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 T 44-2020 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规范.pdf
《DB4403 T 44-2020 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403 T 44-2020 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规范.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20 C 51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 442020 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 of preventive hygiene evaluation for public places of rail transit 2020-02-21 发布 2020-03-01 实施 DB4403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03/T 44-2020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 义 . . 1 4 总则 . . 2 5 项目概况 分析 . . 4 6 项目公共
2、卫生分析 . . 5 7 设计与工 程竣工卫生学评价 . 6 8 评价报告 格式 . . 9 9 评价质量 控制 . .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 . 1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可能产生或存在健康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13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程序 . 14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方案编制 . 15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 . 17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
3、学评价报告格式 . 18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卫生指标检测检验方法 . 20 DB4403/T 44-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盐田区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淑苑、张志诚、彭朝琼、冯锦姝、方道奎、刘宁、周国宏、季佳佳、吴礼康、 谢锦尧、张振、王玮、蓝涛、张然、陈国敏。 DB4403/T 44-2020 1 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
4、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站厅、站台和列车车厢等公共场所建设项目的设计、工程竣工预防性卫 生学评价工作,其它阶段和其它公共交通场所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37488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 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490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T 5750
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7928 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217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 GB/T 18204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GB/T 18346 合格评定 各类检验机构的运作要求 GB/T 37678 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规范 GB/T 37489 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 GB/T 51357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标准 WS 394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WS/T 395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 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
6、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 道以及直线电机轨道交通。 注: 改写GB 50490-2009,术语2.0.1。 3.2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 public places of urban rail transit 城市轨道交通中向乘客提供乘车购票、 候车与中转的场所, 以及将乘客送往目的地的载客列车车厢。 DB4403/T 44-2020 2 3.3 建设项目 constructi on project 新建、扩建、改建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3.4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preventative hygien
7、ic evaluation for public places of urban rail transit 对新建、扩建、改建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在设计与竣工验收阶段进行的评价,具体包括 设计卫生学评价和工程竣工卫生学评价。 3.5 设计卫生学评价 hygienic evaluation of design 在设计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因素种类、来源、分布、乘客健康影响以及拟采取卫 生设施和措施的设置等进行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从公共卫生学角度预测建设项目在公共卫生技术方面设 计的可行性。 3.6 工程竣工卫生学评价 hygienic evaluation of projec
8、t completion 在工程竣工试运行阶段,对建设项目健康危害因素种类、来源、分布、浓度(强度)和乘客健康影 响进行分析, 对采取相应的公共卫生技术设施与措施及其控制效果 (卫生质量) 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 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3.7 健康危害因素 health ris k factors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中影响乘客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因 素。 3.8 评价因子 evaluati on factor 筛选出的评价参数,能定性、定量描述评价建设项目卫生质量特征的危害因素或特征值。 3.9 评价单元 evaluati on uni
9、t 根据建设项目的组成特征、公共卫生学特点和评价的要求,把评价项目划分若干相应的评价要素。 4 总则 4.1 评价目的 4.1.1 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从源头控制或消除影响乘客健康的危害 因素,保障乘客健康。 DB4403/T 44-2020 3 4.1.2 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以及对健康的影响,从公 共卫生学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价采取的卫生设施和措施及其效果,评估疾病发生或传播的风 险,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4.1.3 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提供技术依据。 4.1.4 为建设单位今后的运行管理提供依
10、据。 4.2 评价基本原则 4.2.1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4.2.2 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排除非技术人为因素的影响。 4.2.3 遵循国家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 4.3 评价依据 4.3.1 法律、法规和规章 与评价相关的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参见附录A中A.1。 4.3.2 标准和规范 按GB 5749、GB 37488、GB 50019、GB 50157、GB/T 7928、GB/T 17217、GB/T 3 7489、GB/T 37678、 GB 50490、GB/T 51357、WS 394、WS/T 395执行;根据评价需要采用国
11、家其它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参见 附录A中A.2和A.3。 4.3.3 基础依据 设计、建设单位或委托方提供资料:评价工作委托书或协议书;立项审批文件和卫生行政部门审查 文件;项目概况资料、可行性研究资料、项目设计资料及设计说明、卫生管理资料。 4.3.4 其它依据 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 4.4 评价类型 4.4.1 设计阶段应进行设计卫生学评价。 4.4.2 工程竣工试运行阶段应进行工程竣工卫生学评价。 4.5 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设计和实施工程中载客车辆和车站公共区域等乘客活动的公共场所范围为准,主要对 (试)运营期间危害乘客健康的因素所采取的卫生设施和措施以及效果进
12、行评价。 4.6 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与设备布局,建筑卫生,车辆选型,健康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对乘客健 康影响程度,各类卫生设施和辅助卫生设施及其效果,卫生管理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措施 等。 4.7 健康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对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项目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勘察,识别与分析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可能产生 或存在的健康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四类因素(参见附录 B)。 DB4403/T 44-2020 4 4.8 评价方法 4.8.1 工程卫生分析 从公共卫生学角度,结合建设项目公共卫生特点和工程特征,对项目的工程概况、选址、建筑卫 生、平面布
13、局和设备布置、(拟)采取卫生设施、各类技术设计参数以及其它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的内 容进行分析,为健康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因子筛选、评价单元确定及其分析评价提供相关依据。 4.8.2 卫生学调查 对评价相关资料(含卫生管理、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分析;通过对项目周边环境、交通现状、扩散 性污染源情况、自然疫源地及饮用水供水来源等进行调查,分析可能对本项目的影响;在竣工验收阶 段,还应对工程概况、设备调试情况,总体布局与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卫生设施、辅助卫生设施配 置落实情况以及项目范围内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进行调查。 4.8.3 类比法 通过对与评价项目性质、 规模相同或相似并已运行的公共交通场所卫
14、生学调查与健康危害因素检测 和以往或近期的卫生技术资料,结合评价项目有关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评价项目健康危害因素种类、 分布、浓度(强度)和危害程度以及对健康影响的风险,预测拟采取卫生设施和措施的效果。 4.8.4 检查表分析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在对评价项目分析的基础上,列出检查单元、部 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价,确定评价项目的符合情况及存在的问 题、缺陷和潜在风险。 4.8.5 检测检验法 依据国家相关检测检验标准和规范,对评价项目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分析评 价卫生控制技术设施的效果;公共场所(含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15、卫生指标采样、检测检验按WS 394、WS/T 395和GB/T 18204 执行,饮用水卫生指标采样、检测检验按GB/T 5750 执行。 4.8.6 风险评估法 根据公共交通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种类、理化和生物特性、浓度(强度)、分布、暴露(传播)方式、 接触人数、接触时间和频率、毒理学、流行病学等相关资料,结合采取的卫生设施和措施,按风险评估 准则,对本项目发生乘客健康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按危险程度提出控制或消除风险的防 控措施,使其降低到可承受的水平。 4.9 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参见附录 C。 4.10 评价方案编制 评
16、价方案是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用于具体指导评价工作。关于评价方案编制,参见附录 D。 5 项目概况分析 5.1 城市社会经济 DB4403/T 44-2020 5 可参照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结合提供的资料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地理、人口、经 济、轨道交通运输状况。 5.2 项目基本情况 概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项目总投资、项目建设周期。 5.3 项目性质和规模 概述工程性质、功能定位,车站建设形式、建筑总面积和各公共区域面积,上行、下行的近、中、 远期高峰小时下客量、上客量和总客流量以及超高峰系数预测。 5.4 车站位置和环境状况 概述车站地址、周边环境状况。 5.5 车站主要使用的建
17、筑材料 概述轨道材料和车站主要使用的建筑及装饰装修材料。 5.6 车站布局与各类设施 概述车站布局、空调通风排气设施、给排水设施、消声减振设施、环境电磁场防护设施、采光照明 设施、辅助卫生设施、运营设备、卫生管理、应急救援预案等。 5.7 车站客流组织和车辆选型 概述车站客流组织、车辆选型和列车编组、车辆设计相关参数、设计运输能力、运营组织和管理等。 5.8 社会自然环境分析 可参照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环境状况等相关资料,分析本地区交通状况、气象条件、 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固体废物处理、辐射环境质量、自然生态环境质量、自然疫 源地等情况。 6 项目公共卫生分析 6.
18、1 项目公共卫生学特征分析 分析项目公共卫生学特征。 6.2 健康危害因素识别分析 识别分析健康危害因素分布、种类、来源、对乘客健康危害,以及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规定的卫生 限值和卫生要求。 6.3 现场勘查分析 工程竣工卫生学评价时,需对项目进行现场勘察分析,简述项目工程现况和设备调试情况,对检测 对象、条件和布点区域现场勘察分析。 6.4 类比调查 6.4.1 类比项目选择 DB4403/T 44-2020 6 概述类比项目与评价项目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总体布局与设备布置、卫生设施和措施的 相似性。 6.4.2 类比调查内容 概述类比项目主要卫生现状,包括布局、卫生设施、辅助卫生设施
19、、卫生管理和制度、应急救援预 案和载客车辆卫生现状等内容。 6.4.3 健康危害因素检测 收集类比项目近年的健康危害因素检测资料,必要时对主要的健康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概述检 测项目、检测布点、检测频次、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列出检测结果。 6.4.4 分析评价 对类比项目卫生现状及检测结果分析评价, 为预测评价项目设计可行性和应避免类比项目的卫生问 题提供依据。 6.5 评价因子和评价单元(内容) 6.5.1 评价因子 根据项目概况、项目基础分析、结合类比调查,进一步筛选并列出重点评价因子。 6.5.2 评价因子检测检验 工程竣工卫生学评价时, 需对评价因子进行检测。 概述现场采样检测条
20、件, 采样与检测对象 (场所) 、 检测项目、检测布点、检测频次、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 6.5.3 评价单元(内容) 在筛选出重点评价因子的基础上,确定并列出评价单元(内容)。 7 设计与工程竣工卫生学评价 7.1 车站选址卫生分析和评价 7.1.1 对以下的主要内容,进行卫生学调查和工程卫生分析,得出调查和分析结果: 调查车站位置、拟建地面出入口和风亭(或新风口)设置与周围环境、周围交通状况、可能存在污 染源之间的关系,是否国家确定的自然疫源地;车站周边环境存在污染源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卫生防护 距离规定。 7.1.2 对调查和分析结果作出单元卫生学评价。 7.2 车站建筑卫生分析和评价
21、7.2.1 对以下的主要内容,进行工程卫生分析,得出分析结果: a) 车站建筑材料:建筑主体结构和材料,公共区域建筑和装修材料,轨道材料; b) 车站建筑总面积、各区面积,各公共区域面积、层高; c) 相关建筑、装饰材料检测报告或采购使用说明; d) 车站总体布局。 7.2.2 对分析结果作出单元卫生学评价。 7.3 车站平面布置卫生分析和评价 DB4403/T 44-2020 7 7.3.1 对以下的主要内容,进行工程卫生分析,得出分析结果: a) 车站形式和客流量预测; b) 车站出入口和人流组织; c) 车站各层平面布置和公共区域布置; d) 车站运营组织和管理。 7.3.2 对分析结果
22、作出单元卫生学评价。 7.4 车站公共区域室内微小气候卫生分析和评价 7.4.1 工程竣工卫生学评价时,需增加评价内容:对公共区域室内微小气候设计参数进行卫生分析并对 相应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得出分析和检测结果。 7.4.2 对分析和检测结果作出单元卫生学评价。 7.5 车站公共区域室内(环境)卫生质量卫生分析和评价 7.5.1 工程竣工卫生学评价时,需增加评价内容:对公共区域室内空气(环境)卫生质量指标进行检测, 得出检测结果。 7.5.2 对检测结果作出单元卫生学评价。 7.6 车站空调通风排气设施卫生分析和评价 7.6.1 对以下的主要内容,进行工程卫生分析,得出分析结果: a) 公共区域
23、设计参数; b) 预测高峰小时(含高峰系数)上、下客流量与短暂停留乘客人数的计算方式; c) 公共区域空调类型、数量、机组配置、风量设计及负责区域; d) 公共区域空调系统运行工况; e) 公共区域空调风系统配置和分布,风亭(或新风口)位置、设置及周围环境关系; f) 空调气流组成和气流形式; g) 风管材料; h) 空调系统卫生设施设置; i) 空调系统分区域运行调节装置; j)空调水系统配置,冷却塔位置和设置; k)非空调室内公共区域:通风系数和换气量、风量等设计参数,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设施设置。 7.6.2 与空调系统及卫生指标、室内微小气候、卫生质量相关的类比调查资料。 7.6.3 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403 44-2020 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规范 44 2020 轨道交通 公共场所 预防性 卫生学 评价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