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5086-1999(条文说明)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导则.pdf
《DL T 5086-1999(条文说明)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T 5086-1999(条文说明)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导则.pdf(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p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086 -1999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导则条文说明主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na咆片也i低必1999北京目次3 ,总贝tl.25 4 设计条件.27 4. 1 设计依据.27 4.2 自然条件.274.3 基本资料275 系统组成、规模及设施.29 5. 1 设计原则.29 5. 2 生产能力的确定.30 5. 3 原材料储存与运输.33 6 工艺布置.37 6. 1 位置的选择.37 6. 2 拌和楼场内出料线布置. 40 6. 3 成品骨料堆场.42 6. 4 水泥及
2、掺合料系统.44 7 辅助车间.49 7. 1 外加剂车间.49 7. 2 混凝土吊罐冲洗车间. 49 7. 3 专用压缩空气站.49 8 主要设备选择.51 8. 1 拌和楼(站)选择.51 8. 2 骨料堆存及输送设备 53 8. 3 水泥储存及输送设备. 54 24 3总则3. 0.1 在原能源部水利部颁发的SDJ338-89中,对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已作了几点原则性的规定,但要指导系统设计必须有更具体的条文规定内容,以便设计者有章可循,使设计有比较统一的标准,能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和速度,因此编制本导则。本导则按整个设计步骤对混凝土生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设计条件、设计原则、组成、生产规模
3、、工艺布置及设备选择编写了系统的条文规定,其内容深度按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考虑。本导则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约束力,可作为水电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混凝土生产系统规划和设计的依据文件;导则不仅可作为设计准则,并可供编制施工规划、招标、投标文件时等参照。3.0.2 系统应保证供应施工浇筑所需的混凝土。根据水电水利工程特点,它既要满足生产量的需要,还要满足浇筑施工对混凝土品种和温度的要求,因此必须与原料供应及温控等系统互相配合。3.0.3 设计方案比较时,应从系统布置的合理性、工艺流程、工艺设计及设备配套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以及设备来摞和它的经济性等方面出发,权衡利弊,选择
4、方案。选定的方案是否经济合理与现实可靠是设计的关键,关系到能否顺利生产和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如丹江口工程,以“土法”上马,系统规划、设计未跟上,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经整顿到1964年建成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以三座拌和楼为中心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后,加快了施工进度,最高月烧筑强度达8.2万m3,超过了设计强度,加上制冷系统的形成使工程质量大大提高。3.0.4 本导则各条文是在SDJ338-8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的原则基础上订立的,因此“导则”与“规范”原则应一致;同时本导则和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均为25 技术法规性文件,具有约束力。因此相关的条文、条款也应一致,才
5、能使系统设计有统一的标准。同时在系统设计中以上有关的条文、条款内容均应遵循。26 4设计条件4.1设计依据4. 1. 1 4.1. 2 上级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委托单位提出的委托任务书等,是系统设计必需的文件依据,是设计程序和手续走向正规化的第一步,能克服下达任务更改设计条件的随意性,使设计单位和人员能更好地组织设计,提高设计成果质量。4.2自然条件4. 2.1 4.2.3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质、气象、水文,是设计必须了解掌握的资料。混凝土生产系统的建筑结构设计必须了解地质条件,以使重型建筑物设在坚实稳固的基础上。气温是设计考虑温控的依据,了解风向可研究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地形资料是布置方案必
6、须掌握的设计依据,利用地形,可使系统布置紧凑合理,缩短系统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4.3基本资料4.3. 1 4.3.6 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必须收集和掌握的资料及其用途见表1。褒1混混土生产系统设计需要的资料及用途需要的基本资料用途枢纽总布置圈,施工总平面布置阁,明确系统服务对象的性质、特点、高程、范水工建筑结构形式、典型剖面及高度,圈,用于考虑系统布置位置的选择比较坝区、场区地形图施工控制进度g混凝土工程量及浇了解最高年、高峰时段、月等的混凝土浇筑筑曲线量,用于拟定系统的总规模和确定系统所需的生产能力27 续表1需要的基本资料用途施工导流方式及施工分期阶段$选选择比较系统集中或分散、分期布置
7、形式,定的混凝土施工浇筑方案系统设置数量,生产能力和混凝土运输出料线高程的研究水工建筑物各部位混凝土品种、标计算各原材料的需要量、储存量,根据原材号、级配、浇筑量以及浇筑安排的小时料品种要求,考虑堆场、仓库规模g校核系统人仓量生产能力是否满足小时入仓量要求枢纽主建筑物平面控制点坐标值和用于确定系统主要生产设备拌和楼的位置,控制高程协调系统布置与枢纽主要建筑的位置关系混凝土原材料的供应条件包括砂石为系统对外交通运输及系统内部各分部设骨料、运输和供应方式s水泥、掺合料、计布置和设备选择提供依据外加剂等来源,包括供应厂家地点、品种、包装及交通运输方式混凝土温控要求z包括各时段的混研究混凝土系统内是否
8、要求考虑制冷供热凝土温控要求以及相应的温控措施所需的特殊措施,系统有关建筑物保温设施,配合温控措施共同协调所需的特殊工艺布置和选择相适应的生产设备4,3,7 了解、掌握先进的工艺、设备、设计方法,应用先进的设计手段,以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这是适应市场机制,增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客观需要。28 5 系统组成、规模及设施s.1设计原则s. 1. 1 系统组成部分一般包括:以拌和楼(站)为主的拌和系统和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材料的储运系统,供电、供水、供风等辅助设施和根据工程施工设计的特殊要求而配设的骨料预冷、二次脱水筛分、冬季保温供热等设施。系统的组成应根据工程的大小、施工的具体情
9、况和生产要求、生产条件而进行规划设计。其中有骨料预冷或骨料预热供热等特殊要求的应按混凝土预冷预热设计导则专门设计。s. 1. 2 阐述系统设置应考虑安全生产。应统筹兼顾,提高投资效益。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缩短拌和楼与浇筑点的距离。要求按SDJ207 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控制运输时间,拟定系统布置位置距现场的距离。s.1. 3 本条阐述系统设置需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因素,并根据以往设置经验,提出利用后期建筑物场地(如电站开关站)设置系统时,应经过论证,并注意与工程初期发电提前发挥效益的关系。s. 1.4 阐述集中设置的条件。应能适应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各种情况,可利用一个拌和系统去完成工程的全部或绝
10、大部分浇筑任务。s.1. s 本条阐述采用分散设置的特点。分散设置时,需根据各水工建筑物或混凝土施工要求按工程部位分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系统,它们有各自的原材料供应和储存设施。拌和楼容量选择按各自承担供应的部位最高捷筑强度而定,一般不宜互相调剂。分散设置的设备总容量和劳动人员往往大于集中布置,相应需要增加设备数量,增加投资,管理不便。分散设置的好处是系统距混凝土浇筑地点近,可减小运输干扰。s. .6 分期设置也应属分散设置范畴,只是根据施工不同时期设计两个或两个以上混凝土生产系统。我国一些工程分期设置的实29 例很多,如分期在左右岸布置的有葛洲坝、乌江旗、万安等工程。分期分高低系统布置的有新
11、安江、东江、隔河岩等工程。在设计分期设置方案时,后期建立的系统应尽量考虑利用前期系统的生产设备,计划利用的设备应有充裕的拆迁、施建、安装调试所需的时间。系统的主要设备分期调度平衡,不能简单以各期中最大施工强度要求来选择设备的总容量,应通过综合分析,不仅要考虑设备的可能利用,也要考虑拆迁与新建在经济上的合理性,经过比较后才能平衡得出各个时期和总的设备数量。5.1.7 小型拌和楼(站)出料量小、设备投资少、基建工程量小、投产快,适用于小型分散的施工区和长线工作面的工程可以全面施工,相应缩短混凝土运距,有利于加快工程进程,同时根据小型拌和楼(站)装拆方便的特点,可随工程浇筑需要随建随用,随拆随迁,设
12、备利用率高。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一般用于隧洞、渠道、水闸、临建工程以及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s.2 生产能力的确定s. 2.1 系统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的高峰浇筑强度来确定生产规模。当采用集中布置时,只设一个系统,只需确定一个规模;当采用分散布置时,则要根据各系统所分担各挠筑部位的高峰强度确定每个系统的规模。系统生产规模应由按满足浇筑强度所选择配置的拌和设备的总生产能力来表示,其设备能力般都大于或等于计算的小时浇筑强度。规模的大小按SDJ338-89第5.3. 3条划分而定。s.2.2 在初步设计和可行性设计阶段,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的施工高峰浇筑强度计算选择拌和楼生产能力。可按设计浇筑安排的
13、最大仓面面积、挠筑层厚度、混凝土初凝时间、由筑方法条件校核所选拌和楼生产能力。所选拌和楼应与提筑设备生产能力相匹配。系统生产特殊混凝土时,会影响拌和楼(站)的生产能力,或30 影响选择拌和楼(站)的类别及规格型号。因此对需生产特殊混凝土的系统规模确定后,应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点,选择类型相适应的,效率高的拌和楼(站)或对所选拌和楼(站)核算其实际生产能力,再确定其数量。s.2.3 碾压混凝土是掺有大量粉煤灰的干硬性混凝土,为了将材料混和均匀,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需要增加拌和时间,而导致降低拌和楼设备的生产能力,因此在拟定生产规模时,要核实所选拌和楼的实际生产能力。碾压泪凝土可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也
14、可用自落式搅拌机拌和。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碾压混凝土,其生产能力降低比自落式搅拌机要小,因此拌制碾压混凝土宜选强制式搅拌机。用自落式搅拌机拌制碾压混凝土,其搅拌时间应比常规混凝土略有增加。如美国JONSON公司的资料,纯拌和时间为150s。英国大坝委员会认为拌和时间应比常态混凝土略长一些。日本大川坝试验,认为一般情况90s可以达到要求。日本IHI公司的试验资料,纯拌和时间却为165so国内碾压混凝土拌和时间,通过厦门机场、沙漠口、葛洲坝、大田坑口等工程进行的测试,认为纯拌和时间150s即可搅拌均匀。以43m3拌和楼为例,考虑纯拌和时间150s,在连续生产中搅拌机一次循环时间需190s,计算拌和楼
15、的小时生产能力227m3,约为该拌和楼常规混凝土铭牌小时生产能力240m3的95%,下降不多。目前我国还未生产适合于拌制碾压混凝土的大型强制式拌和楼。辽宁观音阁工程引进日本光洋公司22.5m3强制式拌和楼两座,常规混凝土产量为240m3/h,碾压混凝土产量为常规的75%,实际达到80%。福建水口工程引进日本石川岛公司12. 5m3和24.5m3拌和楼各一座,碾压混凝土的生产能力分别为常规混凝土的90%和80%。纯拌和时间为60s75s。搅拌机拌制碾压混凝土的生产能力还会受到搅拌机的大小、投料容量和投料程序的影响。搅拌机越大,容量调节系数越大,生31 产能力影响越小,但都应通过试验方能确定。s.
16、2.4 生产低温混凝土需在生产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或半成品采取一种或多种降温措施,使出机口1昆凝土温度符合温控要求。低温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共用一个生产系统生产,只是在工艺流程中增加降温设施井配置相应的制冷系统。系统设计生产规模应既满足低温混凝土强度,也要满足常规混凝土浇筑强度。在我国温带地区的工程,多数采取降低夏季低温混凝土的浇筑强度的办法,以尽量减少制冷设备容量,因此混凝土系统规模,实际上取决于常规棍凝土的生产规模。当加片冰或粒冰拌制低温混凝土时,因冰的溶化过程不同,对拌和设备生产能力影响也不一样。自落式搅拌机加片冰拌和,冰的溶化时间经测定一般为30s,而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需在90s以上,
17、不需额外增加搅拌时间,因此不考虑降低生产能力。当加粒冰时,因冰成颗粒状,榕化时间较长,为了拌和均匀,需要增加搅拌时间,而相应降低了搅拌机生产能力,其影响程度视冰的颗粒大小而定。经强制式搅拌机拌制混凝土仅需60s左右,而加片冰溶化时间需要30s,粒冰则需要更长时间,故必须延长拌和时间,才能使粒冰溶化混凝土拌和均匀,从而限制搅拌机设备能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在选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低温混凝土时有必要考虑上述因素,谨慎使用。加拉冰已属于落后的技术措施,最好不予采用。s.2.s 在严寒地区,若混凝土需进行冬季挠筑,需要采取一系列加热保温防冻措施。首先提高混凝土温度,然后在浇筑中采用保温措施。提高混凝土温度的
18、方法以加热水拌和最简单、经济。当热水拌和尚达不到混凝土温度要求时,再进行骨料预热。为减少热量损耗,预热骨料宜在料仓内进行。骨料应采用蒸汽排管间接预热。预热骨料的运输廊道、地弄等均应有保温设施,以防热量损失。严寒地区的冬季混凝土施工从生产到浇筑、养护,增加了很多环节,尤其是供热量消耗很大,戚本费用要比普通混凝土增加32 50%左右,并且在施工中,难免有保护不周,使边角地方的混凝土出现冻伤现象,造成浇筑质量下降。为了降低成本,保证浇筑质量,考虑在严冬季节从11月中旬开始停挠,到次年4月中旬再重新开仓,全年浇筑天数为150d左右,停产5个月。如辽宁观音阁工程就是如此安排的。鉴于全年挠筑时间短,对提筑
19、强度安排和混凝土生产系统生产规模的计算要考虑到这一点。5.3 原材料储存与运输s.3. 1 前方骨料堆场(仓)应有保证拌和楼连续生产的骨料储量。当系统中有两座以上拌和楼时,骨料堆场必须有同时向两座以上拌和楼连续供料的能力。其储量应按不同情况而定。1)系统的骨料堆场储量按高峰月平均臼浇筑强度的骨料需要量计算。正常储量按SDJ3388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规定为3d5d需用量,但应以活容积考虑,场地较宽阔的可取上限,场地设置有困难取下限。设计的堆场容量不能太小,以免直接影响生产和质量。当场地布置特别困难时,最低储量不应小于ld的需要量,实际上由于挠筑级配的变化,而引起各级骨料使用的不平衡,
20、因此ld料堆容量,实际供料能力仅为一个或二个台班。当混凝土系统与砂石加工系统距离较近,前方可设调节料仓以便向几座拌和楼同时供料或作为预热骨料仓时,其贮量还可以适当降低,但最小不应小于8h。Z)与砂石系统相结合的骨料成品堆场,堆场容量应满足骨料脱水要求和保证骨料正常供应。经螺旋分级机出来的砂含水率达14%17%,拌和用砂根据SDJZ07-82水工棍凝土施工规范要求含水率应在6%以内,当骨料堆放采用自然脱水时,依砂的脱水条件考虑砂的堆存容量,先脱水的先用。也有工程分设堆料、脱水、使用三个料堆循环使用,各料堆的容量约为3d左右。5,3.2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施工地区骨料33 堆场
21、骨料含水量和温度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各不相同,需要对骨料堆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a)骨料含水率的稳定是保证混凝土拌和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自然降水对露天堆场的骨料含水率影响很大,尤其是对砂的影响,因此堆场设计须考虑设排水系统,及时排泄地表水,以保持砂石骨料含水率的稳定。在雨量丰沛的地区,砂料堆即使设有排水设施,仍不能达到含水率控制范围时,可考虑架设雨棚防雨,但对堆料作业带来很大不便。b)在高温地区料堆有以下几种降温措施:1)骨料堆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一定高度避免用空;2)在料堆上洒水蒸发降温;3)在料堆上设防晒棚。一般可采用适当提高堆料高度和厚度,使用中避免浅仓、空仓以防止辐射热。当有山坡等地形可利用时
22、,料堆布置应尽可能利用山坡地形的背阴面。c)严寒地区冬季施工时,为了提高混凝土入仓温度,除用热水搅拌外还需对骨料加热提高骨料温度。因此料堆应采用仓式结构,仓内设蒸汽排管。骨料运输应采取保温设施。5.3.3 砂石加工系统到混凝土系统料堆的成品骨料运输可根据运距、地形条件、设备来源等考虑不同运输方式,选择运输方案时,还应与场外交通统盘研究。一般可分为汽车、火车及带式输送机三种运送方式。当系统的成品料堆接受有轨矿车或汽车来料时,需设受料坑。坑的长度和数量是根据所需要的同时卸车数,或一次到来的列车长度来计算。用带式输送机供料,则可直接与堆料设备相衔接。s.J.4 成品骨料在装、卸、运输转换和储存堆料的
23、过程中由于跌落碰撞破损而产生逊径。当逊径率超出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规定值时,必须进行处理。因此要严格控制对骨料的装、卸高度,自由抛落的卸料高度应控制在3m以内,超过3m以上对粒径40mm以上的骨料应采用缓降措施。用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应尽量提高34 单机长度,减少转接点。骨料到达前方料堆,当逊径率超过10%,则要考虑再次筛分。5.3.5 工地水泥仓库根据到货水泥的包装形式,分为散装和袋装。1)散装水泥库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点用装配式钢质圆筒水泥罐,便于快速安装、拆迁和重复使用。本条着重推荐装配式铜质筒仓。2)袋装水泥很易受潮,因此库房应有防潮设施,库周应设排水设施,且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086 1999 条文 说明 水电 水利工程 混凝土 生产 系统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