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 T 3119-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刚竹属.pdf
《LY T 3119-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刚竹属.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Y T 3119-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刚竹属.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20 B 61 LY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业 行 业 标 准 LY/T 3119 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 南 刚竹属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DUS) Phyllostachy Siebold et Zuccarini (发布稿) 2019 - 10 - 23 发布 2020 - 04 - 01 实施 国家林业 和草原 局 发布 LY/T 3119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定义 . 1 4 DUS 测试技术要求 . 1 4.1 测试材料 . 1 4.2 测试方法 . 1 5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评价 . 3 5.1 特异性 . 3 5.2 一致性 . 3 5.3 稳定性 . 3 6 6 品种分组 . 3 6.1 品种分组说明 . 3 6.2 分组性状 . 3 7 性状特征和相关符号说明 . 4 7.1 性状类型 . 4 7.2 表达状态及代码 . 4 7.3 表达类型 . 4 7.4 标准品种 . 4 7.5 符号说明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品种性状特征 .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技术问卷 . 12 参考
3、文献 . 14 LY/T 3119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9557.1-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 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 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 和草原 局 植物 新品种保护办公室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安吉竹 子博览园有限责任公司,安吉 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乃训,袁金玲,胡娇丽,马赛君,张文燕,周昌平,张培新。 LY/T 3119 2019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刚竹属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禾本科刚竹属( Phyllost
4、achys Siebold et Zuccarini)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 稳定性测试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刚竹属植物新品种的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57.1-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3 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出笋 周期 shoot emerging interval 竹株从当年出笋到下一年出笋的周期。 3.2 新 秆 young stal
5、ks 自竹笋出土开始不超过半年生的秆。 4 DUS 测试技术要求 4.1 测试材料 4.1.1 由审批机构通知送交测试品种的时间、地点及测试品种所需要的材料数量和质量。从非测试地 国家或地区递交的材料,申请人应按照进出境和运输的相关规定提供海关、植物检疫等相 关文件。 4.1.2 提交的 测试材料应该是通过无性繁殖的 1 年生或 2 年生 植株,每 1 植株连带的竹鞭着生 3 个以 上健壮芽 ; 如是通过有性繁殖的植株应待植株性状稳定时选取 1 年生 或 2 年生 植株 。 4.1.3 提供的测试植株数量不少于 10 株。 4.1.4 待测新品种材料应为生长正常、无 明显 病虫 危害 的植株。
6、 LY/T 3119 2019 2 4.1.5 除审批机构允许或者要求对材料进行处理外,提交的植物材料不应进行任何影响性状表达的额 外处理。如实施过额外处理,应提供处理的详细信息。 4.2 测试方法 4.2.1 测试周期和时间 在符合测试条件的情况下,至少测试一个 出笋 周期。 4.2.2 测试地点 测试 地点 应 为 审批机构指定的测试基地和实验室 。 4.2.3 测试条件 测试应该在待测新品种相关性状能够完整表达的条件下进行,待测品种和相似品种的田间管理要严 格一致,所选取的测试材料至少应在测试场所种植 两年 以上。 4.2.4 试验设计 4.2.4.1 待测新品种在测试区应栽植 10 株
7、,与标准品种和相似品种种植在相同地点和环境条件下。 4.2.4.2 如果测试需要提取植株某些部位作为样品时,样品采集不得影响测试植株整个 出笋 周期的观 测。 4.2.4.3 除非特别声明,所有的观测应针对 10 株植株或取自 10 株植株的相同部位上的材料进行。 4.2.5 同类性状特征的测试 4.2.5.1 目测的典型性 秆、枝、叶、秆箨等特征 (附录 A 表 A 1 测试方法一列中被标记为( a)的性状 ) 秆: 新竹 高生长基本停 止时 ,以 正常生长植株的 秆基部向上 第 4节至第 7节作为竹秆性状的测试材料 ; 畸形秆 则以 畸形部位作为测试材料。 枝: 以 当年生 植株的中 盘或
8、 下 盘 枝条作为枝性状的测试材料, 测试植株应选 3 株以上。 叶:在新叶 完全展开后 的一个月内,选取当年生 植株 中 盘或下盘 枝上着叶小枝的中部叶 片 作为 叶性 状 的测试材料。叶性状的测试应随机 选取 10 枚以上,取 其平均值。 秆箨:在竹笋 幼竹生长期, 选取 秆基部向上 第 4 节至第 7 节处的秆箨作为测试材料。 4.2.6 个别性状的测试方法 4.2.6.1 叶:叶尖形状 ( 附录 A 中 表 A.1 性状 特征 序号 22)特征 长尖 ; 渐长尖 ; 突尖 。 4.2.6.2 叶:叶基形状(附录 A 中 表 A.1 性状特征 序号 23) 特征 楔形 ; 宽楔形 ; 卵
9、形 。 4.2.6.3 箨鞘:先端形状(附录 A 表 A.1 性状 特征 序号 33) 特征 显著凹下 ; 微凹下 ; 平截或近平截 ; 微凸 ; 强烈凸起 。 4.2.6.4 箨耳:形状(附录 A 表 A.1 性状 特征 序号 38) 特征 卵状 ; 长卵状 ; 镰刀状 。 LY/T 3119 2019 3 4.2.6.5 箨片:形状( 附录 A 表 A.1 性状 特征 序号 42) 特征 三角形 ; 长三角形 ; 披针形 ; 长披针形 ; 带形 。 4.2.6.6 箨片:基部形状(附录 A 表 A.1 性状 特征 序号 44) 特征 喇叭状 ; 直筒状 ; 卵圆状 。 5 特异性、一致性和
10、稳定性评价 5.1 特异性 如果性状的差异满足差异恒 定和差异显著,视为具有特异性。 5.1.1 差异恒定 如果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间差异非常清楚, 只需要一个 出笋周期 的测试。在某些情况下因环境因 素的影响,使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间差异不清楚时,则至少需要 两个 或 两 个以上 出笋周期 的测试 。 5.1.2 差异显著 质量性状: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只要有一个性状有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数量性状: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至少有两个性状有差异,或者一个性状的两个代码(见附录 A中 表 A.1)的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假性质量性状: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至少有两个性状有差异,
11、或者一个性状的两个 不连贯代码的 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5.2 一致性 一致性判断采用异型株法。根据 1%群体标准和 95%可靠性概率, 10株观测植株中异型株的最大允许 值为 1。 5.3 稳定性 5.3.1 申请品种在测试中符合特异性和一致性要求,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5.3.2 特殊情况或存在疑问时,需要通过再次测试一个生长周期,或者申请人提供新的测试材料,测 试其是否与先前提供的测试材料表达出相同的特征。 6 品种分组 6.1 品种分组说明 依据 6.2分组 性状 确定待测品种的分组情况,并选择相似品种,使其包含在特异性的生长测试中 。 6.2 分组性状 6.2.1 地
12、下茎:气孔道 (表 A.1 性状 特征序号 1)。 6.2.2 箨鞘:斑点( 表 A.1 性状 特征序号 32)。 6.2.3 箨片: 伸展 状态( 表 A.1 性状 特征序号 45) 。 LY/T 3119 2019 4 7 性状 类型 和相关符号说明 7.1 性状类型 7.1.1 星号性状(表 A.1 被标注“( *)”的性状):是指新品种审查时为协调统一性状描述而采用的 重要的品种性状,进行 DUS 测试时应对所有“星号性状”进行测试。 7.1.2 加号性状(表 A.1 被标注“( +)”的性状):是指对表 A.1 性状特征表中进行图解说明的性状 (见 A.2)。 7.2 表达状态及代码
13、 表 A.1中性状特征描述已经明确给出每个性状表达状态的标准定义,为便于对性状表达状态进行描 述并分析比较,每 个表达状态都有一个对应的数字代码。 7.3 表达类型 GB/T 19557.1-2004提供了性状的表达类型: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假性质量性状的名词解释。 7.4 标准品种 用于准确、形象地演示某一性状(特别是数量性状)表达状态的品种。 7.5 符号说明 附录 A表 A.1中出现的符号说明如下: ( *):星号性状,见 7.1.1; ( +):加号性状,见 7.1.2; QL:质量性状,见 7.3; QN:数量性状,见 7.3; PQ:假性质量性状,见 7.3; MG:针对一组植株或
14、植株部位进行单次测量得到单个记录; MS:针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 部位分别进行测量得到多个记录; VG:针对一组植株或植株部位进行单次目测得到单个记录; VS:针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部位分别进行目测得到多个记录; ( a)、( b) 、 ( c) 、 ( d) 、 ( e) 、 ( f) 、 ( g) 、 ( h) : 分别 对应 4.2.5.1、 4.2.6.1、 4.2.6.2、 4.2.6.3、 4.2.6.4、 4.2.6.5、 4.2.6.6。 A LY/T 3119 2019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品种性状特征 A.1 性状特征表 见表 A.1。 表 A.1 性状特征
15、表 序号及 性质 测试 方法 性状特征 性状特征描述 标准品种 代 码 中文名 学名 1 ( *) QL VG 地下茎:气孔 道 无 有 花秆 红竹 实心竹 Ph. iridescens f.heterochroma Ph. heteroclada f. decurtata 1 9 2 PQ VG 秆:生长状态 直立 歪曲 弯曲 黄槽 毛竹 强竹 青龙竹 Ph. edulis f. luteosulcata Ph. edulis f. obliquinoda Ph. edulis f. curviculmis 1 3 5 3 QN MS 枝:分枝角度 小 中 大 遂昌雷竹 黄古竹 五月季竹 P
16、h. primotina Wen Ph. angusta McClure Ph.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1 2 3 4 QN MS 枝:长度 短 中 长 早园竹 黄古竹 甜笋竹 Ph. propinqua McClure Ph. angusta McClure Ph. elegans McClure 1 2 3 5 PQ VG ( a) 秆:颜色 黄色,凹槽绿色 黄色,偶有绿条纹 黄绿条纹相间 绿色,凹槽黄色 绿色 绿色, 凹槽 紫 黑色 紫黑色 绿槽毛竹 黄皮毛竹 黄皮花毛竹 黄槽 毛竹 五月季竹 孝丰紫筋毛竹 紫竹 Ph. edulis f. bicolor
17、 Ph. edulis f. holochrysa Ph. edulis f. huamozhu Ph. edulis f. luteosulcata Ph.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Ph. edulis f. purpureosulcata Ph.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 1 2 3 4 5 6 7 6 QN VG ( a) 新秆:节下白 粉环 无 或极弱 中 强 花 哺鸡竹 甜竹 石竹 Ph. glabrata S.Y.Chen et C.Y.Yao Ph. flexuosa (Carr.) A. et C.Riv. Ph.
18、 nuda McClure 1 2 3 7 QL VG ( a) 新秆:箨环被 毛环 无 中 强 淡竹 浙江淡竹 毛环水竹 Ph. glauca McClure Ph. meyeri McClure Ph. aurita J.L.Lu 1 2 3 8 ( *) QL VG ( a) 新秆:节间被 白粉 无 中 强 花哺鸡竹 甜竹 红壳雷竹 Ph. glabrata S.Y.Chen et C.Y.Yao Ph. flexuosa (Carr.) A. et C.Riv. Ph. incarnata Wen 1 2 3 序号及 性质 测试方法 性状特征 性状特征描述 标准品种 代 码 中文名 学
19、名 LY/T 3119 2019 6 9 QN VG ( a) 新秆:节间 被毛 无 疏 密 花哺鸡竹 美竹 紫竹 Ph. glabrata S.Y.Chen et C.Y.Yao Ph. mannii Gamble Ph.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 1 3 5 10 QL VG ( a) 新秆 : 是否 具油光 否 有 黄槽 毛竹 油毛竹 Ph. edulis f. luteosulcata Ph. edulis f. epruinosa 1 9 11 QN MS 秆: 节间长 短 中 长 圣音竹 灰水竹 寿竹 Ph. edulis f. tubaeform
20、is Ph. Ph. platyglossa Wen Ph. bambusoides f. shouzhu 1 3 5 12 PQ VG 秆:节间 畸 形 无 少数 多数 淡竹 罗汉竹 圣音竹 Ph. glauca McClure Ph. aurea Carr. ex C.Riviere Ph. edulis f. tubaeformis 1 3 5 13 QL VG 秆:表皮 是 否具纵肋 否 是 黄槽毛竹 梅花毛竹 Ph. edulis f. luteosulcata Ph. edulis f. obtusangula 1 9 14 PQ VG 秆: 斑点 无斑点 仅 沟槽具斑点 节间和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LY 3119-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刚竹属 3119 2019 植物 新品种 特异性 一致性 稳定性 测试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