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175-2014 电动汽车车载终端与运营监控系统间通信协议.pdf
《Q GDW 11175-2014 电动汽车车载终端与运营监控系统间通信协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175-2014 电动汽车车载终端与运营监控系统间通信协议.pdf(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Q/GDW .6 201 1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1175 2014 电动汽车车载终端与运营监控 系统间通信协议 Communication protocol between electric vehicle terminal and operation & monitoring system 2014-08-01 发布 2014-08-01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GDW ICS 29.240 8192013 Q/GDW 11175 2014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通信协议结构 2 6 应用
2、层报文帧格式 2 7 通信报文规范 6 8 信息数据项定义 15 编制说明 25 Q/GDW 11175 2014 II 前 言 为加强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标准化建设,统一电动汽车车载终端与充换电服务网络 运营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推进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规范化运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电动汽车的 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 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苏胜新、魏琦、贾俊国、武斌、马建伟、赵
3、明宇,汪映辉,储毅,路致远, 王刚,孙广明,吾喻明,赵安国,朱博,杨天林,李云峰,连湛伟,周长春,寇英刚,林晓斌,李锦帆。 本标准首次发布。 Q/GDW 11175 2014 1 电动汽车车载终端与运营监控系统间通信协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车载终端(以下简称车载终端)与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 统(以下简称运营监控系统)之间通信的接口和报文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内车载终端与运营监控系统之间 的通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4、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030 2005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 GB/T 18657.3 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传输规约 第 3 篇 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 GB/T 18657.4 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传输规约 第 4 篇 应用信息元素的定义和编码 DL/T 634.5101 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101 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 2009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104 部分: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 IEC60870-5-101 网络访问 3
5、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动汽车车载终端 electric vehicle terminal 安装于电动汽车上,用于实现对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集成定位、 通信、监控等功能,并具备人机操作界面,可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多种服务的车载信息设备。 3.2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 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是一个传输单元,由应用规约控制信息和应用服务数据单元两部分组成,简称 “ APDU” 。 3.3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 application 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 应用
6、规约控制信息是应用规约数据单元的一部分,简称“ APCI” 。 3.4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application service data unit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包含了所要传输的信息内容,由数据单元标识和信息对象组成,简称“ ASDU” 。 4 总则 4.1 通信接口 车载终端与运营监控系统间通信的接口应支持 TCP/IP 协议。 Q/GDW 11175 2014 2 4.2 通信连接的建立与关闭 车载终端与运营监控系统间的通信采用网络传输层的可靠传输协议 TCP,运营监控系统为 TCP 服 务器端,车载终端为 TCP 客户端,采用长连接方式以标准的 TCP/IP 客户 -服务器模式建立
7、TCP 连接。 4.3 通信端口号 运营监控系统侦听的端口号宜采用 2818。 5 通信协议结构 本标准的通信协议结构如图 1 所示。 应用功能 初始化 用户进程 传输层(第4层) 网络层(第3层) 链路层(第2层) 物理层(第1层) 注:第5,第6层未用 本标准中定义的ASDU APCI(应用规约控制信息) 传输接口(用户到TCP的接口) 应用层 (第7层) TCP/IP协议子集 (RFC2200) 图 1 通信协议结构 6 应用层报文帧格式 6.1 概述 应用层数据结构如图 2 所示。应用规约数据单元( APDU)为一个传输单元,由应用规约控制信息 ( APCI)和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AS
8、DU)两部分组成。 图 2 应用层数据结构 6.2 一般结构 本标准定义的应用层报文帧结构如图 3 所示,报文字节顺序遵循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的原则。 Q/GDW 11175 2014 3 图 3 帧结构 6.3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的定义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如图 4 所示,包括启动字符, APDU 长度和控制域。 图 4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 启动字符 68H 定义了数据流中的起点。 APDU 的长度域定义了 APDU 体的长度,其计数范围包括控制域的长度和 ASDU 的长度。 APDU 长度域使用 2 个八位位组,低 11 位有效,高位保留为 0,取值范围 0 2047。 控制域使用 4 个八位位组
9、,定义了保护报文不致丢失和重复传送的控制信息、报文传输启动 /停止以 及传输连接的监视等方法。有关控制域的定义以及具体应用方法参见 DL/T 634.5104-2009 第 5 章。本标 准对 DL/T 634.5104-2009 中的超时时间做了以下规定: t0:连接建立的超时时间,默认 20 秒; t1:发送或测试 APDU 的超时时间,默认 15 秒; t2:无数据报文确认的超时时间,默认 10 秒; t3:长期空闲状态下发送测试帧的超时时间,默认 20 秒。 6.4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定义如图 5 所示,其中: 帧类型标识, 1 个八位位组。 可变结构限定词,
10、1 个八位位组。 传送原因, 2 个八位位组。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4 个八位位组。 信息对象地址, 3 个八位位组。 Q/GDW 11175 2014 4 图 5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6.4.1 帧类型标识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第一个八位位组为帧类型标识,它定义了后续信息对象的结构、类型和格式。 表 1 定义了本标准使用的帧类型标识。 表 1 帧类型标识定义 类型标识 帧功能 01 总召唤 02 参数查询 03 参数设置 04 发布增值服务目录 05 增值服务订购响应 06 发布增值服务 07 召唤文件 08 文件传输控制 09 时钟同步 1020 预留 21 上送车辆监测数据 22
11、 上送电池箱监测数据 23 上送单体电池监测数据 24 上送参数信息 25 上送告警信息 26 查询增值服务目录 27 订购增值服务 28 请求增值服务 29 传输文件基本信息 Q/GDW 11175 2014 5 表 1(续) 类型标识 帧功能 30 传输文件内容 31255 预留 6.4.2 可变结构限定词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第二个八位位组为可变结构限定词( Variable Structure Qualifier) 。 可变结构限定词: =CP8数目, SQ N=数目: =UI71 7 : =应用服务单元不含信息对象 : f=应用服务单元信息元素的数目 SQ=单个或顺序: =BS18
12、 : = 寻址同一类型的许多信息对象中单个的信息元素或者信息元素的集合 : = 寻址 ASDU 单个信息对象中顺序的单个信息元素或信息元素的同类集合。 SQ 位规定寻址后续信息对象或单个信息元素 /信息元素集和的办法。 6.4.3 传送原因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八位位组定义为传送原因,表 2 对本标准的传送原因进行了定 义。 表 2 传送原因定义 传送原因代码 传送原因描述 00 未用 01 突发 02 循环上送 03 激活 04 激活确认 05 总召响应 6.4.4 公共地址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第五个至第八个八位位组定义为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公共地址,本标准规定应 用服务数据单
13、元公共地址表示车载终端地址。 : = 无效地址 : = 车载终端地址 : = 全局地址 6.4.5 信息对象地址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使用三个八位位组来定义: =UI1 24 其中 : =无关的信息对象地址 : =信息对象地址 信息对象是一组定义好的信息,它需要一个信息对象地址以便在通信时去标识它。信息对象携带信 息元素,它标识单个信息点,单个信息点可以由信息对象地址唯一寻址。 Q/GDW 11175 2014 6 7 通信报文规范 7.1 循环上送 车载终端与运营监控系统建立连接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向运营监控系统主动循环上送车辆监测 数据、电池箱监测数据和单体电池监测数据,循环上送过程如图 6
14、 所示。循环上送的周期根据预估的通 信网络流量而确定, 运营监控系统应能设置车载终端的循环上送周期 (通过设置通信参数, 参见 7.3 节) 。 图 6 循环上送过程示意图 7.1.1 上送车辆监测数据 上送车辆监测数据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见表 3。 表 3 上送车辆监测数据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 6.4.1 中定义 类型标识( TYPE) =21 在 6.4.2 中定义 可变结构限定词( VSQ) 在 6.4.3 中定义 传送原因( COT) =2 在 6.4.4 中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数据单元 标识 在 6.4.5 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 =0 在 8.2
15、 中定义 车辆监测数据 信息对象 7.1.2 上送电池箱监测数据 上送电池箱监测数据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见表 4。 表 4 上送电池箱监测数据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 6.4.1 中定义 类型标识( TYPE) =22 在 6.4.2 中定义 可变结构限定词( VSQ) 在 6.4.3 中定义 传送原因( COT) =2 在 6.4.4 中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数据单元 标识 在 6.4.5 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 =0 在 8.3 中定义 电池箱监测数据 信息对象 Q/GDW 11175 2014 7 7.1.3 上送单体电池监测数据 上送单体电池监测数据的应用
16、服务数据单元定义见表 5。 表 5 上送单体电池监测数据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 6.4.1 中定义 类型标识( TYPE) =23 在 6.4.2 中定义 可变结构限定词( VSQ) 在 6.4.3 中定义 传送原因( COT) =2 在 6.4.4 中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数据单元 标识 在 6.4.5 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 =0 在 8.4 中定义 单体电池监测数据 信息对象 7.2 总召唤 车载终端除了以循环上送方式向运营监控系统主动上送监测数据外,还应能响应运营监控系统的总 召唤命令上送监测数据。总召唤过程如图 7 所示,总召唤命令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见表
17、 6。当车载终端 接收到总召唤命令时,依次上送车辆监测数据、电池箱监测数据和单体电池监测数据(传送原因为 5) 。 运营监控系统宜采用定时的总召唤,总召唤周期根据预估的通信网络流量而确定。 图 7 总召唤过程示意图 表 6 总召唤命令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 6.4.1 中定义 类型标识( TYPE) =01 在 6.4.2 中定义 可变结构限定词( VSQ) 在 6.4.3 中定义 传送原因( COT) =3 在 6.4.4 中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数据单元 标识 在 6.4.5 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 =0 在本节中定义 召唤标志, 1 个字节,保留为 0 信息
18、对象 Q/GDW 11175 2014 8 7.3 参数查询与设置 运营监控系统应能从车载终端读取配置参数,并根据实际需要对某些可修改参数进行设置。参数查 询过程如图 8 所示,参数设置过程如图 9 所示。 图 8 参数查询过程示意图 图 9 参数设置过程示意图 7.3.1 参数查询 参数查询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见表 7。 表 7 参数查询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 6.4.1 中定义 类型标识( TYPE) =02 在 6.4.2 中定义 可变结构限定词( VSQ) 在 6.4.3 中定义 传送原因( COT) =3 在 6.4.4 中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数据
19、单元 标识 在 8.5.1 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 =参数类型码 本节定义 查询标志, 1 个字节,保留为 0 信息对象 7.3.2 参数上送 参数上送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见表 8。 表 8 参数上送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 6.4.1 中定义 类型标识( TYPE) =24 在 6.4.2 中定义 可变结构限定词( VSQ) 数据单元 标识 Q/GDW 11175 2014 9 表 8(续)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 6.4.3 中定义 传送原因( COT) =4 在 6.4.4 中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数据单元 标识 在 8.5.1 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 =参数类
20、型码 在 8.5.1 中定义 参数信息结构 信息对象 7.3.3 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见表 9。 表 9 参数设置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 6.4.1 中定义 类型标识( TYPE) =03 在 6.4.2 中定义 可变结构限定词( VSQ) 在 6.4.3 中定义 传送原因( COT) =3 在 6.4.4 中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数据单元 标识 在 8.5.1 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 =参数类型码 在 8.5.1 中定义 参数信息结构 信息对象 7.4 主动上送告警信息 当车辆或者电池发生异常情况时,车载终端应立即向运营监控系统主动上送告警信
21、息。主动上送告 警信息如图 10 所示,其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见表 10。 图 10 主动上送告警信息过程示意图 表 10 主动上送告警信息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 6.4.1 中定义 类型标识( TYPE) =25 在 6.4.2 中定义 可变结构限定词( VSQ) 在 6.4.3 中定义 传送原因( COT) =1 在 6.4.4 中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数据单元 标识 在 6.4.5 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 =0 在 8.6 中定义 告警信息 信息对象 Q/GDW 11175 2014 10 7.5 增值服务 运营监控系统可通过车载终端向电动汽车发布充换电站点
22、导航、充换电信息提醒等增值服务。如图 11 所示,车载终端向运营监控系统查询其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目录,运营监控系统返回增值服务目录信 息。随后车载终端向运营监控系统订购某项增值服务,如图 12 所示。运营监控系统提供增值服务有两 种方式,一是主动向车载终端发布服务信息,如图 13 所示;二是被动响应车载终端的服务请求,如图 14 所示。 图 11 查询增值服务目录示意图 图 12 订购增值服务示意图 图 13 主动发布增值服务示意图 运 营 监 控 系 统 车 载 终 端帧类型标识=06,传送原因=4 帧类型标识=28,传送原因=3 图 14 请求增值服务示意图 7.5.1 查询增值服务目录
23、查询增值服务目录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见表 11。 Q/GDW 11175 2014 11 表 11 查询增值服务目录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 6.4.1 中定义 类型标识( TYPE) =26 在 6.4.2 中定义 可变结构限定词( VSQ) 在 6.4.3 中定义 传送原因( COT) =3 在 6.4.4 中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数据单元 标识 在 6.4.5 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 =0 在本节定义 查询服务类别, 1 个字节。 : =查询全部服务目录; : =查询免费的服务目录; : =查询收费的服务目 录; : =查询本终端已订购的服务目录; :预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DW 11175-2014 电动汽车车载终端与运营监控系统间通信协议 11175 2014 电动汽车 车载 终端 运营 监控 系统 通信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