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 T 1043-2016 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
《DB61 T 1043-2016 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 T 1043-2016 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16 DB61 陕西省地方标 准 DB 61/T 10432016 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the oriental armyworm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 2016-07-27发布 2016-10-01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T 10432016 I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仵均祥、李怡萍、周靖华、许向利、王永林、白应文。 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电话:02987082809 地址: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邮编:712100 DB61/T 10432016 1 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黏虫监测调查和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虫情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小麦、玉米田的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对其他作物如水稻、谷子、高粱等 田间发生的黏虫进行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也可参照本标准执
3、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性诱剂 sex pheromone 人工合成的黏虫雌虫对雄虫具有吸引作用,以完成交配行为的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为顺 11-十六碳 烯醛和顺 11-十六碳烯乙酸酯,两者比例为 9:1。 3.2 性诱剂诱芯 sex pheromone lure 含有黏虫性信息素的螺帽状橡胶块。 每块中含黏虫性信息素2000 ug
4、, 其中顺11-十六碳烯醛1800 ug, 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200 ug。 3.3 成虫发生高峰期 adult occurrence peak 诱捕器监测到的成虫最多的日期。 3.4 卵块 egg mass 黏虫成虫产卵时,多粒卵粘在一起成为一块。黏虫单雌产卵块数从数块到10余块不等,一个卵块含 卵粒数数十粒至200粒300粒。 4 虫情监测 4.1 成虫发生动态与数量监测 4.1.1 时间 DB61/T 10432016 2 4.1.1.1 春季迁入代成虫诱测时间: a) 陕南:自 2 月 10 日至 4 月 15 日; b) 关中:自 3 月 5 日至 4 月 15 日; c) 陕北
5、:自 5 月 10 日至 6 月 20 日。 4.1.1.2 第 1 代成虫诱测时间: a) 陕南:自 6 月 10 日至 7 月 10 日; b) 关中:自 6 月 1 日至 7 月 20 日; c) 陕北:自 7 月 1 日至 8 月 10 日。 4.1.2 工具 成虫发生动态与数量监测所采用的工具包括:性诱剂诱捕器、虫情测报灯、糖醋液诱捕器和谷草把 (制作方法见附录A)。 4.1.3 方法 4.1.3.1 选择当地有代表性、视野开阔、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的农田 3 块,田块之间相距 500 m 以上。每块地设置性诱剂诱捕器 3 个,或者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或 20 瓦黑光灯 1
6、台,或者糖 醋液诱捕器 3 个, 或者谷草把 5 把, 诱捕器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 1.5m, 诱捕器之间间隔不小于 30m。 4.1.3.2 利用性诱剂诱捕器进行监测时,每月更换一次诱捕器诱芯;利用糖醋液诱捕器进行监测时, 应及时添加诱捕器中蒸发掉的糖醋液至最初的量。 4.1.4 数据统计 监测期间,每天检查1次诱捕器诱到的蛾量,分别记入表B.1、表B.2、表B.3和表B.4中,直至成虫 发生期结束。 4.2 雌蛾卵巢发育进度监测 从成虫开始出现起,隔日解剖检查一次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各级数量和交尾情况(见附录C)。每 次抽查蛾量为20头,诱蛾量不足20头时,应全部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入表B.
7、5中。 4.3 卵量发生动态监测 4.3.1 时间 系统监测时间与成虫监测时间相同。普查时间根据成虫监测情况,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后进行。 4.3.2 工具 卵量发生动态监测使用的工具为谷草把。 4.3.3 方法 4.3.3.1 卵量发生动态的系统监测方法是: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农田 3 块,每块田插草把 10 把,按 棋盘式 3-4-3 排列,草把与草把之间间距 20 m,草把顶端高出作物顶端 20 cm 左右。每 3 天检查并更 换一次草把,仔细清点卵块数;同时抽取 10 块卵,检查其卵粒数;如不足 10 块卵则全部检查,直至成 虫发生期结束。 4.3.3.2 卵量发生动态的普查方法是:选择当
8、地具有代表性的小麦、玉米等主要寄主作物田 3 块,每 块田 5 点取样,每样点 1 m 2 。谷子、小麦、水稻等密植矮秆作物,检查枯干叶、枯心苗和上部(1 片 DB61/T 10432016 3 4 片)嫩叶尖端的卵块数;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对整株作物和杂草进行检查。同时抽取 10 块卵, 检查其卵粒数;如不足 10 块卵则全部检查。 4.3.4 数据统计 将系统监测和普查所获得的卵量结果记入表B.6和表B.7中,田间普查结果记入表B.8和表B.9中。 4.4 幼虫发生动态与数量监测 4.4.1 时间 4.4.1.1 幼虫发生动态的系统监测时间 4.4.1.1.1 第 1 代幼虫系统调查时间
9、为: a) 陕南:自 3 月 1 日至 5 月 20 日; b) 关中:自 3 月 15 日至 5 月 25 日; c) 陕北:自 6 月 1 日至 7 月 15 日。 4.4.1.1.2 第 2 代幼虫系统调查时间为: a) 陕南:自 6 月 15 日至 7 月 10 日; b) 关中:自 6 月 25 日至 7 月 25 日。 4.4.1.2 幼虫发生程度的普查时间 系统调查大部分幼虫进入2龄期时,立即组织一次普查。 4.4.1.3 幼虫残虫量调查时间 陕南1代幼虫残虫量调查时间为4月20日至5月20日,2代残虫量调查时间为7月5日至10日;关中1代 幼虫残虫量调查时间为5月15日至20日
10、,2代残虫量调查时间为7月20日至25日;陕北1代幼虫残虫量调查 时间为7月20日至25日。 4.4.2 工具 幼虫发生动态与数量监测使用的工具包括卷尺、小铲刀等。 4.4.3 方法 4.4.3.1 幼虫发生动态的系统监测方法是: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寄主田 3 块,每块田棋盘式 10 点取 样,小麦、谷子、水稻每点 1 m 2 ,玉米、高粱每点 10 株,调查后均折算成平均每平方米虫数。调查小 麦、谷子、水稻等低秆作物时,先仔细检查植株上或地表面的幼虫数量和龄期;同时用小铲刀翻动根际 松土,检查土中的幼虫。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先检查心叶、叶腋、雌雄穗及干叶卷缝内的虫量、虫 龄;再查地表及土内
11、虫量、虫龄;如田中杂草较多,也要查清杂草上的虫量、虫龄。 4.4.3.2 幼虫发生程度普查方法是: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寄主作物田各 10 块,检查方法同前。 4.4.3.3 幼虫残虫量调查方法是: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已防和未防的各种寄主田及其他发生环境各 3 块,每块田 5 点取样,检查方法同前。 4.4.4 数据统计 系统监测结果记入表B.10和表B.11中,田间普查结果记入表B.12中,田间幼虫残虫量调查结果记入 表B.13中。 DB61/T 10432016 4 4.4.5 幼虫发生程度分级 根据系统监测和全面普查获得的黏虫幼虫发生情况,对黏虫不同世代、在不同作物上的发生程度进 行分级
12、(分级标准参考附录D)。 5 综合防治技术 5.1 农业防治 早春铲除田间杂草、清除水稻、玉米、谷子等作物的根茬,稻田灌水沤田;合理密植,加强田间水 肥管理。 5.2 诱杀成虫 5.2.1 性诱剂诱捕器诱杀 从成虫发生期开始,按照6盏/亩8盏/亩田间设置性诱剂诱捕器诱杀成虫,直至成虫发生期结束。 在此期间,每日捞出诱捕器中诱到的成虫并添加蒸发掉的水分,保持诱捕器中有足够的水分。 5.2.2 灯光诱杀 从成虫发生期开始,按照1盏/100亩田间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每日晚上开灯,翌晨关 灯并清理杀死的成虫,直至成虫发生期结束。 5.2.3 糖醋液诱杀 从成虫发生期开始,按照3盆/亩5盆/亩
13、田间设置糖醋液诱杀器,每日早上及时清除诱杀器中诱到 的成虫。 5.2.4 草把诱杀 从成虫发生期开始,按60把/亩100把/亩的密度在田间插谷(稻)草把,每天早上检查并捕杀谷 草把中潜藏的成虫,每5 d更换1次谷草把。为了避免每天早上人工检查捕杀的麻烦,可在谷草把上喷杀 虫剂如晶体敌百虫稀释液1000倍液,直接毒杀成虫。 5.3 诱卵防治 从成虫产卵初期开始,按60把/亩100把/亩的密度在田间插谷(稻)草把,每5 d更换1次,并将 换下的谷草把集中烧毁。 5.4 生物防治 5.4.1 天敌保护利用 黏虫天敌有150多种,常见主要捕食性天敌有广肩步甲、赤胸梳爪步甲、蜘蛛和捕食螨等,主要寄 生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 1043-2016 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043 2016 监测 调查 综合防治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