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5916.1-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生物污染控制 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方法.pdf
《GB T 25916.1-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生物污染控制 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5916.1-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生物污染控制 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方法.pdf(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040.35 C 70 远昌国家标准和国11: -、中华人民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方法Cleanrooms and associated controlled environments一Biocontamination Control一Part 1 : General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SO 14698-1: 2003 , IDT) 2011-01-14发布2011-05-01实施数码防伪/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
2、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目次前言.m 引言.N 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生物污染控制原理.4 5 制定正规体系.4 6 结果的表述、分析、报告.87 正规体系的验证.8 8 培训.99 文件附录A(资料性附录)空气生物污染测定指南10附录B(资料性附录)空气采样器确认指南u附录c(资料性附录)表面生物污染测定指南附录D(资料性附录)纺织品生物污染测定指南.四附录E(资料性附录)洗涤工序确认指南20附录F(资料性附录)液体生物污染测定指南.附录G(资料性附录)培训指南24参考文献.27I GB/T 25916.1
3、-201 O/ISO 14698-1 : 2003 目IJ=i GB/T 25916(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方法;一一第2部分:生物污染数据的评估与分析。本部分是GB/T25916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014698-1: 2003(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方法。本部分由全国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9)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苏净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本
4、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生物防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净集团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德威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北京比赛福生物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北方天宇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姜伟康、车凤翔、祁建城、施红平、汪洪军、徐火炬、邢金城、赵阿萌、宁敏捷、王力、朱金国、金真、四绍同、陈江浩、王大千。皿G/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引GB/T 25916的本部分介绍的原理目的在促进适当的卫生规范。有许多标准涉及创建洁净受控环境的重要因素,本部分是其中之一。现代社会中
5、,卫生在很多领域日趋重要。在这些领域中,卫生学方法或生物污染控制方法正在用于或将要用于制造安全、稳定的产品。卫生敏感产品的国际贸易日益增多,而同时,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正在不断减少甚至被禁止,因此更增加了对生物污染控制的需求。本部分是第一个通用的ISO生物污染控制标准。但是,在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设计、技术要求、运行和控制方面,除了洁净度外,还应考虑许多其他因素。有关管理机构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规定补充性的政策或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可对标准检测方法按相关规定进行适当调整。W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1 范围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第1部分:一
6、般原理和方法GB/T 25916的本部分给出了采用洁净室技术控制生物污染时,对生物污染进行评价与控制的综合计划的原理和基本方法。本部分规定了监测风险区的统一的方法,规定了与风险程度相应的控制措施。低风险区域的生物污染控制也可借鉴本部分的规定。本部分并未给出具体应用要求。本部分未提及消防和安全方面的问题,此类问题应遵守相关法规以及国家或地方的文件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915.4-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4部分:设计、建
7、造、启动(lSO14644-4: 2001, IDT) GB/T 25916.2-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第2部分:生物污染数据的评估与分析。SO14698-2: 2003 , IDT)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一般术语3. 1. 1 干预值action level 用户在受控环境中设定的微生物量值。在超过该值时,需立即进行干预,包括查明原因及纠正行动。3. 1. 2 预警值alert level 用户在受控环境中设定的微生物量值,对可能偏离正常的状况给出早期报曹,超过此值时应加强对工艺的关注。3. 1. 3 生物气溶胶bioaerosol 悬浮在
8、气态环境中的生物微粒。3. 1.4 生物污染biocontamination 活粒子对物料、装置、人员、表面、液体、气体或空气的污染。1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3. 1. 5 洁净室c1eanroom 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房间,其建造和使用方式使房间内进入的、产生的、滞留的粒子最少,房间内温度、湿度、压力等其他相关参数按要求受控。GB/T 25915.1-2010,定义2.1. 1JC2 3. 1. 6 接触器contact device 专门设计的、装有适当元菌培养基、其表面易于与被测表面接触以采样的装置。3. 1.7 接触盘contact
9、 plate 以刚性盘为容器的接触器。3. 1. 8 控制点control point 受控环境中的点,在该点实施控制以防止危害的发生,或是将其消除或降至允许程度。3. 1.9 受控环境controlled environment 以规定方法对污染源进行控制的特定区域。3. 1. 10 纠正行动corrective action 当监测结果表明预警值或干预值已被超过时,需要采取的行动。3. 1. 11 正规体系formal system 带有既定书面规程的生物污染控制体系。3. 1. 12 危害hazard 潜在的有害源。ISO/IEC Guide 51:1999 , 3. 5J 3J 3.
10、1. 13 撞击采样器impact samplet 令空气或气体撞击固体表面以采集其所携粒子的装置。3. 1. 14 冲击采样器impingement sampler 令空气或气体冲击液面并进入液体,以采集其所携粒子的装置。3. 1. 15 鉴定q ualification 证实一个对象(作业、工艺、产品、组织或其任何组合)是否能够满足规定要求的过程。3. 1. 16 凤险risk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性。3. 1. 17 风险区risk zone 人员、产品或材料极易受污染的界定空间。2 GB/T 25916.1-201 O/ISO 14698-1: 2003 3. 1. 18 落菌盘s
11、ettle plate 具有一定尺寸并放置有适当元菌培养基的容器(如培养皿),将其敞开放置,在某规定时间内以收集空气中沉降的活粒子。3. 1. 19 拭子swab 对被采集微生物元抑制作用的元菌元毒、带适当尺寸基底物的小棒。3. 1.20 目标值target level 用户按自己的目的为日常运行目标设定的值。3. 1.21 确认validation 提供客观证据认定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己得到满足。GB/T 19000一2008,定义3.8. 5JC1J 3. 1.22 验证verification 提供客观证据认定,规定要求己得到满足。GB/T 19000-2008,定义3.8. 4JC
12、1J 注:对正规体系进行验证,可用监测和检查的方法,可用规程和检测,包括随机采样和分析。3. 1. 23 活粒子viable particle 携带一个或多个活微生物,或其本身就是活微生物的粒子。3. 1. 24 活单元viable unit vu 计为一个单元的一个或多个活粒子。注:将琼脂上的菌落计为活单元时,一般称之为菌落单元(CFU)。一个CFU可含一个或多个活单元。3.2 占用状态3.2. 1 空态as-built 设施已建成并运行,但没有生产设备、材料和人员的状态。GB/T 25915.1-2010,定义2.4. 1JC2J 3.2.2 静态at-rest 设施已建成,生产设备已安装
13、好并按需方与供方议定的条件运行,但没有人员的状态。GB/T 25915. 1-2010,定义2.4. 2JC2J 3.2.3 动态operational 设施按规定方式运行,规定数量的人员按议定方式工作的状态。GB/T 25915.1-2010,定义2.4. 3JC2J 3 G/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4 生物污染控制原理4. 1 洁净室及相关环境中应制定并实施生物污染控制的正规体系。该正规体系用以评估并控制微生物对工艺和产品的影响。为此目的,有一些认可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供使用山,凶。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时.川町.9J就是一个常用的风险评估
14、体系。此外,还可以使用故障树分析(FTA)叫,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l汀,以及其他经过确认的等效方法。这类方法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危害分析,而本部分仅涉及微生物危害。4.2 所选定的微生物危害评价与控制体系应包含下述要素:a) 明确对工艺或产品的潜在危害;评价这些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明确防范和控制危害的措施;b) 确定风险区,确定每个区内为消除或降低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而可以控制的点、规程、运行步骤以及环境条件;c) 设定确保有效的控制限值;d) 制定监测与观测计划;e) 制定纠正行动方案,即,当监测结果表明某个特定点、规程、运行步骤、环境条件未受控时需采取的纠正行动;f) 制定用以验证所选正规
15、体系行之有效的规程,其中可包括补充检测和规程;g) 制定培训11规程;h) 建立并保留相关文档。5 制定正规体系5. 1 一般要求用户负责制定、启动、实施可及时发现不利情况的生物污染控制正规体系的文挡。该正规体系应适合现场应用、适合于特定设施、特定条件,并成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包含针对所选正规体系的培训方案。此外,应仔细设计并实施监测计划(见5.3),注意将采样活动本身污染产品和风险区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应根据相关指南、法规(若存在)及所选正规体系对风险区进行分级。也可以根据空气和表面生物污染的程度来分级,例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特危几个级别。注:本部分并未详细讨论4
16、.2a)和b)所罗列的正规体系的前两部分。如何识别、评价和控制危害的相关内容可在其他资料中查到12。5.2 预警值、干预值、目标值洁净室或受控环境的用户应设定微生物预警值和干预值。这些设定值应适合于应用现场,适用于风险区的等级,并且使用现有技术可以实现。某些特定应用领域可能只设微生物目标值,不设预警值和干预值。在初始启动期间和按正规体系确定的间隔期内,应对生物污染数据进行审核,以便建立或确认用于规定预警值和干预值的基准数据。在设定有预警值、干预值、目标值的实际应用场合,预警值和干预值可与目标值相关联。应审核预警值和干预值,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4 GB/T 25916.1-2010/ISO
17、14698-1 :2003 5.3 生物污染监测5.3. 1 概述应按采样计划,使用恰当的采样方法和计数方法,探查并监测风险区的生物污染。构成危害的生物污染源包括:空气、表面、纺织品、液体(见附录A、附录C、附录D、附录F)等。在建造与调试新设施时,以及在相应的空态条件下的微生物采样,可给出基准数据。风险区的监测可在空态和静态下进行,例行监测也应按所选正规体系的规定在动态条件下进行。5.3.2 采样5.3.2. 1 概述根据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选择恰当的采样方法和相关采样规程。根据书面规程和仪器制造商的说明,选择相应的采样器和操作方法实施采样。5.3.2.2 采样器根据监测区域的情况选择采
18、样器。选择具体场合所用采样器时应考虑下述因素:a) 被采活粒子的类型;b) 该活粒子对采样方法的敏感性zc) 活粒子的预期浓度;d) 固有微生物菌群;e) 风险区的可达性;f) 检测低浓度生物污染的能力;g) 进行采样的风险区的环境条件;h) 采样时间和持续时间;i) 采样方法、采样介质的材料和特性;j) 采样器对所监测工艺或环境的影响;k) 采样准确度和采样效率;D 培养方法,活粒子检验和评估方法;m)所需信息的类型(例如,是定性还是定量hn) 适用时,萃取液或洗脱液的效率。5.3.2.3 采样计划应按照所选正规体系的规定,制定采样计划并形成文件。书面采样计划对生物污染数据的准确评价与分析是
19、必需的。采样应在动态条件下、当被测系统微生物浓度最大时进行,例如,换班之前或活动量最大时。在静态条件下的采样也可以给出有关设施的设计和性能方面的有用信息。采样计划应由下述部分组成:a) 为提供基准点或基准数据按所选正规体系构架进行的初始采样;b) 按所定正规体系进行的例行采样。5.3.2.4 采样计划的制定为保护人员、环境、工艺、产品,采样计划应考虑风险区所需的洁净程度以及相关活动所需的生物污染控制水平,在采样计划中考虑的事项例举如下za) 选择采样点位置,考虑到风险区的位置和功能;5 GB/T 25916.1-2010/ISO 14698-1 :2003 b) 样本数量(有限容量的或小容量的
20、样本可能无法提供有代表性的结果,而某些场合,大量样本可弥补小容量样本的不足); c) 采样频繁度;d) 采样方法,是定性还是定量采样;e) 一个样本的量,或一个样本应覆盖的面积;f) 稀释剂、洗脱液、中和剂等;g) 特定条件下可能影响培养结果的因素;h) 风险区内产生生物污染的作业、人员、设备的影响,诸如:1) 压缩气体;2) 室内空气;3) 生产设备;4) 监测和测量仪器;5) 存储容器;6) 区内人员数量;7) 人员未加防护的表面;8) 个人服饰;9) 防护服;10) 墙、顶棚;11) 地面;12) 门;13) 工作台;14) 椅子;15) 来自其他来源的空气。5.3.2.5 采样频繁度采
21、样频度应根据所选正规体系设定。必要时,在下列情况下予以确认或修改:a) 连续超过预警值或干预值时;b) 较长时间不工作之后;c) 风险区探查到传染性病原体时;d) 通风系统重大维护之后;e) 影响洁净室环境的工艺变动之后50 记录到异常结果之后;g) 清洁或消毒方法变更之后;h) 可能造成生物污染的意外事故之后。5.3.2.6 采样点采样点按照所定正规体系来确定,并将其纳入采样计划。同一个采样点可多次采样。各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采样应在文件所规定的微生物控制点进行。5.3.2.7 样本标识每个样本的标识应包含下述信息或提供追溯下述信息的代码:a) 采集点;6 GB/T 25916.1-2
22、010/ISO 14698-1 :2003 b) 采集日期和时间;c) 采样者;d) 采样时进行的工作FU 培养基类型zf) 偏离采样计划之处。5.3.3 确认将所选监测系统纳入GB/T25916.2-2010和GB/T25915.4-2010的附录C规定的洁净室及受控环境的鉴定和确认内容。注z对微生物监测方法的确认见GB/T25916.2-2010。5.4 样本处理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应不影响所采有机体的存活力及数量。需要考虑的因素有za) 运输与储存的条件和时间;b) 中和剂的使用;c) 渗透调节剂的使用。采集样本的方式及存放的样本容器,应既不增加也不抑制生物污染物。5.5 样本培养5.
23、5. 1 概述根据预期的微生物种类、采样环境、采样方法以及使用的设备,选择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例如:温度、培养时间、氧分压、相对湿度)。5.5.2 培养基除非另有规定,应选用元选择性的培养基。为消除或减少采样点可能残留的抗菌性,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对于在洁净室或相关环境内使用的培养基,其容器的外表面要保持相应的洁净程度。注:可能需要2层或3层包装以保持洁净度。对培养基应有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山.14J。5.5.3 培养应尽量接对预期进入洁净环境的那些微生物种类有利的生长条件,选择培养基合适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细菌的整个培养期为2天5天,真菌5天7天,一般是可以的,特别是在活单元(VU)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5916.1 2010 洁净室 相关 受控 环境 生物 污染 控制 部分 一般 原理 方法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6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