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T 4260-2022 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pdf
《DB32 T 4260-2022 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 T 4260-2022 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 DB32/T4260-2022 环境与健 康监测技 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vironment and health monitoring 2022-05-26 发布 2022-06-26 实施 江 苏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ICS:13.020.99 CCS:Z 10 DB32/T4260-2022 I 目 录 前 言.II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义.3 4 监测原则.4 4.1 空间一致性.4 4.2 指标匹配性.4 4.3 内容针对性.4 5 工作流程.5 6
2、 技术要求.5 6.1 基础资料收集.5 6.2 目标污染物的筛选.6 6.3 污染源监测.6 6.4 环境暴露监测.6 6.5 健康风险评估.8 6.6 人群健康监测.8 6.7 报告编制.9 7 质量保证与质 量控制.9 7.1 总体要求.9 7.2 现场监测质量保证 和控 制.9 7.3 实验室分析质量 保证和 控制.10 7.4 数据审核.10 7.5 数据处理与报告编 制.10 附 录 A(资料性)部分污 染物的健 康效应.11 附 录 B(资料性)报告编 制大纲.18 DB32/T4260-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3、部 分:标 准化 文件 的结 构和 起草规 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 江 苏省 生态 环境 厅 提出 并归 口。本 文件 起草 单位:江 苏省 环境监 测中 心、生态 环境 部南京 环境 科学 研究 所。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张涛、吉贵 祥、胡冠 九、沈红 军、邓 爱萍、郭 敏、石利 利、顾 杰、张景 明、张蓓蓓、吴雨 晴、王湜。DB32/T4260-2022 3 环 境与健 康监测技 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环 境与 健康 监测的 工作 原则、工 作流 程、技 术要 求、质量
4、 保证 与质量 控制 要求。本 文件 适用 于生 态环 境管 理过程 中,为预 防和 控制 与 损害公 众健 康密 切相 关的 环境化 学性 因素 而开展的环 境与 健康 监测 活动。本 文件 不适 用于 放射 性、电磁辐 射、噪声、光、致 病 微生物、职业 暴露 等环 境污染 及突 发性 环境 事故开展 的环 境与 健康 监测。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5、 本文件。GB/T 5750.2 生活 饮用 水 标准检 验方 法 水样 的采 集 与保存 GB/T 8170 数值 修约规 则 与极限 数值 的表 示和 判定 GB/T 16126 生物 监测 质量 保证规 范 GB/T 16157 固定 污染 源排 气中颗 粒物 测定 与气 态污 染物采 样方 法 HJ 2.2 环 境影 响评 价技 术 导则 大气 环境 HJ/T 20 工 业固 体废 物采 样制样 技术 规范 HJ/T 55 大 气污 染物 无组 织排放 监测 技术 导则 HJ 91.1 污 水监 测技 术规 范 HJ/T 166 土壤 环境 监测 技 术规范 HJ/T 167 室内 环
6、境 空气 质 量监测 技术 规范 HJ 168 环 境监 测分 析方 法 标准制 订技 术导 则 HJ 194 环 境空 气质 量手 工 监测技 术规 范 HJ/T 397 固定 源废 气监 测 技术规 范 HJ 630 环 境监 测质 量管 理 技术导 则 HJ 839 环 境与 健康 现场 调 查技术 规范 横 断面 调查 HJ 875 环 境污 染物 人群 暴 露评估 技术 指南 HJ 1111 生态 环境 健康 风 险评估 技术 指南 总纲 NY/T 398 农、畜、水 产品 污染监 测技 术规 范 3 术 语和 定义 3.1 环境与 健康 监测 environment and hea
7、lth monitoring 运用化 学、生物 学、环 境流 行病学 和医 学等 技术 方法 对环境 有害 因素 及其 健康 效应 开 展的 监测 活 动。3.2 暴露评 估 exposure assessment 对个体 或群 体暴 露于 环境 中化学 性因 素的 暴露 量、频率及 持续 时间 进行 估计 或测量 的过 程,也包 括对环境 中化 学性 因素 的来 源、暴 露路 径、暴露 途径、暴露 人群 数量 和特 征及 不 确定 性的 分析。来源:HJ 1111 2020,定 义 3.3 3.3 人体生 物监 测 human biological monitoring DB32/T4260
8、-2022 4 对目标 人群 体内 的化学 污 染物负 荷水 平进 行监 测,可选择 血液、尿 液、毛发、指甲等 对污 染物 或其代谢产 物的 浓度 进行 测量。3.4 健康风 险评 估 health risk assessment 对人群 暴露 于环 境中 化学 性因素 发生 不良 作用 的可 能性进 行定 性或 定量 估计 的过程。4 监测 原则 4.1 空 间一 致性 充分考 虑 污 染源 分布 和 人 群活动 特点,环 境监 测范 围与人 群健 康监 测范 围保 持一致。4.2 指标 匹 配性 环境监 测指 标与 人群 健康 监测指 标相 互匹 配,选择 能够反 映相 关环 境暴 露或
9、 健康 效 应的 指标,注 意指标的 互补 性及 环境 指标 和健康 指标 的匹 配性。4.3 内 容针 对性 针对影 响人 体健 康的 目标 污染物 的来 源、可能 分布 与 主要 暴露 途径,有 针对 性地设 置监 测点 位和 监测项目 开展 监测。DB32/T4260-2022 5 5 工作 流程 图 1 环境 与健 康监 测工作 流程 6 技术 要 求 6.1 基 础资 料收 集 6.1.1 社会 经济 发展 概况 收集区 域内 自然 资源 开采 状况、人均 收入、人口 情 况、经 济结 构、地 区生 产 总值、工农 业产 值、工业发展 的历 史现 况与 规划 等资料。6.1.2 环境
10、 资料 收集整 理环 境统 计、污染 源普查、历 史环 境监 测数 据、排 污企 业或 工业 园区 的排污 许可 等资 料,了解区域 范围 内 污 染源 的类 型与数 量,可能 造成 水、土壤、大气 污染 的物 质使 用、生 产和 贮存 状况,了 解废气、废水 和工业 固体 废 物处理 与排 放情 况以 及事 故性排 放情 况。6.1.3 自然 条件 收集 当 地地 质、水文 和地 形 地貌 以及 气象 资料,初 步获得 环境 污染 物的 迁移 情况。启动监测 基础资料 收集 目标污染 物筛选 确定环境 影响范 围 人群分布 编制现场 监测实 施方案 污染源监 测 环境暴露 监测 人群健康 监
11、测 环境空气 室内空气 饮用水 食物 土壤 积尘 人体生物监测 人群疾病监测 历史资料收集 排放监测 环境与健 康风险 评估 确定污染 来源及 源强 健康影响 评价 编制环境 与健康 监测报 告 DB32/T4260-2022 6 6.1.4 敏感 目标 确定 居 民区、学 校、医院 以及饮 用水 源保 护区 等敏感 目标 的分 布。6.1.5 暴露 人群 了解环 境暴 露人 群的 数量、人口 构成、膳 食组 成、生活方 式 和 行为 活动 模式 等。6.1.6 健康 资料 了解当 地是 否为 死因 监测 点、行为 危险 因素 监测 点,是 否建 立居 民健 康档 案,初 步 了 解当 地居
12、民基本健康 状况。6.2 目 标污 染物 的筛选 在 对重 点区 域内 污染 源有一 定掌 握、对环 境污 染历史 和现 状进 行评 估的 基础上,综 合考 虑主 要 排污企业 排放 污染 物的 种类、公 开发 表文 献涉 及 的 污 染物种 类、环 境质 量状 况 调查监 测等 方面 资料,结合污染物 的健 康危 害,初 步 选定可 能的 目标 污染 物。部分污 染物 的健 康效 应 见 附录 A。目 标污 染物 可以 是一种或 多种,不能 依据 现 有资料 确定 目标 污染 物 的,可 适当 扩大 调查 的污 染 物范围,进行 环境 介质 初 步采样实 测后 确定。具体筛 选原 则如 下:
13、a)优先选 择具 备监 测可 行性 的污染 物;b)环境中 检出 率和 检出 浓度 较高的 污染 物;c)优先选 择健 康危 害性 较高 的污染 物;d)现有标 准或 规范 中规 定的 管控污 染物;e)优先考 虑排 放量 大的 污染 物;f)优先选 择 国 内外 已 公 布的 优先污 染物;g)优先选 择在 环境 中难 降解,易于 生物 积累 和具 有环 境持久 性的 污染 物。定期对 目标 污染 物的 排放 情况、人 群暴 露状 况、健 康风险 进行 评估,在监 测 过程中 及时 更新 目标 污染物清 单。6.3 污 染源 监测 6.3.1 历史 资料 收集 收集 监 测范 围内 重点 排
14、污 企业的 基本 情况、原 辅材 料、产 品种 类、工艺 流程、污染物 种类 及通 过各种途径 的排 放量、污 染处 理设施、生 态环 境 监 测数 据等,收集 时段 原则 上自 建成投 产日 起至 调查 年,应重点关 注 近 10 年的 资料。6.3.2 污染 物排 放监测 通过分 析收 集到 的监 测范 围内污 染源 的基 础资 料,有 针对性 地选 择可 能对 环境 产生较 大影 响的 污染源进行 现状 监测。污染 源 排放 监 测可 采用 现场 实测,确 定 目 标污 染物 进入 环 境的主 要输 入途 径,定 量 计算进入 环境 的污 染负 荷通 量、时 间过 程、空间 分布。废水、
15、废 气和 工业 固体 废物进 行采 样和 监测按 HJ 91.1、HJ/T 55、GB/T 16157、HJ/T 397 和 HJ/T 20 执 行。6.4 环 境暴 露监 测 6.4.1 确认 暴露 途径 根据 目 标污 染物 的主 要排 放形式、赋存 的环 境介 质 及与人 群接 触的 形式,确 定 主要 暴露 途径,重点开展相 关环 境介 质监测。主要考 虑如 下暴 露途 径:经 呼吸 道吸 入:人体 通过呼 吸吸 入受 污染 的环 境空气 和室 内空 气(包括 气相和 可吸 入颗 粒物)而暴露 环境 污染 物;经 消化 道 摄 入:人体 经口摄 入受 污染 的土 壤、食物、饮用 水或
16、室内 积尘 而暴露 环境 污染 物。经 皮肤 接触:人 体经 皮肤接 触受 污染 的土 壤、饮用水、室 内积 尘或 空气 而暴露 环境 污染 物。6.4.2 确定 监测 范围 根据重 点行 业企 业周 边区 域基本 情况,重 点考 虑监 测 区域固 定污 染源 及工 业园 区等污 染源 聚集 区废DB32/T4260-2022 7 气排放 对当 地环 境空 气质 量的影 响。结合 重点 行业 企业的 环境 防护 距离 及企 业周边 人群 分布,确 定 污 染源周边 100 m 500 m 为监测范 围;如 考虑 较高 的 点源对 地面 浓度 的影 响时,监 测范 围也 可扩 大到 污 染源周边
17、 500 m 3 km。6.4.3 环境 空气 监测 6.4.3.1 点 位布 设 环境空 气监 测点 布设 在人 群聚集 区(居 民区、商 业 区、学校 等),在监 测范 围内将 人群 聚 集 区分 成若干个 网格,单 个网 格 应 不大 于 0.5 km 0.5 km(面 积大 于 5 km2的区域 可适 当放宽 网格 密度),在每个网格 中心 或者 网格 焦点 上设置 监测 点。同时 在污 染源主 导风 向和 第二 主导 风向(选择 污染 最重 季 节 的主导风 向)的 下风 向的 最 大落地 浓度 区内 布 设 12 个监测 点,以 捕捉 到最 大 污染特 征。有 组织 和无 组 织排
18、放源 最大 落地 点浓 度区 域范围 的确 定分 别 按 HJ 2.2 和 HJ/T 55 执行。环 境空 气监测 点 应 不少 于 5 个,如果目 标污 染物 以空 气吸 入为主,可 在人 群密 集区 适当增 加监 测点 位数 量。6.4.3.2 样 品采 集 环境空 气样 品采 集、记 录、保存 运输 和测 定以 及质 量控制 方法 与措 施 按 HJ 194 执 行。针对 不同 类型的污 染物,采 样具 体要 求 按相 关标 准执 行。6.4.3.3 采 样频 次 每个监 测周 期(通 常指 1 年)样品 采集 应不 少于 2 次(覆盖 2 个 代表 性季 节,其 中 1 次为 污染 最
19、重的季节),每次 采集 应不 少于 5 天。6.4.4 室内 空气 监测 6.4.4.1 点 位布 设 在环境 空气 监测 范围 内的 人群活 动区 域进 行选 择和 布设,应考 虑调 查家 庭与 污染源 的方 位和 距 离、房屋年代 等,避免 选择 新 装修 1 年内 的房 屋。点 位 布设在 调查 家庭 人群 活动 较频繁 的房 间内(客厅 或 卧室),调查 家庭 数量 应不 少于 15 户。6.4.4.2 样 品采 集 对于多 环芳 烃、氟化 物等 污染物 样品 的采 集可 采用 被动采 样法,具 体 按 HJ/T 167 执行。采 样点 高度与人 的呼 吸带 高度 一致,相 对高 度
20、0.5 m 1.5 m。主动采 样法 每次 采集 应不 少于 5 天,被动 采 样法 每次采集 应不 少于 15 天,具 体应 根 据空 气中 污染 物的 浓度水 平和 分析 方法 的检 出限确 定。采样 在调 查家庭正常 生活 情况 下实 施。6.4.4.3 采 样频 次 每个监 测周 期样 品采 集 应 不少 于 2 次,与 环境 空气 采样同 步进 行。6.4.5 生活 饮用 水监测 生活 饮 用水 涉及 的家 庭及 数量应 与室 内空 气采 样的 家庭保 持一 致(应不 少于 15 户),每 个监 测 周期内样 品采 集数 量 应 不少 于 1 次。农 村分 散式 供水 的采集 根据
21、供水 方式 确定;农村 集中 式供 水和 城 镇 集中式供 水采 集末 梢水。样 品采集、保 存、运输 及质 量控制 按 GB/T 5750.2 执 行。6.4.6 食物 监测 6.4.6.1 点 位布 设 食物采 样 涉 及的 家庭 及数 量应与 室内 空气 采样 的家 庭保持 一致(应 不少 于 15 户),根据 当地 膳食结构确 定需 要监 测的 食物 种类,每个 监测 周期 内样 品采集 数量 应不少于 1 次。每份 样品 采集 量不 应 少于0.5 kg,具 体方 法按 NY/T 398 执 行。根据 食物 样品 来源从 家庭 自产 和市 场采 购两 种 方式 采集 样品。6.4.6
22、.2 样 品采 集 6.4.6.2.1 家 庭自 产食 物 a)粮食:与 室内 空气 采样 的家庭 保持 一致(应 不少 于 15 户),采 集家 庭储 存 的大米。采 集样 品混DB32/T4260-2022 8 合后按 四分 法对 角取 样,再次进 行混 合,制备 成有 代表性 样品。b)蔬菜:蔬菜样品大致分为叶菜、根菜和瓜果三类,按监测点位膳食结构中蔬菜主要组成确定采样对象,采 集样 本量 应不 少于 30 份。c)畜禽 产品:在当地选取小型畜禽(鸡、鸭、鹅)和鸡蛋样品,小型畜禽和鸡蛋样品采 集样本量分别应 不少 于 15 份。6.4.6.2.2 市 场采 购食 物 采集监 测点 位居
23、民膳 食结 构中主 要的 蔬菜、水果、畜禽肉 类和 水产 品,采 用 多个市 场多 个摊 位采 样方式,每种 采集 样品 量 应 不少 于 6 份。6.4.7 土壤 监测 6.4.7.1 点 位布 设 布点应 考虑 当地 人群 活动 特点、不同 的土 壤类 型、土壤面 积大 小和 污染 程度。一般 采集 表层 土,采样深 度 0 cm 20 cm,按 照网格 法布 设采 样单 元,单个网 格 应 不大 于 0.5 km 0.5 km(面 积大 于 5 km2的区域 可适 当放 宽网 格密 度)。土壤 监 测点 应不少于 10 个,每个 土壤 采样 单 元至少 有 3 个采 样点 组成,每个采
24、样点 的样 品为 土壤 混合样。6.4.7.2 样 品采 集 土壤样 品采 集、记录、保 存和运 输、测定 方法 以及 质量控 制方 法与 措施 按 HJ/T 166 执行。6.4.7.3 采 样频 次 每个监 测周 期样 品采 集 应 不少 于 1 次。6.4.8 室内 积尘 监测 6.4.8.1 点 位布 设 室内积 尘采 样家 庭与 室内 空气调 查家 庭保 持一 致(应不少 于 15 户)。6.4.8.2 样 品采 集 采集调 查家 庭室 内功 能区(卧 室、客厅 及厨 房等)的地面、窗台、柜 顶等 区 域或固 体器 具表 面的 尘土混合 样。根 据实 际情 况 选择擦 拭法、刮擦 法
25、及 便 携式吸 尘器 收集 法等 方法 采集样 品,每 次样 品量 应 不少于 5g,具体 采样 方法 操 作 按 HJ 839 执 行。6.4.8.3 采 样频 次 室内积 尘采 样与 室内 空气 采样同 步进 行,每期 采集 应不少 于 2 次。6.5 健 康风 险评 估 目标污 染物 人群 外暴 露评 估 按 HJ 875 执 行,人群 健 康风险 评估 按 HJ 1111 执行。6.6 人 群健 康监 测 6.6.1 实施 原则 如满足 以下 实施 原则,商 请 卫生 健康 部门 开展 人群 健康监 测。环 境健 康风 险超 过可 接受水 平的;经 卫生 健康 部门 确认,人 群体 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 4260-2022 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 4260 2022 环境 健康 监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