感器推荐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闭式试验系统图3开式试验系统图4集热器时间常数图5两种不同玻璃盖板的集热器入射角修正系数一图6压力降落试验装置示意图一表1试验周期内测量参数的允许偏离范围表2加权因子P的值一GBT 427120
3、07,o04o加坨H坫M押n弛弘强如3oou地n,u刖 菁GBT 42712007本标准代替GBT 4271-2000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和GBT 18974-2003太阳集热器热性能室内试验方法。本标准与GBT 4271 2000和GBT 18974-2003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为:调整了GBT 18974-2003,GBT 17581 1998中的部分技术要求中的相同部分(本版第8、9章);修改了集热器热性能测试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本版813);修改了对总辐射表的校准周期的规定(本版6114);统一了稳态试验周期(本版816);一一统一了入射角修正系数的试验程序(本版113);增
4、加了基于集热器轮廓采光面积的集热器效率计算方法(本版8183d);增加了集热器热性能测试过程中集热器中工质流速处于层流和紊流过渡区的处理方法(本版8133);增加了集热器热性能的室外动态效率测试方法(本版82)。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规范性附录,附录H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委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JL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嘉普通太阳能有限公司、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本标
5、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北方赛尔太阳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江苏省华扬太阳能有限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苏桑夏太阳能产业有限公司、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浙江美大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恩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昆明新元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旭格幕墙门窗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江苏淮阴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涛、贾铁鹰、徐志斌、刘学真、李春梅、张昕宇、郑瑞澄。本标准中GBT 4271于1984年首次发布,2000年第一次修订。本标准中GBT 18974于2003年首次发布。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
6、法GBT 4271200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太阳能集热器(以下简称集热器)稳态和动态热性能的试验方法及计算程序。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太阳辐射加热、有透明盖板、传热工质为液体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以下简称平板型集热器),以及传热工质为液体的非聚光型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玻璃一金属结构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和热管式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以下简称真空管型集热器)。本标准不适用于储热器与集热器为一体的储热式太阳能集热器,也不适用于无透明盖板的和跟踪聚焦的太阳能集热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
7、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0-1993,eqv ISO 1000:1992)GBT 12936(所有部分)太阳能热利用术语GBT 19141 2003家用太阳热水系统技术条件(ISO 98062:1995,NEQ)GBT 19565总辐射表JJG 458总辐射表JJG 1032光学辐射计量名词及定义ISO 9060太阳能用于测量总辐射和直接辐射的测量仪表技术要求与分类ISO 9488:1999太阳能术语EN 129751:2002太阳热水系统
8、及部件太阳能集热器第一部分:总则JISA 4112太阳能集热器3术语和定义GB 3100、GBT 12936、GBT 19141、JJG 1032和ISO 9488:199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试验周期test period对于每一个测定的效率点,维持准稳态的时间。32轮廓采光面积contour aperture area见GBT 19141-2003中的轮廓采光面积定义和计算方法示意图。33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aperture area of evacuated tube solar collector太阳辐射进人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最大投影面积,详细计算方法
9、见附录A。4符号与单位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及单位见附录B。GBT 427120075集热器的安装及场所51集热器试验台架集热器试验台架不应遮挡集热器的采光面,不应影响集热器背面、侧面和集热器进出口的隔热保温。台架应采用开放式结构,不影响空气沿集热器各个面的自由流动。集热器的最低边离地面不应小于05 m。在屋顶上试验时,台架距屋顶边缘的距离应大于2 m。集热器试验台架可手动或自动跟踪太阳方位角或高度角,也可采用固定朝向和倾角的试验台架。52倾角对于仅跟踪太阳方位角的试验台架,安装集热器时应使采光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当地纬度士5。,但不应小于30。集热器也可以根据生产厂家的要求和实际安装的倾角进行试验。
10、53集热器方位可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法使集热器跟踪太阳的方位角。5。4直接辐射的遮挡在试验期间,不应有任何阴影投射到集热器上。55散射辐射和反射辐射试验场所周围应无反射比大于02的物体。试验期间,周围物体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太阳辐射反射到集热器上,天空内不应有遮挡阳光直射集热器的物体。56热辐射邻近集热器物体的表面温度应接近环境温度,以避免周围物体热辐射(红外)对集热器的影响。57风集热器应安装在风能够自由通过其采光面、背面和侧面的地方,与采光面平行的平均风速应保持在8132所规定的范围内。必要时,可用风机达到这个风速。6仪器与测量61太阳辐射测量61。1总辐射表应使用符合ISO 9060规定的一级
11、总辐射表对来自太阳和天空的全部辐射进行测量。6111防止温度梯度影响总辐射表在进行数据采集前应放置于典型的试验位置至少30 min,以使总辐射表与所处环境达到热平衡。6112防止湿气影响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湿气在总辐射表上凝结而影响其读数。总辐射表应带有易于检验的干燥剂,在每次测量前后都应对干燥剂进行观察,确认其有效。6113总辐射表的室外安装总辐射表传感器的安装应与集热器采光口平行,两平面平行度相差应小于r。在试验期间,总辐射表不得遮挡集热器采光口。总辐射表应安装在能够接受到与集热器相同直射、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的地方。在室外试验时,应将总辐射表座体及其外露导线保护起来,以防被太阳晒热。应减少集
12、热器对总辐射表的反射和再辐射。6114校准周期总辐射表应根据JJG 458的规定进行校准。在标定周期内总辐射表的年稳定性达不到GBT 19565的规定时,应增加总辐射表的校准次数或更换总辐射表。2GBT 42712007612直接日射入射角的测量直接日射入射角可用日晷测量,日晷应安装在集热器平面的一侧。直接日射入射角(口)也可由太阳时角(m)、集热器倾角(口)、集热器方位角(y)和试验地的纬度()计算,按式(1)计算:cosS-(sin3sinC,cosfl)(sin占cosfbsin,ScosT)+(cos占cos声cos&os叫)+(cos3sinsinflcosycosoD+(cos$s
13、inflsinTsimo)-(1)式中:一年中第n天的太阳赤纬(d)计算如下:a一2345sin360(284+n)36562热辐射测量在集热器试验中一般不考虑室外热辐照度的变化对集热器测试的影响。可以在集热器采光口平面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地球辐射表以测定集热器采光口上的热辐照度。63温度测量631传热工质进口温度(f。)测量6311测量准确度传热工质进口温度的测量准确度应为o1。6312传感器的安装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距集热器进出口的距离应不大于200 mm,如果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距集热器的距离超过200 mm,应采取措施确保温度传感器与集热器的安装距离不影响工质温度的测量。可以通过加强传感
14、器前、后的管道及传感器与集热器进出口之间的保温来实现。在传感器的前端应装一个弯头或混流器。为了避免工质中的气体在传感器周围聚集,传感器所处管道中的工质最佳流向为上升方向,传感器测头对着液体的流向,如图1所示。温度传甚嚣(tl,AT)图1传热工质进口和出口温度传感器推荐安装位置示意图632传热工质进出口温度差(AT)测量集热器进出口温度差的测量准确度应为0IC。633环境空气温度(f。)测量6331测量准确度测量环境空气温度的准确度为士o5C。单位为毫米3GBT 427卜一20076332传感器的安装在室外试验时,环境温度传感器应安置在距被测集热器10 m以内的白色百叶箱中。百叶箱安装高度应为集
15、热器中间的高度,但百叶箱的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1 m。若使用风机驱动空气流过集热器时,风机出口温度与环境空气温度的差应在土1以内。64工质质量流量(南)测量工质质量流量可以直接测量,或通过所测量的体积流量和温度换算得出。工质质量流量测量的准确度应为土10。65环境空气速度测量随着流经集热器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加,集热器的热损失相应增加,但是风向对于热损失的影响还不清楚,因此在集热器效率测试中不测量风向。651测量准确度进行室外集热器试验时,空气流速很少为常数,应取试验期间的平均风速,空气流速测量的准确度应为-F05 ms。652传感器放置如果平均风速小于2 ms,宜采用人工送风,在集热器上方距采光口
16、100 mm的若干均匀分布点上逐点进行测量并取它们的平均值。在风速稳定的条件下测量,应在性能试验前后进行。在有自然风的场所,应在靠近集热器的5 m以内的位置进行风速测量。试验期间,通过传感器的风不应被阻挡,传感器也不应遮挡集热器。66压力测量传热工质通过集热器所产生压力降的测量准确度应为士50 Pa。67时间间隔(Af)测量时间间隔测量的准确度应为土02。68测量仪器及数据记录仪测量仪器及测量系统的最小刻度不应超出规定准确度的两倍。数据处理技术或电子积分仪的准确度应等于或优于测量值的土1o。模拟和数字记录仪的准确度应等于或优于总量程的土05,时间常数应等于或小于1 s。峰值信号指示应在总量程的
17、50和100之间。69集热器面积的测量集热器面积(总面积、采光面积、吸热体面积或轮廓采光面积)的测量准确度应为士o1。610集热器工质容量的测量集热器工质容量应由试验中所用的传热工质的质量来表示。测量准确度应为士10。可通过分别测量集热器空时质量和充满工质时的质量来求得,或通过测量装满空集热器所需工质的质量来求得。测量集热器工质容量时工质温度应在1025范围内。7试验台架71总体结构图2和图3给出了采用液体为传热工质的太阳能集热器试验台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闭式试验系统示意图,图3为开式试验系统示意图。4图2闭式试验系统GBT 42712007传感器全阀圈3开式试验系统72传热工质集热器试验过程
18、中使用的传热工质可以是水或集热器生产厂家实际使用的液体工质,但厂家需确认所使用的液体工质的相关物性参数。在试验期间传热工质工作的温度范围内,传热工质的比热容和密度的变化应在土1以内。附录E给出了水的比热容和密度值。在确定集热器的热效率曲线、时间常数和入射角修正系数的试验过程中,传热工质的质量流量应保持一致。GBT 4271200773管道布置与组装在集热器回路中使用的管道应耐腐蚀,并能在95。C下工作。若使用非水工质,应确认该工质是否与系统材料兼容。从工质温度调节器出口到集热器进口之间的管道应保持最短,以减少环境对工质进口温度的影响。温度测量点和集热器进出口之间的管道应采用隔热和防晒反射涂层进
19、行保护,使管道内的温降不超过0122。混流器应安装在靠近温度传感器的液流上方(见图1)。可以在工质回路管道上安装一小段透明玻璃管,用来观察工质中的气泡和杂质。透明管应安装在靠近集热器的进口处,但不应影响工质进口处的温度控制或温度测量。在集热器的出口及其他容易聚积空气的地方应安装空气分离器或排气装置。在流量计或泵的人口前安装过滤器。74泵与流量控制装置安装在集热器试验回路中的泵,应不影响集热器进口温度控制或温度测量。宜装有旁通管路和手动调节阀,用于调节流量。也可使用流量控制装置来稳定流量。试验期间,在任何进口温度下,泵及流量控制装置应锈维持稳定的流量,流量的变化范围应稳定在士1以内。75传热工质
20、温度调节集热器试验回路应在集热器工作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保持集热器进口温度恒定的能力,同时应避免集热器进口温度的漂移。试验回路应具有两级工质进口温度控制的功能,如图2和图3所示。一次温度控制器应装在流量计和流量控制装置的上游处。二次温度调节器用于控制进入集热器的工质温度,调节工质进口温度至设定值。二次温度调节器的温度调节范围应不超过2。8室外效率试验81 室外稳态效率试验811试验装置集热器的安装应符合第5章的规定,试验回路的连接应符合第7章的规定。传热工质一般应从集热器进口流到出口,也可以根据生产厂家的要求确定集热器中工质的流向。812集热器试验前处理试验前应对集热器进行外观检查,并做好记录。
21、试验前应对集热器采光口的盖板表面、真空管表面或反射器表面进行彻底清洁。如果集热器部件上有水汽,应使用80左右的传热工质在集热器中循环一段时间,烘干隔热材料和集热器外壳。如果进行该项处理,应在检测报告中加以说明。必要时,可以使用排气阀或使工质在管道中快速循环,来排出集热器管道中聚积的气体。通过回路中的透明管来观察工质中是否混有气体或杂质。813试验条件8131太阳辐照度试验期间,集热器采光面上的总太阳辐照度应不小于700 wm2,试验期间总太阳辐照度的变化应不大于士50 wm2。8132环境空气速度试验期间,周围环境空气速度不应高于4 ms。8133工质质量流量工质质量流量可以根据生产厂家推荐的
22、流量值进行试验。当厂家没有声明时,工质质量流量可根据集热器总面积设定在002 kg(m2s)。在每个试验周期内,流量应稳定在设定值的士1以内。不6GBT 42712007同试验周期的流量变化应不超过设定值的10。对于某些集热器,如果推荐的流速有可能处于层流和紊流过渡区,可以采用EN 129751规定的方法来处理:在过渡区,首先应将流量设为高值(紊流区)然后再逐渐减小至设定值,避免流速处于从层流到紊流过渡区。如果采用如上措施,应在测试结果中注明。8134直接日射入射角集热器采光口上的直接日射入射角应保持在该入射角的土25。的范围之内。814试验程序为了测定集热器的效率特性,集热器试验应在晴朗天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4271 2007 太阳能 集热器热 性能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