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10 T 205-2023 岩质边坡飘台生态修复技术导则.pdf
《DB3710 T 205-2023 岩质边坡飘台生态修复技术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10 T 205-2023 岩质边坡飘台生态修复技术导则.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020.01CCS Z 06DB3710威海市地方标准DB 3710/T 2052023岩质边坡飘台生态修复技术导则Rocky slope floating platform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cal guidelines2023-10-09 发布2023-11-09 实施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710/T 2052023I目 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设计.24.1设计原则.24.2基本要求.24.3截排水与灌溉设施设计.34.4飘台设计.34.5种植设计.45施工.55.1基本要求.55.2人员
2、要求.55.3施工准备.55.4边坡治理.65.5搭设施工脚手架.75.6测量放线.85.7飘台基础工程.85.8植物种植.106维护管理.116.1追踪监测.116.2植物养护.116.3设施维护.12附录 A(资料性)威海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常用适地植物物种.13DB3710/T 2052023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和评估。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六
3、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鲁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威海市自然资源综合服务中心、荣成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正江、代正兵、杨明爽、张淑军、刘旭垒、尹坤、孙玉龙、初志杰、王伟全、牟京东、李江北、姜宇阳、陆召、高振鹏、林鹏、苏豪家、李鹏程。DB3710/T 20520231岩质边坡飘台生态修复技术导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岩质边坡飘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废弃采石矿山、废弃采场的坡度不小于70,坡体高、坡壁光滑的硬质岩边坡飘台生态修复技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
4、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GB 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32864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 50026工程测量规范GB 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 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DZ/T 0219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87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JGJ 8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岩质边坡 rockslope自然或人为形成的具有倾斜面的岩体。3.2飘
5、台 floating platform在坡面上安装的种植槽。3.3DB3710/T 20520232客土 borrowed soil非种植区原生、由别处移来用于置换原生土的外部土壤。3.4截排水系统 Intercepting drainage system在坡顶、坡间平台及坡面上设置具有拦截、汇流和排出降雨或边坡渗水的横向和纵向水沟及附属设施。3.5锚杆 anchor(anchorage)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或系统。3.6植生袋 vegetation bag由化学纤维网、无纺布、植物种子、木浆纸四层叠加而成,并填充种植土用于边坡绿化的袋状物件。4设计4.1设计原则4.1.1岩质边坡飘台生
6、态修复工程施工应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整体施策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再次扰动,防止对生态系统造成新的破坏或导致逆向生态演替,宜采用低碳环保的先进技术和工艺,综合考虑固土、建植及养护等植被修复的应用,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生态修复的目的。4.1.2岩质边坡飘台生态修复应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地适绿、综合协调、系统布局、同步实施、经济实用和安全可靠的原则,材料和工艺均应符合生态环保要求。4.1.3根据岩质边坡特点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飘台规划形式,设计风格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4.1.4灌溉、截排水设计应采取节水、节能措施,并考虑边坡周边情况。4.1.5根据边坡坡度、土质及土层厚
7、度等设计植物配置类型,以乡土植物为主,构建与环境融合的边坡绿化景观。4.1.6选择适宜的材料及技术措施,坚持“建、养、管”并重,降低施工及维护成本。4.2基本要求4.2.1工程设计在编制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并与相关规划衔接。4.2.2了解飘台所处岩质边坡所在地工程地质、基本水文条件,应详细调查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文特征,核查质地、结构、有机质、土壤肥力和 pH 值等,根据数据分析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4.2.3熟悉飘台所在岩质边坡的地质安全和覆绿工程有关的安全因素,应对所依附的岩质边坡进行荷载、支撑能力验算。4.2.4设计前应勘察现场,对飘台位置的朝向、
8、光照、土壤、雨水截留、立面条件等状况进行调查,综合考虑后期维护管理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和恰当的施工工艺,满足抗风和防火要求。DB3710/T 205202334.2.5边坡飘台灌溉和排水系统设计宜采用自动控制和节能措施,雨水收集等生态环保技术宜同步设计应用,并与项目相关系统相协调。4.3截排水与灌溉设施设计4.3.1截排水截排水应遵循下列规定:a)应以完整汇水区域为单元进行设计,坡面上部应设置截排水措施,坡面及坡面下部应设置排水消能措施;b)截排水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降雨情况、地形条件、地表径流量、坡面涌水量等因素,在满足截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宜优先采用生态型截排水措施;c)有渗水现象的边坡
9、应根据水文地质情况和地质条件进行排水设计,渗水处应设计引排设施,可采用排水沟、导水孔和泄水孔等;d)在边坡坡顶线外 2m3m 沿山顶坡面走势设置截水沟将雨水直接引至山底,沟内排水坡度不小于 0.5%,采用不低于 M10 的水泥沙浆挤浆法砌筑浆砌石;e)坡面坡脚线外 2.5m 处建排水沟,排水沟深约 60cm、宽约 50cm,具体根据边坡坡面的迎水面大小调整排水沟尺寸,迎水面大、暴雨频率大的可适当加宽加深,浆砌块石厚不小于 25cm,由不低于 M10 的 M10 水泥砂浆挤。4.3.2灌溉灌溉应遵循下列规定:a)综合考虑雨水回收再利用,宜设计雨水收集系统;b)岩质坡面灌溉方式宜采用喷灌、滴灌等高
10、效、节水的灌溉方式;c)灌溉设计应做到水源可靠、水质良好、供水均匀、系统防堵和管道承压;d)灌溉设计应符合 GB 50288 的要求。4.4飘台设计4.4.1锚杆设计4.4.1.1锚杆/索杆体可使用普通钢材、精轧螺纹钢、钢绞线包括无粘结钢绞线和高强钢丝。4.4.1.2锚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边坡工程采用锚固方案或包含有锚固措施时,应充分考虑锚杆的特性、锚杆与被锚固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经济性以及施工可行性;b)锚杆设计使用年限应与所服务的边坡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相同,其防腐等级应达到相应的要求;c)锚杆及钢筋的材质、结构等应采取永久性设计,并满足最不利工况的安全性要求;d)锚杆的设计计算及构造设
11、计应符合 GB 50330 的相关规定。4.4.1.3锚杆的钻孔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a)钻孔内的锚杆钢筋面积不超过钻孔面积的 20%;b)钻孔内的锚杆钢筋保护层厚度:永久性锚杆应不小于 25mm,临时性锚杆应不小于 15mm;c)锚杆的倾角宜采用 1035,并应避免对相邻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4.4.1.4永久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锚杆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其防腐性能和耐久性;b)在规定的工作温度内或张拉过程中不得开裂、变脆或成为流体;c)应具有化学稳定性和防水性,不得与相邻材料发生不良反应,不得对锚杆自由段的变形产生限DB3710/T 20520234制和不良影响。4.4.1.
12、5灌浆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泥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需要时可采用抗硫酸盐水泥;b)砂的含泥量(以重量计)应不大于 3%,砂中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以重量计)应不大于 1%;c)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物质,不得使用污水;d)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由试验确定;e)浆体配制的灰砂比宜为 0.801.50,水灰比宜为 0.380.50;f)浆体材料 28d 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 25MPa。4.4.2板槽设计4.4.2.1板槽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 95%的保证率。4.4.2.2作为主锚杆的受力钢筋应满足计算要求,配筋率不应小于 0.2%;钢筋
13、直径不宜小于 16mm,锚入岩体的主筋间距不宜大于 250mm。4.4.2.3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 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 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间距不宜大于 250mm。4.4.2.4板槽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30。4.4.2.5板槽宽度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顶部宽度不宜小于 80mm,底部宽度不宜小于 150mm。4.4.3模板4.4.3.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荷载大小、地基类别、施工设备等条件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和施工过程中
14、所产生的荷载及风荷载。4.4.3.2模板及支架应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4.4.3.3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构造应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b)绘制配板设计图、支撑设计布置图、细部构造和异形模板大样图。4.5种植设计4.5.1材料选择4.5.1.1种植土壤种植土壤应遵循下列规定:a)种植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应不大于 GB 15618 中的相应风险筛选值;b)每平方米覆盖面积的种植土体积宜为 0.3m30.8m3,种植土层的厚度根据选用的植物种类确定,具体见表 1。表 1土层厚度植物类型土层厚度/cm灌木、藤本45草本304.5
15、.1.2植物选择DB3710/T 20520235植物选择应遵循下列规定:a)植物设计应依据边坡立地条件、岩土性质、气候条件和维护管理方式等条件进行,以低矮灌木、地被植物和草本植物多年生植物为主,注重垂直层次,做到乔、灌、草、藤合理搭配;b)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抗逆性强、根系发达、有效固持土壤,防止土壤松散流失、覆盖能力强的植物,应优先选择相对稳定的乡土植物,可选择蜜源植物,具体情况参见附录 A;c)宜选择自然繁殖能力强、耐修剪、耐粗放管理、低维护管理的乔灌草型或灌草型植物;d)草本植物种子质量符合 GB 6142 中的规定,木本植物种子质量符合 GB 7908 中的规定。4
16、.5.2植物配置4.5.2.1植物配置宜体现多层次、多色彩、季相丰富的景观特点,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4.5.2.2配置宜深根系植物与浅根系植物相结合,速生与慢生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灌木、藤本和草结合,营造立体生态。5施工5.1基本要求5.1.1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边坡周围环境、施工条件、电源、水源、道路交通等,确保边坡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存在不稳定与落石等危险因素。5.1.2熟悉图纸及相关资料,审核施工图纸,参加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了解周边类似工程实施情况及效果、建设单位相关意见等。5.1.3工程施工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及相关规范进行,加强施工安全、进度、质量控制,保证工程目标实
17、现。5.1.4按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要求,及时整理项目资料。5.1.5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地质结构变化时,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补充地质勘查,应遵守 GB/T 32864的相关规定。5.1.6施工前应设立安全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和隔离设施,安全标志应放置在显著位置,高空作业时,高处作业应符合 JGJ 80 的规定。5.1.7安全绳索、安全带应正确连接,且应缠绕结实。5.2人员要求5.2.1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5.2.2施工人员操作工序前均应配带好安全防护设施。5.2.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经专业机构培训,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方
18、可上岗。5.3施工准备5.3.1准备工作内容施工准备工作包括:a)收集资料、现场踏勘、技术交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工程材料准备、施工工艺方法试验、开工资料编制及报验等;b)施工现场布置、临时设施建设、施工道路修建、临时水电配置、人员组织、施工设备进场、施工围挡、临时排水以及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等;DB3710/T 20520236c)测量基准点的移交、接受、复核、加固,测量控制网布设、施工区地形图复核与修测,工程范围、工程控制点及高程施测,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及报验。5.3.2施工组织5.3.2.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为项目勘查报告、工程设计书、合同文件及法律法规等,主要内容包括工
19、程基本情况、管理目标、施工总体部署、施工方案、进度计划、施工安全、现场管理、保障措施等。针对工程难点应制定相应的安全和技术保障措施;对专业性较强及结构复杂、危险性较大的项目,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且宜经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5.3.2.2施工期间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施工质量检测,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应满足相关要求。5.3.2.3按批准的总平面图布置生产、生活、临时水电线路等临时设施,确定材料、设备和土方运输路线。5.3.2.4完成车辆、车轮冲洗沟槽设施及场地、道路硬化等场区的临时排浆排水工作。5.4边坡治理5.4.1削坡整形削坡整形应遵循以下原则:a)施工前应对坡面进行排险清坡及削方整
20、形,清除坡面不稳定的岩土体、边坡表面的浮石、大孤石,并对边坡进行修整,使坡面平顺;b)削坡整形应逐级开挖,逐级支护,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分区分段施工,及时支护,同一坡面上下不应同时开挖,严禁无序开挖和无序爆破作业;c)施工中应采取保持坡体稳定的技术措施,不应因施工降低坡体稳定性,边坡防护工程停工期间,应采取确保边坡安全的临时防护措施;d)采用爆破方法对岩质边坡削方时,应编制技术方案进行论证,对周边环境进行专项调查,评估爆破振动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和爆破飞石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必要时应设置滚石拦挡结构,爆破削方应遵守 GB 6722 的相关规定;e)雨天不宜进行削坡与填坡施工,开挖面应及时进行防护。雨
21、期施工应及时排导坡面积水,防止雨水冲刷并渗入坡体。坡顶、坡面、坡脚和安全平台应设置截排水系统,坡面防护工程外围应设截水沟;f)削坡整形的弃渣应及时运至指定地点堆放,不应在边坡潜滑塌区堆载,应优先考虑弃渣再利用,如作为石料或坡面回填压脚、路基填筑及造地土源等。5.4.2加固支档5.4.2.1在施工时可选用抗滑桩、锚杆和注浆加固等加固技术对边坡进行加固,以避免因边坡变形导致安全事故。5.4.2.2对稳定性不满足施工需要的区域宜采用锚固技术进行加固,对危石裂隙应采用注浆等封闭措施。5.4.3截排水工程5.4.3.1排水设施施工前,宜先完成临时排水设施。施工期间,应对临时排水设施进行经常维护,保证排水
22、畅通。5.4.3.2截水沟和排水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DB3710/T 20520237a)截排水系统施工应在边坡修整后进行;b)截水沟应采用有效的防渗措施,出水口应引伸到坡面范围以外;c)截水沟和排水沟采用浆砌石时,砂浆应饱满,沟底表面粗糙;d)截水沟、排水沟的水沟线形应平顺,转弯处宜为弧线形;e)截水沟、排水沟的施工应在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前完成;f)排水设施应符合 DZ/T 0219 的要求。5.4.3.3飘台结构底部可采取预埋 PVC 管等方式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内部宜设置 1 层2 层无纺土工布,防止堵塞。5.5搭设施工脚手架5.5.1安全防护5.5.1.1搭设和拆除脚手架作业应有相应的安
23、全措施,操作人员穿防滑鞋并佩戴劳动防护用品。5.5.1.2在搭设和拆除脚手架作业时,应设置安全警戒线、警戒标志,并应由专人监护,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5.5.1.3当在脚手架上架设临时施工用电线路时,应有绝缘措施,操作人员应穿戴绝缘防滑鞋和绝缘手套;脚手架与架空输电线路之间应设有安全距离,并应设置接地、防雷设施。5.5.2搭设5.5.2.1作业脚手架连接岩质边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连接岩质边坡的安装应随作业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b)当作业脚手架操作层高出相邻岩质边坡 2 个步距及以上时,在上层连接岩质边坡安装完毕前,应采取临时拉结措施。5.5.2.2脚手架应按顺序搭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搭
24、设架管,一次搭设架管长度不超过 20m,搭设高度视边坡高度情况而确定,搭设宽度为 3m,架管间距 1000mm(沿总长方向)1000mm(沿总宽方向)1500mm(沿高度方向);b)剪刀撑、斜撑杆等加固杆件应随架体同步搭设;c)应适当架设剪刀架以及斜撑,架管底部应垫木块加大受力面积,减少架管沉降,应按照规范要求搭设扫地杆;d)架管底部不平处,应凿平后进行搭设;e)坡顶钻孔应安制地锚杆,锚杆深度为 3m,沿总长方向间距为 10m,用 8#铁丝与架管连接,搭设的施工平台安全可靠,架管不倾斜;f)严禁将脚手架直接与飘台的植筋连接,架管外侧应挂安全网,确保施工的安全;g)构件组装类脚手架的搭设应自一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10 205-2023 岩质边坡飘台生态修复技术导则 205 2023 岩质边坡飘台 生态 修复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