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821-2019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规范.pdf
《DB41 T 1821-2019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1821-2019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规范.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9.240 F 29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821 2019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规范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06 - 17发布 2019 - 09 - 17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1821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防舞动技术的基本原则 . 2 5 新建(改建)线路的防舞设计准备 . 3 6 新建(改建)线路防舞设计方法 . 3 7 运行线路防舞改造 . 6 8 舞动区域分布图绘制及使用 . 7 9 舞动区线路防舞运维要求 . 7 附录 A(规
2、范性附录) 螺栓的最佳防松条件及施工方法 . 10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相间间隔棒安装及验收 . 1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舞动区域分布图 . 14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基于单目视觉分析的输电线路舞动监测方法 . 15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舞动资料数据表格 . 17 DB41/T 1821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 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郑州祥和集团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
3、要起草人:李清、张博、褚双伟、王超、伍川 、郑伟、吕中宾、张健壮、卢明、陈上吉、 杨晓辉、谢凯、张宇鹏、张璐、庞锴、郭涵、潘辉、魏建林、李哲、马伦、叶中飞、齐道坤、胡鑫、郭 新菊、席小娟、宋高丽、任鹏亮、李梦丽、陶亚光、艾文君、白银浩、刘泽辉、张建斌、李忠民、郭慧 豪、杨威、张逸凡、刘博、李海峰、陈钊。 DB41/T 1821 2019 1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河南省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新建(改建)线路防舞设 计方法、运行线路防舞改造、舞动区域分布图绘制及使用、舞动区线路防舞运维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110 kV 500 kV交流架空输电
4、线路 的防舞设计与运维,其它电压等级的交直流架空输 电线路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098.2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 GB/T 50545 110kV 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DL/T 741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 1000.3 标称电压高于 1000V架空线路用绝缘子使用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 。 3.1 舞动 输电导线发生非圆截面覆冰后,在风激励下产生的一种低频率、
5、大振幅自激振荡。舞动时的 风速 一般在 4 m/s 25 m/s,频率一般为 0.1 Hz 3 Hz。 3.2 舞动区 指在冰、风共同作用下输电线路发生过舞动或具备发生舞动气象地理条件的地区。 3.3 舞动区等级 通 过收集近 10年舞动历史记录,计算近 10年满足典型舞动气象条件的气象日数,结合地形修正、运 行经验修正,最终基于不同地区 10年舞动修订日数将舞动区等级划分为 3级、 2级、 1级、 0级共四个等级, 分别对应舞动高概率区、舞动中概率 区、舞动低概率区、舞动微概率区。舞动区等 级是基于气象和地理 条件的区域舞动发生概率的一种表征。 3.4 舞动区域分布图 综合气象地理数据、历史
6、舞动记录、运行经验绘制的用于表征不同区域舞动等级的地图。 3.5 舞动微气象、微地形地区 DB41/T 1821 2019 2 由于地形、气象原因而易于发生舞动的局部特殊地区,例如:山顶、垭口、跨越或靠近江河湖泊水 系的等易于覆冰且风速较大的地区。 3.6 防舞装置 指对线路舞动有抑制作用的装置,如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相间间隔棒、双摆防舞器、失谐摆等。 3.7 组合防舞装置 指多种防舞装置组合安装形成的防舞装置系统,包括相间间隔棒与相地间隔棒、相间间隔棒与线夹 回转式间隔棒、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及双摆防舞器等多种型式组合。 3.8 相间间隔棒 安装在两相导线间,用于限制两相导线间隔距离的绝缘间隔棒
7、。一般由复合材料芯棒和绝缘伞套构 成, 包含 刚性相间间隔棒、柔性相间间隔棒、分段式间隔棒三类。 3.9 相间间隔棒的配套金具 相间间隔棒的 配套金具指配合相间间隔棒连接于线路的压接金具、连接过渡金具、保护金具等,如 挂环、连板、 U型环、均压环、导线间隔棒等。 3.10 加强型抗舞间隔棒 通过增加子间隔棒夹头橡胶垫凸台数量、优化框板与线夹比例、改进扣合式框板和无刚性碰撞连接 等结构,并适当提升相关结构的材料强度的一种新型 间隔棒。 3.11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一种基于常规子间隔棒结构改进的防舞装置。该装置改变分裂导线个别子导线与间隔棒之间连接方 式,允许子导线轴向一定角度范围自由扭转,用于减
8、轻导线覆冰不均匀度和改善导线动力特性。 3.12 双摆防舞器 一种基于常规子间隔棒的防舞装置。该装置在常规间隔棒基础上安装了双摆锤结构,用于提升分裂 导线动力稳定性,降低舞动发生的可能性。 3.13 防舞鞭 一种用耐腐蚀的非金属材料预绞成型的防舞装置。该装置具有刚性和热塑性,能够改变舞动气流的 方向,使导线变成非圆截面,破坏其舞动条件,从而达到降低幅值、舒缓舞动强度的 作用。 3.14 失谐摆 一种安装在导线或间隔棒上用于分离导线扭转固有频率和横向振动固有频率、防止耦合的防舞动的 摆锤装置。 4 防舞动技术的基本原则 4.1 防舞设计 DB41/T 1821 2019 3 应根据舞动区域分布图
9、,结合线路重要性,综合考虑线路路径、导线、金具、绝缘子串、杆塔、基 础、防舞装置安装等因素,选择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防舞技术方案,减少舞动造成线路跳闸和机械损 坏,提高输电线路抵御舞动灾害的能力。 4.2 防舞运维 应根据舞动预警预测信息,结合线路重要性、舞动区域分布图、线路特点等,加强入冬前巡视、冬 季恶劣天气巡视,及时开展覆冰和舞动后巡视,冬季过后巡视 检修。 4.3 舞动基础资料收集 应重视并加强舞动基础资料收集。设 计单位应及时开展线路设计前的调研和勘测。运维单位基于冬 季舞动预警信息,结合舞动微气象、微地形地区,分区域、分区段、有重点的开展舞动和覆冰的观测、 监测,及时收集气象、地形
10、、线路本体状态等数据。 4.4 舞动区域分布图 舞动区域分布图是区域舞动发生概率的表征,是开展防舞设计的基本依据。设计单位应以最新版舞 动区域分布图为依据开展设计。运维管理单位应及时更新舞动区域分布图,及时跟踪不同线路或区段的 舞动等级的变化,特别是重要交叉跨越线路、走向与冬春季节主导风向夹角大于 45的线路,及时完成 线路防舞技术改造。 5 新建(改建)线路的防舞设计准备 5.1 线路防舞动资料收集 5.1.1 应对 线路经过 地区开展勘测并及时调研收集舞动相关资料,重点包括 : a) 舞动区域分布图; b) 区域的覆冰、风速、风向资料,特别是微地形微气象地区的相关资料; c) 附近其它线路
11、的运行经验资料。 5.1.2 应从三个方面对勘测和调研结果进行梳理: a) 覆冰:重点梳理覆冰形态、覆冰形状、等值覆冰厚度、最大覆冰厚度、历史覆冰频次及与其它 临近区域的对比情况 ; b) 风激励:重点梳理线路与冬季主导风向的夹角、冬季主导风下的 10 min或 1 min平均风速的 分布特征 ; c) 线路结构参数:近发生舞动线路和新建线路的导线分裂数、布置方式、重要性等。 5.2 线路舞动强度分析 应根据覆冰、风激励、线路的结构参数性等三方面特征,结合附近线路运行情况,利用理论和仿 真分析等手段,在以舞动区等级为特征的概率描述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线路发生大幅值舞动的概 率,明确线路可能的
12、舞动强度信息,如舞动幅值、舞动张力等。 6 新建(改建)线路防舞设计方法 6.1 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和路径 DB41/T 1821 2019 4 应在舞动区域勘察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地质、环境、生态、造价等条件,选择合理的线路走向 和路径: a) 新建线路宜避开舞动多发区,宜避开或少穿 越雨淞或冻雨高发区,宜避免横穿风口、垭口等微 地形、微气象地带; b) 通过平原开阔地带时,宜减小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一般宜小于 45; c) 通过山区时,宜沿覆冰背风坡或山体阳坡面走线; d) 临近水库、江河湖面等水域时,宜选择主导风向上风侧走线; e) 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跨越物时,应采用独立
13、耐张段跨越的方式,跨越物两侧的杆塔 宜采用直线塔。 6.2 提高线路电气间隙的绝缘强度 导线及地线的布置要求应首先 符合 GB/T 50545的相关规定,必要时可根据线路舞动强度分析结果, 适当放大空气间隙,以保证舞动后不发生相间闪络及相对 地短路跳闸。舞动区线路不宜采用紧凑型布置 方式。 对于线路各类间隙距离的校验,如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应充分考虑按防舞装置的情况。当线 路预留防舞装置时,应按防舞装置完全安装条件下进行校验。 6.3 提高线路的抗动荷载能力 6.3.1 改进导线设计 应充分考虑防舞装置安装后对导线载荷和安全系数的影响。当线路预留防舞装置时,应按防舞装置 完全安装条件进行校
14、验。 应充分考虑防舞装置安装后对导线局部受力的影响,必要时可在防舞装置与导线连接处安装护线 条,在防舞装置与导线可能接触区域安装保护套。 3级舞动区的悬垂线夹、防振锤处的导线可加装预 绞丝护线条,避免导线磨损。 6.3.2 改进金具和绝缘子设计 导线间隔棒、跳线线夹和跳线间隔棒应选用抗舞加强型。采用硬跳线时,软跳线与应跳线连接处强 度应适当增加。禁止选用预绞丝固定的子间隔棒或防振锤,以避免预绞丝舞动受损后子间隔棒磨损导线。 联接金具的设计安全系数应适当提高,一般线路安全系数不宜小于 2.75,大跨越线路不宜小于 3.3。 耐张或悬垂挂点应考虑各个方向自由度的释放,对应的联塔金具宜选用 EB或
15、GD挂板。 V型复合绝缘子悬 垂串宜采用环环连接型式。 除 500 kV线路耐张串外 ,线路宜全部采用复合绝缘子。禁止在 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上使用长 棒型瓷质绝缘子。绝缘子串宜采用双联及以上串型,耐张绝缘子的串分布宜水平布置,直线塔绝缘子串 采用双 I型或 V型。瓷或玻璃绝缘子耐张串的联间距宜适当增加, 110 kV 220 kV线路宜不小于 450 mm, 330 kV 500 kV线路宜不小于 500 mm。 6.3.3 改进杆塔和基础设计 适当提高铁塔设计安全裕度,增加铁塔强度,对重要的动荷载受力点进行适当补强。耐张塔横担与 塔身连接处,宜采取构造措施,提高节点平面外刚度。耐
16、张塔导线横担上平面和地线支架下平面的腹杆 应布置成稳定的支撑体系。 杆塔螺 栓直径不宜小于 16 mm,螺栓级别不宜低于 6.8级。耐张塔导线挂点、横担与塔身连接处等重 要节点的螺栓数量宜比计算值增加 1 2个,其受力材螺栓不少于 2个。对于重要交叉跨越段耐张塔,在 DB41/T 1821 2019 5 校验横担部位螺栓孔壁挤压强度时,杆塔内力可考虑 1.15 1.25的增大系数。受剪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 剪切面。当无法避免螺纹进入剪切面时,应按净面积进行剪切强度验算。 杆塔横担部位受拉构件设计长细比限值不宜大于 320。杆塔的导线横担部位节点采用焊接连接时, 宜考虑疲劳影响。杆塔横担设计时,宜
17、增加舞动校验工况组合:风速 15 m/s,冰厚 5 mm,气温 -5 ,风 向 90,组合系数 0.9。舞动纵张力取值应符合表 1规定的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 表 1 舞动张力差取值 % 舞动区 耐张型杆塔 悬垂型杆塔 档距 400 m 档距 400 m 档距 400 m 档距 400 m 孤立档 80 100 - - 非孤立档 40 50 12 15 加装防舞装置后,应考虑导线自重增加对杆塔垂直荷载的影响。 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重要输电通道等重要跨越物时,杆塔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应不小于 1.1。 在 3级舞动区, 500 kV及以上线路重要跨越段耐张塔宜选用钢管塔。 钢管塔的节点宜采用
18、法兰连接 或 U型、十字、槽型等插板连接;特殊节点可采用球节点。 杆塔地基设计时,应增加舞动校验工况下耐张塔地基及基础强度和稳定性的校验。对于重要交叉跨 越和重要区段线路,宜适当提高耐张杆塔基础的设计裕度,增加基础柱箍筋的直径和数量。杆塔宜采用 地脚螺栓式基础。 6.4 采用杆塔防松措施 对于重要交叉跨越耐张段线路,无论塔形、舞区等级、风区等级、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等 要素,均应采用全塔防松加固措施。 对于同塔双(多)回输电线路 ,当线路位于 1级以上舞动区且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等 于 45时,所有杆塔应采取全塔防松加固措施;当线路位于 1级以上舞动区且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
19、夹角小于 45时,耐张塔、紧邻耐张塔的直线塔应采取全塔防松加固措施,其他直线塔可采取下横担以 上部位防松加固措施;当线路位于 0级舞动区时,耐张塔可采取下横担及以上部位防松加固措施。 对于单回输电线路,当线路位于 3级和 2级舞动区且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等于 45时, 所有杆塔应采取全塔防松加固措施;当线路位于 3级和 2级舞动区且线路走向与主导风向夹角小于 45 时,耐张塔、紧邻耐张塔的直线塔应采取全塔防松加固措施,其他直线塔可采取下横担以上部位防松加 固措施;当线路位于 1级舞动区且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等于 45时,耐张塔、紧邻耐张塔 的直线塔应采取全塔防松加固措施,其
20、他直线塔可采取下横担以上部位防松加固措施;当线路位于 0级 舞动区时,耐张塔可在导线挂点连接处、横担及其与塔身连接部位采取防松加固措施。 舞动区杆塔螺栓防松宜采用双螺母防松型式。对新建杆塔,双螺母放松选用的两个螺母厚度均应采 用 GB/T 3098.2要求的标准螺栓厚度。对已建的防舞改造杆塔,内螺母厚 度应采用 GB/T 3098.2要求的标 准螺栓厚度,抗拉螺栓的外螺母厚度应采用 GB/T 3098.2要求的标准螺栓厚度,抗剪螺栓的外螺母厚度 可取采用 GB/T 3098.2要求标准螺栓厚度值的一半。螺母宜采用镀后攻丝技术,减小螺栓与螺母间的配 合间隙。 设计时应明确螺栓的紧固扭矩及复紧要求
21、,施工时应逐个紧固铁塔螺栓,工程建成一年后复紧铁塔 螺栓。螺栓紧固扭矩应满足附录 A要求。 6.5 加装防舞装置 6.5.1 不同类型线路的防舞装置的选型 DB41/T 1821 2019 6 同塔双回(多回) 500 kV输电线路宜采用相间间隔棒、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等防舞装置或将其组合应 用; 单回 500 kV输电线路宜采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双摆防舞器等;紧凑型 500 kV输电线路宜采用相间 间隔棒,其次是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将其组合应用。 对于 220 kV线路, 应 安装相间间隔棒。当线路单回水平排列时,宜采用刚性相间间隔棒;当线路同 塔多回垂直排列时,可采用柔性相间间隔棒或刚性相间间隔
22、棒。 对于 110 kV线路, 宜采 用相间间隔棒,对于小截面单导线也可加装防舞鞭,对于 人口稀少地段的水 平排列线路也可采用失谐摆。 输电线路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见附录 B。 6.5.2 防舞装置技术要求 及安装 相间间隔棒应设计合适的长度和足够的 强度,具备一定的抗冰闪能力,能满足舞动时动荷载要求。 对应在运线路相间间隔棒安装时,相间间隔棒长度应根据实际安装位置实测相间距离定制。配套金具应 选用防电晕和长度可调功能。不同相间间隔棒不宜安装在线路同一断面,宜错开安装。相间间隔棒安装 位置 10 m内的子间隔棒应移至相间间隔棒同一位置安装。相间间隔棒的位置及安装要求,见附录 B, 当安装位置位于
23、高铁或高速正上方时,应避开安装。 双摆防舞器应设计合适的摆长和重量、具备足够的耐磨强度、良好的防电晕性能、与导线连接处应 有防磨损导线措施。双摆防舞器的安装数量基于双摆总质量 不超过档内导线总质量 7%的原则确定。双摆 防舞器安装布置采用宏观集中、微观分散的方式确定:宏观上将双摆防舞器近似均匀分布在表 2要求的 三个点或四个点位置,微观上在每个位置的双摆防舞器按照中心对称、间距 6 m的原则布置。 表 2 双摆防舞器安装要求 档距 双摆总质量上限 宏观上的安装位置 L 700 m 档内导线总质量的 7% 三个点布置: 2/9L,1/2L,7/9L L 700 m 档内导线总质量的 7% 四个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1821-2019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规范 1821 2019 架空 输电 线路 舞动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