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213-2018 有机硅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
《DB37 T 3213-2018 有机硅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213-2018 有机硅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2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71.010 G00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213 2018 有机硅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 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Organic silicon industry 2018 - 05 - 17 发布 2018 - 06 - 17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213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东 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路、于源、赵将顺、杨岭、李辉、王哲、马超。 DB37/T 3213 2018 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有机硅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 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有机硅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
3、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有机硅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有效 控制风 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DB37/T 3213 2018 1 有机硅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硅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风险识别评价、文件管理、分级 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有机硅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4、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标准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1-20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 DB37/T 2971-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4.1.1 成立领导小组 4.1.1.1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 组,职责如下: 组长由企业主要负
5、责 人担任,全面负责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副组长由分管负责人担任,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 工作; 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专业风险点排查、危 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具体开展。 4.1.2 成立工作小组 4.1.2.1 企业各级组织应按照专业分工,分别成立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工作小组。 组长由各级组织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专业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职责如 下: DB37/T 3213 2018 2 安全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牵头部门
6、,负责组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相关制 度、评价准则、工作程序; 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专业部门负责本专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具体实施。 4.1.3 其他人员 企业全体员工、承包商和相关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参与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 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4.2 实施全员培训 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掌握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 价、风险分级管控等方法和要求,保留培训记录。 4.2.1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应包括: 风险管控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 危险源辨识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 其他需要培训内容。 4.2.2 培训记录 培训记录包括:
7、培训计划; 培训课件和 /或教材影像资料; 培训签到表; 培训考核记录; 其他相关资料。 4.3 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 度或作业指导书,明确目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分析评价方法和准则、具体管控要求、运行考核 要求(参见附录 A)等。形成的其他资料性文件包括: 风险点登记台账; 作业活动 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 JHA)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 SCL)评价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度; 其他有关记录文件。 5 风险识别评价 5.1 识别范围
8、 DB37/T 3213 2018 3 本标准以有机硅单体、环体生产及有机硅产品深加工工艺过程、装置、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进行分 析。 5.2 风险点排查 5.2.1 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5.2.2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5.2.2.1 有机硅行业企业设备设施类风险点可按照硅粉加工装置、氯甲烷装置、单体合成装置、单体 分离装置、二甲水解、裂解装置、化学品罐区及辅助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各功能分区中至少应包 含以下设备设施风险点: 硅粉加工装置的颚式破碎机、粉碎机、旋振筛、除尘器等设备; 氯甲烷装置的甲醇汽化器、反应器、硫酸
9、干燥塔、精制塔、压缩机等设备; 单体合成装置的氯甲烷压缩机、汽化器、流化床、洗涤塔等设备; 单体分离装置的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 二甲水解、裂解装置的水解釜、裂解釜、环体精馏塔等设备; 化学品罐区; 示例 1: 甲醇罐区、氯甲烷罐区、粗单体罐区等。 动力、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如空压、制氮、制冷、循环水、变配电系统、仓库等; 厂区内、周边环境。 5.2.2.2 有机硅行业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全面、合理划分风险点,应涵盖全部设施、部位、场 所、 区域,列出主要设备设施,形成设备设施清单(参见 B.2) 。 5.2.3 操作及作业活动 5.2.3.1 有机硅行业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全面识别
10、各类操作和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 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形成作业活动清单(参见 B.3),包括但不限于: 日常操作:工艺、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作业活动 :至少应包括 GB 30871明确的 8类特殊作业;采样分析、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 测)、人工加料(剂)、汽 车装卸车等危险作业;设备管线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 仪器维修、设备管线打开、高压水射流等其他作业; 管理活动:变更、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5.2.4 风险点排查 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
11、营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进行排查,发现其中潜在的风险,挖掘产生风险 的根源,初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的基本信 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 B.1),为下一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做好准备。 5.3 危险源辨识 5.3.1 辨识方法 DB37/T 3213 2018 4 5.3.1.1 危险源辨识应组织全员参与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的辨识要系统和全面,宜采用 以下辨识方 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参见 B.4; 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进行辨识,参见 B.5; 对涉及重点监管危
12、险化学品(如氯甲烷、甲醇)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如甲醇罐区、氯甲 烷罐区)的生产储存装置,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 HAZOP)等方法进行辨识。 5.3.1.2 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 5.3.2 辨识范围 应按照 DB37/T 2971 2017中 5.2.2的规定执行。 5.3.3 危险源辨识 5.3.3.1 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 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 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5.3.3.2 辨识危险源也可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 化学能、
13、热能和辐射能等。从物质的角度可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 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5.3.4 事故类型及后果 5.3.4.1 参照 GB 6441,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 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 伤害等 。 5.3.4.2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 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4 风险控制措施 5.4.1 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5.4.1.1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
14、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 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5.4.1.2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 施中进行选择。 5.4.2 实施前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针对以下内容在实施前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 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DB37/T 3213 2018 5 5.4.3 控制措施 5.4.3.1 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基于工艺自身的技术要求,如温度操作上限、进料速度、投料方式、原料取代等; 基
15、于过程控制的设备设施,如工艺参数的检测设施(温度计、压力表等)、报警和人员干预设 施、安全仪表系统、惰性气体保护系统、物理保护(释放系统)、释放后的物理保护(围堰、 防火堤等)等工程技术类控制措施; 基于对危险的警示和提示标志、警示语、危险性告知、操作提示牌等。 5.4.3.2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包括: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 或有害环境; 避开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等,如维护保养的要求、巡检的要求、复查核对的要求、记录的要求、 监护的要求、操作位置的要求等; 设备的润滑要求、检维修要求、检验检测要求等; 其他如动火作业的气体检测,登高作业搭设规范的脚
16、手架,临时用电作业的一机一闸一保护、 挂牌上锁的要求等。 5.4.3.3 培训教育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员工的三级教育、每年的再培训教育,涉及转岗的增加转岗的培训,涉及新产品、新技术、新 设备、新工艺要进行专项培训,涉及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涉及高危作业应进 行作业前的安全交底培训,涉及开停车应 进行开停车方案培训等。 5.4.3.4 个体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 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佩戴的防护用品; 当发生变更,佩戴适用的防护用品。 5.4.
17、3.5 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 发生异常和事故状态下的控制措施; 建立完善应急预案、配齐应急物资等应急处置措施。 5.4.4 建议控制措施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 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并实施,直 至风险可以接受。 5.5 风险评价 5.5.1 风险评价方法 DB37/T 3213 2018 6 企业可选择 DB37/T 2971 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 分等级。本标准使用风险矩阵( LS)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评价(参见附录 D )。 5.5.2 风险评价准则 应按照 D
18、B37/T 2971 2017中 5.4.2.1条规定执行。 5.5.3 风险评价与分级 5.5.3.1 风险级别确定 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一般划分为重大风 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5.5.3.2 确定重大风 险 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重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根据 GB 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 ;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
19、业现场人员在 10人及以上的;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 有机硅单体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开停车; 一级以上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特级高处作业、一级吊装作业等。 5.5.3.3 确定较大风险 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较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 一的,直接判定为较大风险: 液化烃(氯甲烷)、甲 B类可燃液体装、卸车作业; 重大工艺变更; 高压水射流作业; 涉及自燃介质(铜系触媒)的设备内部清空及检维修作业。 5.5.4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6 风险分级管控 5.6.1 管控原则 按 DB37/T 2971中 5.5.1规定执行。
20、 5.6.2 确定风险等级 按 DB37/T 2971中 5.5.2规定执行。 5.6.3 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企业完成风险评价分级后,按照表 1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 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级管控。 DB37/T 3213 2018 7 表 1 风险等级对照表 判定方法 管控级别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采用 LS 法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风险色度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蓝色 5.6.4 风险分级管控要求 5.6.4.1 风险分级管控是根据风险点等级的划分,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实施不同层级的管
21、控,从而使 控制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5.6.4.2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通常可分为四个级别进行管控: 重大风险由公司级管控即实施公司、车间、班组 、岗位四级管控; 较大风险由车间级管控即实施车间、班组、岗位三级管控; 般风险由班组级管控即实施班组、岗位二级管控; 低风险由岗位管控即实施岗位一级管控。 5.6.5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 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 单 (参见附录 C) ,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并按
22、规定及时更新。 5.6.6 风险告知 5.6.6.1 风险告知可以采取风险公告、风险培训或其他适当的形式。 5.6.6.2 企业应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 要安全 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 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 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6 成果与应用 应按照 DB37/T 2971中 6的规定执行。 7 分级
23、管控的效果 应按照 DB37/T 2971中 7的规定执行。 8 信息化管理 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录入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平台,并保障正常运行 。 9 持续改进 DB37/T 3213 2018 8 9.1 评审 企业每年与安全标准化自评相结合,进行一次系统性检查和评审,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风险管控 工作机制的措施。 9.2 更新 9.2.1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 信息 :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213-2018 有机硅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3213 2018 有机硅 行业 企业 安全生产 风险 分级 体系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