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1524—2020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pdf
《DB37 T 1524—2020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1524—2020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 1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5242020 代替 DB 37/T 1524-2010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seases of Pleurotus ostreatus cultivated with straw 2020 - 02 - 25发布 2020 - 03 - 25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1524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7/T
2、 15242010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与DB37/T 15242010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增加了秸秆栽培平菇病害和绿色防控定义,删除了侵染性病害定义(见3.1、3.2和2010版的 3.1); 增加了主要病害种类(见4); 修改、优化了综合防控技术(见6); 修改了附录A(见附录A); 修改了附录B(见附录B)。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威海鑫宝食 品有限公司、山东稷丰
3、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春燕、万鲁长、宫志远、郭惠东、姚强、韩建东、李瑾、谢红艳、刘新华、 孙德光、孙明堂、释翠霞。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7/T 15242010。 DB37/T 15242020 1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栽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生产中主要病害的种类、绿色防控原则、防控技 术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秸秆栽培平菇主要病害的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
4、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5981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 19172 平菇菌种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284 食用菌菌种中杂菌及害虫的检验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
5、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 Pleurotus ostreatus diseases cultivated with straw 以作物秸秆(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秸秆)为主料栽培的平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菌丝 体或子实体受到其它微生物感染,或培养基质被其它微生物污染,或非生物因素(如空气、水分、温度、 pH、营养等)造成生理代谢失调,使菌丝体或子实体不能正常生长与发育,导致萎缩、腐烂或凋亡的 现象。 3.2 DB37/T 15242020 2 绿色防控 green p
6、revention and control 指从菇房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协调运用综合防控技术,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 控为主,改善、提高平菇抗病能力,恶化病害的生存条件,在必要时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从产 地环境、生产源头与栽培过程关键环节上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病害,将病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3 鼓风发酵 ventilating fermentation 采用鼓风机鼓风通氧的方法进行秸秆培养料的前期堆制发酵。通过增氧,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平衡堆温、湿度并排除料堆内微生物代谢废气,提高微生物对基质的分解效率和速度,从而使培养 料达到快速降解、均匀腐熟及高热杀灭病虫
7、杂菌的效果。 4 主要病害种类 4.1 竞争性杂菌 4.1.1 木霉菌( Trichoderma) 污染的优势种为康氏木霉( Trichoderma koningii)、拟康氏木霉( 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和哈茨 木霉( Trichoderma harzianum)。发病初期首先在栽培料上长出白色纤细的菌丝体并形成菌落,逐渐变为 绿色或墨绿色的霉状物,食用菌菌丝生长受抑制或消失。 4.1.2 青霉菌( Penicillium) 污染的优势种为圆弧青霉( Penicillium cyclopium) 和产黄青霉( Penicillium chysogenum)。
8、发生初期, 在培养料上出现白色绒毛状平贴的圆形菌落,随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和成熟,变成蓝绿色或淡蓝色粉状菌 斑,外围有狭窄或较宽的白色菌丝圈带,食用菌菌丝生长受阻。 4.1.3 曲霉菌( Aspergillus) 污染的优势种为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菌落呈黑色,黄曲 霉呈黄至黄绿色,易形成颗粒状的孢子菌落。 4.1.4 脉孢霉菌( Neurospora) 污染的优势种为好食脉孢霉( Neurospora sitophila),又称链孢霉。其无性世代属半知菌类的链孢霉 属(Monilia)。脉孢霉是一种顽固、速生的气生菌
9、,栽培料受其污染后,在料面迅速形成橙红色或粉红 色的分生孢子堆霉层。在栽培袋内,霉层可通过某些孔隙迅速布满袋外。 4.1.5 黄霉菌( Myceliophthora) 黄霉菌又称黄毁丝霉( Myceliophthora lutea)。初期菌丝白色,病菌产生孢子时,白色绒状菌丝为黄 色至金黄色,秸秆栽培料内出现黄色细粒状霉菌,具有较浓的霉味。食用菌菌丝萎缩,在培养料和覆土 之间形成一层绒毡状组织层阻碍子实体的形成,可造成大面积不出菇或出现很少的“僵菇”。 4.1.6 毛霉菌( Mucor) 污染的优势种为大毛霉( Mucor mucedo)、微小毛霉(Mucor pusillus)和总状毛霉(
10、Mucor racemosus)。 在秸秆栽培料上初期长出灰白色粗壮稀疏的气生菌丝,菌丝生长快,能很快占领料面并形成交织稠密的 菌丝垫,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后期从菌丝垫上形成许多圆形灰褐色、黄褐色或褐色的孢囊。 DB37/T 15242020 3 4.1.7根霉菌(Rhizopus) 污染的优势种为黑根霉( Rhizopus nigricans)。栽培料受根霉污染后,初期在表面出现匍匐丝向四周 蔓延,匍匐菌丝每隔一定距离,长出与基质接触的假根,通过假根从基质中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后期 在基质表面形成许多圆球形的孢囊,颜色由灰白色或黄白色变为黑色。 4.2 侵染性病害 4.2.1 平菇细菌性黄斑
11、病 由托拉斯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tolaasii)侵染所致,又称为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黄化病、 麻脸病。子实体感病后菌盖表面出现淡黄色至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呈点状或块状分布,在各种大小 的子实体菌盖上都有发生,而菌柄、菌褶上没有症状表现。平菇褐斑病发病后,子实体产量没有明显下 降, 但对产品外观影响很大。 4.2.2 平菇细菌性黄腐病 由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侵染所致,又称软腐病。通常表现为菇体畸型,菌 盖病斑严重,菌柄膨大,菌肉呈水渍状或菌褶有凹陷褐斑,菌盖黄褐发粘、有粘液渗出、散发出臭味, 子实体萎缩、停止生长,其后逐渐腐烂。菇
12、蕾期和成菇期均可感染,幼菇期发病较重。 4.2.3 平菇枯萎病 由半裸镰孢霉(Fusarium semitectum)侵染所致。初期表现在覆土栽培平菇部分菇丛不明原因的枯 萎黄化,菇体绵软,似失水状,停止生长,由表层变褐逐渐成为菌肉全部变黄褐,菇柄呈深褐色。病菇 逐渐增多,病情加重,管理无效,干腐死亡,有的后期感染细菌黄腐枯死。 4.2.4 平菇真菌性褐腐病 由树枝状轮指孢霉(Dactylium dendroides)侵染所致。此病最初表现为菇体周围有白色病原菌丝体, 迅速扩展蔓延,并稍呈粉红色,侵染子实体后,菇体生长受阻,发育迟缓,菌柄及菌褶处长满白色菌丝, 菌柄从基部向上呈淡褐色软腐,质地
13、绵软手触即倒,传播速度较慢。 4.2.5胡桃肉状菌病 由胡桃肉状菌(Diehliomyces microsporus)侵染所致。侵染初期在菌袋料面或菌袋内侧料面出现短 而浓密的白色菌丝,后形成粒状的红褐色的子囊果,表面有脑状皱纹,似胡桃肉状,菌袋外观畸形,无 法正常出菇。在菌种瓶内发生时有漂白粉气味。 4.3 生理性病害 4.3.1 幼菇萎缩 出菇期培养料含水量低于45 %或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 %时,幼小的子实体就会因缺水而萎 缩死亡;如果大量使用温度过低或温差过大的水进行喷淋,也会使得幼菇因不适应低温刺激而造成死菇。 表现为幼菇生长势弱,颜色变黄,并逐渐从顶部向下变软,萎缩死亡。 4
14、.3.2 平菇水肿病 培养料含水量过高、长期对子实体喷水过量会导致平菇菌盖小,菌柄粗,子实体肿胀,半透明,发 病子实体会逐渐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DB37/T 15242020 4 4.3.3 菜花状畸形 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8 %或空气相对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大于95 %)的时间超过24 h,易 引起子实体分化失常,出现菜花菇。表现为子实体原基形成后,不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菌盖,或者只形成 很小的球形小菌盖,随着原基的不断长大,在细小的柄上不断产生分叉,致使原基不断增大,形成类似 菜花状的半球体。 4.3.4 珊瑚菇 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5 %,光照强度低于l0 lx时,均易导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15242020 秸秆栽培平菇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1524 2020 秸秆 栽培 病害 绿色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