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T 4342-2022 工业企业全过程环境管理指南.pdf
《DB32 T 4342-2022 工业企业全过程环境管理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 T 4342-2022 工业企业全过程环境管理指南.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20.01CCS Z 00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4342-2022 工业企业全过程环境管理指南Guidelines for whole-proces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industrial enterprises(报批稿)2022-09-06 发布2022-10-06 实施 DB32/T 4342-2022 I 目次前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3.1 全过程环境管理.13.2 生产者责任延伸.13.3 环境管理绩效.23.4 持续改进.23.5 环境管理档案.23.6 环
2、境管理台账.24 总体原则.25 企业环境目标、人员与投入.25.1 目标制定.25.2 环境管理人员.25.3 经费投入.36 法规识别、制度规程建设与评估修订.36.1 法律法规识别.36.2 规章制度建设.36.3 操作规程建立.46.4 评估与修订.47 全员环保培训.47.1 培训计划.47.2 培训实施.48 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排污许可证管理.58.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58.2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58.3 排污许可证申领与执行.58.4 自主验收.59 污染物排放管理.69.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6DB32/T 4342-2022 II9.2 废水.6
3、9.3 废气.69.4 噪声.69.5 固体废物.69.6 辐射.79.7 其他污染物.710 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管理.710.1 建设管理.710.2 运行管理.710.3 排污口规范化.710.4 在线监控设备管理.710.5 自行监测.810.6 终止或搬迁管理.810.7 生产环境管理.811 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811.1 清洁生产审核.811.2 资源能源利用.811.3 节能减碳管理.912 环境隐患排查和治理.912.1 隐患排查.912.2 隐患治理.912.3 监测预警.91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913.1 应急准备.913.2 应急响应.1013.3 事后恢复与
4、调查.1014 环境信息公开.1014.1 公开内容.1014.2 公开形式.1014.3 公开渠道.1015 外部及相关方管理.1115.1 对外投资决策.1115.2 周边环境保护.1115.3 公共关系处理.1115.4 生产者责任延伸.1115.5 供应商、承包商审核.11 DB32/T 4342-2022 III 16 绩效自评与持续改进.1116.1 绩效自评.1116.2 持续改进.1217 环境管理档案与台账.1217.1 档案与台账内容.1217.2 保存期限.1217.3 日常管理.13附录 A(资料性)标准条款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度文件.14附录 B(规范性)
5、环境管理事项.16DB32/T4342-2022 IV 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大学,苏州道博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毕军、王仕、贾玉道、杨洁、刘苗苗、胡梦、蒋玉君、钟家波、戴婧。DB32/T 43422022 1 工业企业全过程环境管理指南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工业企业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及各项管理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产生污染排放的工业企业开展全过程环境管理,其它企业可参照本文件执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生产经营特征选择适用章节参
6、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清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562.1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排放口(源)GB 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HJ/T 295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 环境监察HJ 617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 942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H
7、J 944 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 总则(试行)HJ 2025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全过程环境管理 whole proces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全过程环境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建设项目策划、设计、立项、建设、运营及退役全生命周期中各项环境管理,也包括企业对客户、供应商、承包商、周边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所开展的环境管理活动。3.2生产者责任延伸 extended produer responsibility 生产者责任延伸是指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
8、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DB32/T43422022 2 3.3环境管理绩效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erformance指企业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成效。3.4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目的是根据企业的环保战略目标,实现对整体环境管理绩效的改进。3.5环境管理档案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rchive企业日常环境管理中形成的具有工作指导价值、利用价值及应当长期保存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记录,包括环境管理制度、手续类文件等。3.
9、6环境管理台账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record企业日常环境管理中形成的活动、运行和数据等阶段性记录。4总体原则企业全过程环境管理宜遵循全过程、全要素、持续改进的原则,并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企业应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部环境管理制度,规范环境管理档案与台账资料,建立企业环保文化,多形式开展环保文化活动,提高员工环保意识。5企业环境目标、人员与投入5.1 目标制定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制度,制定环境保护方针、总体目标、年度目标,予以发布和落实。5.2 环境管理人员5.2.1 大型企业宜设置独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并配置专职环保管理人员;中型企
10、业宜设置独立或综合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配置专职或兼职环保管理人员;小型及以下企业宜设置有环境保护专职或兼职管理岗位1)。5.2.2 工业企业宜配置专、兼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国家、省、市重点排污单位及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单位宜按企业员工总数不低于 2的比例配置专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1)大、中、小型企业按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划分。DB32/T 43422022 3 5.2.3 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宜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及时获取和准确理解履行企业环境管理直接责任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规范建立和及时修订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档案和台账;实施企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规范指导运营企业环
11、境保护设施;开展企业环境风险防范,建立管理对策;准确识别要点,实施企业日常环境隐患排查;建立企业全员环境教育培训教材并指导实施培训。5.2.4 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宜持续接受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技能培训,每年不少于 8 学时。5.3 经费投入企业宜每年形成环境保护投入计划,评估环境保护投入产生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法规识别、制度规程建设与评估修订6.1 法律法规识别建立法律法规识别和管理制度,形成法规清单库,明确责任部门与责任人,确定识别和获取的渠道、方式与频次,保证识别全面性。6.2 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并确保相关人员及时获取制度文本。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包括
12、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内容:环境保护目标管理;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法律法规识别和管理;环境保护投入管理;档案与台账管理;环境因素识别与污染物收集控制管理;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环境教育培训管理;变更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排污许可证申报与执行管理;排污口规范化管理;环境保护设施检修、维护、保养、变更及报废;污染防治管理;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DB32/T43422022 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信息报告管理;环境信息公开管理;环境管理绩效评定。6.3 操作规程建立企业宜结合生产工艺、污染物种类与防治要求,将污染减排及岗位环境管理操作纳入工艺操作规程,运用可视化的方法予以悬挂和目视管理。相关内容
13、包括但不限于:污染治理设施设备操作、维修规程;设备环保排放控制指标;化验岗位操作规程;现场应急处置卡;固废收集、贮存、转运、处理、处置操作规程;辐射(源)设备使用操作规程。6.4 评估与修订定期对企业法规清单库、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适用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依据结果及时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宜在以下条件下开展评估与修订:企业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更或部门环境管理职能发生重大调整;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布或修订;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施后;生产工艺改变或环境保护设施工艺发生变化重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后;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其他变动情景。7全员环保培训7.1 培训计划建立环保
14、培训管理制度,明确培训主管部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7.2 培训实施7.2.1 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或实际经营管理负责人等宜持续接受环保培训,且每年不少于 8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环境管理主体责任的法律法规;管理岗位法律法规职责;行业最新法律法规及环境标准;企业环境风险防范;DB32/T 43422022 5 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及环境违法案件解析等。7.2.2 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及生产部门班组长,宜接受基础环保培训,且每年不少于 16 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岗位法律法规职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企业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对策;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及环境违法案件解析等。7.2.
15、3 企业生产操作岗位人员宜接受岗前环保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岗位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企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要求,岗位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等。工业废水处理工、化验员等要求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岗位,经过考核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7.2.4 承包方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前,企业宜对其进行环保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要求,施工过程环境管理及污染防护技术等。7.2.5 重点排污单位及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企业,宜对从业人员强化环保培训,在培训的内容、频次、考核等方面严于上述要求。7.2.6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台账。8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排污许可证管理8.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
16、理8.1.1 建设项目在选址、设计、立项阶段应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相关管控要求。8.1.2 建设项目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履行相关审批手续。8.2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落实环评文件中的污染防治要求,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8.3 排污许可证申领与执行8.3.1 排污单位在启动生产设施或实际排污前,按 HJ942 要求完成排污许可证申领工作。8.3.2 按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种类、控制指标和规定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遵守涉变动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衔接。8.3.3 按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内容、频次和时间要求定期填报并提交执行报告。8.4
17、 自主验收具备条件后及时完成建设项目自主验收。DB32/T43422022 6 9污染物排放管理9.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9.1.1 建立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制度,针对企业生产活动、服务、产品等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工作,形成分级别环境因素清单,并实施相应管控。9.1.2 当发生以下情况,及时组织重新开展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布或修订;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施后;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发生突发环境事件。9.2废水建立废水管理制度,明确废水管理的部门与责任人。根据排污许可证许可及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设定废水排放的目标指标。做好各类废水收集处理设施及应急处置设施的建设与运
18、行管理,确保雨污分流、规范收集、达标排放,定期监测废水中主要染物排放情况。9.3废气建立废气管理制度,明确废气管理的部门与责任人。根据排污许可证许可及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设定废气排放的目标指标。做好各类废气排放源废气处理设施及应急处置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实现达标排放。9.4噪声建立噪声管理制度,明确噪声管理的部门与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定期监测噪声排放情况,厂界噪声达标排放。9.5固体废物9.5.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明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部门与责任人。设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目标指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和处置应符合 GB
19、 18599 的规定,做到分类收集,分开贮存。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的档案,按年度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9.5.2 危险废物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危险废物管理的部门与责任人。建立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形态、危险特性等有关资料档案,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按照减量化和危害降低的原则开展管理,规范危险废物的储存、利用、管理、处置和变更,申报登记事项发生种类、数量等改变超过 20%,在发生改变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原登记机关申报,并在政府管理系统中开展申报、备案、变更等管理。制定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现场防渗、防泄漏、防挥发、防腐
20、蚀等措施并规范实施,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应符合 GB 18597、HJ 2025 等有关标准,危险废物应按规定期限转移至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填写“危DB32/T 43422022 7 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存档。超期存放应履行相关手续。9.6辐射建立辐射管理制度,明确辐射管理的责任部门与责任人。严格辐射源及放射性废物管理,规范从购置到报废处置各环节的管理流程。辐射设备的防护隔离设施完好有效,取得相应许可证,使用辐射源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定期监测辐射排放情况,对照国家标准做合规性评价,编制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演练。9.7其他污染物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验收要求、污染物排查工作报告等,全面梳理污
21、染物种类,针对其他类型(热污染、光污染等)污染物提出包括源头预防、工艺改进、管理提升、末端治理等排放控制措施。10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管理10.1 建设管理明确相关职责,确保污染治理设施可研、设计、建设、验收各环节得到有效管理,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保部门相关要求。10.2 运行管理10.2.1 建立环境保护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变更及报废管理制度,制定检(维)修计划并落实。10.2.2 暂停运转、闲置或者拆除、改造、更新治理设施,应在工程实施前以文件形式上报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并根据当地管理要求在相关部门备案或得到许可。10.2.3 建设和运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应采取
22、措施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10.2.4 企业配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运行操作人员和监测设备或委托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第三方,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进行专业化运营。10.3 排污口规范化10.3.1 排污口环保标志明显、设置合理,污染物排放去向合理、便于采集样品、便于监测计量、便于公众参与监督管理。10.3.2 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设置排污口。在江河、湖泊设置排污口的,还应当遵守水务或者流域主管部门的规定。10.3.3 各类排放口规范设置图形标志牌或监控设备,标志牌的设置参照 GB 15562.12 执行。10.4 在线监控设备管理10.4.1 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的企业宜建立设备基础信息
23、档案,做好维护,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监测数据有效传输。10.4.2 规范建设在线监测站房,确保废水、废气在线监控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建立和完善监控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章;对第三方运营单位日常运维情况进行监督;对监控数据传输情况进行跟踪管DB32/T43422022 8 理,发现异常数据及时报告、查找原因、纠正异常;建立在线设备故障时手工监测数据上报的管理要求。10.5 自行监测实行许可证重点和简化管理的工业企业制定自行监测计划,按照 HJ 819 及相关行业自行监测技术规范开展自行监测,按环评、验收及排污许可证中的内容和频次要求开展监测。被认定为大气环境、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应按要求设置大气污
24、染物、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被认定为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对土壤和地下水开展定期监测。监测数据和结果按要求上传数据管理平台、进行信息公开或备案。10.6 终止或搬迁管理企业项目终止或者搬迁的,宜事先对原址土壤和地下水受污染的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估,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原址土壤或者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应当进行环境修复。企业拆除生产设施设备、建(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宜先识别环境风险点,制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拆除活动结束及时清理拆除现场,并对土壤
25、污染及疑似土壤污染所在区域采取一定防雨水淋溶、侵蚀等措施,避免污染物进一步扩散。10.7 生产环境管理10.7.1 管理和维护生产设备设施,无跑冒滴漏。10.7.2 生产及环保设施处于异常(如检修、开停车、事故状态下)情况时污染物应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置。10.7.3 宜在储罐区、生产装置区设置围堰、探测系统、隔离系统等环境应急设施,并实施有效运行管理。11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11.1 清洁生产审核11.1.1 需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按法规要求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工作。未纳入强制清洁生产范畴的企业,可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工作。11.1.2 企业宜开展污染治理装备和技术自主创新,优先采用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 4342-2022 工业企业全过程环境管理指南 4342 2022 工业企业 全过程 环境管理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