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 T 1183-2017 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pdf
《DB52 T 1183-2017 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2 T 1183-2017 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20.01 Z 04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11832017 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of mountain wind farm in Guizhou 2017 - 05 - 08 发布 2017 - 11 - 08 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1183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总则 . 2 5 陆生生态保护 . . 3 6 水环境保护 .
2、. 4 7 环境空气保护 . . 5 8 声环境保护 . . 6 9 固体废弃 物处理与处置 . 7 10 水土保持 . . 7 11 电磁辐射防护 . . 8 12 景观要求 . . 8 13 其他环 境保护措施 . . 9 14 环境监测 . . 9 15 环境管理和监理 . . 10 16 环境保 护措施实施 . . 11 17 环境保 护投资概算 . . 1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环境保护设计篇(章)编制要求 . 12 DB52/T 1183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 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
3、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电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水能风能研究中心贵阳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浪、王志光、赵再兴、陈凡、陈国柱、徐海洋、孙显春、夏豪、唐忠波、 张虎成、李青石、张倩。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52/T 11832017 1 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的总则、陆生生态保护、水环境保护、
4、环境空气保 护、声环境保护、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水土保持、电磁辐射防护、 景观要求、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监理、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山区新建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保护设计篇(章)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8702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523 建
5、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189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 GB 50059 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CJJ 47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205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 DL/T 5218 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HJ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 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 HJ/T 90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6、NB/T 31011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电场 wind farm 由一批风力发电机组或风力发电机组群组成的电站。 DB52/T 11832017 2 3.2 山区风电场 mountain wind farm 位于山区,场内地形起伏较大的风电场。 3.3 鸟类迁徙通道 migration cor ridor of birds 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的通道。 3.4 风机运行噪声 operating n oise of wind turbines 风机在运行中,由齿轮、轴承、电机
7、等机械部件运转产生的机械噪声和结构噪声,以及由叶片与空 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风机运行噪声主要是空气动力噪声。 3.5 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 constructio n land of wind farm 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包括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永久用地主要包括风机及变压器基础、集电线路杆 塔基础、升压站、施工检修道路等用地。临时用地包括施工吊装场地、施工营地、施工临时道路、施工 临时设施用地及电缆沟用地等。 3.6 就地保护 insitus conservation 对野生动植物物种、重要生态系统、特殊自然景观等,在原产地划定范围进行保护。 3.7 迁地保护 exsitus c
8、onservation 通过人工方法,将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部分种群从原产地迁移到适当地方进行管理和保护。 4 总则 4.1 为规范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保护设计的工作和内容,统一环境保护设计原则、 工作深度和技术要求,制订本标准。 4.2 环境保护设计应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主体工程设计文件为依据,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 有关规定要求。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应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一致。 4.3 环境保护设计应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便于实施、有效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原则。 4.4 环境保护设计工作应开展必要的环境影响复核,在环境发生变化或主体工程设计方案调整时应依 据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9、要求进行环境影响复核,并根据复核后的环境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 护对策措施。 DB52/T 11832017 3 4.5 环境保护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陆生生态保护、水环境保护、环境空气保护、声环境保护、固体废 物处理与处置、水土保持、电磁辐射防护、景观保护、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监理、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等。环境保护设计篇(章)编制要求参照本标准附录 A 规定。 4.6 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应进行方案比选论证,应明确选定方案的选址、工程规模、工程设施及布置、 处理工艺流程、主要设计参数、仪器设备选型、工程量、进度安排等。 4.7 风电场工程应尽量避免占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
10、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 公园等区域,避免破坏周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4.8 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风电场工程,对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对策措施按照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有关 规定要求开展有关设计工作。 4.9 贵州山区风电场环境保护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5 陆生生态保护 5.1 一般规定 5.1.1 陆生生态保护应以保护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 应重点保护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及其栖息地、古树名木应符合、HJ 19 的规定特殊生态敏感区和 重要生态敏感区。 5.1.2 陆生生态保护设计应在开展必要的生物多样性调查
11、工作基础上进行,并提出工程竣工后生物多 样性调查监测工作要求。 5.1.3 针对不利影响性质和程度应分别或综合采取避让、就地或迁地保护、引种繁育、动物救护、划 定保护小区、生态修复等措施,并辅以必要的管理措施。 5.1.4 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陆生生态敏感对象时,应提出可靠 的避让措施。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陆生生生态敏感对象时,宜优先采取避让措施;当不能避 让时,应制定减缓、补偿和修复措施。 5.2 陆生植物保护 5.2.1 应注意保护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的表层土壤和地表植被,提出表层土壤和地表植被的剥离和堆放 要求,剥离的表层土壤宜就近集中堆放,并采取有关
12、防护措施。应明确剥离量、堆放地点、防护措施。 5.2.2 陆生植物就地保护。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涉及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的植物物种、古树名木时, 工程不直接占用的,应优先采取就地保护措施。根据保护对象的生态学特征、数量、分布、生长情况等, 确定有效的保护范围,可采取避让、围栏、挂牌、划定保护小区等措施,应确定措施位置、规模、型式、 工程量等,必要时应确定抚育和管护方式。 5.2.3 陆生植物迁地保护。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涉及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的植物物种、古树名木时, 工程需直接占用的,应选址进行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措施包括移栽、引种繁育、种质资源保存等。应确 定迁地保护种类、数量(面积)、时间、位置、
13、方式及技术要求等。 5.3 陆生动物保护 5.3.1 陆生动物就地保护。根据保护对象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确定有效的保护范围,可采取 避让野生动物栖息场所和活动通道、减免施工干扰、划定保护小区等措施。划定保护小区应明确位置、 范围、面积等内容。 5.3.2 陆生动物迁地保护。根据保护对象特性、分布状况,以及影响数量和程度,可采取辅助迁移、 人工圈养、构建类似生境等措施,应确定保护对象、措施布置位置、规模、工程量及管理措施等。 DB52/T 11832017 4 5.3.3 风电场区域涉及鸟类迁徙路线或对鸟类有较大影响时,可在风机上设置驱鸟装置、叶片标识警 示颜色,并设置鸟类观测设施。 5.
14、4 其他陆生生态保护 5.4.1 工程施工期应加强工程周边区域陆生生态保护宣传与教育工作。宣传方式包括海报、宣传册等, 宣传对象主要包括施工人员及工程周边的居民。 5.4.2 加强施工活动的管理监控,设置警示拦等措施严格限定施工活动范围。 5.4.3 根据区域植被特征、占地类型,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对施工迹地采取植被恢复等措施,恢复生态 功能。 6 水环境保护 6.1 一般规定 6.1.1 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工程可能影响的地表水、地下水。水环境保护目的是防治水污染、维护 水环境功能等。 6.1.2 风电场工程废(污)水主要来自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运行期 为升压站(变电
15、站)管理人员生活污水和变压器等设备检修及发生事故泄漏时产生的含油废水。应根据 处理目标和管理需要,结合废(污)水类型、产生量、水质和场地等条件,确定废(污)水处理工艺和 方案、设施布置。 6.1.3 废(污)水宜综合利用,以减少废(污)水排放量,排放应符合 GB 8978 的要求。 6.1.4 废(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用于景观环境用水应符合 GB/T 18921 的要 求;用于杂用水应符合 GB/T 18920 的要求。 6.1.5 废(污)水特性参数宜采用类似实测资料确定。 6.1.6 废(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应符合 GB 50014 的规定。 6.1.7 废
16、(污)水处理系统各处理单元设备选型应符合 GB 50014 的规定,也可选择当下其他技术成熟、 处理效果好的设施设备。 6.1.8 明确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技术要求。 6.2 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处理 6.2.1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量应根据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用水量确定,并适当考虑场地地面冲洗废水 量。 6.2.2 废水宜优先处理后回用,回用或综合利用水质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6.2.3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工艺可采用二级沉淀工艺进行处理,必要时填加药剂。各处理单元构 筑物类型、尺寸和停留时间等参数选择应依据废水量、污染物浓度以及处理目标,应符合 GB 50014 的 规定。沉淀单元可
17、采用简易平流式沉淀池。 6.2.4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设施宜布置在混凝土拌和系统场地地势较低处,以方便汇集废水。 6.2.5 沉淀池沉渣应定期清理。 6.3 生活污水处理 6.3.1 生活污水量应根据人员生活用水量确定,一般按用水量的 80%90%计算。 6.3.2 生活污水宜优先处理后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水质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6.3.3 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应根据场地地形、建筑物分布等布置在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处。 DB52/T 11832017 5 6.3.4 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理可采用人工湿地、污水成套处理设备处理,应提出处理规模、工艺、设施 布置、构筑物型式、污泥定期清运及处置措施
18、。 6.3.5 运行期升压站(变电站)管理人员生活污水宜采用小型生活污水成套设备进行处理。应提出处 理规模、工艺、设施布置、构筑物型式、设备型号、污泥定期清运及处置措施。 6.3.6 食堂含油污水应先采取油水分离预处理措施后方可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6.4 含油废水处理 6.4.1 升压站(变电站)内变压器附近应设置事故油池,在检修及发生事故情况下保证漏油和含油废 水不外排。 6.4.2 事故油池应具有油水分离的功能,经油水分离后,废油处置应符合 GB 18597 的规定。 6.5 地下水保护 6.5.1 程建设应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地下水敏感对象的保护。
19、 6.5.2 工程布置和施工布置应尽量避让有饮用水功能的地下水出露点,无法避让时应提出相应的保护 措施。 7 环境空气保护 7.1 一般规定 7.1.1 环境空气保护应以维护工程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要求,控制污染物排放符合排放标准,防止 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目标。应重点保护城(集)镇、集中居民点、学校、医院、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空气敏感对象。 7.1.2 保护措施应结合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和环境空气敏感对象要求,对开挖与爆破、混凝土拌和、车 辆运输等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提出粉尘、扬尘、废气排放控制要求,开展消减 与控制措施设计。 7.1.3 污染控制的基本
20、原则是优先污染源控制;其次应尽可能对传播区域采取消减措施。 7.1.4 环境空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16297 的规定。 7.2 开挖、爆破粉尘消减与控制 7.2.1 开挖、爆破粉尘的消减与控制宜采用低扬尘开挖爆破技术。 7.2.2 开挖、爆破集中区,宜采用洒水、喷雾等降尘措施,应明确降尘措施的设施、范围、频次等。 7.3 混凝土拌和粉尘消减与控制 7.3.1 混凝土拌和楼宜采用封闭式,并设置除尘设备。 7.3.2 混凝土拌和楼施工区宜加强洒水降尘。 7.4 交通扬尘和施工营地废气消减与控制 7.4.1 交通扬尘可采用洒水降尘、硬化路面等措施,提出洒水频次、时间和范围,明确硬化路面路段 和
21、质量要求,加强道路养护。 7.4.2 水泥等粉状材料应采取封闭运输,储存、卸载应采取遮盖等措施,应明确遮盖、围挡的方式、 材料及工程量。 7.4.3 施工营地宜使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DB52/T 11832017 6 8 声环境保护 8.1 一般规定 8.1.1 声环境保护应以维护工程影响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控制噪声符合排放标准,防止工程施 工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目标。应重点保护城(集)镇、集中居民点、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等声环境敏感对象。 8.1.2 保护措施应结合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敏感对象要求,对施工机械及设备运行、交通运输、 爆破等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
22、污染源,提出噪声控制要求,开展消减与控制措施设计。 8.1.3 噪声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优先源强控制;其次应尽可能靠近污染源采取传输途径的消减措施;必 要时再考虑敏感对象防护措施。 8.1.4 噪声控制应符合 GB 12523 和 GB 12348 的规定。 8.1.5 风机、升压站(变电站)、施工工厂等选址应远离声环境敏感建筑物,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要求保持一定的噪声防护距离。 8.2 施工工厂和施工机械噪声控制 8.2.1 施工工厂应合理布置,将强噪声源设置于远离噪声敏感对象的位置。对于受施工总布置影响不 能达到噪声控制标准的强噪声源应采取封闭噪声源、阻隔噪声等措施,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当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2 1183-2017 贵州山区风电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导则 1183 2017 贵州 山区 电场 工程 环境保护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