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T 310010-2021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pdf
《DB32 T 310010-2021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 T 310010-2021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3.220.40 R 20 长三角区域标准 沿海防护林生态 效益 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for coastal shelter forest 2021-05-08 发布 2021-08-08 实施 DB31/T 310008 2021 DB32/T 310009 2021 DB33/T 310010 2021 浙 江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上 海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江 苏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31/T 310010-2021 DB32/
2、T 310010-2021 DB33/T 310010-2021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江苏省林业局和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提 出并归口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会 。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上海 市林业总 站、浙江省嘉兴市林业工作站、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吴统贵 、 王磊 、 潘士华 、 原文文,顾沈华,周子贵,童冉,江浩, 张骏, 问宇 翔 DB31/T 310010-2021 DB32/T
3、310010-2021 DB33/T 310010-2021 1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三角区域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 与 监测方法 , 评估指标体系与 评估方法 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长三角沿海 100km区域内 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3027 森
4、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GB/T 35377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GB/T 3858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HJ 618 环境空气 PM10和 PM2.5的测定 重量法 LY/T 2093 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评价规程 LY/T 2497 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防护 action of forest against natural calamities 防护林降低台风、大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危害的功能。 注: 森林防护主要表现在农作物增产、保滩护堤和固沙固土等方面。 3.2 防护 面积 effectiv
5、e sheltering area 防护林背风面防护对象(作物 、土壤和 构筑物等 )不受 风害 等自然灾害危害的区域范围 。 4 监测指标体系 DB31/T 310010-2021 DB32/T 310010-2021 DB33/T 310010-2021 2 4.1 水文监测指标 水文 监测指标见表 1。 表 1 沿海防护林水文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 名称 单位 名称(符号) 观测 频度 大气降水 降 水 量 毫米( mm) 连续观测 降 水 强度 毫米每小时( mm/h) 连续观测 水量 林内降 水 量 毫米( mm) 每次降水时观测 林内降水强度 毫米每小时( mm/h) 每次降水时
6、观测 穿透水量 毫米( mm) 每次降水时观测 树 干茎流量 毫米( mm) 每次降水时观测 地表径流量 毫米( mm) 每次降水时观测 枯枝落叶层含水量 毫米( mm) 至少每月 1 次 森林蒸散量 毫米( mm) 连续观测 地下水位 米( m) 每月 1 次 水质 pH 值 毫克每立方分米 ( mg/dm3) 每 季度 1 次 悬浮固体浓度 毫克每立方分米( mg/dm3) 每 季度 1 次 碱度 毫克每立方分米( mg/dm3) 每 季度 1 次 溶解氧 毫克每立方分米( mg/dm3) 每 季度 1 次 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碳 酸根,碳酸氢根,氯离 子,硫酸根离子, 总磷,
7、硝酸根,总氮 毫克每立方分米( mg/dm3) 每 季度 1 次 4.2 土壤监测指标 土壤 监测指标见表 2。 表 2 沿海防护林和防护区域土壤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 名称 单位 名称(符号) 观测频度 物理性质 土壤颗粒组成 % 每年 1 次 土壤容重 克每立方厘米( g/cm3) 每年 1 次 土壤含水量 % 每年 1 次 土壤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 % 每年 1 次 滩涂土壤沉积物淤积厚度 厘米( cm) 每年 1 次 化学性质 土壤 pH 值 每年 1 次 土壤碱度、碳酸盐 量 厘摩尔每千克( cmol/kg) 每年 1 次 土壤含盐量 毫克每千克( mg/k
8、g) 每年 1 次 全氮 % 每年 1 次 水解氮 毫克每千克( mg/kg) 每年 1 次 全磷 % 每年 1 次 有效磷 毫克每千克( mg/kg) 每年 1 次 DB31/T 310010-2021 DB32/T 310010-2021 DB33/T 310010-2021 3 全钾 % 每年 1 次 速效钾 毫克每千克( mg/kg) 每年 1 次 土壤有机质 % 每年 1 次 4.3 气象监测指标 气象 监测指标见表 3。 表 3 沿海防护林和防护区域气象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测 指标 单位 名称(符号) 采样频率 灾害天气 暴雨、龙卷风、台风 连续观测 气压 气压 千帕( hPa)
9、 连续观测 空气温湿度 最低温度 摄氏度( ) 连续观测 最高温度 摄氏度( ) 连续观测 林内温度 摄氏度( ) 连续观测 防护区域温度 摄氏度( ) 连续观测 林内相对湿度 % 连续观测 防护区域相对湿度 % 连续观测 风 林内风速 米每秒( m/s) 连续观测 防护区域风速 米每秒( m/s) 连续观测 大气降尘 林内大气降尘总量 吨每平方千米( t/km2) 每季度 1 次 /特大风暴后 防护区域大气降尘总量 吨每平方千米( t/km2) 每季度 1 次 /特大风暴后 林内 TSP、 PM10、 PM2.5 微克每平方米( g/m2) 每季度 1 次 /特大风暴后 防护区域内 TSP、
10、 PM10、 PM2.5 微克每平方米( g/m2) 每季度 1 次 /特大风暴后 空气负离子 浓度 个每立方厘米(个 /cm3) 连续观测 植物吸收污染物 吸收大气 NOx 量、氟化物、吸收大气SO 2 量 微克每平方米( g/m2) 每月 1 次 空气含盐量 林内空气含盐量 微克每立方米( g/m3) 每季度 1 次 防护区域空气含盐量 微克每立方米( g/m3) 每季度 1 次 4.4 群落学特征监测指标 群落学特征 监测指标见表 4。 表 4 沿海防护林和防护区域群落学特征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位 名称 采样频率 森林群落结构 森林群落年龄 年( a) 每 3 年 1 次 森
11、林群落平均树高 米( m) 每 3 年 1 次 DB31/T 310010-2021 DB32/T 310010-2021 DB33/T 310010-2021 4 森林群落平均胸径 厘米( cm)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密度 株每公顷(株 /hm2)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树种组成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动植物种类数量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的郁闭度 %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主林层叶面积指数 每 3 年 1 次 林下植被(灌木、草本)平均高 米( m) 每 3 年 1 次 林下植被总盖度 %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和林木生 长量 树高年生长量
12、 米( m) 每 3 年 1 次 胸径年生长量 厘米( cm) 每 3 年 1 次 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 千克每公顷( kg/hm2) 每 3 年 1 次 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 千克每公顷( kg/hm2) 每 3 年 1 次 森林枯落物 厚度 毫米( mm) 每年 1 次 林地当年凋落量 千克每公顷( kg/hm2) 每年 1 次 非正常凋落 量 千克每公顷( kg/hm2) 异常天气前后 群落生物多样性 林内 Shannon-Winner 指数 每 3 年 1 次 防护区域 Shannon-winner 指数 每 3 年 1 次 4.5 防护对象监测指标 防护对象 监测指标见表
13、 5。 表 5 防护对象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位 (符号) 采样频率 促淤 促淤 厚度 米( m) 每 3 年 1 次 固堤 堤坝侵蚀面积 平方米( m2) 每 3 年 1 次 作物产量 农作物产量 吨每公顷( t/ hm2) 每年 1 次 其他防护对象 依据实际情况监测 每年 1 次 DB31/T 310010-2021 DB32/T 310010-2021 DB33/T 310010-2021 5 5 监测方法 5.1 防护面积 在林前 5倍树高 、林内、林后 5倍树高 、 10倍树高 、 15倍树高、 20倍树高 处布置样线, 分别 同时 测定 0.2倍树高 处 风速、风向,计
14、算林后风速恢复到林前 5倍树高处 对照风速 70%的位置为防护距离,根据森 林长度和防护距离计算防护区域面积。 5.2 防护对象监测方法 5.2.1 促淤 采用标杆法测定单位面积的淤积 厚度 。 (前期试验基础,对比有无防护) 5.2.2 固堤 采用 面积 测量法测定 单位面积的 侵蚀 量 。 (搜文献) 5.2.3 作物产量 在作物成熟期测定单位面积的作物种植地产量。 5.3 气象指标 5.3.1 滞尘量 在 林前 5倍树高、林内、林后 5倍树高、 10倍树高、 15倍树高、 20倍树高 处,分别多点监测空气中空 气 PM2.5、 PM10、 TSP含量,监测方法 按 HJ 618执行 。
15、5.3.2 固沙量 在 林前 5倍树高、林内、林后 5倍树高、 10倍树高、 15倍树高、 20倍树高 处,设置 3 个 1 m1 m的 尘沙收集器,并测定其干重。 5.4 其他指标 按 GB/T 33027、 LY/T 2497执行。 6 评估指标体系 沿海防护林生态 效益 评估指标体系 见 表 6。 表 6 沿海防护林生态 效益 评估指标体系 效益 类别 评价指标类别 具体度量指标 森林防护 固沙(尘) 年固沙(尘)量 作物增产 防护区域内农作物年增产率 保滩固堤 海堤侵蚀面积的年降低量 消浪促淤 年促淤量 DB31/T 310010-2021 DB32/T 310010-2021 DB3
16、3/T 310010-2021 6 降低盐雾 年降盐量 固碳释氧 固碳 植被年固碳量 土壤年固碳量 释氧 年释氧量 净化大气 提供负离子 年生产负离子个数 吸收污染物 年吸收 SO2,氟化物,氮氧化物量 滞尘 滞纳 TSP、 PM10 和 PM2.5 涵养水源 调节水量 涵养水源系数 净化水质 防护林净化污染物质总量 保育土壤 固土 年固土量 保肥 年减少氮、磷、钾和有机质流失量 改良盐碱 盐分和碱性物质年降低量 积累营养物质 林木营养积累 年固定 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 植物生物多样性 林内及防护区域内多样性保育 物种或 Shannon-Wiener 指数增加量 林木产量 木材产品供给 年木
17、材增产率 7 评估 方法 7.1 沿海防护林生态 效益 实物量评估 7.1.1 森林防护效益 7.1.1.1 防风固沙 固沙(尘) = ( 2 1) (A-1) 式中: G 固沙(尘) 固沙(尘)量,单位:吨每年( ta-1); X1 防护林前单位面 降沙(尘)量,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 thm-2a -1); X2 防护林 后单位面积降沙(尘)量,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 -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消减风速 = 12 1 100% (A-2) 式中: G消减风速 平均有害风速消减率,单位:百分数( %); V1 防护林 前平均风速,单位:米每秒(
18、 ms-1); V2 防护林 后平均风速,单位:米每秒( ms-1)。 7.1.1.2 作物产量 增产 = (2 1) (A-3) 式中: G增产 作物增产量,单位:吨每年( ta-1); X1 防护林前 /无防护林处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单位:吨每公顷 每年( thm-2a -1); X2 防护林后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 -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 位:公顷( hm2)。 DB31/T 310010-2021 DB32/T 310010-2021 DB33/T 310010-2021 7 7.1.1.3 保滩固堤 固岸 = (2 1) (A-4) 式中:
19、 G固岸 堤坝侵蚀减少量,单位:每平方米每年( m2a -1); X1 无防护林的单位长度堤坝破坏面积,单位:每 平方米每千米每年( m2km-1a -1); X2 有防护林的的堤坝破坏面积,单位:每平方米每千米每年( m2km-1a -1), L 防护林长度,单位:千米( km)。 7.1.1.4 降低盐雾 降盐量 = (2 1) (A-5) 式中: G降盐量 降低盐雾量,单位:吨每年( ta-1); X1 防护林前空气年平均含盐量,单位:毫克每立方米每年( ugm-3a -1); X2 防护林后空气年平均含盐量,单位:微克每立方米每年( ugm-3a -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单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 310010-2021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310010 2021 沿海 防护林 生态效益 监测 评估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