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1920-2023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指南.pdf
《DB36 T 1920-2023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1920-2023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指南.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80.20 CCS P 6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9202023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指南 Technical application guide for hot in-place recycling of asphalt pavements 2023-12-28 发布 2024-07-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9202023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适用条件.2 5 调查与再生方案论证.3 6 材料.5 7 配合比设计.7 8 就地热再生施工.10 9
2、质量控制与验收.12 附录 A(规范性)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取样方法.15 DB36/T 1920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江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 01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天驰高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西赣粤高速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瑞寻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赣州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赣州
3、市公路管理局、江西省赣南公路勘察设计院、江西联兴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祝谭雍、陈祥峰、黄祯敏、仰建岗、吴凡、魏高飞、刘琦、肖宏宇、钟鑑方、邓宗煌、王超、杨隽、刘祥键、邹闽芬、肖新春、余荣斌、吴广文、袁钱江、李亚芳、王晓辉、朱丽娟、杨文娟、殷勤、肖江、杨占生、钟悦鹏、余杰文、李甫。DB36/T 19202023 1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适用条件、调查与再生方案论证、材料、配合比设计、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二级及以上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二级
4、公路的技术要求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T 5142-01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
5、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5220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542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T 552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评价单元 evaluation unit 评定沥青路面技术状况的最小路段长度,评价单元长度应为1000m。在路面类型、交通量、路面宽度和管养单位等变化处,评价单元长度可不受1000m限制。3.2 设计单元 design unit DB36/T 19202023 2 开展沥青路面养护设计的最小单位,由评价单元合并而成,应综合考虑路面类型、横断面形式
6、、养护历史、交通状况、路面状况、养护施工最小长度等因素,且不应小于500m。3.3 就地热再生 hot in-place recycling 采用专用设备对沥青路面就地进行加热、翻松,掺入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沥青再生剂等,经热态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实现旧沥青路面面层再生的技术。就地热再生技术分为两种,分别为:a)复拌再生(remixing):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沥青再生剂、新沥青混合料、新沥青(需要时),经热态拌和、摊铺、压实成型;b)加铺再生(repaving):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沥青再生剂、新沥青(需要时),拌和形成再生沥青混合
7、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一熨平板摊铺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二熨平板同时将新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再生混合料之上,两层一起压实成型。3.4 再生沥青混合料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RAM)在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新沥青混合料、新沥青、沥青再生剂拌和而成的沥青混合料。3.5 新沥青混合料掺配比例 mixing proportion of new asphalt mixture 新沥青混合料质量占再生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比。3.6 再生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 gradation of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
8、(RAP)中的矿料级配与新矿料级配的合成级配。4 适用条件 4.1 一般规定 4.1.1 就地热再生应根据原路面病害特征,结合设计年限、交通状况、气候条件、对既有沿线结构物及设施影响等因素,经过方案比选后确定就地热再生工艺类型。4.1.2 就地热再生主要适用于上面层混合料类型为 AC、SMA 类沥青路面。微表处、稀浆封层、超薄罩面、薄层罩面、碎石封层、复合封层等预防性养护路段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时,除混合料级配、加热温度、再生深度应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外,还应经再生混合料性能和试验段检验。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先铣刨、清除预防性养护材料后再进行就地热再生。4.2 适用技术条件 DB36/T 19202
9、023 3 就地热再生技术适用的技术条件除应满足JTG 5421、JTG 5142、JTG/T 5142-01的相关要求外,还应满足表1和表2的要求。表1 就地热再生适用的路面技术状况 指标 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 80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 85 80 路面沥青层厚度(mm)(再生深度+30)路面车辙 a(mm)10 15 旧路面沥青混合料 回收沥青 25针入度(0.1mm)25 20 AC类 沥青含量b(%)3.8 SMA类 5.0 路面病害波及范围 主要分布在再生深度范围内 注1:a车辙深度超出要求范围时,应先分析车辙形成原因,经论证可行后,方
10、可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注2:b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当沥青含量低于要求值时,不宜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表2 就地热再生工艺适用的路面损坏类型 损坏类型 就地热再生工艺 复拌再生 加铺再生 表层松散、剥落 抗滑不足 车辙 RD10mm 10mmRD15mm 泛油、拥包 再生深度范围内的裂缝 注1:当原路面回收沥青针入度处于2025(0.1mm)时,宜考虑采用加铺再生方案;注2:表示不应采用,表示不宜采用,表示推荐采用。5 调查与再生方案论证 5.1 工作流程 调查与再生方案论证的工作流程如图 1 所示。路面结构验算有必要时参照现行 JTG D50 进行。DB36/T 19202023 4 路面状况调查
11、与评价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路面技术状况检测项目技术标准养护信息交通状况筑路材料路面损坏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跳车路面磨耗/路面抗滑性能路面结构强度对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形成设计单元开展专项数据检测与分析重点调查病害类型、分布范围、病害层位及产生原因就地热再生适用性评价采用就地热再生方案采用其它可行的养护方案是否材料性能:沥青含量、沥青老化程度、矿料级配等根据专项数据情况,必要时调整设计单元 图1 调查与再生方案论证的工作流程 5.2 基础资料收集 应收集的基础资料如表 3 所示。DB36/T 19202023 5 表3 基础资料收集 收集项目 具体内容 技术标准 设计标准、路面结构、几何线形、横断面
12、形式等 养护信息 养护历史、历年路况检测数据及主要病害类型、历史处治措施及效果 交通状况 历年交通量、交通组成数据、事故多发路段、轴载谱等 筑路材料 材料来源、材料质量、材料单价等 其他资料 如桥隧构造物、特殊设计路段、特殊材料路段等 5.3 原路面状况调查与分析 5.3.1 原路面状况调查与评定项目如表 4 所示,并对评价单元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评价,试验方法参照JTG 3450。表4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内容 检测项目 评定指标 检测设备 试验方法 路面损坏 路面状况指数(PCI)路况综合检测车或人工调查 T 0974 路面平整度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激光平整度仪 T 0934 路面车辙 车
13、辙深度指数(RDI)激光车辙仪 T 0975 路面跳车 路面跳车指数(PBI)断面类检测设备 JTG 5210 路面抗滑性能 路面抗滑性能(SRI)横向力系数测试仪 T 0967 路面磨耗 路面磨耗指数(PWI)激光构造深度仪 T 0966 路面结构强度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自动弯沉仪或落锤式弯沉仪 T 0952 或 T 0953 5.3.2 根据评价单元路况水平,综合考虑路面类型、横断面形式、养护历史、交通状况、路面状况、养护施工最小长度等因素形成设计单元,对设计单元开展专项检测与分析工作。5.4 原路面取样 5.4.1 现场取样时应确定取样位置、取样层位和取样数量,并综合考虑设计单
14、元路面状况、试验方案、试验样品数量,确定代表性取样断面,断面数应不少于 2 个。5.4.2 现场取样应采用机械切割方法,样品取回后根据需要将要求深度范围内的混合料切割使用,取样方法见附录 A。有条件时宜优先采用热铣刨方法取样。5.5 RAP 性能测试 5.5.1 RAP 质量评价应包括旧沥青评价和集料质量测试。5.5.2 旧沥青评价包括针入度、动力粘度、软化点和延度等指标。5.5.3 集料质量主要检测项目为 RAP 中矿料级配、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及细集料的砂当量、棱角性。6 材料 6.1 一般规定 6.1.1 就地热再生材料主要包括 RAP、改性沥青或道路石油沥青、粗(细)集料、填
15、料、再生剂以及纤维等材料,其中沥青种类、纤维等与再生路面混合料类型及使用材料有关。DB36/T 19202023 6 6.1.2 就地热再生用材料应进行质量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2 RAP 6.2.1 RAP 应按设计单元在再生深度范围内分别进行代表性取样。6.2.2 就地热再生用 RAP 的检测项目与质量要求应满足表 5 要求,试验方法参照 JTG E20。表5 RAP 的检测项目与质量要求 材料 检测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检验频度 试验方法 RAP 沥青含量 AC-13%3.8 不少于 2 处/(设计单元车道)T 0722 SMA-13 5.0 矿料级配 实测 T 0725 回收沥
16、青 针入度(25,100g,5s)0.1mm 20 T 0604 延度 a(5或 15)cm 实测 T 0605 软化点 实测 T 0606 动力粘度(60)Pas 实测 T 0620/T 0625 注:a对于RAP中的沥青采用改性沥青时,试验温度为5;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时,试验温度为15。6.3 新沥青 6.3.1 新沥青的种类和标号,宜与原路面采用的沥青一致,也可采用针入度大一级的沥青。6.3.2 对于原路面车辙较明显的路段,不宜采用针入度大一级的沥青。6.3.3 新沥青添加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6.3.4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用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应符合 JTG F40 中相关要求。6
17、.4 矿料 6.4.1 新集料的岩性宜与原路面相同,宜采用坚硬、洁净、干燥集料。6.4.2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使用的粗、细集料及矿粉,应符合 JTG F40 中相关要求,试验方法参照现行 JTG E42。6.4.3 新添加单一规格粗、细集料级配不满足使用要求,但经试验论证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矿料级配满足要求的,可以使用。6.5 沥青再生剂 6.5.1 沥青再生剂的品种及掺量应根据 RAP 中沥青含量、旧沥青性能等方面进行综合确定。当旧沥青含量高、老化严重或 RAP 掺配比例大时,应选择标号低、黏度小的再生剂品种。6.5.2 沥青再生剂应与旧沥青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充分溶解和分散旧沥青中的沥青质
18、,恢复或改善旧沥青性能。6.5.3 选用的沥青再生剂技术性质应满足 JTG/T 5521 中相关要求。6.5.4 除对沥青再生剂进行质量检验外,还应检验再生沥青性能。6.6 其他添加剂 6.6.1 添加剂材料的选择应综合施工可操作性、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工程成本以及运输、贮存条件等因素进行技术论证。6.6.2 应根据应用工程需要添加纤维稳定剂等材料,所用添加剂应符合现行 JTG F40 的有关规定。DB36/T 19202023 7 6.7 新添加沥青混合料 6.7.1 用于加铺的沥青混合料应满足 JTG F40 的技术要求。6.7.2 用于复拌的新添加沥青混合料,应根据 RAP 矿料级配,以
19、及再生路面的性能要求,确定其级配组成,并检验再生混合料的性能;新添加沥青混合料性能不符合 JTG F40 的有关规定,但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满足本文件表 8 的要求时,可以使用。6.7.3 用于复拌的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油石比等的确定除需考虑再生混合料的性能要求外,还要考虑到施工可操作性、运输、贮存条件等因素。7 配合比设计 7.1 般规定 7.1.1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按确定的设计单元分别进行。7.1.2 配合比设计中,应结合就地热再生设备的作业条件,充分考虑施工组织特点,设计的再生混合料应易于拌和、摊铺、压实等工序的质量控制。7.1.3 应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当采用其
20、他配合比设计方法时,应按本文件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并报告不同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7.1.4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段进行检验。7.2 配合比设计流程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如图 2 所示。DB36/T 19202023 8 对设计单元内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取样及评价旧沥青评价矿料级配测试就地热再生方案设计,确定设计再生混合料类型旧沥青再生试验,确定沥青再生剂种类和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确定新沥青混合料级配及比例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含新添加沥青用量)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是否满足要求铺筑试验段是否满足要求完成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
21、比设计否否是是 图2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7.3 确定工程级配范围 7.3.1 根据就地热再生路面沥青混合料类型初选级配设计范围,并结合交通荷载等级、工程性质、材料特点等因素,通过对类似工程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确定工程级配范围,特殊情况下允许超出规范要求级配范围。经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是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不得随意变更。DB36/T 19202023 9 7.3.2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类型为 AC-13、SMA-13 时,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设计的矿料级配应符合表 6 的范围要求。当再生混合料为其他类型时,设计的矿料级配范围宜满足 JTG F40 规定的级配范围要求。表6 再生沥青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1920-2023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指南 1920 2023 沥青路面 就地 再生 技术 应用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