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 T 1319-202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pdf
《DB42 T 1319-202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2 T 1319-202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pdf(4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010.30CCS P 01 DB42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DB42/T 1319 2021代 替 DB42/T 1319-2017绿 色 建 筑 设 计 与 工 程 验 收 标 准 Design and acceptance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2021 -03- 01发 布 2021- 06-01实 施湖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 合 发 布 DB42/T 1319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2、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场地规划设计 . 3 6 建筑设计 . 3 7 结构设计 . 4 8 暖通空调设计 . 5 9 给排水设计 . 6 10 电气设计 . 6 11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 . 7 附录 A(资料性) 施工图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示例(场地规划设计专业) . 12 附录 B(资料性)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信息表示例 . 13 条文说明 . 13 DB42/T 1319 2021 II DB42/T 1319 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根据 GB/T 503
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及近几年的工程使 用经验对 DB42/T 1319-2017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文件满足 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 本级的全部要求,并结合湖北省地方特色,增加了部分绿色建筑技术条款的要求,以使我省绿色建筑总 体水平优于 GB/T 50378-2019基本级的要求。自本文件实施之日起,代替 DB42/T 1319-2017绿色建筑 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本文件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技术指标体系(见 5 10)。 b) 将总图设计和景观环境设计合 并为场地规划设计(见 5,2017 版 的 6、 12
4、)。 c) 取消了“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内容(见 2017 版 的 5)。 d) 将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见 11)。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湖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室、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理工大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 、中冶南方武汉建筑设计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刘士清、肖伟、朱杰峰、彭德柱、马友才、丁云、陈宏、
5、张铭、袁志宇、李 蔚、刘炳清、王爱勋、罗剑、毛芊、林莉、李传志、陈焰华、熊江、邓斌、刘晖、管毓刚、汤小亮、赵 世杰、梅振力、刘剑涛、张永炜 本文件及其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7年首次发布为 DB42/T 1319-2017。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 027-68873088,邮箱: 。在执行过程中如 有意见和建议请邮寄湖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室,联系电话: 027-87715785,邮箱: 。 DB42/T 1319 2021 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术语、基本规定、场地
6、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 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和绿色建筑工程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3271 锅炉大气 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 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8483 饮食业 油烟排放标准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 19761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
7、效等级 GB 19762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2005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20145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GB/T 2549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 GB 30255 室内照明用 LED产品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31831 LED室内照明应用技术要求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50555 民用建
8、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JGJ 286 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 DB42/T 559 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42/T 1319 2021 2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 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来源: GB/T 50378-2019, 2.0.1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
9、等。 来源: GB 50555-2010, 2.1.14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城市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要求,满足某种使用功能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 的水。 来源: GB/T 25499-2010, 3.1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 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来源: GB/T 50378-2019, 2.0.5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 acceptance of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参与建设活动的相关责任主体在
10、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的同时,依据本文件规定的检测、检查等核验 内容和方法,共同对绿色建筑中涉及到的特有技 术措施是否达到相关要求进行核验、确认的一系列活动。 4 基本规定 绿色建筑应从项目立项时进行绿色设计策划,确定绿色建筑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及对应的技术策 略,并应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 湖北省绿色建筑应按本文件进行设计和工程验收。项目总体定位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的绿 色建筑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其评价应按照 GB/T 50378 的要求进行。 绿色建筑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建筑功能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
11、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应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 人文等特点;并应综合建筑全寿命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优先采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场地模式、建筑 形式、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 各专业设计说明中应提出相关产品(或材料)的选用要 求,对于已纳入国家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 施范围、且已有本地产品通过认证的,应选用获得绿色建材标识的产品。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场地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相关专业应协同工作。 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应根据建筑
12、类型、用能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绿色建筑设计应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专篇内容和要求参照附录 A。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绿色建筑的专业验收内容按照完成时序由相关分部、分项 工程同步验收,单位工程综合验收前应对涉及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 DB42/T 1319 2021 3 等绿色建筑特有的设计指标按要求进行核验,并以书面形式对单位工程是否达到绿色建筑要求做出确 认。 5 场地规划设计 安全耐久 建筑 场地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避开可能产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段; b) 应避开地震中可能产生滑坡、坍塌、地陷、地裂及地震断裂带上可
13、能发生地表错位等工程抗震 危险的地段; c) 建筑场地内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威 胁及有毒有害物质危害; d) 建筑场地周边应无电磁辐射危害、场地内土壤氡浓度应符合 GB 50325 的规定; e) 当场地选择不能避开上述安全隐患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场地对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及次生灾 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当场地曾受到过污染,应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 安全标准要求。 生活便利 5.2.1 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且应满足无障 碍设计要求。 5.2.2 场地人行出入口 500 m 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
14、驳车。 5.2.3 室外停车场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合理设置电 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环境宜居 5.3.1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应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5.3.2 室外热环境应满足 JGJ 286 的要求。 5.3.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3.4 除禁烟场地外,室外吸烟区位置应布局合理,满足以下要求: a) 室外吸烟区布置与所有建筑出入口、新风进气口和可开启窗扇的距离不少于 8 m,且距离儿童 和老人活动场地不少于 8 m。 b) 室外吸烟区可与绿植结合布置,并合理配置座椅和带烟头收集的垃圾筒,从建筑主出入口至室 外吸烟区应设置完整的导向标识和醒目的定位标
15、识,吸烟区应设置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识。 5.3.5 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垃圾容器、收集点或垃圾转运站应合理设置,并应与周围景观协调。 5.3.6 配建的绿地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应合理选择绿化方式。植物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环 境的乡土树种,且应无害、易维护,种植环境应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应采用复层绿化方式。 5.3.7 项目应结合本地降雨特性,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在场地竖向设计考虑雨水的利用与排放,合理 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效组织雨水下渗、滞蓄、再利用和排放,减少雨水地表径流量,对大于 10 hm2的场地应进行雨水控制利用专项设计,并编制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说明。 6 建筑设计 安全耐久 6
16、.1.1 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外保温围护结构以及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 DB42/T 1319 2021 4 墙以及阳台花池等外部设施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外部设施还应与结构统一设计、施工 ,并具 备安装、检修和维护的条件。 6.1.2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 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6.1.3 外门窗、玻璃幕墙的抗风压性、气密性、水密性、隔声性能、保温与隔热性能、采光性能应符 合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 6.1.4 建筑屋面、外墙、地下室顶板、底板、侧墙等围护结构应满足防水要求;存在积水隐患的房间 的地面应设防水层,墙面、顶棚
17、应设防潮层。 6.1.5 走廊、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应保持畅通。 6.1.6 建筑应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 健康舒适 6.2.1 建筑及装修设计应合理选用建筑及装修材料,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预评估,室内空气中的 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 、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 GB/T 18883 的规定。 6.2.2 建筑室内公共场所和建筑主出入口处应禁止吸烟,并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 6.2.3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 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 6.2.4 主要功能房间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 GB 50118
18、中的低限要求。 6.2.5 在室内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应结露。 6.2.6 供暖建筑的屋面、外墙内部不应产生冷凝。 6.2.7 屋顶和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 GB 50176 的要求。 6.2.8 采取措施避免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 空间;防止厨房、卫生间、燃气热水器的排气倒灌。 6.2.9 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应达到 8%;公共建筑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 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2 次 /h 的面积比例应达到 70%。 生活便利 6.3.1 室内汽车库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19、 6.3.2 自行车停车场所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6.3.3 建筑室内外公共区域满足全龄化设计要求,建筑室内公共区域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室内公共 区域的墙、柱等处的阳角均为圆角。 资源节约 6.4.1 应结合场 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的体形、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围护结构等进行 节能设计,且应符合 GB 50189、 DB42/T 559 等 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6.4.2 建筑造型应简约,无大量纯装饰性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住宅建筑的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 2%; b) 公共建筑的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 1%。 6
20、.4.3 垂直电梯应采取群控、变频调速或能量反馈等节能措施;自动扶梯应采用变频感应启动等节能 控制措施。 环境宜居 建筑内外均应设置便于识别和使用的标识系统。 7 结构设计 DB42/T 1319 2021 5 安全耐久 7.1.1 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应明确场地条件、设计 荷载、设计使用年限、材料及构件性能要求,裂缝、变形限值等要求。并提出运营期内对建筑物进行可 靠性管理的要求,制定结构在使用期间的检修和维护制度。 7.1.2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采用机械固定、焊接、预埋、 植筋锚固等牢固性构件连接方式或一体 化建
21、造方式可靠连接,并满足承载力验算及构造要求。当采用植 筋锚固时,设计应对植筋深度、施工工艺要求、植筋胶性能、锚固抗拉承载力等提出相关要求及承载力 检测要求。 资源节约 7.2.1 不应采用建筑形体和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并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 性类别。 7.2.2 在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提出相关选材要求,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距施工现场 500 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应大于 60%; b) 现浇混凝土和建筑砂浆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7.2.3 应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基础、梁、板、柱和剪力墙结构构件受力普通
22、 钢筋均应采用 400MPa 级及以上的高强钢筋,其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 400 MPa 级的 热轧带肋 钢筋;对钢结构,由强度控制的钢结构构件,应采用符合 GB/T 1591 要求 的 Q355 及以上高强 钢材;对钢 -混凝土混合结构,其中混凝土结构部分和钢结构部分应分别满足上述要求。 8 暖通空调设计 安全耐久 8.1.1 空调室外机安装位置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8.1.2 建筑内部的供暖、通风空调设备及附件、基础和 管道的支吊架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 构变形。 健康舒适 8.2.1 合理设置通风、空调系统,避免厨房、餐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2 1319-202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 1319 2021 绿色 建筑设计 工程验收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