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2 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 年普通高考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 文 一、 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灵 秀 磷 光 玲 珑剔透 聆 听教诲 B.诞 生 旦 角 淡 泊明志 担 当重任 C.宿 营 诉 说 夙 兴夜寐 素 昧平生 D.咨 询 滋 生 芝 兰之室 孜 孜不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 字的一组是 A羞涩 袅娜 歌声渺茫 荷塘薄雾 B霜天 廖廓 峥嵘岁月 浪遏飞舟 C细腻 萧索 落蕊残叶 秋蝉嘶叫 D嫩黄 葱茏 婆娑起舞 繁茂苍翠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
2、最恰当的是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咬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 中 ,且将它 地挥洒出来。这 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 茶馆, 茶铺,一个人在清晨的不慌不忙的起来, 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 痛痛快快 当是 溜 B滋味 淋漓尽致 便是 走 C意味 兴致勃勃 自是 逛 D韵味 尽情尽兴 恰是 晃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相遇相依,随风生长, 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中响声一片,真是 充满刺 激的难忘体验。
3、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回想以前那样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欣赏其委 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 会制度,而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有错误 的一项是 A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 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B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莱特中著名的“延宕”, 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 C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 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
4、。 D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叙述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 等。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 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廖廖数语,而且 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 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 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 ?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
5、会倾向于认 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 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 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 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 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 (不是学哲学 ) 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 ?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 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 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
6、 ?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 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 ?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 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 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 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 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 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
7、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 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 就越少诗意。正因 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 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 “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 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
8、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 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 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 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 ?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 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 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 原书对照着 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6.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 每
9、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 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 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 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 隽语和比
10、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 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 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 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正 确 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 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
11、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 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 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 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工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家有名士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 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 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12、。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 “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 绝 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 “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 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 知,虽兄弟宗族,亦以 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 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 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
13、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 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 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 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 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 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 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其雅俗是非,少有优润。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 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9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
14、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不觉懔然,心形俱 肃 肃:恭敬 B 绝 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 C.唯当 就 蚁封耳 就:留下 D时人 谓 湛上方山涛不足 谓:评价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 3) 1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 4 唯父昶异焉 2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5 浑日:“何如我?” 3 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美痴 6 卿家痴叔死 未 A. 1 3 5 B. 1 4 5 C. 2 3 6 D 3 5 6 11.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 过
15、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 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 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 过了魏舒。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 ( 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3 分 ) ( 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3 分) ( 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3 分) 13.请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 3 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湖北 语文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