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2059-2022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pdf
《DB11 T 2059-2022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2059-2022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pdf(5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020.01CCS Z 02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20592022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oss ecosystem product accounting 2022-12-27 发布 2023-04-01 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11/T 20592022 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核算工作程序.2 5 核算指标体系和方法.4 附 录A (规范性)生态产品目录清单.6 附 录B (规范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7 附
2、录C (资料性)部分参数推荐计算方法.20 附 录D (资料性)核算基础数据清单及数据来源.27 附 录E (资料性)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实物量核算参考参数.33 附 录F (资料性)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核算参考方法.37 参 考 文 献.51 DB11/T 2059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统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财政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欧阳志云、韩宝龙、肖
3、燚、束承继、王琪、郑晓光、王海华、逯非、冼超凡、郑莹、陈志文、沈钰仟。DB11/T 20592022 III 引言 为落实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和北京市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相关要求,促进首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持续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北京市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化,制定本文件。本文件可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于政府决策、绩效考核评价、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经营开发融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技术支撑。DB11/T 20592022 1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
4、工作程序、核算指标体系和方法、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数据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各行政区域及重要生态空间的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以及与生态产品总值内涵相同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等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态系统 ecosystem 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
5、及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整体,包括森林、灌丛、草地、农田、湿地、荒漠、城市、海洋等生态系统类型。3.2 森林生态系统 forest ecosystem 以乔木和其中的动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整体。3.3 灌丛生态系统 shrub ecosystem 以灌丛和其中的动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整体。3.4 草地生态系统 grassland ecosystem 以草本植物和食草动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整体。3.5 农田生态系统 farmland ecosystem 以农作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
6、形成的功能整体。DB11/T 20592022 2 3.6 湿地生态系统 wetland ecosystem 由陆地和水域相互作用区域内的各种生物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兼顾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特征的功能整体,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3.7 城市生态系统 urban ecosystem 由城市居民、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整体。3.8 生态产品 ecosystem product 生态系统为经济活动和其他人类活动提供且被使用的货物与服务贡献,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类。3.9 生态产品总值 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一定区域内
7、各类生态系统在核算期内的所有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之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类生态产品的价值。3.10 物质供给 provisioning services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并被使用的物质产品,如粮食、油料、蔬菜、水果、木材、生物质能源、水产品、中草药、牧草、花卉等物质产品。3.11 调节服务 regulating services 生态系统为维持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的惠益,如水源涵养、减少泥沙淤积、面源削减、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空气净化、水质净化、固定二氧化碳、气候调节、噪声消减等。3.12 文化服务 cultural services 生态系统为提高人类生活
8、质量提供的非物质惠益,如灵感激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美学体验、精神愉悦等。3.13 实物量 physical value 生态产品的物理量,如粮食产量、洪水调蓄量、减少泥沙淤积量、固定二氧化碳量、景点旅游人次等。3.14 价值量 monetary value 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4 核算工作程序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周期长度为1年,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主要工作程序包括:a)根据核算目的,确定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区域范围;b)明确区域内各类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c)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d)确定核算模型方法与适用技术参数,收集数据资料;DB11/T 20592022 3 e
9、)开展各类生态产品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f)核算区域内生态产品总值。具体核算工作应按照图1所示的工作程序开展。图1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工作程序 确定核算区域范围明确生态系统类型森林生态系统 灌丛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物质供给 调节服务 文化服务 数据收集与监测调查统计数据 遥感数据 社会调查 监测数据 文献数据 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市场价值法 替代成本法 旅行费用法 生态产品价值 DB11/T 20592022 4 5 核算指标体系和方法 5.1 各类生态系统核算内容 表1规定了各类生态系统所对应的核算
10、内容。表1 各类生态系统核算内容 生态产品森林灌丛草地农田湿地城市物质供给 生物质供给 调节服务 水源涵养 减少泥沙淤积 面源削减 洪水调蓄 固定二氧化碳 空气净化 水质净化 气候调节 噪声消减 防风固沙 文化服务 旅游康养 休闲游憩 景观增值 5.2 指标选取原则 5.2.1 来自自然生态过程 生态系统服务应由自然生态过程产生,不具有自然生态过程的人工生态环境设施产生的生态环境改善服务,不可作为生态系统服务。5.2.2 对人类有益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目的在于增加正面生态系统服务,核算中仅考虑对人类产生惠宜的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对人类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考虑在内。5.2.3 为最终生态系统服务
11、为避免重复计算,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肥等支撑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中间过程服务,不纳入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标体系。5.3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标体系和方法 5.3.1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 3 个一级指标,涵盖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渔产品、水源涵养、减少泥沙淤积、面源削减、洪水调蓄、旅游康养、DB11/T 20592022 5 休闲游憩等 18 个二级指标。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概述见表 2。详细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详细核算方法和适用的生态系统类型应符合附录 B 的要求。5.3.2 核算减少泥沙淤积、固定二氧化碳、水源涵养、洪水调蓄、防风
12、固沙等生态产品实物量所需的部分参数计算方法补充见附录 C。5.3.3 生态产品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基础数据清单及数据来源见附录 D。5.3.4 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所需的部分推荐性参数见附录 E。5.3.5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过程中,涉及的问卷调查方法见附录 F。表2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标体系和方法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实物量指标实物量核算方法价值量指标价值量核算方法物质供给农产品 物质获取量(包括从农田、草地、森林、水体等获取的物质、生物质能源、野生动植物和其他物质的供给量)统计调查 物质供给价值(主要包括从农田、草地、森林、水体等获取的物质、生物质能源、
13、野生动植物和其他物质的供给价值)残值法 林产品 畜牧产品 渔产品 生物质能源等其他物质调节服务水源涵养 水源涵养量 水量平衡法 水源涵养价值 替代成本法 减少泥 沙淤积 减少泥沙淤积量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减少泥沙淤积价值替代成本法 面源削减 减少面源污染量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减少面源污染价值替代成本法 洪水调蓄 洪水调蓄量 水量平衡法、洪水调蓄模型 调蓄洪水价值 替代成本法 固定二 氧化碳 固定二氧化碳量固碳机理模型 固定二氧化碳价值市场价值法 空气净化 净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空气污染物量污染物净化模型或污染物平衡模型 净化空气污染物 价值 替代成本法 水质净化 净化化学需氧量、总
14、磷、总氮等水体污染物量污染物净化模型或污染物平衡模型 净化水体污染物 价值 替代成本法 气候调节 蒸散发(蒸腾、蒸发)消耗能量蒸散模型 蒸散发调节温湿度价值 替代成本法 噪声消减 噪声消减量 噪声消减模型 噪声消减价值 替代成本法 防风固沙 防风固沙量 防风固沙模型 防风固沙价值 替代成本法 文化服务旅游康养 旅游总人次 统计调查 旅游康养价值 旅行费用法 休闲游憩 休闲游憩总人时统计调查 休闲游憩价值 替代成本法 景观增值 受益酒店客房销售数量和房产面积 统计调查 受益酒店客房销售与房产使用提升价值 市场价值法 注:空气净化和水质净化服务的实物量核算需根据实际空气质量、水质情况选用相应的方法
15、。DB11/T 20592022 6 附 录 A (规范性)生态产品目录清单 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应符合表A.1的规定。表 A.1 生态产品目录清单 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1 物质供给农产品野生农产品 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野生初级农产品,如药材、蔬菜、水果、食用菌等。集约化种植农产品 从集约化种植的生态系统中收获的初级农产品,如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油料、棉花、药材、蔬菜、水果、食用菌等。2 林产品野生林产品 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林木产品、林产品以及与森林资源相关的初级产品,如木材、竹材、干果等。集约化种植林产品 从集约化管理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林木产品、林产品以及与森林资源相
16、关的初级产品,如木材、竹材、干果等。3 畜牧产品 放养畜牧产品 利用放牧等形式获得的畜牧产品,如牛、羊、猪、家禽、奶类、禽蛋、蜂蜜等。4 渔产品野生渔产品 在陆域自然水体中通过捕捞获取的水产品,如鱼类、其他水生动物等。集约化养殖渔产品 在人工管理的水生态系统中养殖生产的水产品,如鱼类、其他水生动物等。5 生物质能源等其他物质 其他由生态系统产生并为人类最终使用的物质产品,如秸秆、薪柴等。6 调节服务水源涵养 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和过程拦截滞蓄降水,增强土壤下渗,涵养土壤水分和补充地下水、调节河川流量,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功能。7 减少泥沙淤积 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保护土壤、降低雨水的侵蚀能力
17、,减少土壤流失,减少泥沙阻塞河道的功能。8 面源削减 生态系统通过保持土壤,减少氮、磷等土壤物质进入下游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减少下游水体的面源污染的功能。9 洪水调蓄 生态系统通过调节暴雨径流、削减洪峰,减轻洪水危害的功能。10固定二氧化碳 生态系统通过有机体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水体溶解二氧化碳等过程,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以降低其在大气中浓度的功能。11空气净化 生态系统吸收、阻滤大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降低空气污染浓度,改善空气环境的功能。12水质净化 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和生化过程对水体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吸附、降解以及生物吸收等方
18、式,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净化水环境的功能。13气候调节 生态系统通过植被蒸腾作用和水体蒸发过程吸收能量、调节温湿度的功能。14噪声消减 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反射和吸收声波能量,起到的消减交通噪音的功能。15防风固沙 生态系统通过增加土壤抗风能力,降低风力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功能。16文化服务旅游康养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旅游观光、科普教育、郊野运动、身心休养等服务。17休闲游憩 生态系统为人类日常业余时间提供的经常性休闲、健身等文体活动。18景观增值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美学体验、精神愉悦等服务,从而提高周边酒店客房销售和房产使用价值,产生酒店客房和房产使用过程中的自然景观溢价的功能。DB11/T 205
19、92022 7 附 录 B (规范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 B.1 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方法 B.1.1 物质供给 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选用一定时间内从生态系统获取的各类物质产品(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渔产品、生物质能源等符合附录A要求的物质产品)的数量,作为生态系统物质供给实物量的评价指标。按照公式(B.1)计算。=(B.1)式中:物质产品总获取量(根据实际产品的计量单位确定,如:吨每年);第种物质产品的获取量(根据产品的计量单位确定,如:吨每年);物质产品种类,=1,2,3,n;物质产品种类数量。B.1.2 水源涵养 对
20、于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选用水源涵养量,作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实物量的评价指标。采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即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是降水输入量与径流量和生态系统自身水分消耗量的差值。按照公式(B.2)计算。=()10(B.2)式中: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第类生态系统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降雨量,单位为毫米每年(mm/a);径流量,计算方式见附录C.3,单位为毫米每年(mm/a);蒸散发量,是指水文循环中自降水到达地面后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水汽返回大气的过程,包括水面、土壤、冰雪的蒸发和植物的散发,单位为毫
21、米每年(mm/a);生态系统类型,=1,2,3,n;生态系统类型数量。B.1.3 减少泥沙淤积 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选用减少泥沙淤积量,即因生态系统作用减少的流入河道、库塘、湖泊等水体的泥沙量,作为生态系统减少泥沙淤积服务实物量的评价指标。按照公式(B.3)、(B.4)计算。Qsd=Qsr/(B.3)=(1 )10(B.4)式中:DB11/T 20592022 8 Qsd减少泥沙淤积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Qsr土壤保持量,单位为吨每年(t/a);泥沙淤积系数,无量纲;土壤容重,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3);核算单元
22、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核算单元,=1,2,3,n;核算单元数量;核算单元的降雨侵蚀力因子,指降雨引发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用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指数表示,计算方式见附录C.1.1,单位为MJmm/(hm2ha);核算单元的土壤可蚀性因子,指土壤颗粒被水力分离和搬运的难易程度,主要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体结构、渗透性等土壤理化性质有关,通常用标准样方上单位降 雨 侵 蚀 力 所 引 起 的 土 壤 流 失 量 来 表 示,计 算 方 式 见 附 录 C.1.2,单 位 为 thm2h/(hm2MJmm);核算单元的坡长因子(无量纲),反映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计算方式见附录C.1.
23、3;核算单元的坡度因子(无量纲),反映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计算方式见附录C.1.3;核算单元的植被覆盖因子(无量纲),反映生态系统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类型和植被覆盖度的综合作用,计算方式见附录C.1.4。B.1.4 面源削减 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选用减少面源污染量,即因生态系统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减少的土壤中氮、磷等物质形成面源污染的量,作为生态系统面源削减服务实物量的评价指标。按照公式(B.5)计算。Qdpd=Qsr (B.5)式中:Qdpd减少面源污染量,单位为吨每年(t/a);Qsr土壤保持量,单
24、位为吨每年(t/a);土壤中物质总类总量。土壤中氮、磷等物质种类数量,=1,2,n;土壤中氮、磷等物质的纯含量,单位为百分比(%)。B.1.5 洪水调蓄 B.1.5.1 概述 洪水调蓄服务核算方法分为植被空间、水田空间、城市水域空间和河流湖库沼泽水域空间四种。按照公式(B.6)计算。=+(B.6)式中:植被洪水调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水田洪水调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城市水域洪水调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湿地生态系统洪水调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DB11/T 20592022 9 B.1.5.2 植被空间 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
25、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旱田/园地)、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绿地),选用调蓄水量,即调节洪水的能力,作为生态系统洪水调蓄服务实物量的评价指标。洪水调蓄量与暴雨降水量、暴雨地表径流量和植被覆盖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按照公式(B.7)计算。=10(B.7)式中:植被洪水调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暴雨降雨量,单位为毫米每年(mm/a);第类生态系统的暴雨径流量,单位为毫米每年(mm/a);第类生态系统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生态系统类型,=1,2,n;生态系统类型数量。B.1.5.3 水田空间 对于农田生态系统(水田),选用洪水期调蓄水量,作为洪水调蓄实物量的评价指标。实物量按照公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2059-2022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2059 2022 生态 产品 总值 核算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