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T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pdf
《DB T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 T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91.120.25 P 15 备案号:28162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 DB DB/T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earthquake monitoring network Geoelectric observation network 2010-02-25 发布 2010-06-01 实施 中国地震局 发布 DB/T 362010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地电观测网的分类和观测项
2、目 . 2 5 固定地电观测网 . 2 6 流动地电观测网 . 3 7 地电观测网中心 . 4 DB/T 362010 II 前 言 本标准是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系列标准中的第 2 项标准。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测震网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磁观测网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下流体观测网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重力观测网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壳形变观测网 第 1 部分:固定站形变观测网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壳形变观测网 第 2 部分:流动形变观测网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
3、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 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家栋、赵家骝、杜学彬、席继楼、卢军、汤吉、关华平。 DB/T 362010 III 引 言 制定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系列标准的目的是为设计各级、各类地震观测台网提供技术依据。 国务院发布的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四条指出: “国家对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 类管理” ,其中“分级管理”是指行政管理功能的界定,即对全国地震监测台网,按照管理权限分为三 级: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地震
4、监测台网,其基本单元是“地震台” ;而“分 类管理”是指根据地震 科学的 不同学科对本学科的“观测网”进行技术管理,其基本单元是“观测站” 。 目前在我国地震系统中台网运行的方式只有固定观测和流动观测两种基本方式。 因而在本系列标准 中规定了测震、重力、形变、地磁、地电和流体各学科用于不同观测目的的固定观测网和流动观测网的 功能、结构、技术要求、数据中心和观测站等技术要素,从而形成地震观测台网的各种基本设计单元。 将这些基本设计单元进行有效的组合可以设计满足不同观测目的的各级地震台网和各类地震观测网。 DB/T 362010 1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电观测
5、网结构、技术要求、功能、数据中心和观测站的设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各级、各类地电观测网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T 18.1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电台站 第 1部分:地电阻率台站 DB/T 18.2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电台站 第 2部分:地电场台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电观测网 geoelectric observation network 由若干地电
6、观测站和一个数据中心构成的监测地电参数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观测系统。 3.2 地电观测站 geoelectric observation station 以特定的仪器和技术设施监测地电参数随时间变化 , 并从中提取与地震孕育发生关联的信息的机 构。 3.3 固定地电观测网 non-mobile geoelectric observation network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按照统一规定的方式和要求同时在多个地电观测站进行连续观测所组成的 地电观测网。 3.4 流动地电观测网 mobile geoelectric observation network 在一定范围内、以定期巡回监测的方式
7、在所属固定地电观测站(点)或临时架设的地电观测站(点) 组成的实施地电观测的系统。 注:前者称为定期重复观测网;后者称为临时观测网。 3.5 地电观测网中心 data center of geoelectric observation network 对地电观测网中地电观测站的数据实施管理(汇集、处理、评估、储存、服务)并对地电观测站的 运行状况实施监控的机构。 3.6 地电场观测 observation of geoelectrical field 以地电场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为对象的观测。 3.7 电磁扰动观测 observ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
8、ce DB/T 362010 2 在指定频段内地电场、地磁场或同点(站)地电场与地磁场同步观测。 3.8 直流地电阻率观测 observation of geoelectric resistivity by direct current 在地电阻率观测中, 通过电极向大地提供直流电流并在大地中产生稳定人工电场的方法观测介质电 性结构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方法。 3.9 大地电磁观测 magnetotelluric observation 在地电阻率观测中,通过在地球表面相同部位同时观测天然地电场及地磁场,从而观测介质电性结 构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方法。 4 地电观测网的分类和观测项目 4.1 地电观测网
9、的分类 地电观测网按其工作方式,分为固定地电观测网和流动地电观测网;在固定地电观测网中按任务性 质的差异,分为一级地电观测网和二级地电观测网。 4.2 地电观测网的观测项目 地电观测网的观测项目包括:地电阻率观测、地电场观测和电磁扰动观测。 5 固定地电观测网 5.1 功能 5.1.1 在 1 d 以内提供网内地电阻率的动态变化数据、地电场时空分布数据、电磁扰动事件数据和相 关观测日志。 5.1.2 按月及年度汇总网内地电阻率、地电场、电磁扰动变化信息。 5.1.3 保存并提供网内各类地电观测站的基础信息:观测站电性结构,观测环境、装置系统和观测仪 器及其变迁对观测数据的影响记录等。 5.2
10、结构 5.2.1 地电观测网由地电观测站和地电观测网中心组成。 5.2.2 地电观测网中心通过信息网络系统与网内地电观测站相联结。 5.3 技术要求 5.3.1 观测网布局 5.3.1.1 一级地电观测网用于对块体活动进行监测,宜采用地电阻率和地电场观测,观测站采取沿块 体边沿均匀布设模式,地电阻率观测站间距宜不大于 100 km;地电场观测站间距宜不大于 200 km。 5.3.1.2 二级地电观测网用于对区域性活动断裂进行监测,地电阻率观测站和地电场观测站宜采取均 匀模式,观测站的间距宜不大于 50 km;电磁扰动观测的布局宜采取非均匀模式,观测站间距宜不大于 30 km。 5.3.2 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 36 2010 地震 台网 设计 技术 要求 地电 观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