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339-2018 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
《DB37 T 3339-2018 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339-2018 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84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7.100.01 X1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3392018 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 控体系实施指南 Dairy industry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risk classification control system implementation guide 2018 - 06 - 29发布 2018 - 07 - 2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339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
2、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蒙牛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斌、王浩杰、张占庭、韩飞月、郭瑞明、马福利、管伟、由淑荣、华宝存、 马帅、程昊、刘瑞、张亚茹、黄伟、张宗艳。 DB37/T 33392018 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
3、制而 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乳制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DB37/T 33392018 1 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 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4、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DB37/T 2974-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4.1.1 领导小组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时,建立了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安全、行政、 财务、生产、设备、质量、检验、动力、供应、物流等各职
5、能部门负责人。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对本单位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并明确分管 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领导小组成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1.2 推进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推进办公室,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制度建设,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及 会议精神,落实领导小组相关要求,组织工作小组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 行推进、调度、监督和考核,为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1.3 执行工作小组 DB37/T 33392018 2 各职能部门成立执行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可由班组长、岗位员工组成,
6、负责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的要求,负责管辖范围内的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和 控制措施的确定。 4.2 实施全员培训 4.2.1 编制培训计划 应制定培训计划,分阶段、分层级实施全员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 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 4.2.2 培训实施 体系建设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对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风险分级、重大风险确定 及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等进行培训,及时纠偏体系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员工熟悉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标准及实施步骤。 4.2.3 培训效果验证 采取现场提问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培训效果验证
7、,培训效果验证情况纳入部门安全评比中。 4.2.4 培训记录 培训应保留培训记录,并按企业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存档。包含: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签到、 培训信息记录、培训影像、培训效果验证等见证性材料。 4.3 编写体系文件 4.3.1 企业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 (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和采用其它评价方法分析的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 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准则,并按照企 业文件管控要求进行发布。 4.3.2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与企业目前运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8、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等体系相结合, 借助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细化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明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 控管理体系奖惩办法(参见附录A)。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按DB37/T 2974-2017中5.1.1.1要求,企业可按照原辅料仓储、生产车间、成品仓储、公辅场所等 功能区域的主要设备设施进行划分,设备设施一般有以下风险点(但不限于): 生产车间:物料泵、清洗泵、利乐灌装机、中亚灌装机、冰淇淋凝冻机、冰淇淋单冻机、自动 装箱机、码垛机等; 成品仓储:巷道式堆垛机、双工位穿梭车等; D
9、B37/T 33392018 3 公辅场所:制冷储氨罐、蒸发式冷却器、氨泵、螺杆制冷压缩机、配电系统等; 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按DB37/T 2974-2017中5.1.1.2要求,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进行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 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融霜作业、加放氨作业等风险等级高、 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企业应按DB37/T 2974-2017中5.1.2.1要求排查并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 B的表B.1)和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B的表B
10、.2)。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按DB37/T 2974- 2017中5.1.2.2执行。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5.2.1.1 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即:针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 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 5.2.1.2 采用安全检查表(SCL)对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记录。 5.2.2 辨识范围 按DB37/T 2974- 2017中5.2.2执行。 5.2.3 危险源辨识 5.2.3.1 企业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全员范围的危险源辨识: 工作小组按照辨识范围有序的开展
11、危险源辨识。 初步辨识完毕后,由工作小组成员对所在岗位全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 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并对初步形成的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评审、补充、 修订。 5.2.3.2 按DB37/T 2974-2017中5.2.3.2要求对辨识过程四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5.2.3.3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 示例:对灌装车间的作业活动可划分为生产前准备、生产过程、停机清洗、排期执行、设备维修保养等。生产前准 备作业活动再细化分为双氧水更换、辅料准备、设备参数检查
12、、夹爪打油、终端夹爪/站链/拨包杆检查、设备护养、缓 冲塔/输送链条检查、更换喷码、安装填料管、封管升温、设备拉纸等作业步骤。 5.2.3.4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通过工作危害分析法不能覆盖的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 辨识。 5.2.3.5 在辨识过程中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还要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DB37/T 33392018 4 本指南使用采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法(附件C)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 严从高的原则判定风险等级,其他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管理需要选择工贸企业安全生 产风险
13、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中推荐的其他评价方法。 5.3.2 风险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情况,明确控 制措施的状态M、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事故的可能后果S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并 在实施前进行评审。风险判定准则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按DB37/T 2974- 2017第5.3.3条结合企业实际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 四级、五级(蓝色):低风险,班组、岗位进行管控。 三级(
14、黄色):一般风险,部门进行管控。 二级(橙色):较大风险,工厂级、部门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 管理。 一级(红色):重大风险,公司级、工厂级、部门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 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5.3.4 确定重大风险 5.3.4.1 按照“从严从高”、“应判尽判”的原则,公司制定了重大风险直接判定准则,将危险性高、 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危险源直判为重大风险,以下情况判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15、根据GB 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现场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快速冻结装置使用液氨制冷的; 热氨融霜作业;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4.2 企业应建立重大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B的表B.3。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风险控制措施 5.4.1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与实施 按DB37/T 2974-2017中5.4条综合考虑并选择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对于重点风险管控应按如下要 求执行: DB37/T 33392018 5 对于评价出的重大风险,由安委会成员讨
16、论制定具体管控措施,明确费用投入、实施人员及时 间进度,优先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对于直判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企业应保证现有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应将其按重大风险、较大 风险进行管控,管控层级提级为对应管控层级。 5.4.2 控制措施的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5.5.1.1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 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
17、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 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5.5.1.2 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各级风险管控层级分为公司 级、工厂级、部门级、班组(岗位)级,具体划分如下: 红色(1级)风险,公司级,应由公司、工厂、部门、班组(岗位)负责落实现有控制措施有 效性、按规定时限落实补偿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橙色(2级)风险,工厂级,应由工厂、部门、班组(岗位)负责落实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 按规定时限落实补偿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黄色(3级)风险,部门级,应由部门、班组(岗位)负责落实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蓝色(4级、5级)风险
18、,应由责任班组(岗位)落实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编制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B表4)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B 的表B. 5)。 5.5.3 风险告知 5.5.3.1 按DB37/T 2974-2017中5.5.4要求进行风险告知。企业应按以下要求设置风险告知: 根据GB 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应按照重大危险源管理要求设置重大危险源告 知看板; 重大风险应设置重大风险告知看板,看板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 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5.5.3.2 对于橙色、黄色、蓝
19、色等级的风险点,应在存在危险的场所、部位或设备上张贴警示标示, 作业岗位应设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 6 文件管理 DB37/T 33392018 6 按DB37/T 2974- 2017中6 规定建立相关文件资料并存档,文件管理应同时符合企业内部文件资料管 理制度的要求。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 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
20、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按DB37/T 2974-2017中8.1条要求进行评审,评审可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年度自评或管理体系内部审 核相结合,对风险管控工作进行检查,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的措施。 8.2 更新 按DB37/T 2974- 2017中8.2要求对风险分级管理体系进行更新。 8.3 沟通 按DB37/T 2974- 2017中8.2要求建立沟通机制并确保沟通效果。 DB37
21、/T 33392018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体系奖惩办法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体系建设,通过风险点、危险源全面辨识,风险分级管控, 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体系运行要求及职责分工,特制订本办法。 未按体系推进排期开展工作,对责任部门负责人、责任人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 风险点划分不合理或存在主要作业活动、设备设施有漏项的,危险源辨识不全面,现有控制措 施描述与实际管控不符,风险评价取值存在明显错误,补偿控制措施制定不合理,对责任部门 负责人、责任人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信息系统运行与企业实际运行不相符,对责任部门负责人
22、、责任人处以 一定金额的罚款; 风险未进行现场告知、告知内容与实际运行内容不符,对责任人及班组长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 体系运行记录为按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存档的,对责任部门负责人、责任人处以一定金额的 罚款; 为将风险分级管控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未实施,对责任人以一定金额的罚款;员工逃 避验证或验证不能掌握岗位风险内容,对责任人以一定金额的罚款; 现有管控措施失效或补充措施未能按期完成,对责任部门负责人、责任人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 发生变更时,未对风险重新辨识、评价,对责任部门负责人、责任人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 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中积极参与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对责任部门负责人及责任人给予一
23、定金额 的奖励。 DB37/T 33392018 8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表单 表B.1 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001 常温洗车场奶 车清洗 清洗前准备 洗车工/洗车场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清洗过程 洗车工/洗车场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清洗结束 洗车工/洗车场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涂抹实验 洗车工/洗车场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清理卫生 洗车工/洗车场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消防安全 洗车工/洗车场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002 常温奶台收奶 收奶前准备 收奶员/收奶车间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24、收奶过程 收奶员/收奶车间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收奶结束 收奶员/收奶车间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003 常温奶台CIP 清洗 清洗准备 收奶员/收奶车间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清洗过程 收奶员/收奶车间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清洗结束 收奶员/收奶车间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涂抹实验 收奶员/收奶车间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清理卫生 收奶员/收奶车间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消防安全 收奶员/收奶车间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004 常温配料间原 料入库 供应打料 装卸工/配料间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核对数量入库 配料工/配料间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消防安全 配料工/配料间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005 常温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339-2018 乳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3339 2018 乳制品 制造 行业 企业 安全生产 风险 分级 体系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