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 T 2003.4-2021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 第4部分:冲击吸收.pdf
《TY T 2003.4-2021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 第4部分:冲击吸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Y T 2003.4-2021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 第4部分:冲击吸收.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97.220.10 CCS Y 55 TY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体育 行 业 标 准 TY/T XXXXX XXXX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 第 4 部分:冲击吸收 Test method for performance of sports surface Part 4: Shock absorption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 TY/T XXXXX XXXX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 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
2、TY/T XXXXX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的第 4部分。 TY/T XXXXX已经或即将发布以下部分: 第 1部分:规格; 第 2部分:厚度; 第 3部分:抗滑值; 第 4部分:冲击吸收; 第 5部分:垂直变形; 第 6部分:球滚动性能; 第 7部分:垂直球反弹; 第 8部分:滚动负荷; 第 9部分:合成材料拉伸性能。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 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员会( SAC/TC 456/SC 1)提出。 本文件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归口。 本 文件 起草单位: 北京华安联合认证检测中有限公司、山东东海集团有
3、限公司、赤峰中辰体育场地 设施有限公司、承德市精密试验机有限公司、深圳市奥顺达实业有限公司、福建天复标准化技术服务有 限公司、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海鹏、陈韶、赵英魁、潘朝阳、张春雨、王新华、 罗植春 、郑城、于惊鸿、 王言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TY/T XXXXX XXXX 1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 第 4 部分:冲击吸收 警示 使用本文 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了运动面层冲击吸收性能的原理、试验条件、试验方法、
4、试验报告等要求。 本 文件 适用于运动面层冲击吸收性能的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107-2010 混凝土强 度检验评定标准 ISO 6487 道路车辆 冲击试验测量技术 仪器设备( Road vehicles Measurement techniques in impact tests Instrumentation)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运动面层 sp
5、orts surface 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具有运动功能和运动保护功能的表面层。 来源: GB/T 38373-2019,2.1.1 3.2 点弹性运动面层 point-elastic sports surface 受到冲 击力时在着力点或着力点附近发生有限弯曲变形的运动面层。 来源: GB/T 38373-2019,2.1.2 3.3 面弹性运动面层 area-elastic sports surface 受到冲击力时在着力点周围发生较大面积普遍弯曲变形的运动面层。 来源: GB/T 38373-2019,2.1.3 3.4 复合弹性运动面层 combination-elastic
6、 sports surface 面弹性运动面层的上层附有点弹性运动面层,面层受到冲击力时在着力点及其周围较大范围内均 可发生弯曲变形。 来源: GB/T 38373-2019,2.1.4 TY/T XXXXX XXXX 2 3.5 混合弹性运动面层 mixed-elastic sports surface 具有面弹性功能的点弹性运动面层。 来源: GB/T 38373-2019,2.1.5 3.6 冲击吸收 shock absorption; force reduction 运动面层系统对冲击力的减缓性能。 来源: GB/T 38373-2019,3.1,有修改 4 原理 4.1 方法 A 一
7、定质量的 重物 从固定 高度自由 下 落,冲击刚性混凝土表面和运动面层,分别测量 重物在 刚性混 凝土表面和运动面层 上 的 冲击力峰值 ,计 算这两种 冲击 力的 变化 获得冲击吸收 结果 。 4.2 方法 B 一个 带有 弹簧的物体 从固定高度自由下落 , 分别 记录该物体从释放到与 刚性混凝土表面和运动面层 碰撞 过程 的 加 速度 变化 。 通过加速度对力的影响得到物体在刚性混凝土表面和运动面层上 的 冲击力峰 值 ,计算两种冲击力的 百分比 获得冲击吸收的结果 。 5 试验条件 5.1 实验室测试 5.1.1 环境温度应为( 23 2),并记录检测时的温度和湿度。 5.1.2 实验室
8、检测时,检测平台应为刚性、非振动、平整、均匀的混凝土地板。 5.1.3 检测平台厚度应不小于 100 mm,混凝土强度应符合 GB 50107-2010中不低于 C25 的要求, 宜不 低于 C40。 5.2 现场测试 应在( 10 4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测试 。 6 试验方法 6.1 方法 A 6.1.1 适用情况 方法 A适用于所有运动面层的冲击吸收测试值检测。 6.1.2 仪器设备 6.1.2.1 冲击吸收测试仪( A型)示意图见图 1。 TY/T XXXXX XXXX 3 标引序号说明: 1 导向管 ; 2 电磁铁(吸附与释放作用); 3 冲击 重物; 4 承压头; 5 弹簧; 6 金
9、属 导管; 7 压力信号传感装置; 8 钢垫板 9 支撑脚。 图 1 冲击吸收测试仪( A 型)示意图 6.1.2.2 电磁铁可使冲击重物从设定的高度跌落,且释放高度误差应 不大于 0.25 mm。 6.1.2.3 冲击重物的质量为 (20 0.1) kg,表面坚硬光滑,可沿导轨自由垂直下落。 6.1.2.4 受冲击的物体由承压头、弹簧、测试脚以及压力信号传感器、钢垫板组成,固定在金属导管 中,整体重量(不计金属导管)为 (3.0 0.3) kg。 6.1.2.5 承压头厚度应不小于 20 mm。 6.1.2.6 弹簧外直径为 (69 1) mm,压力范围在( 0.1 7.5 ) kN,弹性系
10、数为 (2000 60) N/mm。弹 簧配有坚硬的承压头,由至少 3个两端焊接在一起的同轴圆筒组合而成。 6.1.2.7 支撑弹簧并承受冲击力的钢垫板,直径应为( 70.0 0.1) mm,厚度不小于 10 mm,下表面为 球型曲面,曲面的半径为( 500 50) mm,边缘倒角弧度为 1 mm。 6.1.2.8 金属导管的内径应大于弹簧直径,为 (71.0 0.1) mm。 6.1.2.9 测试仪的 3个支撑脚位置与高度均可调节,重量平均分布在 3个支撑脚上。 6.1.2.10 测试点弹性运动面层时,支撑脚与测试点应保持不少于 250 mm的距离,测试面弹性、复合 弹性和混合弹性运动面层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Y 2003.4-2021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 第4部分:冲击吸收 2003.4 2021 运动 面层 性能 测试 方法 部分 冲击 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