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 T 777-2021 通信用逆变设备.pdf
《YD T 777-2021 通信用逆变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 T 777-2021 通信用逆变设备.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 I ICS 29.200 M4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XXXXXXXX 代替 YD/T 777-2006 通信用逆变设备 Inversion equipment for telecommunication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19.12.24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发 布 YD/T 777-201X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品分类 .2 5 要求 .2 6 试验方法 .8 7
2、检验规则 .15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7 YD/T 777-201X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YD/T 777-2006。 本标准与 YD/T 777-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修改了范围(见 1,2006版的 1); b)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 3,2006版 3); c) 修改了输入电压标称值系列,标称值选取增加 240V与 336V(见 4.1.2,2006版的 4.1.2); d) 修改了环境条件(见 5.1,2006版的 5.1); e) 删除了特殊使用条件(见 2006版的 5.1.2); f) 修改
3、了直流输入电压范围(见 5.2,2006版的 5.2); g) 增加了输出功率因数(见 5.4); h) 修改了交流输出电压稳压精度(见 5.4.2,2006版的 5.4.1); i) 删除了交流输出电流额定值(见 2006版的 5.4.2); j) 修改了交流输出电压的动态特性(见 5.4.3,2006版的 5.4.3); k) 删除了交流输出电压传导骚扰极限值(见 2006版的 5.4.4); l) 修改了输出电压不平衡度(见 5.4.4, 2006版的 5.4.5三相输出电压的不对称度); m) 修改了输出电压相位偏差(见 5.4.5, 2006版的 5.4.6三相输出电压的相位偏差);
4、 n) 修改了输出频率稳定精度(见 5.4.6, 2006版的 5.4.7); o) 修改了额定输出效率(见 5.4.7, 2006版的 5.4.10); p) 修改了转换时间(见 5.4.10,2006版的 5.4.11); q) 修改了并联性能(见 5.4.16,2006版的 5.4.17); r) 修改了监控性能(见 5.4.17, 2006版的 5.4.18); s) 增加了电磁兼容要求(见 5.5); t) 增加了悬浮方式供电要求(见 5.6.1); u) 修改了绝缘电阻、绝缘强度(见 5.6.3, 2006版的 5.5.1); v) 修改了保护要求(见 5.6.4,2006版的 5
5、.5.2); w) 增加了直流输入电压范围试验 、 旁路电源条件试验和输出功率因数 试验 (见 6.2、 6.3和 6.4) ; x) 修改了平衡负载试验、不平衡负载试验、输出频率的稳定精度、额定输出效率、波形畸变率、 监控性能试验、绝缘电阻与绝缘强度试验、低温工作试验、高温工作试验、恒定湿热试验; (见 6.7.1、 6.7.2、 6.9、 6.10、 6.18、 6.20、 6.22.3、 6.25.1、 6.25.3、 6.25.5,2006版 6.4、 6.5、 6.6、 6.9、 6.15、 6.17遥测、遥信性能、 6.18、 6.21.1、 6.21.2、 6.21.3); y)
6、 增加了电磁兼容试验、低温贮存试验、高温贮存试验、振动冲击试验(见 6.21、 6.25.2、 6.25.4、 6.25.6);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动 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先进、许勇枝、于海滨、沈晓东、张万里、李沛然。 YD/T 777-201X I 本标准于 1996年 1月首次发布,于 1999年 7月第一次修订,于 2006年 5月第二次修订,本次为
7、第三次 修订。 YD/T 777-201X 1 通信用逆变设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用逆变设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功率在 10kVA以下的向通信设备供电的逆变设备,本标准不适用于光伏逆变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T 2423.2-200
8、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低温 GB/T 2423.3-201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Fc:振动 (正弦 )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 GB/T 3859.2 半导体变流器 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 第 1-2部分:应用导则 GB/T 387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9、/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GB/T 18380.12-2008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 12部分 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 验 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YD/T 282 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YD/T 983-2018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YD/T 1363.3 通信局 (站 )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第 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通信用逆变设备 inversion equipment for telecommunications 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源设备
10、,以下简称逆变设备。 3.2 反灌宽频杂音电流 reflected wide band noise current YD/T 777-201X 2 逆变设备向直流输入端反灌的杂音电流宽频有效值。 3.3 反灌电话衡重杂音电流 reflected psophometrically weighted noise current 采用 -48V直流供电系统进行供电的逆变设备向直流输入端反灌的电话衡重杂音电流。 3.4 中断时间 interruption time 输出电压低于动态允许范围下限值的持续时间。 3.5 旁路 bypass 用以代替逆变设备的交流电源通路。 3.6 并联冗余式逆变设备 pa
11、rallel redundant inversion equipment 几个逆变设备单元并联运行均分负载 , 当其中一个或多个逆变设备单元发生故障时 , 无故障的逆变 设备单元仍能承担全部负载。 4 产品分类 4.1 产品型式 按产品类型可分为: a) 单相正弦波逆变设备,额定输出: 电压 220V、 频率 50Hz; b) 三相正弦波逆变设备,额定输出: 电压 220V/380V、 频率 50Hz; 4.2 输入直流电压标称值系列 按逆变设备的输入直流电压标称值等级分为: -48V、 240V或 336V。 4.3 输出功率额定值系列 4.3.1 单相输出功率 单相逆变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在
12、下列数值中选取: 1kVA、 2kVA、 3kVA、 5kVA、 10kVA。 注: 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 4.3.2 三相输出功率 三相逆变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在下列数值中选取: 5kVA、 10kVA。 注: 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 5 要求 YD/T 777-201X 3 5.1 环境条件要求 5.1.1 温度范围 工作温度范围: -5 +40; 贮存温度范围: -40 +70,不含电池。 5.1.2 相对湿度范围 工作相对湿度范围: 90%( 40 2),无凝露; 贮存相对湿度范围: 95%( 40 2),无凝
13、露。 5.1.3 大气压力 海拔应不超过 1000m;超过 1000m时,应按 GB/T 3859.2的规定降容使用。 5.1.4 振动与冲击 逆变设备工作场所应无剧烈振动和冲击,垂直倾斜度不超过 5%。 5.1.5 其他要求 逆变设备工作环境应无导电爆炸尘埃 , 应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和蒸汽 , 应通风良好并远离 热源。 5.2 输入直流电源电压范围 对于按 4.2分类的逆变设备,其输入电压范围分别要求如表 1所示。 表 1 直流输入电压范围 直流输入电压标称值 (V) 允许变化范围 (V) -48 -40 -57.6 240 192 288 336 260 400 5.3 旁路输入交
14、流电源条件 当供电系统具有交流供电基础时, 可选用带旁路的逆变设备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 当不具备交流供电 基础时 , 可采用无旁路的逆变设备 , 通过并联冗余的方式提高供电可靠性 。 向逆变设备的旁路装置供电 的交流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交流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额定值的 85% 110%; b) 交流电压频率额定值 50Hz,允许偏差 5%; c) 三相交流电压的不平衡度不大于 10%; d) 三相交流电压的相位偏差不大于 5电角度。 5.4 逆变设备的使用性能 5.4.1 输出功率因数 YD/T 777-201X 4 应不小于 0.8。 5.4.2 稳压精度 应不大于 |3%|。 5.4
15、.3 输出电压动态特性 逆变设备动态电压变化范围应不大于 10%额定输出电压值,动态过程恢复时间应不大于 60ms。 5.4.4 输出电压不平衡度 三相输出电压不平衡度应不大于 3%。 5.4.5 输出电压相位偏差 三相输出电压相位偏差应不大于 3电角度。 5.4.6 输出频率 当输入电压与负载电流在允许的变化范围内时,输出频率误差应小于 0.5Hz。 5.4.7 效率 逆变设备整机额定输出效率应满足表 2的要求。 表 2 额定输出效率 直流输入电压 负载条件 技术要求 100%阻性负载 86% 50%阻性负载 86% 48V 30%阻性负载 83% 100%阻性负载 92% 50%阻性负载
16、92% 240V/336V 30%阻性负载 90% 5.4.8 反灌宽频杂音电流 逆变设备向直流输入端反灌的 0 20MHz频带内的杂音电流有效值应不大于 100%额定负载条件下输 入电流值的 10%。 5.4.9 反灌电话衡重杂音电流 对于 -48V输入的设备 , 向输入端反灌的电话衡重杂音电流应不大于 100%额定负载条件下输入电流值 的 1%。 5.4.10 转换时间 YD/T 777-201X 5 逆变输出供电与旁路供电在 100%额定负载下转换时,负载电压中断时间应不大于 4ms。 5.4.11 启动特性 输入启动冲击电流应不大于标称输入电压条件下最大稳态输入电流峰值的 150%。
17、5.4.12 噪声 当输入电压与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时,单台设备的噪声应符合如下规定: a) 逆变设备额定输出功率小于 5kVA时, 不大于 55dB(A); b) 逆变设备额定输出功率大于等于 5kVA时, 不大于 65dB( A)。 5.4.13 过载能力 负载电流为额定值的 125%时,允许持续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10min。 负载电流为额定值的 150%时,允许持续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10s。 5.4.14 输出电流峰值系数 应不小于 3。 5.4.15 输出波形失真度 100%阻性负载下,输出端电压波形失真度应不大于 5%; 100%非线性负载下,输出端电压波形失真度应不大于 8%。 5.4
18、.16 并联要求 5.4.16.1 一般要求 并联工作逆变设备单元个数和冗余逆变设备单元个数及总输出功率由具体产品标准规定 , 并联台数 不宜多于 4台;并联系统各项电气性能指标应和非并联逆变设备的相同,且不能因并联而降低系统的可 靠性及稳定性。 5.4.16.2 并机负载不平衡度 并机工作时,各逆变设备可自主工作或受控于系统监控单元,并应做到均分负载,在单机 50%100% 额定输出电流时,并机负载不平衡度应不大于输出电流额定值的 5%。 5.4.17 监控性能 5.4.17.1 通信接口及通信协议 逆变设备应具有 RS485或 RS232、 RS422或以太网(至少具备其一),并提供与通信
19、接口配套使用的 通信线缆和各种告警信号输出端子。采用的通信协议应满足 YD/T 1363.3的要求。 5.4.17.2 遥测 逆变设备遥测内容分别为 : 直流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频率、输出功率 因数(可选)、旁路交流输入电压(若适用)等。 5.4.17.3 遥信 YD/T 777-201X 6 逆变设备遥信内容分别为:逆变设备 /旁路供电状态(若适用)、过载、市电故障、逆变设备故障、 旁路故障(若适用)和运行状态记录。 5.5 电磁兼容 性 5.5.1 传导骚扰限值 5.5.1.1 信号线端口 信号线端口的传导骚扰限值及测量方法按 GB 9254的规定进行。 5.5.1
20、.2 电源端口 电源端口的传导骚扰限值及测量方法按 GB 9254的规定进行。 5.5.2 辐射骚扰限值 逆变设备的辐射骚扰限值及测量方法按 GB 9254的规定进行。 5.5.3 抗扰度要求 针对设备外壳表面的抗扰度要求有 : 静电放电抗扰度、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设备在进行以上各种抗 扰度试验中或试验后应符合 YD/T 983-2018中 9.1.1的要求。 针对设备交流端口的抗扰度要求有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浪 涌 (冲击 ) 抗扰度 、 电压暂将和电压短时中断抗扰度 。 设备在进行以上各种抗扰度试验中或试验后应符 合 YD/T 983-2018中 9.1
21、.4的要求。 针对设备直流端口的抗扰度要求有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设 备在进行以上各种抗扰度试验中或试验后应符合 YD/T 983-2018中 9.1.5的要求。 5.6 安全与保护 5.6.1 采用悬浮方式供电 对于采用 240V和 336V直流输入的逆变设备,应使输入端对地悬浮: a) 系统输入应与地、机架、外壳电气隔离; b) 使用时,正负极均不应直接接地,采用悬浮方式供电; c) 系统应有明显标识标明该系统输入不能接地。 5.6.2 接地保护要求 逆变设备应满足以下接地保护要求: a) 应具有专用的接地螺母,且应有明显的标志; b) 外表, 所有可触
22、及的活动金属零部件与接地螺母间的电阻应不大于 0.1。 5.6.3 绝缘电阻与绝缘强度 5.6.3.1 绝缘电阻 主回路的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对地,直流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间的绝缘电阻均不低于 2M。 5.6.3.2 绝缘强度 YD/T 777-201X 7 绝缘强度试验施加的位置和试验电压等级见表 3,试验中逆变设备的各电路应不击穿,不飞弧,漏 电流小于交流 10mA(或直流 1mA)。 表 3 介质强度试验电压等级 单位: kV 试验施加位置 -48V输入系统 抗电强度试验电压 240V输入系统 抗电强度试验电压 336V输入系统 抗电强度试验电压 输入 /地 0.5( 0.71) 2.0(
23、2.83) 2.5( 3.53) 输出 /地 2.0( 2.83) 2.0( 2.83) 2.5( 3.53) 输入 /输出 2.0( 2.83) 2.0( 2.83) 2.5( 3.53) 注 1: 上述指标只能试验一次。用户验收产品时如需要进行抗电强度试验,应将上列试验电压降低 15%进行。 注 2: 括号内数值为等效直流电压。 5.6.4 保护要求 5.6.4.1 一般要求 因逆变设备具有带交流旁路和不带交流旁路两种 , 所以保护要求的原则应相应地去设计 。 对带交流 旁路的逆变设备,交流电源满足 5.3的要求时,部分保护要求可设计为切换旁路供电,否则视为无旁路; 对不带旁路的逆变设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YD 777-2021 通信用逆变设备 777 2021 通信 用逆变 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