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绝密启用前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1 至 4 页,第卷 5 至 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 第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2、项符 合题目要求。 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颀 长( q) 悚 然( s) 彰善 瘅 恶( dn) 韬光养 晦 ( hu) b. 人 寰 ( hun) 攫 取( ju) 寻瑕伺 隙 ( x) 啮 臂为盟( ni) C抵 牾 ( y) 横 亘 ( gn) 造福桑 梓 ( z) 筋 疲力尽( jn) D鞭 挞 ( t) 骨 骼 ( g) 辗 转反侧( nin) 蜚 声中外( f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 不孚众望 ,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 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
3、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 呼之欲出 , 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 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 渐入佳境 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 醍醐灌顶 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 解得那么轻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 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 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
4、 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 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 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 当的一组是 、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 就有 “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民间的书写着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在中庸之前“荼”字写作“茶”,这
5、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 B、 C、 D、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7 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这是李白横 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 治通鉴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 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 式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 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
6、唐人诗中提 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胡三省乃宋元间 人。那时候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 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 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 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书齐浣传: “(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于汇六十里,州多败溺,浣徒漕路由京口,治伊娄渠 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 通过扬子津, 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白提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
7、贪诗云:“齐公凿新 河,万古流不绝。”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 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 古渡头。”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 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犹豫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 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 却是 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 所以迁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
8、程自非一日之 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过去 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犹豫运载石头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 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其所以“无由达江浒”,只 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 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 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 (摘编自林庚闲 话扬子津) 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 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
9、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 口了。 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背诵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 解才行。 D扬子县谓语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 的扬子津。 6.下 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 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齐浣迁官润州之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迁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 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
10、 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其实用船 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 7.根据原 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则正对南岸的京口, 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 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 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从礼拜丁督护歌中的“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 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文中所引礼拜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中横
11、江词写作最早, 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 三、(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 810 题 郭浩宇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 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 ,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 山,浩 冒 阵而前,流失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 已 ;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 思归。 乞 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时 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 “ 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
12、怀德军。 绍圣开拓 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 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 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 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徙知利州。 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迁彰武军 承宣使。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 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 甚,户口无几,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 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全国卷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