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 T 1054-2021 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技术要求.pdf
《DB12 T 1054-2021 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2 T 1054-2021 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技术要求.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20 CCS B 05 12 天津市 地方 标准 DB12/T 1054 2021 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2021 - 04 - 30 发布 2021 - 06 - 01 实施 天津 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 布 DB12/T 1054 2021 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
2、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 起草单位: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 限公司、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公路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 队、天津赛英工程建设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天高普华有限公司、 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戴放军、 曹景、张俊峰、臧莉静、鲁航线、高远、胡哲卿、杨志成、李清华、 王宝魁、褚学峰、陈明、张潇、褚清元、南志、董金奎、韩宾、陈永、王晶、陈耀华、李志勇、张龙明、 王寅、
3、刘海松、董晓明、马洪福、王永成、张 亮 、陈靖楷、殷 明文、袁继强、董长松、李紫硕、许石磊、 岳向武、张建东、徐鸿喆、王峥、朱秋硕、刘博雄、崔红娜、武岩峰、王志刚、张红涛、周晓亮、张浩、 李峰、于海、王盖英 。 DB12/T 1054 2021 1 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了 天津市范围内公路工程建设的信息模型设计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二级及以上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在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技术应用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
4、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1301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GB/T 513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信息模型构件 information modeling component 构成信息模型的基本对象、单元或组件。 3.2 碰撞检查 collision detection 碰撞检查是指检查工程信息模型中各单元之间 、 以及各单元与周边环境之间是否满足空间相互关系 的过程。 3.3 空间定位 spatial localization 模型的空间定位应包括工程在所处的地理环境整体定位和构筑物自身的构件定位。
5、3.4 协同设 计 collaboration design 基于信息模型,进行信息共享、交互及协调的设计工作过程 。 3.5 模型单元 model unit 信息模型中承载信息的实体及其相关属性的集合,是工程对象的数字化表述。 3.6 交付物 deliverable 基于信息模型交付的成果。 3.7 模型精细度 level of model definition 信息模型中所容纳的模型单元丰富程度的衡量指标 。 DB12/T 1054 2021 2 3.8 几何表达精度 level of geometric detail 模型单元在视觉呈现时,几何表达真实性和精确性的衡量指标。 3.9 信息
6、深度 level of information detail 模型单元承载属性信息详细程度的衡量指标。 4. 总则 基本要求 4.1 4.1.1 根据公路工程建设的特点,本文件对信息模型设计的要求,细分为道路、桥涵、隧道和交通工 程及沿线设施共四个专业。 4.1.2 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 公路 工程 信息 模型应充分考虑到 信息 模型在工程全生命期各阶段、各专 业的应用。 4.1.3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 公路工程信息 模型所含 的 信息进行协同工作 ,保证公路信息模型信 息源头的准确性、信息链条中信息传递和提取的完整性。 4.1.4 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共享 建筑信息模型 资源,实现对已
7、有 建筑信息模型 资源的充分利用 。 5. 模型设定 空间定位 5.1 5.1.1 公路工程各专业信息模型的创建和整体定位应在统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下进行,并与实际工 程一致。 5.1.2 BIM 模型作为现实实体的数字化 表达 ,应真实反映现实实体的空间信息 ,公路工程各专业信息 模型应使用原始尺寸或统一比例。 颜色设置 5.2 5.2.1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中各构件颜色的设置,应以兼顾常规 CAD 专业制图、基本材质属性和方便专 业之间的协同设计为基本原则,用以 区分不同专业和构件。 5.2.2 模型单元应根据工程对象的分类设置颜色。 二 级 分类 之间的颜色应差别显著,便于视觉区分; 三
8、级 分类 应分别采用从属于 二 级 分类 色系的颜色 。 5.2.3 道路专业路面结构单元类别 颜色宜符合表 1 中的规定。 表 1 道路专业 模型颜色设置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颜色设置值 R G B 路面结构 沥青混凝土层 28 28 28 水泥混凝土层 128 138 135 砌块层 156 102 31 砂浆层 192 192 192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 128 128 105 DB12/T 1054 2021 3 粒料层 220 220 220 透层 41 36 33 路缘石 163 148 128 5.2.4 本文件中未提及的专业,模型单元颜色设置可由设计人自行定义,并应在实施规划中说
9、明定义 方法和内容。 6. 命名 一般要求 6.1 6.1.1 模型文件和模型单元命名应简明、准确、唯一。 6.1.2 模型文件和模型单元命名时宜采用数字、拼音、英语字符和连接符组成,可在命名中添加汉字。 注: 模型文件和模型单元具体命名时可利用描述文字进行补充,为了提高文件的辨识度与便于计算机处理, 宜 多采 用英文标识,如 软件 兼容汉字字符 , 也可添加汉字命名。 6.1.3 同一工程项目,模型文件和模型单元命名格式宜统一。同一模型单元或信息的命名应保持前后 一致。 6.1.4 使用模型单元表达构筑物、设备设施、材料时,模型的组合与拆分应满足项目的应用需求,宜 符合工程工序、质量、安全控
10、制及工程计量的需求。 注: 模型单元是构筑物、设备等工程对象的数字化反映,在组合与拆分时应结合项目特点,符合工程需求。例如对 实际不存在 , 而需要施工安装或生产加工的工程对象,描述应精细,以便保证生产 ; 对实际存在的工程对象, 模型单元的组合与拆分应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模型文件命名规则 6.2 6.2.1 模型文件命名应包含模型对应的专业类型、具 体部位等。 6.2.2 模型文件的命名宜由单项编码、专业代码、路线代码、分部名称、模型描述依次组成。命名规 则可为:单项编码 _专业代码 _路线代码 _分部名称 _模型描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单项编码应用于识别模型文件与项目的特定路线、阶
11、段或分区的对应关系 ; b) 专业代码应用于区分公路工程项目涉及到的相关专业,宜按照下表 2 的规则确定 ; 表 2 专业代码规则表 专业名称(中文) 专业代码(拼音) 道路专业 DL 桥涵专业 QH 隧道专业 SD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JT c) 路线代码宜用于公路工程项目拆分为多个路线时的信息模型,用于区分模型位置 ; d) 分部名称宜用于识别模型文件所处的结构或者空间位置 ; e) 模型描述宜为模型的特征字段描述,可用于进一步说明模型间的区别,且应避免与其它模型 重复,也可省略。 注: 模型文件命名宜采用 “单项编码 _专业代码 _路线代码 _分部名称 _模型描述 ”,例如:某一快速路项
12、目一标段的高 架桥主线的 Z10墩柱的模型文件可以命名为: “1标 _桥 _高架桥主线 _Z10 _花瓶墩 ”。 模型单元命名规则 6.3 DB12/T 1054 2021 4 6.3.1 模型单元命名应使用分部、部位、模型单元等名称依次组成。命名规则可为:分部名称 _部 位名 称 _模型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分部名称宜用于识别模型单元所处的结构或空间位置 ; b) 部位名称宜为在分部项目模型中所属归类部位名称 ; c) 模型单元宜为专业信息模型单元的名称。 注: 模型单元命名宜采用 “分部 名称 _部位 名称 _模型单元 ”,例如: Z10墩柱的支座可命名为: “Z10_墩柱 _支
13、座 ”。 6.3.2 模型单元命名时,可按照项目特征自行编制,但应统一。 6.3.3 同一工程项目中,相同的构配件、设备设施、材料的命名应统一。 7. 信息模型设计应用 一般要求 7.1 在公路工程设计过程中,建立信息模型的重要目的就是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数字化模型应用。公路工 程基本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应用 一般包括可视化分析、方案比选、碰撞检查、三维出图、工程量统计等,宜符合下表 3的规定。 表 3 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应用 序号 应用类型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1 可视化分析 2 方案比选 3 碰撞检查 4 三维出图 5 工
14、程量统计 注: 表中“”表示应选择的应用,“ ”宜选择的应用,“ ”可选择的应用,“ ”可不选择的应用。 实施规划 7.2 7.2.1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建立前,宜编制实施规划。 7.2.2 实施规划宜包含下列内容: a) 项目概要,包含项目简述、项目类型、规模等信息; b) 项目实施目的、项目信息模型精细度等要求; c) 项目信息模型应用需求,包含碰撞检查、模型分析、工序模拟等应用; d) 项目信息模型命名、分类与编码、以及采用的标准名称与版本; e) 交付物类别、交付方式。 建筑信息模型协同设计 7.3 在公路工程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各专业设计的准确、高效,降低返工的概率,信息模型的建立宜
15、在集成的协同环境下,采用多专业协同设计,实现信息快速共享,成果及时传递。 可视化分析 7.4 完成对应设计阶段的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设计后,应基于信息模型的三维可视化特点,对各专业的空 间协同、虚拟仿真、整体展示等工作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内容包括:项目构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交通组织模拟、结构受力分析、隐蔽工程及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展示等等。 DB12/T 1054 2021 5 方案比选 7.5 通过设计阶段完成的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对项目进行多方案比选。比选内容包括:路线方案、桥 型及布跨、结构形式、整体环境布局等等。 碰撞检查 7.6 在完成设计阶段对应的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设计后,应根据信息模
16、型进行碰撞检查。碰撞检查的内容 宜包括:公路工程构筑物内部构件的冲突和优化,路基与桥梁、路基与涵洞、路基与隧道、桥梁与隧道 连接处的空间位置冲突和优化,公路工程构筑物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冲突和优化。 三维出图 7.7 公路工程设计过程中,宜根据已完成的三维信息模型,直接在建模平台中应用信息模型生成三维辅 助设计图纸,以确保图纸内容与信息模型的表达一致。三维出图的深度应符合公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的 有关规定。 工程量统计 7.8 公路工程设计中,可根据完成的信息模型直接生成所需的工程量明细表。在生成工程量明细表之前, 应检查信息模型建模的准确性以及结构交叉部位的属性,以避免工程量统计
17、遗漏或重复计量。 8. 模型单元 一般要求 8.1 8.1.1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的信息应具有唯一性,应减少冗余信息。 8.1.2 公路工程模型所包含的模型单元应分级建立,可嵌套设置,在各设计阶段应使用不同的模型单 元分级。模型单元分级应符合下表 4 的规定。 表 4 模型单元的分级 模型单元分级 模型单元用途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项目级 承载项目、子项目或局部信息 功能级 承载完整功能的模块或空间信息 构件级 承载单一的构配件或产品信息 零件级 承载从属于构配件或 产品的组成零件或安 装零件信息 单元类别 8.2 8.2.1 公路工程各专业信息模型构筑物宜按照功能进行单元分类。 8
18、.2.2 公路工程各专业信息模型单元宜按照专业类别和类别属性进行分类统计,单元分级为一、二、 三级,具体参见附录。 8.2.3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单元变化参数后,应能满足各设计阶段要求。 DB12/T 1054 2021 6 模型精细度 8.3 8.3.1 公路工程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包含的最小模型单元应按模型精细度等级衡量,模型精细度基本 等级划分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 5 模型精细度基本等级划分 等级 英文名 代号 包含的最小模型单元 1.0 级 Level of Model Definition 1.0 LOD1.0 项目级 2.0 级 Level of Model Definition
19、 2.0 LOD2.0 功能级 3.0 级 Level of Model Definition 3.0 LOD3.0 构件级 4.0 级 Level of Model Definition 4.0 LOD4.0 零件级 8.3.2 模型精细度应由几何精度和信息深度两部分组成,应随设计阶段和需求的不同作相应调整。公 路工程信息模型构件的模型精细度等级划分 按照 附录 A 附录 D。 8.3.3 模型单元几何精度的选取,在满足设计深度和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宜选取较低等级的几何表达 精度,模型精细度等级要求见附录。几何精度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表 6 几何表达精度的等级划分 等级 英文名
20、代号 模型要求 1 级 Level 1 of geometric detail G1 满足二维化或者符号化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 2 级 Level 2 of geometric detail G2 满足空间占位、主要颜色等粗略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 3 级 Level 3 of geometric detail G3 满足建造安装流程、采购等精细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 4 级 Level 4 of geometric detail G4 满足高精度渲染展示、产品管理、 制造加工准备等高精度识别需求 的几何表达精度 注: 模型单元 几何表达精度按国家规范定为四个级别,与工程阶段没有对应关系,而
21、是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应用需 求,采纳不同等级的几何表达精度。例如方案设计阶段,需要对 某个 构件部位的设计理念进行描述时,可能需 要 G3精度,来反映设计效果。而 通常 在 方案 设计中, 满足粗略识别需求时, 往往采用 G2精度。 8.3.4 模型单元应选取适宜的信息深度体现模型的信息属性。模型单元信息深度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表 7 信息深度等级的划分 等级 英文名 代号 等级要求 1 级 Level 1 of information detail N1 宜包含模型单元身份描述、项目信息、组织角色等信息 2 级 Level 2 of information detail N2
22、宜包含和补充 N1 等级信息,增加 空间占位信息,材质、产品信息、 性能、属性等信息 3 级 Level 3 of information detail N3 宜包含和补充 N2 等级信息,增加 生产信息、安装信息等,模型信 息量应与施工图纸所含一致 DB12/T 1054 2021 7 4 级 Level 4 of information detail N4 宜包含和补充 N3 等级信息,增加资产信息和维护信息 注: 模型单元 信息深度 是模型单元承载属性信息详细程度的衡量指标, 是模型单元重要的 属性 信息等级。 将信息深 度划分为四个等级,可随着工程阶段发展深入、信息需求的丰富,选择相对
23、应的信息深度。 8.3.5 公路工程道路专业、桥涵专业、隧道专业、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信息模型单元类别以及模型 精细度,宜符合本文件附录 A 附录 D 的要求。 9. 成果交付 一般规定 9.1 9.1.1 成果交付内容宜包括实施规划、模型文件、可视化浏览文件、工程图纸及工程量清单。在初步 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移交这三个阶段交付前,宜进行碰撞检查,并编制碰撞检查报告,碰撞检 查报告可作为交付成果之一,应符合表 8。 表 8 设计阶段成果交付内容 交付物类别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实施规划 模型文件 属性信息表 可视化浏览文件 工程图纸 工程量清单 碰撞检查报告 注: 表中“”表
24、示应具备,“ ”表示宜具备,“ ”可具备。 9.1.2 成果交付应便于归档保存,并应保证数据安全可靠。 注: 目前市场上 BIM软件 应用范围较广 ,本 文件 不强制要求交付格式。典型的 公路 工程信息模型交付格式,如 表 9所示 。 表 9 典型软件数据交付格式 序号 内容 软件 交付格式 备注 1 模型成果文件 Revit *.rvt Catia *.CATProduct Bentley系列软件 *.dgn ArchiCAD *.pla Tekla *.DBl 其他 其他 2 浏览审核 文件格式 Navisworks *.nwd Bentley i-model *.i-model BIM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2 1054-2021 公路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技术要求 1054 2021 公路工程 建筑 信息 模型 设计 应用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