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2、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 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精析】C 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帝 时,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 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
3、民的意愿 【精析】A 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 (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 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精析】C 4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 迁居新都” 。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精析】B 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 “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
4、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 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精析】D 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 “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 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 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精析】B 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 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
5、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精析】B 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 。该官职 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 【精析】D 9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 “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 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在梭 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精析】B 1017 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 “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 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
6、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 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精析】D 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 “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 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 空出的行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精析】C 12有历史学家说: “在 1870 年以后大约 40 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
7、确 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精析】D 13从 19 世纪 90 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 20 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 数 09%的 3 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 3/4 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 586 家巨型企业几 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精析】C 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 “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
8、 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 一国家应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精析】A 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 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 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精析】B 16从 1872 年到 1875 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 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 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
9、公 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精析】B 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精析】A 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 “ (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 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 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精析】A 19一
10、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 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 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精析】D 20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 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得出上述认 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精析】D 21图 1 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
11、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图l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精析】C 22日本自民党从 1955 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 1 所反映的变化。 表 1 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表 年份 1958 1963 1967 1972 1976 自民党议席 287 283 277 271 249 在野党议席 180 184 209 220 262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 A 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 B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 C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 D与
12、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 【精析】A 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精析】C 241958 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 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精析】A 25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 1955 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 “周恩来利用了他个 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
13、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 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 “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精析】A 第 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6 题至第 28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 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29 题至第 34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 ( 10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 ,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 阔, “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 ,国势却日益衰落。他分析说, “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 , 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
14、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 “优其田宅,复及 子孙” ; “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 ” “其后仕 宦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 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 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 历(唐代宗年号,766779 年)初减至六千亩。亩 朘 (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地 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 据新唐书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 ( 4 分) ( 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
15、映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 6 分) 【精析】 【答案】 (1)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 剧减。 (4 分) (2)原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 改变。 (3 分) 影响: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 (3 分) 27 ( 12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00 年 10 月 16 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 英德协定 , 相约遵守下列原则: “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
16、 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 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 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 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 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 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 ” 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 “毫不踌躇而赞同之” 。日本此时正“不安达 于极点” ,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 ,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 。美国政府的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海南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