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 T 138-2019 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处置技术规范.pdf
《MZ T 138-2019 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处置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Z T 138-2019 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处置技术规范.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民 政 行 业 标 准MZ/T1382019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处置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disposal of dead bodies of emergency incident 2019-12-12发布 2019-12-12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发 布 ICS 03.080.99A90备案号: MZ MZ/T 1382019 I 目 次前言II引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遗体处置原则 15 遗体搜寻与登记26 遗体接运与保存27 遗体辨认与告别2 8 遗体火化与安葬39 遗物认领与
2、处理3附录A(资料性附录) 遇难者遗体标签 4附录B(资料性附录) 遇难人员信息登记表 5附录C(资料性附录) 遇难人员遗体确认登记表 6附录D(资料性附录) 遇难人员遗物认领登记表 7参考文献 8 MZ/T 1382019 II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4)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长江大学法学院、江苏省无锡市殡仪馆、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天津市民政局殡葬处、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玉光、徐前权、余廷、姜思朋、陈霜玲、周雪媚、王永阔、付慧群、刘崇
3、、史峰、周卫华、张健、王李栓。 MZ/T 1382019 III 引 言及时妥善的处置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对维护遇难者尊严,预防灾区疫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工作人员和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遇难人员遗体的处理是突发事件应对中最为困难的工作之一。以适当的、尊重死者的方式处置遗体,对幸存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最大程度的辨认死者身份,对遗产和保险的认定都具有法律意义,这些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数年后还会对死者的家属产生影响。本标准是在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后遗体处置经验、研究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 MZ
4、/T1382019 1 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处置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处置的原则,以及遗体搜寻与登记、遗体搬运与保存、遗体辨认与告别、遗体火化与安葬、遗物认领与处理等服务流程的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除外)发生后,事件救援和处置工作组、殡仪服务机构等对遇难人员的遗体处置及相关善后事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287殡葬术语DB/T55-2013地震灾害紧急
5、救援队伍 工作场地遇难者遗体处置规程GA/T223尸体辨认照相、录像方法规则规定MZ/T019遗体保存服务MZ/T020遗体告别服务MZ/T021遗体火化服务3术语和定义GB/T23287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突发事件 emergencyincident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3.2遇难者遗体 victimcorpse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死亡者尸体。4遗体处置原则4.1应急响应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根据其性质、特点以及遇难人员情况,在国务院或者事发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成立的事件救
6、援和处置工作组统一指挥下,成立由民政、公安、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善后工作组,负责遇难人员遗体处置及相关善后事宜。4.2程序流转原则 遇难者遗体处置宜按遗体搜寻与登记、遗体接运与保存、遗体辨认与告别、遗体火化与安葬、遗物认领与处理的顺序进行。4.3合法例外原则 MZ/T1382019 2 处置遇难人员遗体应当依法规范、以人为本、审慎稳妥,尊重遗属意愿,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最大限度地维护遇难者的尊严和慰藉生者,不应蓄意损伤、破坏遗体;遇难人员经确认是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人的,遗体处置按照相关规定办理。4.4特殊处置原则国家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5 遗体搜寻
7、与登记5.1搜寻遇难者遗体时,不应影响到救助幸存者的行动。5.2遇难人员遗体一经发现,宜将遗体放入殓尸袋中。如果没有殓尸袋,可临时使用塑料膜、裹尸布、床单或当地现有的其他材料。5.3残肢(如四肢)应视同整具遗体来处置。5.4搜寻遗体时,除非进入身份辨认阶段,不应将个人物品、首饰和文件与相应的遗体分开。 5.5对每具遗体或残肢进行唯一编号,填写遇难者遗体标签(参见附录A)、遇难人员信息登记表(参见附录B)。遇难者遗体标签应使用防水标签(例如塑封卡片),将其牢固地贴在遗体或零散肢体上,还应将带有相同唯一查询编号的防水标签贴到包裹遗体或残肢的包装物(如殓尸袋、床单或装运肢体的袋子)上。5.6搜寻救援
8、队员的防护措施可按照DB/T55-2013中3.2、3.3、3.4、3.5的要求执行。6 遗体接运与保存6.1殡仪服务机构负责遇难人员遗体的接运及保存。殡仪服务机构应当根据事件性质、遗体状况、当地情况制定适宜的接运及保存方案。有条件的,应将遗体运送至殡仪服务机构保存;没有条件的,应当搭建临时遗体保管场所。6.2接运人员应与移交方核对遗体编号、随身标识、遗体状况等,填写登记信息,并由交接双方签字确认。 6.3遇难人员遗体接运至指定地点后,由殡仪服务人员按照操作规程对遗体进行消毒和初步整理。6.4应科学选择冷藏(冷冻)、药物防腐等遗体保存方法。遗体保存服务可按照MZ/T 019中相关要求执行。对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Z 138-2019 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处置技术规范 138 2019 突发事件 遇难 人员 遗体 处置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