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5304 T 004.8-201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pdf
《DB 5304 T 004.8-201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 5304 T 004.8-201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01 CCS B 05 5304 玉溪市地方标准 DB 5304/T 004.82019 代替 DG 5304/T 1.9-200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 2019-11-25 发布2020-02-24 实施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5304/T 004.82019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是DB5304/T 004-2019元江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的第8部分,本标准共包含10个部分;第1部分:种植区划和布局 第2部分:引种、试验、示
2、范及推广 第3部分:主要种植品种 第4部分:良种繁殖 第5部分:蔗种质量 第6部分:甘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第7部分:常用商品农资使用规范 第8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 第9部份:甘蔗砍运技术规范 第10部份:甘蔗收购质量 本标准由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提出。本标准由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元江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元江县农业农村局、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元江县糖办、元江县曼来镇、元江县澧江街道、元江县金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兴东、杨桂林、邵远明、马云飞、白亚东、周刚、杨其久、李现明、唐金有、周元光、苏娅玲、官亚平、白春凤、封增良、
3、余福亮。DB 5304/T 004.82019 1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第 8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描述了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为害与防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区主要病、虫、草、鼠害的防治。2 甘蔗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方法 2.1 甘蔗黑穗病(Ustilago scitaminea Syd)2.1.1 分布及危害 此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其次是中期的分蘖苗及侧芽,一株感病后即刻感染其它健苗,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感病品种主要是闽糖 69/421,其次是新台糖 22 号;在海拔 1000 米以下的蔗区发生危害较重,随着海
4、拔的升高发生程度减轻,一般海拔每升高 100 米病株率降低 20%左右。2.1.2 主要症状 该病最明显特征是病蔗梢头具一条向下卷内的黑色鞭状物,长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鞭中央是由薄壁组织或维管束组织构成的心柱,外围包着一层厚垣孢子。病鞭在形成初期,外包一层银白色薄膜,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最后只剩下心柱。染病种蔗萌芽早,茎细小,叶细长,淡绿,分蘖增多,后分蘖上也长出黑穗鞭。2.1.3 最佳防治时期 新植蔗在栽种前对种苗进行消毒,宿根蔗在刨桩后蔗芽萌发前。2.2 甘蔗梢腐病(Gibberella fujikuroi(Saw.)Wollenw)2.2.1 分布及危害 主要危害上部嫩叶及植株生长点;
5、在高温多湿的蔗区易发病,久旱遇雨或干旱后灌水过多诱发病害流行,偏施氮肥的蔗田发病严重 2.2.2 主要症状 叶部染病,幼叶基部失绿黄化,严重时形成梢腐,生长点周围组织变软、变褐,心叶坏死,蔗株生长受阻,较严重时整株甘蔗枯死。有些品种侧芽很少萌发。2.2.3 最佳防治时期 在甘蔗进入生长高峰(6 月底)前及发病初期。2.3 甘蔗褐条病(Cochliobolus stenospilus(Drech.)Mat.and Yam.)2.3.1 分布及危害 酸瘦型土、缺磷、钾土壤发生严重,低温多雨、长期的阴雨天气常暴发流行。本病先发生在中下部叶,随着蔗株的生长而向上攀升,直至嫩叶。2.3.2 主要症状 D
6、B 5304/T 004.82019 2 发病严重时,条斑合并成大斑块,使叶片提早干枯,很少发生顶腐,甘蔗生长受抑制叶片减少、植株矮小。2.3.3 最佳防治时期 在蔗地封行后、进入雨水季节(5 月底)前,及发病初期。2.4 甘蔗凤梨病(Ceratocystis paradoxa(Dode)Moreau)2.4.1 分布及危害 长期低温和高湿条件下的地块容易发病,土壤粘重、板结,蔗田低洼积水、湿度大,发病重;本病主要侵染甘蔗种苗及宿桩。2.4.2 主要症状 初期蔗种染病切口两端开始变红,散有凤梨香味,后逐渐变黑并产生很多黑色的煤粉状物或刺毛状物病菌从两端切口向茎的中心迅速扩展,使蔗种的薄壁细胞遭
7、到破坏,致种苗形成空腔,仅残留似一束头发状的维管束在其中。蔗株染病蔗叶凋萎,外皮皱缩变黑,严重的植株死亡。2.4.3 最佳防治时期 在下种前蔗种消毒、种苗萌芽前及刨桩后蔗芽萌发前。2.5 真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防治。2.5.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良种,选用无病健壮的稍头作种,适时播种。2)清洁田园,清除病株、病叶,杀灭病菌。3)加强田间水肥管理,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4)修整好排灌系
8、统,渍水蔗园开挖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2.5.2 化学防治 1)在下种前或采收后:用 5%生石灰水、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40%蔗茎灵等可湿性粉剂等任选一种进行浸种或喷洒蔗桩。2)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 70%甲基托布津、50%苯来特、5%井冈霉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任选一种进行全株喷雾,连喷 34 次,间隔 710 天。3 细菌性病害及防治方法 3.1 甘蔗宿根矮化病 3.1.1 分布及危害 主要发布在长期连作地块,主要危害蔗茎基部。3.1.2 主要症状 染病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减少,严重时植株无法伸长,宿根发株少,在干旱缺水时较为严重并随宿根年数的增加而增加。
9、3.1.3 最佳防治时期 DB 5304/T 004.82019 3 蔗芽萌发前。3.2 甘蔗白条病 3.2.1 分布及危害 土壤湿度大或雨水过多利于病菌侵入和发病,在天气干旱或缺肥时或近开花时才大量显症。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整丛或全株枯萎死亡。3.2.2 主要症状 是系统性病害。有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慢性型 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白色至乳黄色 12cm 长的条纹,大小、数目不一。有的向下延伸至叶鞘,呈紫色。天气干旱时,病叶从叶尖至叶缘逐渐干枯士至全叶枯萎。病株节间变短,叶惩短直,茎基长出侧枝和细小分蘖,分蘖的叶片上也生有白条。纵剖茎基部,维管束变红。急性型 整丛或全株枯萎或全田叶片卷缩萎凋
10、枯死,在甘蔗的生长旺季突然遇有干旱时,易发生急性型病斑,恰如无意中切断根系。这些受害茎再行分蘖时,又表现慢性型病症。3.2.3 最佳防治时期 蔗芽萌发前。3.3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苗作种。从无病地区调运蔗种,或在轻病蔗田选择外表健康的甘蔗作种,是防止宿根矮化病传播、发生的最好措施。2)热水浸种。用 50热水浸种 2 小时,或用温度控制在 5458的热空气处理 8 小时。热空气处理费时且蔗种极易失水,因此必须用全茎进行处理。3)建立无病新品种群体和无病苗圃。在育种过程中,从实生苗开始,把用于正在选育的新材料和新品种的砍蔗刀及耕作机具,与其他品种的操作工具分开,分别使用,经常进行消毒处理,并
11、密切注意及时消灭田间的啮齿类动物。在新品种育成推广后仍继续实行上述措施。形成无病新品种群体,建立无病苗圃。4)施足基肥,及早追肥。缺肥干旱影响甘蔗生长,宿根矮化病发病多,减产严重。因此,甘蔗播种前要深耕蓄水,减少干旱,种蔗时要施足基肥,以后要及时追肥,使甘蔗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5)宿根矮化病严重的蔗区,减少宿根蔗的栽培年限和栽培面积。4 甘蔗线虫病 4.1 病源 为害甘蔗的线虫种类较多,有十几个种,主要有:矮化线虫、根瘿线虫、根痕线虫、穿孔线虫、孢囊线虫、肾形线虫、螺旋线虫、刺线虫、枪线虫、剑线虫等。一般线虫的虫体细长,通体透明。多为雌雄异体,有些雌体腹部膨大,形如梨状。在上述这些为害甘蔗的
12、线虫中,最重要的为矮化线虫。虫体呈圆筒形,体长 0.51.7mm,宽约 0.03mm,体表环纹清楚,有 46 条侧线,有粗大的口针和发达的基部球。雄虫尾部弯曲,雌虫尾部圆形或圆锥形,末端钝圆。4.2 症状与为害 为害甘蔗的线虫种类较多,有十几个种,主要有:矮化线虫、根瘿线虫、根痕线虫、穿孔线虫、孢囊线虫、肾形线虫、螺旋线虫、刺线虫、枪线虫、剑线虫等。一般线虫的虫体细长,通体透明。多为DB 5304/T 004.82019 4 雌雄异体,有些雌体腹部膨大,形如梨状。在上述这些为害甘蔗的线虫中,最重要的为矮化线虫。虫体呈圆筒形,体长 0.51.7mm,宽约 0.03mm,体表环纹清楚,有 46 条
13、侧线,有粗大的口针和发达的基部球。雄虫尾部弯曲,雌虫尾部圆形或圆锥形,末端钝圆。4.3 最佳防治时期 少量发生时。4.4 防治方法 4.4.1 农业防治 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在发病较轻蔗田,增施有机肥,若是砂质土壤,可在沟内施入泥土,以不利根结线虫发生。2)栽培改制:改宿根蔗以新植蔗,因宿根蔗连年栽培,土壤中累积线虫数量较多,所以,发病比新植蔗严重。或实行甘蔗与水稻轮作,减轻发病。3)选用无病种苗。4.4.2 化学防治 1)施用杀线剂可防病增产。杀线剂应在种植前先施入,盖土然后再放蔗种。杀线剂种类可用益舒宝,每公顷 60kg;米乐尔每公顷则用 45kg。2)下种时每公顷施用克线丹 60k
14、g 或力满库 60kg。5 甘蔗甘蔗缺素病及防治方法 5.1 症状 1)缺氮:植株瘦弱,茎呈浅红色,叶尖和边缘干枯,老叶淡红紫色。2)缺磷:茎秆瘦弱,节间短,新叶较窄,色泽黄绿,老叶尖端呈干枯状。3)缺钾茎秆较短,幼叶浓绿,后渐变为灰黄色。老叶尖端与边缘焦枯,叶面有棕色条纹和白斑,中脉组织有时出现许多红棕色条斑,局部死亡。4)缺镁:老叶上首先在脉间发现小的缺绿斑,后为棕褐色,均匀分布在叶面,后融合为大块锈斑,以致整个叶片呈锈棕色,茎细瘦。5)缺硫:幼叶失绿,呈浅黄绿色,后变为淡柠檬黄色并略带淡紫色,老叶紫色浓,植株根系发育不良。6)缺锰:幼叶先在脉间现浓淡绿相间的条纹,叶片中部比尖端更明显,叶
15、尖初呈浅绿色,后为白色,在白色条纹中同时出现小块枯斑,后联合成长条干枯组织,沿叶片纵断面裂开。7)缺硼:幼叶出现小而长的水渍状斑点,方向与叶脉平行,后成条状,叶背面还常现一些瘤状突起体。后期叶片病痕中部呈深红色,叶片锯齿的内缘开裂,茎内现狭窄的棕色条斑。5.2 防治方法 1)防止缺氮:在施用基肥基础上,生长期提倡施用长效尿素,应急时喷施尿素水溶液。2)防止缺磷:给蔗田补磷肥的困难是磷肥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变成无效,尤其是含铁量、含铝量高的砖红壤能固定磷酸盐,但含钙量低的土壤,磷酸盐的供应也有困难,后一种情况通过施入石灰,可大大提高磷的有效性。DB 5304/T 004.82019 5 3)防止缺钾
16、:一般补施钾肥即可奏效,如土壤条件不好,最好在植前施钾结合施用有机肥,也可叶面喷施含钾肥料。4)防止缺镁:田间栽培的甘蔗缺镁时,叶面喷洒 2%硫酸镁,能很快矫正。5)防止缺硫:施用硫酸铵或 100kg 人粪尿中加硫酸亚铁 500g,使人粪尿中碳酸铵转化为硫酸铵。6)防止缺锰:施用硫酸锰或其它锰化合物。7)防止缺硼:硼在甘蔗植株中一经被利用便固定下来,因此对幼嫩组织必须不断供应。6 甘蔗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6.1 蛀茎危害类害虫 6.1.1 甘蔗二点螟虫 Chi10 infuscatellus(Snellen)6.1.1.1 为害特点 苗期幼虫为害甘蔗生长点,致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萌发期、分蘖初
17、期造成缺株,有效茎数减少;生长中后期幼虫蛀害蔗茎,破坏茎内组织,影响生长且含糖量下降,遇大风蔗株易折断,形成“断尾蔗”。此外,伤口处还易诱发甘蔗赤腐病。6.1.1.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年生 56 代,世代重叠,尤以 36 月甘蔗苗期发生的第 1、2 代危害最严重。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蔗茎里越冬。该虫终年为害。成虫喜把卵产在甘蔗叶背,初孵幼虫分散爬行或吐丝飘荡,潜入邻近蔗株叶鞘里,再从叶鞘处钻入蔗株。幼虫在甘蔗伸长期为害则蛀入蔗茎形成螟害节,蛀茎时幼虫先在节间蛀细小圆形孔,后钻入为害。纵剖可见茎内蛀道较直,常直通数节,横道少,别于黄螟为害造成的弯曲蛀道。幼虫经 49 次蜕皮,老熟后化蛹在蔗茎内,
18、一般新植蔗未培土时,化蛹多在距土面 67cm 处。该虫喜干燥环境。6.1.1.3 最佳防治时期 下种时或 3 月底至 4 月初结合松沟培土使用毒土或毒肥。6.1.2 甘蔗黄螟虫(Tetramoera schistaceana Snellen)6.1.2.1 为害特点 与二点螟相似,苗期形成枯心苗,生育中后期蛀害茎部,影响生长或倒折。6.1.2.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年生 78 代,无明显休眠期。世代重叠,终年为害。3 月中下旬成虫产卵,5 月迅速增加,6 月进入产卵盛期,7 月中下旬渐减,810 月很少,1112 月卵量又趋回升,田间出现枯心苗。全年可见 69 次高峰,其中 36 月发生量大
19、,为害宿根蔗和春植蔗的蔗苗,为害相当严重。成虫白天栖息在蔗叶上或叶鞘处,黄昏后活动,午夜 13 时交尾。雌蛾把卵产在蔗株基部 60cm 处以下,苗期则把卵产在叶片或叶鞘上,拔节剥叶后多产在蔗茎表面。幼虫喜在中午孵化,初孵幼虫下爬潜入叶鞘里,逐渐下移从蔗芽或根带处嫩的部位侵入或为害,把芽眼吃空。老熟幼虫在蛀孔处做茧化蛹。6.1.2.3 最佳防治时期 甘蔗进入伸长期前(34 月)发现枯心苗时。6.1.3 甘蔗田亚洲玉米螟(大螟)DB 5304/T 004.82019 6 6.1.3.1 为害特点 对甘蔗进行为害的主要是第二代,即甘蔗生长的 79 月,大龄虫易迁株为害,严重时形成枯梢或蛀节,被害蔗株
20、易被风折,降低产量。6.1.3.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年生 16 代,最末一代幼虫在玉米、高粱、粟茎秆里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后,成虫飞至茂密蔗田块产卵,多把卵产在叶背面中脉处,二代幼虫为害甘蔗,3 月至 5 月苗期产生为害,68 月蛀孔多。6.1.3.3 最佳防治时期 甘蔗进入伸长期前(34 月)6.1.4 甘蔗白螟(Tryporyza nivella Fabricius)6.1.4.1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从心叶侵入蔗株,心叶展开时出现横列孔洞,为害成株生长点促成侧芽萌发,形成扫帚状的“扫把蔗”和梢端枯萎。有的蛀害茎节。6.1.4.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年生 45 代,以老熟幼虫在蔗株梢部的
21、隧道里越冬。主要在幼蔗期和秋植蔗的 1012 月、翌年 34 月有两个为害高峰。该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把卵产在蔗苗叶背面,初孵幼虫行动活泼,常吐丝下垂借风飘荡分散。一般每株有 1 头幼虫从尚未展开的心叶基部蛀入,向下蛀害呈直道,心叶展开后呈现带状横列的蛀食孔,幼虫稍长大后为害生长点,这时才出现枯心苗和扫把蔗。老熟幼虫化蛹在蔗茎里,羽化时冲破薄茧爬出。一般地势高长势差的蔗田易受害。6.1.4.3 最佳防治时期 幼蔗期和秋植蔗的 1012 月、翌年 34 月。6.1.5 甘蔗条螟(Chi10 sacchariphagus Bjojer)6.1.5.1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为害甘蔗心叶,受害叶展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 5304 004.8-2019 元江县糖料甘蔗种植综合标准 部份: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 004.8 2019 元江县糖料 甘蔗 种植 综合 标准 部份 主要 鼠害 防治 方法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540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