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11 T 94-2019 美丽河湖建设规范.pdf
《DB3311 T 94-2019 美丽河湖建设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11 T 94-2019 美丽河湖建设规范.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140 A 00 DB3311 浙 江 省 丽 水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11/T 94 2019 美丽河湖建设规范 2019 - 09 - 06发布 2019 - 10 - 06实施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11/T 94 2019 I 目 次 前 言 . 1 范 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安全流畅 . 2 4.1 基本要求 . 2 4.2 堤防 . 2 4.3 护岸 . 2 4.4 涉河构筑物 . 2 4.5 疏浚 . 3 5 生态健康 . 3 5.1 基本要求 . 3 5.2 空间形态 . 3 5.3 生态需水 .
2、 3 5.4 水质 . 4 5.5 生态保护 . 4 5.6 生态修复 . 4 6 亲水景美 . 5 6.1 基本要求 . 5 6.2 亲水便民设施 . 5 6.3 绿化 . 6 6.4 水文化 . 6 7 长效管护 . 6 7.1 管护设施 . 7 7.2 监测、监控设施 . 7 7.3 交通通讯 . 7 7.4 智慧化管理平台 . 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滨水小公园类型设置 . 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亲水便民配套服务设施布置 . 9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植物推荐种类 . 10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植物风貌建设 . 11 参考文献 . 12 DB3311/T
3、 94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丽水市水利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丽水市水利局、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傅张俊、赵赞、谢玲璐、孙堃、韦颖、刘素芳、 蒋心诚、李剑杭、孙玲玲、李 华斌、高祝敏、王礼兵、黄睿、李珍、杨开、汪云涵、韩夏、田丹、李雪波、张威、徐彬、罗俊、 程颖。 DB3311/T 94 2019 1 美丽河湖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河湖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安全流畅、生态健康、亲水景美、长效管护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美丽河湖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
4、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 50707 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GB 51192 公园设计规范 SL 613 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 DB33/T 614 河道建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美丽河湖 防洪安全、河湖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河湖。 3.2 横向连通性 主河槽与滩地、河岸
5、带之间的相互连通。 3.3 纵向连通性 在河流系统内生态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纵向联系,可用单位河长上断点或节点障碍物(如闸、 坝)数量表征。 3.4 胁迫因子 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受到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河湖生态系统不能健康发展的干扰因子。 3.5 生态需水量 为维持河流基本形态和生态功能、避免河流水生态系统功能遭受无法恢复的破坏的河道内流量。 3.6 生态调度 以满足生态需水为目标的工程运行调度管理模式。 3.7 鱼类“三场” 鱼类生存繁衍的重要水域,包括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 3.8 滨水小公园 沿河湖水岸的绿地空间,包括 池塘、湿地、滩地、岛屿等小型绿地或 桥头、路 口、古木、古迹、
6、 人流集聚点等重要节点空间。 DB3311/T 94 2019 2 3.9 特色创新文化 根据相关规划或设计方案,依据河湖自然、文化资源特色,结合城市建设、景观、旅游、商业 等开发需求,赋予河湖特色主题及定位。 4 安全流畅 4.1 基本要求 4.1.1 河湖防洪标准,应符合 GB 50201的规定, 根据不同防洪保护对象确定,宜取下限。 4.1.2 河势稳定,平面形态自然顺畅;不同形式断面之间过渡自然,涉河构筑物布置合理。 4.1.3 天然 河道纵横断面宜保持天然坡降和天然形态。 4.1.4 采用人工断面时,宜根据 河道所处地形、地质条件、建筑材料、施工条件、运用和管理要求, 结合区域使用功
7、能、周边生态 环境、景观美化、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选定 复式、梯形、矩形等适 宜的断面型式。 4.2 堤防 4.2.1 一般要求 4.2.1.1 泄洪河道的堤防工程应按 GB 50286确定相应设计标准,输水渠道、蓄水排涝河道应按 GB 50288确定相应设计标准,河道建设应符合 DB 33/T 614的规定。 4.2.1.2 堤防宜结合使用功能、周边生态环境、景观美化、工程造价等因素,就地取材,选用生态 自然的材料。 4.2.2 堤线布置 4.2.2.1 应根据防洪规划和地形、地质等条件,结合周边环境综合分析确定,不宜渠化、直化河道。 4.2.2.2 应与河势相适应,线型平顺,相邻堤段间应平
8、缓连接,不宜采用折线或急弯。 4.2.2.3 应有 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宜避开文物遗址。城市防洪堤的堤线布置应与市政设施相 协调。 4.2.3 堤岸型式 4.2.3.1 宜选择生态自然的堤岸型式,选择顺序可循复合式、斜坡式、直立式。 4.2.3.2 复合式应考虑景观休闲和亲水安全的需要。 4.2.3.3 斜坡式应从有利于植物生长、保持水土、利于管护等方面,选择适宜的斜坡坡度,宜缓则 缓。 4.2.3.4 直立式堤防高度高于 2.5 m时宜分级设置。 4.2.4 堤顶高程 4.2.4.1 应按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确定,山区河流洪水历时较短时,可适当降低安全加高值。对 于堤防保护纵深尺度较小的
9、,可按允许越浪的堤防设计。 4.3 护岸 4.3.1 在自然岸坡不稳定的情况下,可采用护岸稳定河 道岸坡。 4.3.2 护岸高度满足岸坡稳定为宜。 4.3.3 贴坡式护岸宜选择透水性材料或植被护岸。有防冲要求时应选择耐冲材料。 4.3.4 挡土墙式护岸宜采用干砌块石及其他生态砌块。 4.3.5 护岸坡面宜进行植物绿化。 4.3.6 护脚结构应根据岸坡情况、水流条件和材料来源综合确定。 4.4 涉河构筑物 4.4.1 堰坝 DB3311/T 94 2019 3 4.4.1.1 为实现灌溉引水功能需设置堰坝外,针对洪、枯季节流量变幅较大的河道,有保持河道一 定水量的要求,可设置堰坝。 4.4.1.
10、2 堰坝的布置不宜尾水相连。 4.4.1.3 宜采用低矮缓坡堰,蓄水后以不破坏现有滩林、滩地为宜,考虑鱼类洄游通道,堰面宜体 现当地人文特色。 4.4.2 桥梁 涉河桥梁的建设不宜布置过密,桥 梁形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沿岸景观相融合。 4.4.3 水闸 应根据水闸功能特点布置,水闸结构形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沿岸景观相融合。 4.4.4 码头 码头布置应不影响河道行洪,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沿岸景观相融合。 4.5 疏浚 4.5.1 山丘区河流不宜大规模疏浚。确需疏浚时,应对河道进行防洪安全和生态影响分析,并编制 疏浚方案。 4.5.2 河道自然形成的卡口不宜拓宽,河道中生态、景观意义较高的
11、滩地和石块不宜清除。 5 生态健康 5.1 基本要求 5.1.1 在确定河湖生态功能定位和生态保护目标前,应开展河湖生态现状调查和分析评价工作。 5.1.2 工程建设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河道及周边生 态环境,宜避开水生动植物生长期。 5.2 空间形态 5.2.1 纵向连通性 位于主要生态廊道的河段,不宜新建水坝、高堰、水闸等拦河建筑物。 应保护 原有河道深潭、 浅滩、沙洲等自然河道特征。 5.2.2 横向连通性 应保持原有的滩地和植被空间,滩地和河流主槽过水断面面积应与流量变幅相适 应。不宜硬化 岸坡。 5.3 生态需水 5.3.1 一般要求 5.3.1.1 河道生态需水包括河道内生态基流和敏
12、感生态需水;湖泊生态需水应确定最低生态水位和 适宜生态水位指标。 5.3.1.2 上游有调节水库的河段,宜采用 水文学方法 确定生态基流。 5.3.1.3 应在优化流域及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基础上,提出生态调度 和 河湖生态补水等 保障 措施。 5.3.2 生态调度 根据下游生态需水要求,确定水库 调度 方案 。 5.3.3 生态补水 5.3.3.1 对于严重缺乏生态流量、受纳区存在敏感保护目标、周边具备引水条件的,可实施生态补 水 措施 。 DB3311/T 94 2019 4 5.3.3.2 城区段可结合区域城市发展规划,在满足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要求条件下,利用再生水补充 于河道。 5.4 水
13、质 5.4.1 一般要求 河道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类以上。 5.4.2 城镇 5.4.2.1 城镇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无污水直排入河,污水集中进入处理厂达标处理后排放。 5.4.2.2 宜对初期雨水采取收集、处理措施,如源头分散调蓄、末端初雨截流等。 5.4.3 农村 5.4.3.1 农村生活污水应进行处理后才可排放或灌溉回用。 5.4.3.2 沿岸农田分布广 泛的河道宜修建生态沟渠进行农田径流污染拦截,并汇入人工湿地或稳定 塘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 5.4.4 其他 5.4.4.1 非行洪河湖,宜采取增设曝气设备或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5.4.4.2 水质较差的河湖,宜种植不影响行
14、洪的水生植物。 5.4.4.3 河湖沿岸宜修建绿化带或下沉式绿地对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进行拦截。 5.5 生态保护 5.5.1 应以动植物生态调查为基础,明确河湖濒危、珍稀、特有保护物种名录及分布情况,确定物 种保护对象,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 5.5.2 对于濒危或珍稀物种,应划定核心保护区,建立缓冲区。 5.5.3 对 影响河湖生态环境的外来 物种 ,应 采取 控制 措施 。 5.6 生态修复 5.6.1 一般要 求 生态修复前应开展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提取生态胁迫因子。 5.6.2 关键生态节点修复 5.6.2.1 应重点关注河流交汇处、河流进出水库的位置、重要河滩湿地等节点。 5.6.2
15、.2 根据节点胁迫因子选取适宜的修复措施,包括缓冲区构建、植被恢复、生态补水、微生境 重塑、水生生物群落修复等。 5.6.2.3 宜选择耐淹、耐寒的本土植物。 5.6.2.4 对重要湿地可采取湿地封育保护、退耕还湿、湿地补水,生物栖息地恢复与重建等措施。 5.6.3 生态退化河段修复 5.6.3.1 河床 5.6.3.1.1 对采砂活动较多或底质破坏较大 区域 ,可 采用 采砂废弃石块再回填、砾石群 构建 等手段 , 恢复与原有底质相类似的河床结构 。 5.6.3.1.2 河滩地的生态修复不 宜栽种影响行洪的植物。 5.6.3.2 岸带 5.6.3.2.1 人工硬化河段岸带修复,应综合利用生态
16、型护岸,结合植物种植恢复自然的水陆过渡带。 5.6.3.2.2 针对人 口密集 的 城镇 河 段 , 可结合人文景观的打造进行修复。 5.6.3.2.3 针对人口密度稀疏 的乡野河段 , 宜采用 近自然工法,使河湖的 风貌 接近于原本的自然状 态。 DB3311/T 94 2019 5 6 亲水景美 6.1 基本要求 6.1.1 河湖水景观建设应在河道景观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具有保护、挖掘、开发利用的各类 景观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并与河湖周边的自然特色、历史人文、生态环境相协调。 6.1.2 城镇河湖水景观建设应结合城市相关规划、市政建设和园林绿化建设,将河道堤防、护岸等 工程统筹考 虑融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11 94-2019 美丽河湖建设规范 94 2019 美丽 建设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