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 T 977-2020 硅藻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pdf
《DB53 T 977-2020 硅藻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3 T 977-2020 硅藻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硅藻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2020 - 04 - 26 发布 2020 - 07 - 26 实施 ICS 93.080.20 P 66 云南省地方标准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9772020 DB53/T 9772020 I 目 次 前 言 . . III 引 言 . . IV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定义 . . 1 4 代号 . . 2 5 材料 . . 2 5.1 一般规定 . . 2 5.2 硅藻改性剂 . . 2 5.3 硅藻复 合改性剂 . . 3 5.4 检验与包装 . . 3 6 混合料技术要求 . . 4 6.1
2、 级配 . . 4 6.2 马歇尔 试验指标 . . 4 6.3 性能要求 . . 5 7 配合比设计 . . 6 7.1 基本要求 . . 6 7.2 配合比 设计及要求 . . 6 7.3 混合料 试验室拌和工艺 . . 7 7.4 性能要求 . . 7 8 施工 . . 7 8.1 投料与拌和 . . 7 8.2 运输 . . 7 8.3 沥青混 合料的摊铺和碾压 . . 8 8.4 接缝 . . 8 8.5 开放交 通及其他 . . 8 9 施工质量 控制及检验 . . 8 9.1 施工前检查 . . 8 9.2 施工过 程中的质量控制 . . 8 9.3 质量检 测与验收 . . 9
3、 9.4 安全及 劳动保护 . . 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硅藻改性剂比表面积快速测定方法(溶液吸附法) . 10 参 考 文 献 . . 12 DB53/T 977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3)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云南阳光道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模迪菲科技 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庆斌、荀家正、汪德元、岳晋伟、赵小洁、李荣盛、粟海涛、严世祥、任梵 贾英俊、张森、任建、
4、王家斌、普慧、李凌峰、杨东文、王思玮、程诗融、周彬、贾敬鹏、白丛启、张 桂铭、李宁、李晓龙、赵洲清。 DB53/T 9772020 III 引 言 硅藻改性剂是利用硅藻的纳米微孔结构以及硅藻对沥青中油份的吸附功能, 从而使沥青混凝土路面 具有抗高温、抗老化和抗水损害等特点,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节能环保路面材料。将硅藻改性剂应 用于沥青混合料,可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害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硅藻生产国,目前总生产能力超过40万吨/年,已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云南具 有丰富的硅藻矿资源,是我国硅藻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储量居全国第三位。为适应硅藻改性沥青路面 推广应
5、用的需要,指导云南省硅藻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检测及验收工作,确保硅藻改性沥青路面的质 量,结合云南省的气候及道路特点,特制定本标准。 DB53/T 9772020 1 硅藻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用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术语和定义、代号、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 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和市政道路的新建、 改建及养护工程中硅藻 (圆筛藻、 小环藻) 及硅藻 (复 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其它藻形的硅藻改性剂亦可参照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6、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816 催化剂和吸附剂比较面积测定法 JC/T 414 硅藻土 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3450-2019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DB53/T 654-2014 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65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7、用于本文件。 3.1 硅藻 一种主要由单细胞的水生藻类遗骸和软泥固结而成的无定形非晶质矿物。 3.2 硅藻改性剂 去除与硅藻共生的粘土、砂砾、有机质、碎屑矿物等杂质,使硅藻(圆筛藻、小环藻或直链藻)富 集起来达到一定纯度的矿物,用于沥青改性。 3.3 硅藻复合改性剂 将硅藻改性剂与其他改性剂,如SBS改性沥青、岩沥青、橡胶粉等混合得到的改性剂。 3.4 硅藻改性沥青混合料 DB53/T 9772020 2 将集料、矿粉、沥青和硅藻改性剂按确定的配合比,通过沥青拌和厂(站)拌制而成的沥青混合料。 3.5 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 将集料、矿粉、沥青和硅藻改性剂及其他改性剂按确定的配合比,通过沥青拌
8、和厂(站)拌制而成 的沥青混合料。 注: 条款中以硅藻(复合)改性剂表述的,同时适用于硅藻改性剂和硅藻复合改性剂,下同。 3.6 普通沥青混合料 将集料、矿粉、沥青等按照马歇尔试验配合比确定的比例,通过沥青拌和厂(站)拌制而成的沥青 混合料。 4 代号 下列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A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FL:流值 MS:马歇尔稳定度 OAC:最佳沥青用量 SB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VFA:沥青饱和度 VMA:矿料间隙率 VV:空隙率 5 材料 5.1 一般规定 沥青路面使用的沥青或改性沥青、集料、矿粉等原材料,如施工技术文件对其要求无特殊说明时, 其技术指标应符合JTG F
9、40给出的相关要求。 5.2 硅藻改性剂 表 1 给出的是硅藻改性剂应达到的技术要求,在实际使用中,除满足表 1 给出的要求外,还应以硅 藻改性沥青混合料是否满足表 4表 7 给出的技术指标,作为判定硅藻改性剂是否合格的依据。 表 1 硅藻改性剂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颜色 灰白色、灰黄色等 目测 硅藻粒径 10 m 30 m 硅藻含量 70% JC/T 414 比表面积 25 m 2 /g GB/T 5816 水分 5 % 振实体积密度 0.5 g/cm 3 pH 值 7.0 JC/T 414 DB53/T 9772020 3 表 1(续)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SiO2 8
10、0 % Al2O3 13 % 主要化学 成分 Fe2O3 5 % 注:主要化学成分中 SiO 2为控制性指标, Al2O3、 Fe2O3 因不同地区的原料中其含量可能略有差异,故 仅为参考性指标。 5.3 硅藻复合改性剂 5.3.1 采用 SBS 改性沥青、岩沥青、橡胶粉等其他改性剂与硅藻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复合改性时: a) SBS 改性沥青的性能应符合 JTG F40-2004 中表 4.6.2 SBS 类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b) 岩沥青根据沥青含量划分为类和类,其性能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c) 橡胶粉的性能应符合 DB53/T 654-2 014 中 4.1.1 的规定。 表 2 岩
11、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试验方法 颜色 黑色或黑褐色 目测 形状/规格 粉末或颗粒 目测 沥青含量 % 85 2560 JTG E20-2011 中 第 4 章 T 0735 或 T 0722 岩沥青灰分 % 4075 JTG E20-2011 中 第 3 章 T 0614 密度(15 ) g/cm 3 实测值 JTG E20-2011 中 第 3 章 T 0603 针入度(25 ,5s,100g) 0.1mm 05 JTG E20-2011 中 第 3 章 T 0604 含水率 % 2 JTG E40-2007 中第 5 章 T 0103 加热损失 % 2 JTG E20-201
12、1 中第 3 章 T 0608 闪点 230 JTG E20-2011 中第 3 章 T 0611 2.36mm筛孔通过率 % 100 粒度 组成 1.18mm筛孔通过率 % 8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 T 0725 5.4 检验与包装 5.4.1 硅藻改性剂在出厂前需要进行检验,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同一矿源 地、同一规格、同一等级的硅藻改性剂每 300 t 作为一个批次进行两次抽检,每批次不足 300 t 时也应 至少抽检一次。硅藻改性剂比表面积的现场快速试验方法参照附录 A。 5.4.2 硅藻(复合)改性剂应采用双层包装,内衬塑料薄膜,外加塑料编
13、织袋进行密封,宜设置专门 场地进行堆放,并做好防火、防雨、防潮措施。 6 混合料技术要求 6.1 级配 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级配应符合表 3 给出的级配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级配进行优化。 DB53/T 9772020 4 表 3 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推荐级配 不同级配通过筛孔的质量百分比(%) AC-25 AC-20 AC-16 AC-13 AC-10 筛孔尺寸(mm)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31.5 100 100 26.5 100 90 100 100 19 90 75 100 90 100 100 16 83 65 92 78 100
14、90 100 100 13.2 76 57 80 62 92 76 100 90 100 100 9.5 65 45 72 50 80 60 85 68 100 90 4.75 52 24 56 26 62 34 68 38 75 45 2.36 42 16 44 16 48 20 50 24 58 30 1.18 33 12 33 12 36 13 38 15 44 20 0.6 24 8 24 8 26 9 28 10 32 13 0.3 17 5 17 5 18 7 20 7 23 9 0.15 13 4 13 4 14 5 15 5 16 6 0.075 7 3 7 3 8 4 8 4
15、 8 4 6.2 马歇尔试验指标 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 4 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试验指标 单 位 中轻交通 重载交通 其他等级道路 击实次数 a (双面) 次 75 75 试件尺寸 mm 101.6 mm 63.5 mm 深约 90mm 以内 24 35 36 空隙率 (VV) 深约 90mm 以下 % 24 36 36 稳定度(MS) kN 8 5 流值(FL) mm 24.5 24 24.5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的最小 VMA 及 VFA 技术要求 设计孔隙 率 b (%) 26.5 mm
16、19 mm 16 mm 13.2 mm 9.5 mm 2 10 11 11.5 12 13 3 11 12 12.5 13 14 4 12 13 13.5 14 15 5 13 14 14.5 15 16 矿料间隙率 VMA(%)不小于 6 14 15 15.5 16 17 沥青饱和度 VFA(%) 5570 6575 7085 a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当试验设备使用受到限制时,可以采用50次击实次数,此时稳定度可放宽至5 kN。 b 当设计孔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要求的VMA最小值,城市道路可按等级选择一级或其他等级道路标准。 DB53/T 9772020 5 6.3 性能要求 6.3.
17、1 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5 的规定,遇炎热、重交通、 特重交通,连续长、陡坡路段及有其它特殊要求的路段时,还应满足结构的功能及设计要求。 表 5 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动稳定度 DS(次/mm) 试验方法 二级及二级 以上公路 240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 T 0719 硅藻改性沥青 混合料 二级以下 公路 100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 T 0719 硅藻复合改性沥 青混合料 4000 JTG E20-2011 中第 4 章 T 0719 6.3.2 硅藻(复合)改性沥青混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3 977-2020 硅藻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977 2020 硅藻 改性沥青 混合 施工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