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772-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pdf
《GB T 2772-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772-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pdf(8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2772 1999 前言林牛二种r检验是为育苗、造林提供有关种子质量确切信息的A项重要工作。70年代后期,根据当时林业生产的需要主要参照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l976年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结合我国林木种手生产实际,经过多年试验,制定了GB2772 1981林木种子检验方法儿GI 2772 1981发布实施后,各级林业部门都相继建立了种子检验机构并开展此项工作。通过检验,使生产用种质量有了保证,对营造速生丰产林、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推动林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林木种子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的提高,GB2772一1981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使修订后的标准与国际接轨根据!STA1
2、993年国际种子检验规程正文及其附件的内容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在技术内容与编写规则上与该国际规程等效。在对(;B2772-1981进行修订时,着重与国际规程规定一致。依据其内容,将该标准林木种子检验方法更名为林木种子检验规程。在本规程中引用了X射线测定和质量检验证书两章的内容;其他各意则在原标准内容结构基础上作了引用。如在抽样章,引用了仪器、送检样品的最低重量和抽样方法等内容;在净度分析章,引用了定义、仪器、两个半试样等内容,在发芽测定章,引用定义的内容,发芽标准由芽提高到幼苗,使检验的发芽结果更贴近田间发芽实际,同时介绍了幼苗的基本结构,规定了正常苗和不正常的的标准及称量发芽测定
3、法,原标准发芽测定技术规定有118个树种,此次修订时调减4个树种,另新增加35个树种,共计149个树种。新增加树种中,既有乔木,也有灌木,既有用材林树种,也有经济林木,既有荒山造林环境保护树种,又有绿化美化树种,生活力测定章,引用了应用范围、原理的内容,增加了48个属种种子的测定技术条件,比原标准生活力测定增加了26个树种;原种子病虫害感染程度测定更名为种子健康状况测定,该章增加了定义、原则和程序等内容;在含水率测定章,引用了定义、原则、仪器和程序等内容$在重量测定章,引用了原则和仪器等内容。在优良度测定章,参照上述各章引用的内容结构,增加了定义、原则、测定用工具和程序等内容,同时删去原标准中
4、的挤压法,鉴定优良度的树种由53个增加至130。对原标准的附表,按GB/T1. 1 1993的规定,处理为附录。种批和样品重量表、发芽测定技术条件表、生活力测定技术条件表、四略、能蓝染色示意图、优良种子鉴别表、检验申请表、净度分析记录表、发芽测定记录表、生活力测定记录表、优良度测定记录表、种子健康状况测定记录表、含水率测定记录表、重量测定记录表、以及增加的种子样品质量检验证书、种批质量检验证书,为标准的附录,检验情况综合表和乔灌木种子示意图为提示的附录。此外,还保留了GB2772 1981中实践证明适合我国情况又不妨碍国际通用的章节,如生活力测定中的能蓝测定和优良度测定。丰标准是为造林绿化主要
5、树种制定的,但从操作程序和检验方法看,即使缺少某个细节,原则上仍适用f衍、准中没有提及的林木种子。丰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2772-1981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牛;标准的附录E和附录F是提示的附录。丰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本标准ffl全国林木种F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收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四川、浙门、福建、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北京林木种苗站。丰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淑兰、陈幼尘、赵德铭、杨国华、吴琼美、翁尧富、陈恩军、李锦文、李庆梅。105 GB 2772 1999
6、国际种T检验规程前言农业最大的风险之是播下的种子没有生产能力,不能使所需的栽培品种丰产。人们发展种于检验事业,就是要在播种前评定种于品质,使这种风险减小jlj最低程度。种子品质概念是由不同属性组成的。种rfr业的各个方面种子生产人民、加工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商人、农民、签证机关以及负责种于赞理的政府部门或办事机构都深切关注这些属性。元论是什么情况,检验的最终目的是确定种于的播种价值。种子是有生命的生物产品,它的行为表现不能准确地加以预测。准确地预测行为表现,那是检验元生命材料即非生物材料才能做到的。种子检验所用的方法必须以所掌握的种子的科学知识和种于分析人员积累的经验为基础,所要求的精确程度和
7、重现性取决于检验的目的。下面的文本规定了处理国际贸易时评定种子所用的标准定义和方法。这个目的要求有很高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种于交换跨越国界时,它有可能在不同国家的实验室接受检验。因而重要的一点便是,所有的实验室都应采用标准的方法。制定这些标准方法原本就是为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得到普遍一致的结果。本文本分两部分规程和附件。规程部分规定了每个检验项目的目的、原则和适用的定义,并概括地规定了应当采用的程序和方法。附件部分对定义加以扩展,并对规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作了详细的描述。本规程开列的检验项目如果要用本协会的国际种子检验证书填报检验结果,就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这是强制性的要求,而且对规程任一条款的解
8、释都必须同该章相应附件扩展的内容相符。在个国家范围之内处理种子商贸事务,实施种子质量管理的国家法规时,建议尽可能采用本规程和附件。虽然这时并不定需要签发国际种子检验证书,但是应该明白,如果偏离国际公认的这个文本,会阻碍国家之间的种子自由流通。考虑到播种季节、土壤类型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种于的送检者可能会要求作咨询性质的检验,希望就这些特殊目的而评定种批的价值。对于这类检验,本规程和附件也能提供基本依据,还可以参照有关文献介绍的其他技术更好地满足这类检验的特殊要求。本规程和附件是为世界上的主要作物制定的,尽管不是在每个细节上,但是在原则上也适用于文本中没有提及的其他任何栽培物种。l llli 中华
9、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772一1999林木种子检验规程代替(;B2772 1981 Rules for forest tree seed testing 1 范围本标准规定F造林绿化树种种子检验的抽样、净度分析、发芽测定、生活力测定、优良度测定、种子健康状况测定、含水量测定、重量测定以及X射线测定的原则和方法,还规定了质量检验证书的内容和格式。本标准适用于林木种于生产者、经营管理者和使用者在种子采收、调运、播种、贮藏以及国内外贸易时所进行的种子质量的检验。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
10、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il 7908 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B/T 8170 1987 数值修约规则3抽样3. 1 日的抽样是抽取有代表性的、数量能满足检验需要的样品,其中某个成分存在的概率仅仅取决于该成分在该种批中出现的水平。为使种于检验获得正确结果并具有重演性必须按照本规程规定的方法,从种批中随机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初次样品、混合样品和送检样品。这是因为同它应当代表的种批相比,样品的数量极少,无论检验工作做得如何准确,检验结果也只能表明供检样品的品质。因此必须尽最大努力保证送检样品能准确地代表该批种子的组成成分。同样,检验机构也要使分取的测定样品能代表送检样品。只
11、有这样才能通过样品的检验评定种批品质。3. 2定义3. 2. 1 种批具备下列条件的同树种的种于za)在个县范围内采集的;b)采种期相同gcl加工调制和贮藏方法相同;d)种子经过充分混合,使组成种批的各成分均匀一致地随机分布;e)不超过规定数量。特大粒种子如核桃、板栗、麻栋、油桐等为10000 kg大粒种子如油茶、山杏、苦楝等为5000 kg;中粒种子如红松、华山松、橡树、沙枣等为3500 kg川、粒种子如油松、落叶松、杉木、刺槐等为I000 kg z特小粒种子如校、桑、泡桐、木麻黄等为250kg重量超过规定5%时需另划种批。国东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0批准2000 04 01实施10
12、7 GB 2772 1999 3. 2. 2 初次样品从种批的个抽样点J.取出的少量样品。3. 2. 3 混合样品从个种批中抽取的全部大体等量的初次样品合并混合而成的样品。3. 2. 4 送检样品送交检验机构的样品可以是整个混合样品,也可以是从中随机分取的部分,但数量不得少于附录A表Al规定的最低量(见3.3. 3)。3.2. 5 测定样品从送检样品中分取,供作某项品质测定用的样品。3. 3 种批的抽样程序3. 3. 1 原则3.3.1.1 抽样要由受过抽样训练具有经验的人员担任,按本章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抽样D3.3.1.2 抽样人员在抽样前应查看采种登记表和有关堆装和混合的情况。所有容器都
13、必须具备标签并标记种批号。种批各容器或各部分的排列应便于抽样。3.3.1.3 抽样时,应当确有证据证明该种批已经充分混拌均匀。如果种批很不均匀,抽样人员能看出袋间或初次样品间的差异时,应拒绝抽样,直至重新混合均匀后再行抽样。3.3.1.4 初次样品混合前须检查每个初次样品的种于真实性,检验在混杂程度、含水量、颜色、光泽、气味以及其他品质表现方面是否一致。如初次样品间没奋很大差别,可以认为该批种子是均匀一致的,可混合成混合样品。3.3.1.5 混合样品的大小取决于批量大小。批量愈大,混合样品也愈大。3.3.1.6 送检样品可按3.4. 2的方法将混合样品缩减到适当的大小而得g如混合样品的大小已适
14、当,则不必缩减,直接作为送检样品。3.3.1.7 个种批抽取一个送检样品,并按附录C标准的附录)中表Cl填写检验申请表。3. 3. 2 抽样强度3.3.2.1 袋装(或大小一致、容量相近的其他容器盛装)的种批,下列抽样强度应视为最低要求g5袋以下630袋每袋都拙,且至少取5个初次样品抽5袋,或者每3袋抽取1袋,这两种抽样强度中以数量大的一个为准31400袋抽10袋,或者每5袋抽取1袋,这两种抽样强度中以数量大的一个为准401袋或以上抽80袋,或者每7袋抽取l袋,这两种抽样强度中以数量大的一个为准3. 3. 2.2 从其他类型的容器,或者从倾卸装入容器时的流动种子中抽取样品时,下列抽样强度应视为
15、最低要求:种批量500 kg以下SOI 3 000 kg :; 001 20 000 kg 20 000 kg以上3. 3. 3 送检样品的重量应当抽取的初次样品数至少5个初次样品每300kg一个初次样品,但不少于5个初次样品每500kg一个初次样品,但不少于10个初次样品每700kg一个初次样品,但不少于40个初次样品3.3.3.1 净度测定样品一般至少应含2500粒纯净种子。送检样品的重量至少应为净度测定样品的23倍,大粒种于重量至少应为I000 g ,特大粒种子至少要有500糙,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未列人表Al中的树种,可对比千粒重等情况参照表中相应树种确定。3.3.3.2 种子健康
16、状况测定用的送检样品重量至少为3.3.3.J规定的送检样品的一半。含水量测定的送检样品,最低重量为50g ,需要切片的种类为100g 0 3. 3. 3. 3 检验机构收到的送检样品少于规定数量时应通知送检单位补送。确因种子价格昂贵,送检样 ll8 GB 2772 1999 品少F规定数量时,检验机构也只J以尽可能完成检验,但应在质量检验证书上注明“送俭样品重量仅克,不符合规程要求”。3. 3. 3. 4 送检样品要按种批做好标志,防止混杂。3. 3. 4 初次样品的抽取初次样品的抽取方法关系着样品的代表性。遵从随机原则,采用正确的抽样技术,可以减少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从每个取样的容器中,
17、或从容器的各个部位,或从散装大堆的各个部位杆取重量大体上相等的初次样品。装在容器(包括袋装)中的种批,应在整个种批中随机选定取样的容器。从选定的容器的仁、中、下各部位杆取初次样品,但不定要求每袋都抽取一个以上部位。种子是散装或在大型容器里的,应随机从各个部位及深度杆取初次样品。对于不易流动的粘滞性种于,可徒手取得初次样品。对于装在小型或防湿容器(如铁罐或塑料袋)中的种子,如有可能,应在种子装入容器前或装入容器时杆样。如没有这样做,则应把足够数量的容器打开或穿孔取得初次样品。然后将杆样后的容器封闭或将种子装入新的容器。3. 3.5 混合样品的取得如果初次样品外观致,可将其合并混合成混合样品。3.
18、 3. 6 送检样品的取得用3.4. 2中的方法之一,将混合样品缩减至适当样品大小而取得。3. 3. 7 送检样品的发送送检样品用木箱、布袋等容器密封包装。加工时种翅不易脱落的种子,需用木箱等硬质容器盛装,以免因种翅脱落增加夹杂物的比例。供含水量测定的和经过干燥含水量很低的送检样品要装在可以密封的防潮容器内,并尽量排出其中空气。种子健康状况测定用的送检样品应装在玻璃瓶或塑料瓶内。送检样品必须填写两份标签,注明树种、检验申请表(见附录C表Cl)编号和种批号,一份放人袋内,另份挂在袋外。送检样品要尽快连同检验申请表寄送种子检验机构。3.4 实验室的抽样方法3.4. 1 测定样品的最低重量各个检验项
19、目测定样品的最低重量在本规程有关章节中做出规定。3.4.2 测定样品的取得测定样品应对送检样品有最大的代表性,测定样品的数量应略多于规定数量。取得测定样品的方法是将送检样品充分混合并反复对半分取。以下两个方法可以选用2n)四分法将种于均匀地倒在光滑清洁的桌面上,略成正方形。两手各拿一块分样板,从两侧略微提高地把种子拨到中间,使种子堆成长方形,再将长方形两端的种子拨到中央,这样重复34次,使种子混拌均匀。将混拌均匀的种子铺成正方形,大粒种子厚度不超过10cm,中粒种子厚度不超过5cm,小粒种子厚度不超过3cm。用分样板沿对角线把种子分成四个三角形,将对顶的两个三角形的种子装入容器中备用,取余下的
20、两个对顶三角形的种子再次混合,按前法继续分取,直至取得略多于测定样品所需数量为止。bl分样器法适用于种粒小的、流动性大的种子。分样前先将送检样品通过分样器,使种子分成重量大约相等的两份e两份种子重量相差不超过两份种于平均重的5%时,可以认为分样器是正确的,可以使用;如超过5%,山调整分样器。分样时先将送检样品通过分样器三次,使种于充分混合后再分取样品,取其中的一份继续用分样器分取,直到种子缩减至略多于测定样品的需要量为止。1 119 GB 2772 1999 3. 5 样品保存3. 5. 1 种子检验机构收到送检样品后,要按附录E表El登记,并即进行检验。一时不能检验的样品应存放在凉爽、通风良
21、好的室内或冰箱中,使种子品质的变化降到最低限度。检验机构对保存的样品发生的劣变不承担责任。高含水量的种子难以妥善贮藏,应尽快检验。3. 5. 2 为了便于复验,送检样品自发证之日起要放在适宜条件下保存四个月,使种子品质的变化降至最低限度。低吉水量的种子样品放人密封的塑料袋中在35下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不会变化。供测定含水量和测定种于健康状况的送检样品,检验后不必保存。4 净度分析4. 1 日的测定供检验样品中纯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夹杂物的重量百分率,据此推断种批的组成。4.2 定义4.2. 1 净度测定样品中纯净种于重量占测定后样品各成分重量总和的百分数。4.2. 2 纯净种子孔)送检者陈述的种
22、或分析中发现的主要种(包括该种的变种和栽培品种)的种子,是完整的、没有受伤害的、发育正常的种子;发育不完全的种子和不能识别出的空粒s虽已破口或发芽,但仍具发芽能力的种T,b)带翅的种子中,凡加工时种翅容易脱落的,其纯净种于是指除去种翅的种子s凡加工时种翅不易脱落的,则不必除去,其纯净种子包括留在种子上的种翅。附录F表Fl乔灌木种子示意图可以帮助检验人员作出判断。c)壳斗科的纯净种子是否包括壳斗,取决于各个种的具体情况壳斗容易脱落的不包括壳斗;难于脱落的包括壳斗。d)复粒种子中至少含有一粒种子的。4. 2. 3 其他植物种子分类学上与纯净种于不同的其他植物种子。4. 2. 4 夹杂物n)能明显识
23、别的空粒、腐坏粒、己萌芽因而显然丧失发芽能力的种子sb)严重损伤(超过原大小半)的种子和无种皮的裸粒种子;c)叶片、鳞片、苞片、果皮、种翅、壳斗、种子碎片、土块和其他杂质s 98. 99 . 00 1 24 0 9 . 1 98.50 98. 7 4 . 25 1 49 1 0 I. 2 98 25 98 49 . 50 1 74 . 1 1. 3 98.00 98. 24 1 75 1 99 . 2 . 4 97.75 97 99 2.00 2 24 . 3 . 5 97.50 97. 7 4 2 25 2. 49 . 3 . 6 97. 25 97. 4 9 2.50 2 74 1. 4
24、1 6 97.00 97. 24 2. 75 2. 99 1. 5 1. 7 113 GB 27721999 表3(完)两次结果平均容许差距50% 100% 460 45 14 7 160 26 5. 7 重新测定有下列情况之呵时应重新布置测定。重新测定仍按s.6的规定计算结果并检查误差。“)怀疑是休i干扰测定结果时可以仍按附录B表Bl的发芽条件,但选用种或几种解除休眠的方法重新布置次或同时布置几次测定,将其中最好的结果作为测定结果填报,并注明所用方法。b)由于病毒或真菌、细菌蔓延干扰测定结果时,可以使用沙床或土床重新布置一次或同时布置几次测定。必要时还可加大种粒间的距离。将所得的最好结果作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772 1999 林木 种子 检验 规程
