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1807-2008 探查松脱零件的声学监测系统的特性、设计和运行程序.pdf
《GB T 11807-2008 探查松脱零件的声学监测系统的特性、设计和运行程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1807-2008 探查松脱零件的声学监测系统的特性、设计和运行程序.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12010F 65 蝠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1 8072008IEC 60988:1 990代替GBT 11807-1989探查松脱零件的声学监测系统的特性、设计和运行程序Acoustic monitoring systems for loose parts detection-Characteristics,design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s2008-07-18发布(IEC 60988:1990,IDT)2009-04-0 1实施宰瞀鹳鬻瓣訾辫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议19GBT 1 1807-2008JC 60988:1990
2、前言一1范围2术语和定义3松脱零件监测技术4系统要求5初始启动-6监督大纲“7文件附录A(资料性附录) 信号分析示例目 次11248023版)。刖 吾GBT 11807-2008IEC 60988:1990本标准等同采用IEC 60988:19904探查松脱零件的声学监测系统的特性、设计和运行程序(英文本标准等同翻译IEC 60988:1990。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删除了IEC 60988的前言;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本标准代替GBT 11807-1989探查松脱零件的音响监测系统的特性、设计和运行程序。本标准与GBT 118071989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3、增加了“外来物foreign paris”的术语和定义(见223)增加了系统设计的外部报警接口单元(见图4中的方块12),并增加了相应的规定(见455);频率范围由“,a一1 kHz到fb=20 kHz”,改为“一般应在,a一05 Hz1 kHz到fb一10 kHz20 kHz之间”(见41);RMs监视器的频率范围由“07和15,b之间”,改为“,a和,b之间”(见442);增加了对数字化记录单元的要求(见444)。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王继东、崔贞北。本标准所
4、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1807-1989。I1范围GBT 1 1807-2008IEC 60988:1990探查松脱零件的声学监测系统的特性、设计和运行程序本标准规定了轻水反应堆声学监测系统的特性、设计要求和运行程序。本标准适用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松脱零件监测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声学监测系统用于监测通过结构传播、在反应堆冷却剂包容壳体外侧可测到的声音,其目的是探查异常事件,特别是由松脱零件引起的金属对金属的撞击事件,并用于确定这些事件发生的位置。所监测之声音仅限于可听频率范围,大约从30 Hz到20 kHz。本标准基于:使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探测由结构传播的声音。本标准不排除使
5、用其他可代用的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监测区域monitoring areas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之内、零件可能发生松脱或者松脱零件滞留概率高的区域。22松脱零件loose parts脱落零件、松动零件和外来物的统称。221脱落零件detached parts同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内的部件已失去连接,因而能被冷却剂所携带的零件。222松动零件loosened parts已经松动,但与原来赖以固定的部件仍保持着连接的零件。223外来物foreign parts在反应堆停运(例如换料大修)期间留在了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内、不属于内部结构的物体。23结构传播声音strncture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1807 2008 探查 零件 声学 监测 系统 特性 设计 运行 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