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T 3954-2020 钢铁企业煤气安全管理规范.pdf
《DB32 T 3954-2020 钢铁企业煤气安全管理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 T 3954-2020 钢铁企业煤气安全管理规范.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100 CCS C 78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954 2020 钢铁企业煤气安全管理规范 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gas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2020 - 12 - 15 发布 2021 - 01 - 15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954-2020 I 目 次 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基本要求 .2 5 煤气生产 .3 6 煤气储存 .5 7 煤气管道与附属
2、设施 .5 8 煤气加压站、混合站、抽气机室 .7 9 煤气使用 .7 10 作业安全 .8 11 应急设施配置 .8 12 应急管理 .9 DB32/T 3954-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兴鑫钢铁有限公司、连云港华乐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沙钢集团有限 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徐钢钢铁集团
3、有限公司 、中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兴澄特种钢 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匡蕾、马园、蒋俊、张剑若、王昌文、蔡扣忠、林东、荣铁渝、刘赫、夏毅、 刘波、李红斌、张继福、陈波、邓文兵、王丽芳、汪汝兴。 DB32/T 3954 2020 1 钢铁企业煤气安全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钢铁企业涉及到煤气生产、煤气储存、煤气管道与附属设施、煤气加压站、混合站、 抽气机室、煤气使用、作业安全、应急设施设置、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涉及拥有高炉、转炉、焦炉、矿热炉等生产、输配、储存和使用煤气的钢铁企业。冶 金行业、机械行业生产、 输配、储存和使用煤气的企业可参照执行。 2
4、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6220 呼吸防护 长管呼吸器 GB 6222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 12710 焦化安全规程 GB 1794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25894 疏散平面图 设计原则与要求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 33942 特种设备事
5、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38315 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 GB 50414 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 50493 石油化工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GB 50505 高炉煤气干法袋式除尘设计规范 GB 51066-2014 工业企业干式煤气柜安全技术规范 GB 51128 钢铁企业煤气储存和输配系统设计规范 GBZ/T 205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AQ 2001 炼钢安全规程 AQ 2002 炼铁安全规程 AQ 2003 轧钢安全规程 AQ 2024 铁合金安全规程 AQ 3009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AQ/T 6110 工业空气呼吸器安全
6、使用维护管理规范 AQ 7012-2018 煤气排水器安全技术规程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AQ/T 900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DB32/T 3954 2020 2 AQ/T 9011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JJG 915 一 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 DB32/T 3380 冶金企业煤气防护站建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6222、 GB 51066-2014、 AQ 7012-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泄漏排水器 leak-proof drain 水柱低于安全高度时,具备防止煤气泄漏功能的水封式排
7、水器。 3.2 煤气危险区域 gas hazard zone 高炉风口及以上平台、转炉炉口以上平台、煤气柜活塞上部、阀门组平台、煤气除尘灰泄放区域等 易产生煤气泄漏的区域;烧结点火器、热风炉、加热炉、管式炉、燃气锅炉等 燃烧器旁等易产生煤气泄 漏的区域;焦炉地下室、加压站房、风机房等人员作业频率较高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 3.3 煤气危险作业 gas dangerous work 在煤气设备设施 本体 上 进行手动阀门操作、眼镜阀及插板阀操作 或在煤气危险区域内进行的带煤气 作业; 停送煤气、正压动火、带气开孔、抽堵盲板、带压堵漏、停煤气检修等作业。 3.4 煤气作业人员 gas operato
8、r 从事煤气生产、回收、输配、储存、使用、防护和检维修作业的人员,包含以上岗位的班组长。 4 基本要求 4.1 管理要求 4.1.1 企业应建立煤气安全管理制度,包含煤气设备设 施技术管理、煤气设备设施点巡检、煤气风险 防控及隐患排查、空气呼吸器和 CO 检测报警器等应急设备设施配置使用维护保养、煤气危险作业、煤 气检维修作业、煤气培训、煤气事故应急等主要内容。 4.1.2 煤气柜重大危险源区域应划分并在显著位置公示煤气防爆区域图。 4.1.3 煤气作业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证书,按有关规定定期参加复审,不 得无证上岗作业。 4.1.4 企业使用 新型煤气设备或附属装置 的
9、,应对其可靠性、适用性实施 论证 。了解、掌握其安全技 术特性,并对煤气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应操作和应急处置技能后, 方可投入使用和运行。 DB32/T 3954 2020 3 4.1.5 煤气危险区域维修、施工作业应经许可批准,并有专人监护,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具。 4.1.6 带煤气作业宜采用全程视频监控记录。 4.1.7 进入煤气危险区域应佩戴便携式 CO 检测报警器,至少两人同行,不得并行。 4.1.8 煤气专项安全检查、煤气设施检测应留存记录。 4.2 技术要求 4.2.1 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无色无味煤气宜添加臭味剂后供用户使用。 4.2.2 作业场所
10、 CO 浓度及作业时间应满足 GB 6222 的要求。 CO 浓度异常超标,应查明原因,采取有 效管控措施,并做好记录。有人值守的岗位或场所 CO 浓度应不超过 24ppm,浓度长时间超标时宜采用 正压通 风等方式进行处置。 4.2.3 厂房内、距离厂房 20m 以内、距离重要道路和人员活动区域(含绿地) 20m 以内的应使用具有 防煤气泄漏功能的安全型水封排水器。其他区域 宜 优先选用防泄漏排水器。 4.2.4 煤气设施上的膨胀节应根据煤气及其冷凝水成份选用相应的金属材质。 4.2.5 带煤气作业应使用铜质工具或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且不应穿着化纤工作服。 4.2.6 危险场所防爆电气应按照 A
11、Q 3009 的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应委托具有防爆专业资质的 检测检验机构进行,至少每 3 年一次。初始、定期和连续监测的所有结果应记录。 4.2.7 高炉、转炉、加热炉、煤气柜、除尘器等设施的 煤气管道应设置可靠隔断装置和吹扫设施。 4.2.8 煤气分配主管上支管引接处,应设置可靠的隔断装置;车间内各类燃气管线,在车间入口应设 置总管切断阀。 5 煤气生产 5.1 焦炉煤气 5.1.1 新建焦炉换向机操作室不应设置在焦炉地下室。 5.1.2 焦炉地下室应设置正压通风,两端应有安全出口,并设有斜梯。 5.1.3 地下室焦炉煤气管道应按照 GB 50414 和 GB 12710 的要求在管
12、道末端设置泄爆装置或煤气低压 自动充氮保护功能。泄压气体应通过管道引至室外。 5.1.4 不应在焦炉烟道走廊和地下室带煤气抽堵盲板。 5.1.5 焦炉地下室煤气排水器周边积水应及时抽离,避免长期浸泡。 5.1.6 采用新型 高效的蜂窝式、管式电捕焦油器,升压变压器放置在塔顶的,应采用隔爆型。 5.1.7 焦炉煤气宜经煤气柜输送到用户,进柜前应安装氧含量在线检测装置,与进柜阀门联锁,当煤 气中氧含量达到 2%时,阀门自动关闭。 5.1.8 对于焦炉煤气进气柜前已有配送到用户管路的焦炉煤气管网,应在焦炉煤气并入管网前的管路 上加装氧含量在线检测装置和盲板阀组,当煤气中氧含量达到 2%时,阀门自动关
13、闭,通往放散管的阀 门自动打开,煤气自动放散。在焦炉煤气并网过程中,煤气主管网禁止用户用气。 5.2 高炉煤气 5.2.1 新建高炉本体冷却壁水管根部宜安装补偿器。 5.2.2 采用料车上料方式的,前往 料车地坑作业时,应佩戴便携式 CO 检测报警器。 DB32/T 3954 2020 4 5.2.3 高炉风口以上平台应实施封闭管控,并实行出入登记管理,出入登记记录保留在高炉主控室内。 5.2.4 高炉主控室应按照 GB 6222 和 AQ 2002 的要求进行设置,尽量远离煤气危险区域,且应根据实 际情况采取正压通风等措施避免长时间超标。如高炉主控室独立设置,并与高炉平台无封闭通廊连通, 可
14、不配备正压通风系统。 5.2.5 高炉炉基、风口、炉身等部位发生煤气泄漏应采取防止煤气积聚的措施,及时安排检修消除隐 患。 5.2.6 热风炉煤气总管应有符合 GB6222 要求的可靠隔断装置。煤气支管应有煤气自动切断阀,当 燃烧 器风机停止运转,或助燃空气切断阀关闭,或煤气压力过低时,该切断阀应能自动切断煤气,并发出警 报。 5.2.7 重力除尘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定期检查放散阀的密封面,确保放散管畅通,防止管里积灰; 锥部放灰阀使用 2 个可调节式(电动 /液压 /气动均可)泄灰球阀; 泄灰阀门采用远程操作方式 ; 除尘器设置氮气或蒸汽的管接头; 除尘器顶端至切断阀之间,应有蒸汽或氮气管接
15、头; 除尘器顶及各煤气管道最高点设放散阀; 除尘器的瓦斯灰不得放空。 5.2.8 布袋除尘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布袋除尘器设有煤气高、低温报警和低压报警装置; 布袋除尘器反吹清 灰时,不得采用在正常操作时用粗煤气向大气反吹的方法。 5.2.9 点巡检时应按照 GB 50505 的要求将透平机入口、干法除尘布袋入口煤气温度列入检查项,监测 温度变化。 5.3 转炉煤气 5.3.1 转炉煤气回收设施应设置充氮装置及微氧量和 CO 含量的连续测定装置及安全联锁放散装置。充 氮装置应采用自动关闭与断开等防止倒串煤气的措施。当煤气中含氧量超过 2%或煤气柜位高度达到上 限时应停止回收,并联锁放散。 5.3
16、.2 泄爆孔安装位置应防止爆炸气体喷射到工作地点和人行通道上,当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时,应采 用引出管引出。 5.3.3 每座转炉的煤气管道与煤气总管之间应设可靠的隔 断装置 。 5.3.4 转炉煤气回收系统机前的膨胀节应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质替代胶管等非金属材质。 5.3.5 对一次除尘采用湿法净化工艺的转炉煤气应进行二次净化;二次净化工艺应采用湿式电除尘工 艺。 5.3.6 电除尘器进口应设微氧量连续测定装置,并保证完好;当转炉煤气氧含量大于或等于 1%时,应 自动切断高压电源。 5.4 矿热炉煤气 5.4.1 净化系统的负压管道及设备,不应多炉共用。 5.4.2 净化回收装置应按照 AQ 20
17、24 的要求设置泄爆孔,泄爆膜上应有保护罩。 DB32/T 3954 2020 5 5.4.3 净化抽风机的出口应按照 AQ 2024 的要求设逆止水封。净化停止后,应封闭抽气机出口逆止水 封,同时打开机后放散阀 。 5.4.4 煤气回收时,矿热炉各部位应按照 AQ 2024 的要求严密封闭,不应随意打开炉门。如需打开炉 门,应事先通知煤气净化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方可进行。 5.4.5 炉内压力宜保持微正压,压力过大时,操作工应给煤气净化人员发出信号,调整回流装置。 5.4.6 煤气含氧量不应超过 2%,达到 2%时应能自动报警并放散处理。含氧量分析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1h。 6 煤气储存 6
18、.1 煤气柜技术要求 6.1.1 企业应根据 GB 18218 进行危险源辨识。构成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的煤气柜以及新建煤气柜应设 置安全仪表系统;构成三、四级重大危险源宜设置安全仪表系统。 SIS 仪表应为防爆型且满足 SIL 安全 认证。 6.1.2 煤气柜进、出口管道上应按照 GB 51066的要求设可靠的隔断装置及与柜容联锁的快速开闭阀门, 快速开闭阀门宜使用液压或气动 型式 ,并与盲板、盲板阀、蝶阀配合使用 。 6.1.3 煤气柜四周应设置不低于 2.2m 的围墙,宜设 2 个独立的道路进出口。煤气柜与其他建构筑物的 防火间距应符合 GB 51066 的要求,当总容积不大于 20 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 3954-2020 钢铁企业煤气安全管理规范 3954 2020 钢铁企业 煤气 安全管理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