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 T 2380-202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则.pdf
《DB15 T 2380-202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5 T 2380-202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则.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01 CCS B1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380202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则 General guidelines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2021-09-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380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呼伦 贝尔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邢旗、樊俊梅、李元恒、陈翔、张健、王瑞珍、刘亚玲、丁勇、杨红艳、闫晓 红、程利、张跃华、金净、张晓严、阿穆拉、李芳、杨婷婷、王泽。 DB15/T 23802021 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标、原则、内容、技术要求、以及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实施后的效果评估等。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各类天然草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3、(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9377 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 GB/T 21141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GB/T 21439 草原健康状况评价 GB/T 37067 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范 GB/T 50085喷灌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485微喷工程技术标准 NY/T 635 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 NY/T 1176 休牧和禁牧技术规程 NY/T 1233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NY/T 1237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 NY/T 1239 飞播种草技术规范 NY/T 1342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NY/T 1343 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 NY/T 19
4、05 草原鼠害安全防治技术规程 NY/T 2275 草原田鼠防治技术规程 NY/T 2736 蝗虫防治技术规范 NY/T 2768草原退化监测技术导则 NY/T 2998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DB15/T 1251 草原区城镇周边荒废土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DB15/T 1252草原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DB15/T 1878 沙化草地治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DB15/T 23802021 2 天然草原 natural grassland 自然生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的总称。 3.2 草原生态系统 grassland ecosystem
5、在一定草地空间范围内,共同存在于其中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不断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信息传递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 3.3 植物种质资源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指植物的遗传资源,即植物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特定的植物种之中。 3.4 植物种质资源圃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nursery 保存活体植株的特殊设定场所。 3.5 自然保护地 nature reserve 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 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 3.6
6、 自然保护地类型 types of nature reserve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依据管理目标与效能并借鉴国际经验, 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三类,即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 3.7 草原生态修复 grass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通过人工干预,按照自然规律引导或促进草地生态自然演化过程的生态恢复过程和措施。 4 目标和原则 4.1 目标 以守护和保育草原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与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增强草原生态系 统稳定性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的,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草原保护
7、修复的制度、管理 以及技术措施,保护与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社会提供优 质生态环境和绿色产品。 DB15/T 23802021 3 4.2 基本原则 4.2.1 保护优先 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立完善的草原保护制度体系。聚焦国家重点草原生 态功能区、草原生态保护红线、草原自然保护区、草原国家公园、草原自然公园等,实行依法治草、整 体保护、严格管理。 4.2.2 自然恢复为主 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原则,根据草原生态条件状况,采取适当的人工干预措施,助 力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恢复,达到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的目的。 4.2.
8、3 分类施策 以草原生态本底和资源禀赋为基础,按照不同区域生态区位特点、主体功能和草地经营方向,科学 配置保护和修复措施。 4.2.4 科技引领 加强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攻关,强化草原保护修复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和先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 应用,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指导草原保护修复,提升草原保护修复科技支撑能力。 5 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调查监测 5.1 调查 定期对区域草原资源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生态质量、利用现状等进行调查,掌握草原资源与 生态基本状况。为草原功能区划分、草原畜牧业生产规划、国土整治等提供科学依据。草原资源与生态 调查具体按照NY/T 2998执行;草原退化状况监测按照NY/T 2
9、768执行;草原退化程度分级方法按照GB 19377分级指标执行。 5.2 监测 以草原资源与生态调查结果为本底资料,实时或定期对草原植被长势、盖度、草原生产力、草原生 态工程效益、草原灾害等进行监测,掌握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变化状况,为草原资源的科学经营管理、 草原执法、以草定畜、制定草原保护修复精准实施方案、评估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效益等提供参考依 据。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按照NY/T 1233执行。 5.3 评价 采用以遥感为主的区域宏观监测和以地面调查为主的典型样地微观监测技术,建立草原资源与生态 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评估草原生态指标状况,草原资源指标状况,用于指导草原生产与生态建设。
10、草原健康状况评价,按照GB/T 21439执行。 6 草原生态保护 6.1 草原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 DB15/T 23802021 4 6.1.1 种质资源库 建设低温、低湿条件贮藏的短、中、长期草原植物种质资源库,广泛收集草原植物种质资源,保存、 鉴定、评价草原植物种质资源,为植物学基础研究,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草原植物 新品种创制提供种质材料。 6.1.2 种质资源圃 又称为“种质圃”、“田间基因库”, 是保存活体植株的特殊设定场所,供观察、鉴定、评价植 物各种形状,为挖掘、创制优异植物品种提供材料。 6.2 自然保护地体系 6.2.1 草原国家公园 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5 2380-202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则 2380 2021 草原 生态 保护 修复 总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